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新发现《野叟曝言》同治抄本考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潘建国 参加讨论

    一、《野叟曝言》抄本的流传与搜集
    《野叟曝言》成书之后,因篇幅长大,刊印成本竟高达千金,清顾心求辑《江上诗钞》卷九八录小说作者夏敬渠《夜梦感赋》诗,云“《曝言》容易千金购,史论精专百日营”,下有小注“《野叟曝言》二十卷,刻资约需千金”,故无力付梓[1],在很长时间内仅以抄本流传。道光十八年(1838),江苏按察使裕谦颁布禁毁“淫词小说”令,并开列《计毁淫书目单》,其中已收录《野叟曝言》,可见该书曾一度传抄颇盛。此后江南叠经兵燹,书籍损毁严重,《野叟曝言》小说的抄本,亦多零落遗阙,知者日少,至晚清时期其搜寻便已十分困难。
    第一次公开征集《野叟曝言》抄本者,乃《申报》馆主人———英商美查。光绪三年(1877)六月八日,《申报》登载“尊闻阁主”的“搜《野叟檐曝记》、原本《红楼梦》二书启”:
    顷者,辱荷藤花馆主人远道损笺,备承奖眷,盥薇虽诵,惭愧交并,承示《野叟檐曝记》,未经付梓,原本《红楼梦》与坊间所刻者,迥不相同云云。此二书名,不佞昔时早耳之,特苦无从购觅,今蒙函稔,江阴某氏及泾县莱氏有此二种,用特附启渎陈,倘肯见示,欣幸何极?或海内藏书家亦有此本种,便祈觅妥寄下,若可付之剞劂,本馆不吝报琼,如其本已丛残,本馆亦即奉璧,无任鹄俟,乞勿金玉尔音也。
    尽管此时美查连小说的书名,也误为《野叟檐曝记》,但他对该小说的兴趣,却十分浓厚。此后,《申报》曾先后登载过三则文字不同的搜书启事,其时间从1877年延续至1880年,可谓痴心不改:
    启者,昨由苏垣接奉手教,知夏二铭先生所著之《野叟曝言》一书,贵友处有底本,可付本馆排印问世,以广流传。此诚高谊若云,感佩无似。祈将此书全部由信局寄来,先扩眼界为幸为盼。此覆。顺颂近祺不尽。[光绪三年(1877)九月廿三日《申报》载“乞寄《野叟曝言》稿本书”]
    《野叟曝言》一书,本馆搜访已有年所,去年承友人寄示一部,惜中多残缺,未便排印,今特再出告白,遍行搜采,如有家藏此书,祈将全帙一并寄下,本馆即出收条,或作价洋,或送新本,本馆皆不吝重酬也。此布。[光绪五年(1879)十一月九日《申报》载“搜访《野叟曝言》”]
    《野叟曝言》一书,本馆搜访有年,迄无全本。兹接友人来书,谓泰兴县刁家铺赵君应谷家有此一部,最为全备,又江阴县中亦有两部。为此再行奉告,务祈不吝惠示,俾宇宙间流传一绝妙文章,不使久秘枕中,日就湮没,天下人士日望之矣。至元本或恐损坏,本馆不惜重酬,或酌减酬数,由本馆延人抄写,一一遵示而行可也。此布。[光绪六年(1880)二月十三日《申报》载“搜访《野叟曝言》”]
    随着搜访的深入,《野叟曝言》小说的相关情况逐渐清晰起来:光绪三年(1877),小说作者夏二铭的名字首次出现;光绪五年(1879),报馆搜得一个版本,惜“中多残缺,未便排印”;光绪六年(1880),报馆探知泰兴刁家铺赵应谷家藏有全本,小说作者家乡江阴县也藏有两部。《野叟曝言》的庐山真面目已显露在即,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申报》馆最终仍未能找到一个较为完善的、可供排印的版本[2],《野叟曝言》抄本流传之稀,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个致力于《野叟曝言》抄本搜集工作的,是夏敬渠的同乡后辈———“知不足斋主人”。光绪七年(1881),毗陵汇珍楼出版了《野叟曝言》的活字本(以下简称“汇珍本”),标志着该小说的传播,结束抄本时代而进入刊本时代。知不足斋主人在书首序言中说道:“兵燹后,传本愈少,残失愈多。予自维才谫,何敢续貂?姑搜辑旧本之最完者,缮付剞劂。”该书《凡例》亦称:“此书因有缺失,从未刊刻,兵燹后抄本又多遗阙,恐灭没无传,有负作者苦心。故特觅旧本,集腋成裘,勉力付梓”,凡此云云,都透露出当时搜罗之不易。
