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籍整理 >

名山事业功在千秋——略说清华简的重大学术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黄德宽 参加讨论

    清华简自2008年7月入藏并于当年10月召开鉴定会以来,《保训》等篇的陆续发布,震惊了学术界。学术界一直热切关注并期盼早日看到这批具有重大价值的新材料。近期,第一批整理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已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正式出版,实在是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首先,需要对李学勤先生领导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各位专家学者在短短一二年时间内即完成第一批整理研究成果,表示崇高敬意。严谨而科学的整理保护是深入开展清华简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难度非常大。作为长期埋藏在地下的战国遗物,任何不当处置都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清华大学校领导颇具卓识,高度重视这批竹简的收藏和保护,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创造了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是清华大学对中国学术文化发展所做的又一重要贡献。
    仅就首辑发表的这批竹简看,这批资料涉及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史的许多重大问题,其价值和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尹至》等八篇,与传世文献《尚书》、《逸周书》关系密切,大多是佚失已久的篇目,为研究商周历史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其中,《保训》篇中文王训诰武王,说到舜“求中”、“得中”,上甲微“假中”、“归中”的故事,篇中蕴含的思想关涉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道”观念;提到舜“乃测阴阳之物,咸顺不扰”,则关系到阴阳谐和的思想。“中”与“阴阳”这些观念是长期影响中国主流思想文化的核心元素。尽管对简文中这些词的具体理解还有不同意见,对这批竹简的思想内容是否体现的就是西周早期的思想也会有不同看法,但是不管怎样,这篇文献的重见天日,对进一步探讨“中道”与“阴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价值却是无庸置疑的。另《楚居》一篇,李学勤先生指出:“对于研究楚国历史地理,以及楚文化考古工作,无疑有重大价值。”
    对古代文献学研究,清华简也是一批绝好的材料。从首辑各篇来看,有些可与传世的《尚书》、《逸周书》一些篇章对读,如《金縢》、《皇门》、《祭公》等;有些虽是佚文,但传世文献中或明确记载其篇目,或多次征引其文句,如《尹诰》、《程寤》等。这对进一步研究《尚书》、《逸周书》等重要先秦文献的形成和流传历史极其重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传世文献中的疑难问题也提供了可能。《尚书》、《逸周书》等传世的记载商周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文献学史上因其真伪问题争讼不绝。经学家清人皮锡瑞说:“孔子所定之经,惟《尚书》真伪难分明,”“《尚书》伪中作伪,屡出不已,其故有二:一则因秦燔亡失而篇名多伪,一则因秦燔亡失而文字多伪。”他认为正是由于秦燔经书,“《尚书》独受其害”,因而也导致《尚书》文本真伪混乱莫辨。清华简公布的这批与《尚书》相关的资料,至少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文本面貌,我们相信这必然会促进传世《尚书》等文本的校读研究。近年来,随着郭店、上博等战国出土文献研究的深入,对先秦传世文献中的许多问题我们获得了新的认识,传世文本在保持文献原貌方面也许需要重新估价。比如,《尚书》等书记载有关禹的事迹,有“布土、随山、浚川”等文字,而近出西周中期的豳公盨铭文正巧有“天命禹尃土堕山濬川”的记载,从语言学和古文字学上皆可证明铭文与传世文本的内容、文辞和用字一致,这说明传世文本必有所据,而铜器铭文与传世文献所据文本应该有相同的渊源。《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国的典册制度渊源久远,重要典册有专人掌管,其授受传播规范有序,虽然战争和人为毁坏使大量典籍散佚殆尽,但是流传下来的必然是最重要的典籍,其文本的面貌也应该与原貌相差不远。已公布的清华简的有关材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实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新材料重新审视传世文本,探讨文本流传过程中内容和文字的变异,不必因为清华简与传世文献有许多相同或可以互证的资料而心存疑惑。此外,清华简总数多达2388枚,数量庞大,内容重要,对战国楚文字乃至整个古文字的研究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已经公布的材料,出现了一些古文字新字形和新用法,一些词语可以与传世文献或西周金文铭辞相互发明,这些对先秦汉语史和汉字史研究都是非常珍贵的。
    清华简涉及的全部内容的整理公布尚需时日,仅就首批公布的材料,就已经提出了许多令人兴奋的问题。可以预期,简文涉及的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的一些重大问题,一定会引起学术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清华简的发现也必然会促进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清华简的整理、出版,可以说是名山事业,功在千秋,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重要贡献。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1年03月04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