    汇珍本凡二十卷、一百五十二回,残损情况颇为严重,从整回文字、回首回末到正文行间及回后总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令“阅者不免以未睹全书为憾”。约一年之后,即光绪八年(1882)年底至九年(1883)年初,“全本”《野叟曝言》出版问世,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首附光绪壬午(1882)九月西岷山樵序言(以下简称“壬午本”),凡汇珍本缺失之处,此本均完好无损。此后,《野叟曝言》的翻印本、改编本颇多,其流传亦日渐广远。
    然而,对《野叟曝言》抄本的调查、搜集工作仍未结束,只不过其承担者从出版商转为研究者。如前所述,《野叟曝言》壬午本是一个十分完整的版本,但或因过于“完美”,遂引发研究者对壬午本是小说原本还是增补本的激烈讨论:孙楷第、赵景深诸先生认为壬午本乃属后人增补本;而欧阳健、萧相恺、石昌渝、王琼玲等学者则认为是小说原文[3]。在此背景下,出于版本研究的需要,《野叟曝言》的早期抄本再度令人关注。
    1995年,王琼玲发表论文《〈野叟曝言〉光绪四年精抄本析论———兼论〈野叟曝言〉版本问题》[4],首次对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资料室的光绪四年(1878)抄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研究,此本第九、一一、一三、七一、一二六回的回目文字,与汇珍本、壬午本均大异,正文与回末总评的存缺情况也具有自己的特征,有裨于《野叟曝言》小说版本研究的深入。但正如王文所云,光绪四年精抄本“本身也有若干疑点”,值得作进一步探讨,却“因无夏氏原稿及其他抄本可对比,颇不易解决”,可见,《野叟曝言》早期抄本的发现与搜集,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意义。
    二、同治抄本的文本形制及存缺情况
    笔者新发现的《野叟曝言》抄本,庋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列为善本。凡三函,总数原应为二十四册,现已缺失一册,即卷十一(自第七十八回至第八十五回),故存二十三册。抄本页高18.2厘米,半页宽12.9厘米;半页抄10行,每行25字,行间夹批为双行小字,回末总评较正文低两字书写,字体均为行楷。抄本所用纸张为普通竹纸,偶印有红色长方形牌记,龙纹边框,中间竖题“兆有财记”字样,或即为纸行之名,但未审此纸的产地及生产年代。
    首册封三左上角,贴有1957年8月北京图书业同业公会印制的售书签,称此书为“道光抄本”,但遍阅全书,未能发现任何可支持此说的明确证据。第二十三册末尾,有一则墨笔题跋,文云:
    此书吾乡夏二铭先生所著,当时极为脍炙人口,然因篇幅过长,传抄不易,以致流传甚少。洪逆乱后,更为稀见。此乃客腊以五金得之于姑苏书肆。同治壬申莫春古澄半园客注。
    文后钤有“半园客”(阴文)、“巢云阁”(阳文)两枚印章。“壬申”为同治十一年(1872),“古澄”乃江阴的古称,“半园客”应是跋者之别号,“巢云阁”当是其室名,但遗憾的是,尚未能查到此人的真实身份。半园客购买此抄本的时间为“客腊”,即同治十年(1871)冬天,则抄本的下限当为同治十年(1871)冬。尽管老一辈的书业人员,也许是根据纸张、墨色等因素,推断其为道光抄本,亦不可断然否决,但在没有找到确切证据之前,姑且称其为“同治抄本”,比较稳妥。
    半园客跋语的反面,附有墨笔题诗一首,审其笔迹,与半园客及抄本字迹皆不同,当出另人之手。诗前有短序,称“是书读竟,赠以五言十六韵”,则诗或为《野叟曝言》小说的某位读者所留。诗云:
    一代扶轮手,千秋学道身。泽民多佐圣,辟佛更锄凶。至理分先后,名言判异同。置身黄阁上,开论紫垣中。剪恶征迁谪,灭威服远戎。倾心输夜鬼,格物感人熊。险壁神猿示,天荒石女通。珠儿争错落,弦索助玲珑。铁面哀难白,铜头血洒红。扛鼎原逐鹿,搅海出长虹。百信雷声吼,重生虎气雄。纸兵窜外殿,妖物歼后宫。独具回天力,频吹偃草风。有交皆白璧,无梦不江东。品格河阳上,文心邺架香。巍乎尧与舜,德业嫌萧嵩。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题诗者对《野叟曝言》小说的情节十分熟悉,全诗对仗工整,用典不隔,寓意雅训,盖出自晚清传统文人之手。
    同治抄本共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卷回的分属,与汇珍本、壬午本均不同,今制为一表,以便比较:
    

    卷 次
    

    同治抄本
    

    光绪四年抄本 
    

    汇珍本
    

    卷一奋 
    

    1-4 
    

    4
    

    1-4 
    

    4
    

    1-5
    

    5
    

    卷二武
    

    5-15
    

    11
    

    5-12
    

    8
    

    6-11
    

    6
    

    卷三揆
    

    16-20 
    

    5
    

    13-20
    

    8
    

    12-17
    

    7
    

    卷四文
    

    21-28
    

    8
    

    21-28 
    

    8
    

    18-23
    

    6
    

    卷五天
    

    29-36 
    

    8
    

    29-36  
    

    8
    

    24-30 
    

    7
    

    卷六下
    

    37-44  
    

    8
    

    37-44 
    

    8
    

    31-38  
    

    8
    

    卷七无
    

    45-52  
    

    8
    

    45-52 
    

    8
    

    39-46
    

    8
    

    卷八双
    

    53-60
    

    8
    

    53-60
    

    8
    

    47-54
    

    8
    

    卷九正
    

    61-70
    

    10
    

    61-68 
    

    8
    

    55-62
    

    8
    

    卷十士
    

    71-77
    

    7
    

    69-76
    

    8
    

    63-70
    

    8
    

    卷十一熔
    

    78-85
    

    8 
    

    77-84
    

    8
    

    71-78
    

    8
    

    卷十二经
    

    86-93 
    

    8
    

    85-92
    

    8
    

    79-86
    

    8
    

    卷十三铸
    

    94-101
    

    8
    

    93-100 
    

    8
    

    87-94
    

    8
    

    卷十四史
    

    102-109 
    

    8
    

    101-108
    

    8
    

    95-103
    

    9
    

    卷十五人
    

    110-117
    

    8
    

    109-116
    

    8
    

    104-110
    

    7
    

    卷十六间
    

    118-125
    

    8
    

    117-124
    

    8
    

    111-117
    

    7
    

    卷十七第
    

    126-133
    

    8
    

    125-132
    

    8
    

    118-125
    

    8
    

    卷十八一
    

    134-141 
    

    8
    

    133-140
    

    8
    

    126-137
    

    12
    

    卷十九奇
    

    142-149 
    

    8
    

    141-148
    

    8
    

    138-145
    

    8
    

    卷二十书
    

    150-154
    

    5 
    

    149-154
    

    6
    

    146-152
    

    7
    

    同治抄本首即为目录页,以朱笔标明残缺情况,其中第三、四回回目文字空白,下各标“全缺”两字;第一三四、一三五、一三六回存回目文字,下各标“全缺”;第五、三一、七一、一三七、一四一回存回目文字,下各标“半缺”。但仔细核对正文,情况略有出入:第一三七回目录标“半缺”,事实上正文“全缺”;另有多回残缺回首、回末或正文中间(详见下文),但目录页并未标出。同治抄本回目文字,有四回与汇珍本、《字林沪报》连载本、壬午本均大异,而与光绪四年抄本相同,它们是:
      第九回:力较高低陌路订同心之谱  义关生死高堂纳内助之言
      第一一回:竦论醒病人回生起死  题诗怀老母触景伤神
    第二三回:泄阉坟旺气文素臣远虑如神   失美女香罗景日京粗心被拐
      第七一回:信假面仙人曲承师意   说真心侠女细数亲恩
    光绪四年抄本第一二六回回目作“五星聚井五星聚奎喜出一门之内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祥呈六子之占”,同治抄本却又与之不同,而与汇珍楼本相同,作“五星聚井五星聚奎  三索得男三索得女”。此外,各回目字词异文甚多,今亦列为一表(为检查是否存在形近而讹的情况,故将文字转作繁体):
    
    回数
    
    同治抄本
    
    光绪四年抄本  
    
    汇珍本  
    
    l2 
    
    放將盗去
    
    放得盗去
    
    放得盗去
    
    2l
    
    野路三旬
    
    野路三旬
    
    野路三千
    
    26
    
    暗排坑塹
    
    安排坑塹
    
    安排坑塹
    
    45
    
    生僧燒作熟僧
    
    生僧燒作熟僧
    
    生僧燒作熟僧
    
    51  
    
    假口全真
    
    假口全真
    
    假口全貞
    
    52
    
    破地狱
    
    破地藏
    
    破地藏
    
    54
    
    口中得意
    
    口中得喜
    
    口中得喜
    
    55 
    
    魂飛花箋
    
    腸断花箋
    
    腸断花箋
    
    72
    
    禽獸之恩
    
    禽獸之恩
    
    禽獸之心
    
    75 
    
    萬古心胸
    
    平日心胸
    
    平日心胸
    
    8l 
    
    月照雙頭
    
    月照雙頭
    
    月照雙郎
    
    82  
    
    斷鐡匣
    
    斷鐡絙
    
    斷鐡絙
    
    87 
    
    兩王子
    
    兩皇子
    
    兩皇子
    
    94 
    
    治香以臭
    
    治香以臭
    
    治臭以香
    
    95 
    
    正氣女
    
    心正女
    
    心正女
    
    l02
    
    四伏降毒龍
    
    四伏降毒龍
    
    四伏降六龍
    
    103
    
    龍蟠於火
    
    蟒燔於洞
    
    龍燔於洞
    
    l06 
    
    天羅罩暗
    
    天羅窣暗
    
    天羅窣暗
    
    lO7  
    
    變出炎凉之界
    
    生出炎凉之界
    
    久出炎凉之界
    
    109  
    
    逆藩伏法
    
    逆藩伏法
    
    逆藩授首
    
    122  
    
    主奴聚舊
    
    主奴叙舊
    
    主奴叙舊
    
    129  
    
    拜觀音
    
    戱觀音
    
    戱觀音
    
    133 
    
    真天使  
    
    奚天使
    
    奚天使 
    
    138 
    
    會狀後歸門婿
    
    會狀復歸門婿
    
    會元復歸門婿
    
    141
    
    聞冰渊
    
    聞冰渊
    
    開冰渊
    
    149
    
    百歲堂中
    
    百夀堂前
    
    百夀堂前
    
    150
    
    雨孿生 
    
    二孿生 
    
    一孿生 
    
    152
    
    駁先賢
    
    毁先賢
    
    毁先賢
    
    由表可知:除第四五、五一、一四一回可能属形近而讹之外,其它均为改动所致,且各本互有出入。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章回小说中各本回目不同者比比皆是”,“推究此现象之成因,大抵是作者、评者修改;抄本、刊者改易;甚至读者更动;或辗转传抄、翻刻时讹误所致”[5]。同治抄本回目与其后诸本存在差异,自亦不能说同治抄本一定优于其它各本,但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更为原始的、更接近小说作者原稿的回目,弥足珍贵。
    同治抄本正文及回末总评的残缺情况,统计如下:
    正文第三、四、一三四、一三五、一三六、一三七回,共六回全缺;
    正文第五、一三、一○七、一三八、一四一、一四二回,共六回首残;
    正文第二、三一、五二、六九、一三二、一三三、一四○、一四一、一四二、一五三回,共九回尾残;
    正文第七二、七四、一○九、一三二、一三九、一四七回,共六回文中有整段或多行残缺;
    正文第二、三、四、五二、六七至七○、一○二至一○九、一三三至一三七、一四○、一四一、一五○至一五四回,共二十九回回末总评全缺;
    正文第一三、一五、一六、三六、四二、四六、六○、八六、九○、九一、九二、九三回,共十二回回末总评有部分残缺。
    此外,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同治抄本,已遗失一册,故第七八至八五回均不存,其文本的具体情况亦不详。
    三、同治抄本的版本研究价值
    同治抄本是目前所知存世时间最早的《野叟曝言》版本,由于它的出现,使光绪四年抄本、汇珍本及壬午本诸版本,获得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参照物,因此,对于《野叟曝言》小说的版本研究,意义颇为重大。我们将同治抄本的版本价值,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1.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原始的《野叟曝言》文本面貌。
    抄本与刻本相比,缺乏文本的稳定性,在传抄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讹误、脱落、错简、异文甚至整段整回残缺的现象,故其版本梳理殊为不易,凡是有过抄本传播史的小说,大抵如此。《野叟曝言》成书之后,未能及时刊印,缺少一个体现作者原稿面貌的初刻本,因此,现在只能通过不断地搜集早期抄本,互校互补,缀合拼接,以求接近或重现小说之原貌。
    同治抄本的发现,一方面可以加深或证实我们原先对《野叟曝言》小说文本的若干基本认识:譬如,《野叟曝言》全书应是一百五十四回,欧阳文曾利用汇珍本的回末总评资料,作过精彩的考辨,而同治抄本目录页明确标有一百五十四回,第一四四回总评第二则亦称:“言乐一段,将一百四十三回以前所作所为全数重提,历落而出,与后百出戏文一副杼轴,两样花色,千呼百应,以结束全部一百五十四回之洋洋大文也。”言之凿凿,不容再疑[6]。另一方面,同治抄本也带给我们不少新的信息,启发若干新的思考。兹特举三例如下:
    其一,关于《野叟曝言》有无“夹注”问题。壬午本《凡例》第六则云:“此书原本评注俱全,其关合正史处一一指明,如景王之为宸濠,安吉之为万安刘吉,法王之为妖僧继晓,皆一望而知,熟于有明掌故者,自可印证,不以无注为嫌也。”受其影响,研究者亦认为《野叟曝言》原有夹注,今已悉数缺失[7]。但是,既然同治抄本、光绪四年抄本、汇珍本均只有行间夹批及回末总评,而无夹注,壬午本的《凡例》或有误?或许,壬午本所谓“评注俱全”,是将汇珍本的行间夹批,当成了夹注而刊落,故其止剩回末总评。
    其二,关于部分回目缺失夹批、总评问题。汇珍本第六十五回下半回起,至六十八回结束,均缺夹批及总评,亦未注明“仍原缺”,欧阳文怀疑:“这种有违体例的做法,似别有原因”,“大约是因了这几回秽亵过甚,故在刊行时连同总评、夹批一概削去,所以不注‘原缺’字样”。这一解释恐难成立,因为“秽亵过甚”的小说正文,汇珍本均照刊不误,又何必非要削去夹批及总评不可呢?我们再看同治抄本,这几回文字同样没有夹批,没有总评,且未留空白。这两个早期重要版本表现出来的高度一致,使我们有理由推测:或许这几回原本就没有夹批、总评。试想:评点者鉴于内容过于色情,避而不评,岂非正在情理之中?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说第一○二至一○九回回末总评,同治抄本与汇珍本均无,且未标明残缺;光绪四年抄本则较为复杂,其中第一○二、一○三、一○四、一○五回,回末总评的则数及文字,均与壬午本相同,但存在之形式耐人寻味,第一○二、一○四回,回末抄满一页,其余总评以签条形式夹于此页夹层之中,第一○三、一○五回,因未留空白页,故总评全部夹于正文最后一页的夹层中;第一○六、一○七、一○八、一○九回,回末总评均无,书页夹层中亦无。上述情况清楚地表明:光绪四年抄本所据底本的第一○二至一○九回,原来也无回末总评,现存文字乃是据别本抄补,这一“别本”,很有可能就是壬午本。
    特别有意思的是,若《野叟曝言》小说的第六七至七○回、第一○二至一○九回,果真原无夹批及回末总评,那么,壬午本回回有总评,岂非反而露出了后人增补的破绽?
    其三,关于《春风晓日图》问题。汇珍本第七回(实际应是第九回)总评云:“书之命名至八十七回始出,八回之《春风晓日图》其嚆矢也,故以系在裤带,及‘见巾如见奴’等语,隐示轻亵,不足当命名之意。”验诸第六回(实际应是第八回)情节,正有璇姑将一条绣有《春风晓日图》的白绫巾系于文素臣裤带之上的内容,但奇怪的是,汇珍本该回总评对此关系到全书主旨的《春风晓日图》,却未置一喙!再看同治抄本,较汇珍本多出一则总评,而且正是评析《春风晓日图》者:
    《春风晓日图》为全书名目,不应至此回始出。曰:此非外人可知。而书以晓日为名,本取旭日一升,阴邪皆灭之义,而必云春风晓日者,重乎东宫之赐,并重乎东宫之言也。东宫之赐为《春风晓日图》,东宫之言并及煦扬之意,此书之所由命名也。黄河之水,始于滥觞;此回之《春风晓日图》即滥觞之原,与东宫所赐是一非一,是是非非,如镜花水月,分拆不开,执着不得。厥后此图失而复得,仍归璇姑,其事若毕。迨东宫特命真妃绣帕,转赐素臣。名书之意,至八十七回始出,而读者于此回即指镜花为真花,水月为真月,且嚣然议其迟出,惟其迟出,乃见高手;惟其迟出,而有先出者为之嚆矢,使读者目乱神迷,无复于风雨中辨其何者是罹,何者是浮?乃愈见高手,宁可以得诗之多寡定马之高下也哉。
    这段总评,对《春风晓日图》的深远寓意及其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十分清晰的解释和概括。而“此非外人可知”一句,又隐约透露出评点者的模糊身影,他至少应与作者存在密切关系,并了解夏敬渠对《春风晓日图》的特别态度:夏氏《浣玉轩集》卷四载《漫题〈扶桑晓日图〉》诗,文云:“一轮晓日透扶桑,盥漱初鸣领众芳。泉滴灵珠来活水,石悬嫩乳作匡床。静看女史分弧角,漫听娇娥说扁仓。红线青萍方敛锷,班姬彤管欲流香。先天悟出阴阳妙,太极参余佛老荒。鱼跃鸢飞真造化,云行川逝大文章。科头岂为儒冠误,袒腹难容异学猖。赤舄元公应入梦,春风曾点拟同裳。葱茏园圃探生意,寂寞沧溟泛野航。四美图成乌有传,任他千古捉迷藏。”诗中所谓“四美”有传、辟佛灭道云云,正“切合夏氏创作《野叟曝言》之主旨精神与内容情节”[8]。可见,同治抄本存有的此则总评,乃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点睛之笔”。
    2.充分证明了汇珍本乃是一个可靠的版本。
    汇珍本《凡例》声称“缺处仍依原本,注明下缺,不敢妄增一字,贻笑大方。乃阅者不免未睹全书为憾,然终无可搜罗”云云,正文之中又屡屡以小字标注的方式,提醒读者“内有缺文”(第三回)、“迭去首半页”(第七六回)、“下缺一页并评”(第一二一回)、“首尾悉属原缺”(第一三九回)等等,其态度之严谨,颇为令人赞赏。但是,由于缺乏早期抄本作比照,我们对汇珍本的可靠性,仍然存有疑虑。现在,发现了同治抄本,这份疑虑终于得以彻底地消除。
    笔者将同治抄本与汇珍本,逐回进行了细致的对读,发现两者的存缺情况基本一致,包括整回缺失、回首回末残缺、正文中间残缺、回末总评全缺以及回末总评部分残缺等各种情形,均是如此;更有甚者,许多回目正文中间的残缺,起讫竟不差一字,譬如:第三一回,同治抄本目录页标“半缺”,正文至“下下棋,分分心也”,以下空白,汇珍本亦至此缺失,标注“下少几页是原缺”;第七二回正文,同治抄本自“已着人前去,须明日才”至“想方爷既有福建书信”之间,有一整页空白,汇珍本于此间标注“此中失去页”;第七四回正文,同治抄本自“好食狗粪”至“文爷你这梦准得怕人”之间,有一整页空白,汇珍本亦于此间标注“此中缺数行”;第一四一回正文,同治抄本首尾均残,回首有一整页空白,存文始于“差内侍驰驿至吴江”,止于“亦敬惜圣贤遗意”,汇珍本于该回回目下注“首尾悉属原缺”,正文起讫与同治抄本丝毫无差。类似的例证甚夥,兹不赘举。凡此均可证明:汇珍本刊印之时,确实严格忠实于其搜罗到的《野叟曝言》抄本,未敢“妄增一字”,其可靠性不容置疑。
    当然,也有若干回目的正文及回末总评,存在同治抄本与汇珍本互为补阙的情况,其中最具研究价值者,当数那些汇珍本已缺而同治抄本却未缺的文字,此详下文。总之,若将同治抄本与汇珍本互校,去其重复,补其遗阙,最后缀合而成的《野叟曝言》文本,庶可代表该小说传抄至清代后期、特别是同光时期的基本面貌。
    3.引发了对壬午本及光绪四年抄本的质疑。
    如前所述,关于光绪壬午本是作者原本还是增补本的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颇具争议,但因缺乏可靠的早期版本作为参照,迄无定论。同治抄本的发现,为解决这一争论,提供了许多有力的证据。笔者拟综合相关史料,撰写另文《〈野叟曝言〉光绪壬午本为增补本考》,从回末总评、小说正文及出版过程三个方面,详细论证壬午本为增补本。此限于篇幅和体例,略举其中最为直观的一个证据,以便显示同治抄本的重要版本价值:
    汇珍本第八四回(同治抄本、壬午本第八六回),回首注“此回前有缺页”,正文始于“班新回来的弟兄守寨”。同治抄本、壬午本此处均不残,然而对读两个版本,其情节和文字却大相径庭。尽管两段引文稍嫌冗长,但为能清楚地说明问题,仍悉数转录如下,其中黑体为汇珍本存有的文字:
    同治抄本文云:
    有逃脱的几个健役,忙赴衙门通知汛弁,登时营兵、汛快、地方保甲,一齐赶来,把受伤之人,搀的搀,抬的抬,收拾本箱,牵挽马匹,到察院衙门击鼓通报。按院立刻坐堂,问明情节,道:“不干你们事,这明是又全所使,他截夺本章,罪上加罪,候本院再出本题参便了。”吩咐将一干人众押赴县里验伤取供,缉犯解究。众人因本章被毁,安心受刑,却重话也没说一句,个个感激,磕头如捣的谢了出去。立时草奏,重复拜本(笔者按:行间原有空白)兵百名护送出境。
    又全的家人通信进监,又全大喜道:“把柄已去,任他上本,不怕他了。”吩咐唤总管俞忠进来,此后不必躲避,家人们有话只顾进监面回。此信一出,又全家人伙计,个个舒眉放眼,意气飞扬。俞忠进监,又全掀髯大笑道:“劫本一着,乃罡风搅海之计,他一个白面书生,岂能料得到此?你如今就去,快请岳惊天写起御状,并三法司各科道衙门揭帖,着家人知会景府及赵光耀老爷,并通知靳公公,击登闻鼓上陈,告按院挟仇诬陷叛逆,凶抄家业,凌辱妻妾,锁禁无辜,他的手笔是我用熟的,不必再拿来我看,总以速为主。若把按院问了一个反诬,正了法,以后还有何人敢与我作对?你们在外也更有兴头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好快活,你出去作速赶办,不可迟误。”俞忠喜极,连声应诺而去。
    素臣在衙,翻阅又全帐簿,忽见日记上开着:“请某人等午饭,分送银四百两。”旁注为“半千田业”字样,大喜道:“有这一笔,田生之屈得伸矣。”因把帐簿发刑厅严讯详报。忽又想起被又全食精的大汉,怎这般面熟?凝思一会,忽然触起道:“一些不错,是东阿山庄的。”因令门役向班房中提来,越看越是,因道:“你是东阿山庄头领,怎假说是巫明?”那大汉猛吃一惊,抬头细看素臣道:“老爷莫非姓文?”素臣道:“我便是文素臣。”大汉连连叩首道:“梦里不想是文爷,却是文爷来救小人性命,小人实是叶世雄。”素臣唤起令坐,世雄告罪坐下,说道:“小人自去年三月初一日见过文爷,就奉差往河南汤阴县去,直至月前才到莱州。”素臣道:“且住,去年三月初一日,我在江西省城,并未见你。”世雄道:“文爷虽未见小人,小人却见过文爷,直候文爷往丰城去了才回小庄的。”素臣抚掌大笑道:“经年之疑,释于一旦矣。且问,你为我讼事,用掉山庄内多少银子?”世雄嗫嚅不语,素臣道:“你也是个汉子,怎为这几两银子藏头露尾,快实说来。”世雄道:“那年二月,因护送文爷到丰城,知道有甚官事,遂复跟至省城,有带去的人,遇见文管家,才知为选绣女之事。后来探知廖监逼要银子,连夜赶回山庄,带来三千银子,只说是任老爷清廉仁爱,万民感激,里长们公凑三千银子,孝敬公公,求免解京,复还原职。廖监原想千金,忽得三倍,便连天都许下来,把这件事平复了。因是奚大哥吩咐,不许泄露的,故此迟疑。将来若见奚大哥,还求文爷包庇。”素臣点头,复问:“河南去为着何事?”世雄道:“山庄内全靠靳家一股钱粮,自吴天败后,靳家就改道走了河南。奚大哥留叶大哥(笔者按:行间原有空白)班新回来的弟兄守寨,率领小人们到汤阴县降伏了几个水贼,占了湖泊,又夺了几回钱粮,如今连河南也不敢走了。奚大哥猜是海运,故着小人到登莱一带探听,致有此祸。请问文爷是几时到此?”
    壬午本文云:
    李家家人闲汉,把奏本敕札搜出烧毁,各人分投跑逃,登时将一桩天大祸事,弄得泯然无迹。几个心腹的疾忙走入府监报知又全,又全大喜,问道:“你们抢夺时还看见什么人马过去没有?”家人答道:“本箱未出来时,出城的人马怕还没有,先前有马匹直冲过去,小的见他空身,又见打探的人在后摇手,所以止住。后来本箱出来,埋伏的人却个个上前动手,都打得七零八落。只是一件事,那背本的承差,被殴太重,恐有不测,按院必定严紧催缉,张扬出来,恐露口角哩。”又全道:“这本箱被劫的事,按院自己不便,他说得出口吗?就是府县也怕处分,即使严催,亦只得拖延下去。他们动手的,都依着我分付各样打扮的吗?”家人答道:“都是依着老爷行事的。况且,抢了下来,举火便烧,城外空闲,天色乍明,除了这些逃的人,没一个路人看见。”又全道:“这便是了,任他捕风捉影的手段,也拘不到一个。你却速回去,叫俞忠赶人到景州,须要日夜躜行,一面先再派人上京,另写几封信由塘递带去,知照京中解铺里随时发银应用,不可有误。”家人道:“小的就去与俞忠商办,如今大事已定,老爷放了心才可摆布。”又全又将处置随氏的话叮嘱一番,家人方才出去。
    这里承着等一二十人喊哭进来,跪诉中军传进本箱被劫等情,金相大怒,立刻传到府县,当堂申饬,限令即日要把抢本人犯一齐拘拿勘审。唤过承差等人,即着当面验伤,填格备案。掖县禀请带回一干人细讯情节,以便购线出赏。府尊又禀道:“大人发本,正在黎明,虽则尚早,究属白昼行劫,不知是那里来的大盗,应以通报海缉为要。”金相正在沉吟,只听见素臣屏后微咳一声,转过头来,素臣使个眼色,金相会意,便厉声道:“贵府贵县怎看得此事毫不打紧,方才众供俱明白眼见抢本的人,都是在田耕作模样,夹杂些肩挑小贩在内,显系李家庄仆佃户,受其钱财所为,有何情节不明,而烦贵县再讯。至贵府欲通详踩缉,装点外来大盗打劫,不过规避处分。试思差弁等人匹马长行,何来行李致勤匪人欣羡?所劫止有本箱,登时烧毁灭迹,谓非李金奸谋,谁其信之?出城不及里许,一见差弁即四面赶拢,其为近地之人无疑;事毕即散,无赃无证,何必远逃?要各属通缉则甚?贵府县政声久著,境内愚民目无王法,竟敢纠抢钦使本章,而贵府县乃欲避重就轻,卸其事于外来客匪,养奸纵恶,是何居心?本院补发一本,即将出城,遇劫情形,声说在内,恐贵府县未必即能诿卸。速去依限查拿,若有违误,本院自然咨会题参,那时就与通报无异了。”府县连声称是,打躬出去。金相进内见过素臣,自去办理别事。
    素臣忽然想起,昨日同李家歌姬一同绑带回衙之人,面相颇熟,后来问供说叫巫明,莫非是假姓名,与我吴铁口一般?且唤他进来问一问。因叫家人禀过金相,发出一签,走到班房传巫名进来,说是本院当面研讯,差役等人一概回避,不必传班。不多一会,家人带了进来,那人一见素臣,急叫“文爷”,倒身便跪。素臣细看,果是东阿山庄内的叶世雄,忙扶他起来,令其就坐。世雄不敢,素臣使了眼色,然后坐下。素臣问道:“你如何落他陷阱?却为何事,几时从山庄起身的?”世雄道:“奚大哥因靳家京里下来的银钱粮草,屡被众兄弟截住,改道由粮船南下,特着一班新回来的弟兄守寨率领小人们去汤阴县降伏了一伙强盗,就乘便得了水泊,又夺了几回钱粮,如今连河南也不敢走了。奚大哥怕他由海岛中接济,故着小人到登莱一带探听,致有此祸。请问文爷是几时到此?”
    差异如此之大的两段文字,不可能是因传抄而产生的异文,其中必有一段属于后人补撰。笔者认为:同治抄本是原文,壬午本是后人增补文字。理由如下:
    其一,同治抄本的问世时间要早于壬午本,按照文献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时间早者自然相对较为可信。
    其二,此回回末的前五则总评,同治抄本、汇珍本、壬午本三个版本均存,且文字完全相同。而这五则总评,恰恰是针对回首情节而发的:
    “又全掀髯大笑”一段,真有笔歌墨舞之致,欲抑故扬,欲翕故辟,文法之秘,若平平说去,便减无数气色,何能夺目?
    廖监变头,至此始为揭破。素臣云“经年之疑,释于一旦”,余亦云“三十回以前之疑,释于一旦”;素臣抚掌大笑,余不禁抚膺大恸,我亦有知识,亦有灵明,何乃昏昏邓邓,任作者覆入盆底,不放一线日光入我之目也,悲夫!
    带来的人遇见文管家,与前五十五回(笔者注:汇珍本、壬午本作“五十三回”)百忙里不见奚囊,及遇见东阿山庄头目,一路上说了几句话相应。然则作者一面覆盆,一面透进日光,非全掩读者之目也。总缘心不细、机不灵,故如没缝鸭蛋,钻研不破耳。此后读书一句一字不可放过,切记,切记!
    不覆盆不见作者之巧,不透进日光,尚不见作者之巧之绝伦也。何故不见奚囊?何故与头目说话?作者明明由进日光,而读者紧闭双目,不一注视,枉自抓心挖肚,爬搔不着。则惟有极口赞叹作者之巧之绝伦而已。余故曰:此后读书一字一句不可放过也。
    以前读书亦知一字一句不可放过,无奈读他书此法即明,读此书此法即昧。以他书之一句一字皆自画供招,此书之一句一字,如囫囵鸭蛋,“也不见奚囊”、“说几句话”,数字中岂知有世雄跟至省城、探知廖宦要银、赶回山庄、假托里长公凑三千银子孝敬之事,非今日世雄亲口一五一十告诉出来,仍自昏昏邓邓,在盆底里过活也。则亦惟有极口赞叹作者之巧之绝伦而已。
    很显然,五则总评与同治抄本所存之情节内容,的为原配,天衣无缝;总评中引及的“又全掀髯大笑”、“素臣云‘经年之疑,释于一旦’”诸语,均可在同治抄本中得到一一落实。相反,壬午本的文字,与此五则评语却风马牛不相及,上述诸语也踪影全无。
    其三,核对相关回目之情节:此回后半部分情节有“此日刑厅进见密禀道:‘昨日老大人发下田半千一案,卑职把帐簿指实,将原中套夹吓问,即据供招受贿袒证实情”云云,同治抄本所存文字,正有素臣翻阅又全帐簿,发现田半千案证据,将帐簿“发刑厅严讯详报”之事,前后呼应,滴水不漏,而壬午本却与此事丝毫无涉;另同治抄本第五五回(即汇珍本第五三回)写道:“素臣根问奚囊,在城门边何故挤散?奚囊道:‘起船时遇见东阿山中头目暗伏下文变头,须记着,一路上说了几句话,就落在后边。’”此回回末总评称:“百忙里不见奚囊、与山庄头目说话两层,伏笔神乎其神。”可见,这一精彩伏笔,早在小说第五五回便已暗暗伏下,评点者也一再用夹评、总评,提醒读者们留心,直至第八六回,方才彻底解开谜底,堪称是《野叟曝言》小说的得意之笔。而壬午本只是根据前后情节,连回末总评亦未及细阅,就草率作出增补,虽亦勉强可读,但增补者焉知其中机关,前不呼,后不应,遂使夏敬渠苦心经营的千里伏笔,毁于一旦,其后人妄续的破绽,亦昭然若揭。此实乃壬午本为增补本的铁证。
    这里,还必须提及光绪四年抄本,此本约以一○六回为界,之前基本完整,凡同治抄本、汇珍本残缺之处,它大致不缺,文字多与壬午本完全一致;第一○六回开始,则存在缺文,其残缺情形,又与同治抄本、汇珍本大抵相同,甚至丝毫不差。这种前后有别的现象,不免令人疑窦顿生。事实上,光绪四年抄本乃是一个情况比较复杂的版本:它一方面与同治抄本似存在同源关系,譬如其第九、一一、一三、七一回的回目文字,与同治抄本全同,而与汇珍本迥异;上文所引第八六回回首的情节文字,亦与同治抄本基本相同,仅有少数字词差异。但另一方面,它又与杂有后人增补文字的壬午本,关系密切。关于此,笔者拟另撰《〈野叟曝言〉小说光绪四年抄本考辨》予以详论,兹不展述。
    注释
    [1]参王琼玲《夏敬渠生平、著作与〈野叟曝言〉之创作素材、动机》,载王氏《清代四大才学小说》甲编第一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另光绪壬午九月“西岷山樵”《野叟曝言》序言称:“阅数载,出《野叟曝言》二十卷以示。先祖始识先生之底蕴,于学无所不精。亟请付梓。先生辞曰:‘士生盛世,不得以文章经济显于时,犹将以经济家之言,上鸣国家之盛,以与得志行道诸公相印证。是书托于有明,穷极宦官、权相、妖僧道之祸,言多不祥,非所以鸣盛也。’”“先生既没,先祖解组归蜀。风雨之夕,出卷展读,如对亡友。尝谓曾祖光禄公曰:‘尔曹识之,承夏先生之志,慎勿刊也。’自是什袭者,又百余年矣。”西岷山樵的序言,虽有书贾伪托之嫌,但反映了晚清文人对《野叟曝言》始终未及刊行的另一种特殊理解。
    [2]关于《申报》馆与《野叟曝言》小说之间的因缘关系,参见拙文《晚清上海的报馆与〈野叟曝言〉小说》, 2004年“小说文献与小说史国际研讨会”(北京香山)会议论文。
    [3]参孙楷第《夏二铭与〈野叟曝言〉》,载《沧州后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赵景深《〈野叟曝言〉作者夏二铭年谱》,载《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欧阳健《〈野叟曝言〉版本辨析》(以下简称“欧阳文”),载《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6辑,后收入其《明清小说新考》,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王琼玲《野叟曝言研究》,台湾学海出版社1988年版;萧相恺《光绪辛巳和壬午刊〈野叟曝言〉》,载《珍本禁毁小说大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野叟曝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之《野叟曝言》,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论文首载台湾东吴大学《东吴中文学报》1995年第1期,复经改写后收入王琼玲《清代四大才学小说》甲编第二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王琼玲《光绪四年精抄本〈野叟曝言〉》,载王氏《清代四大才学小说》甲编第二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6]至于汇珍本将第三、四回删去,复将第五回提上递补,还不厌其烦地修改总评中所涉及的回目数,如此做法的动机是什么?且汇珍本整回残缺的尚有第一三二、一三三、一三四、一三五回,为何不删这四回而惟独要删去第三、四回?若说是因为第三回涉及批判佛道的文字,但小说其它回目中辟佛灭道之言论甚夥,却又为何不删?凡此种种,笔者至今仍觉得难以解释,暂且阙疑。
    [7]欧阳健《〈野叟曝言〉版本考辨》称:“应该指出的是,甲本也好,乙本也好,都没有完全反映《野叟曝言》原来的全貌。第一,此二本都失落了原本的‘总论’”,“第二,此二本又都删削了原来的注”。文载《明清小说新考》,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版。
    [8]王琼玲《夏敬渠生平、著作与〈野叟曝言〉之创作素材、动机》,载王氏《清代四大才学小说》甲编第一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作者简介:潘建国,1969年生。199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该院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发表过论文《古代通俗小说目录学论略》等。
    原载:《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