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古籍善本,是指古代书籍中在学术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的刻本或写本,又指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搞、孤本,罕见的文献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是其精神和智慧的结晶。要继承这些古代的精神财富,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就必须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古籍善本数据库,达到一次建设多次或永久使用。笔者就这一设想略抒己见,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 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籍文献蕴藏着丰富内容,是海内外学者研究利用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古籍善本,所蕴含的信息远远未能得到开发。尽管从图书利用率来看,古籍善本的利用率与现代图书的利用率不能等同,但是,古籍善本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都是无可比拟和替代的,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科技、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使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藏和用的矛盾就必须建设数据库。 作为一个古籍善本管理者,深感古籍善本保管和利用的矛盾非常突出,且发展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图书馆,只要有古籍善本收藏,都是首先从文物角度来管理,制定了各种限制阅览、展示、复制善本的规章制度,其次才是利用,使读者使用起来非常繁缛不便,而且无形中造成了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不和谐。尤其在复印上更是严格管理,即使交了复印费和损耗费,还尽量限制复印或不准复印等,客观上给古籍善本的阅读者设置了不少障碍。读者要花较多的时间来办借阅手续和用手摘抄古籍善本文献,这种服务方式与今天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是极不相适应的。从保护的角度来考虑,古籍善本获之不易,保管困难,读者经常翻阅,确实对古籍善本有严重的损坏,更不要说复印、拍照。但长期被锁在库中,只供参观,佳刻罕传只能隔着玻璃柜看看而已,严重地影响了古籍善本的利用。既要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损坏,同时还要使广大读者能充分地利用善本古籍文献,建设古籍善本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它是以古籍资源共享为发展目标,其次,提高信息含量,多角度、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古籍检索和文献服务,读者可以通过光盘或者网络浏览古籍善本,再次,能很好地解决古籍善本保管与利用的矛盾。所以说,古籍善本收藏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呼唤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 2 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的条件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古籍善本的开发尝试,由于经费等诸多原因,虽步履蹒跚,历经艰辛,但至近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些大馆编纂了古籍善本书目,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各种书目索引;影印出版和数字化了的大部头古籍善本,如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版,电子版;上海图书馆1998年将760种、25万页一、二级藏品全文数字化,制成了38张光盘,这些做法都得到广大古籍读者的肯定。但各大图书馆馆藏的古籍善本仍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与浩瀚的传统古籍相比,新载体的古籍数字资源只是少数,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对藏有大量古籍善本珍贵文献的图书馆来说,都有将古籍善本全文实现数字化、建成数据库的要求。就陕西地区而言,西北大学图书馆藏有古籍万余种18万册,其中善本有458部,包括7-9世纪传世罕见的佛经刻本与写本,明清时期的名家稿本、批校本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抄本,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雕版、活字版等。陕西省图书馆和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也都藏有相当的古籍善本精品,这三家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基本能代表陕西地区古籍善本概况,这就为陕西地区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 总的来说,我们有诸多的图书馆藏有古籍善本,藏书的相对集中为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资源基础,又有各馆藏单位的支持和广大古籍读者的呼吁,不论从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及时代要求上,都为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应抓住这一时代机遇,逐步实施古籍善本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3 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的措施 建设古籍善本数据库,首先,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委员会牵头,以国家图书馆等一些古籍善本收藏大馆具体组织实施,利用计算机在资料的储存、整理、检索、数据统计以及索引编制等方面的优越性,对古籍善本文献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发掘、整理;对于一些大部头、学术研究价值高、国内外读者使用率高的古籍善本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以揭示古籍善本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加快古籍数字化进程,从而为中外研究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其次,是各地方图书馆学会组织一些古籍善本收藏量较大的图书馆,成立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组织协调委员会,加强对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整体规划及宏观指导工作。具体由各图书馆对其馆藏进行选择,一是雕印时间较早,约为乾隆以前的刻本、钞本;二是流传下来较少的,如孤本、珍本;三是雕印质量高,精刻精校等一大批历史文化资源精品作为数据库建设的首选目标进行加工整理。同时对于专家学者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建设方案,以确定近期工作及远期工作规划,使古籍善本数据库能分期分步进行。在数据库的建设中,要考虑古籍读者群中专家学者注重原始文本的阅读,对版本有一定的要求,就应该采用图像扫描的方式保持原件本来面目,充分体现古籍善本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善本的纸色、墨迹、印章、圈点、批注、修版对研究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线索,是学者们需要的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数据库能真实地再现作为历史文物的古籍善本的原貌。也就是说,古籍善本产品应该具有文物存储性,形成古籍善本数据库图形版,使其具有计算机浏览、检索,深度开发利用的功能,满足版本研究、文物鉴定、书史研究、文字校勘等特殊需要。 再次,建设古籍善本数据库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工程,从保护古籍善本到开发利用,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全国或地方权威机构的领导和相应的经费保障来协调和支持该项工作。采取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专项经费和各馆藏单位集资的办法来保证足够经费的投入。拥有丰富古籍善本的图书馆,可拓展馆际合作的深度,搞横向联合,共同合作开发;制定有关章程、协议以及收费标准,确保资金的投入,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建成后的古籍善本数据库,大的目标是资源共享,原则是谁投资,谁受益。投资单位的读者从检索、阅读到下载、打印享受一条龙服务,而其他读者可稍做有偿服务。资源或资金投入都是成为成员馆的必要条件,根据其投入多少,确定成员馆权限,实现少数馆参与数据控制,多数图书馆共建、共知、共享的目标,只要具有上网条件,愿意遵循古籍善本共建共享原则,均可享受成员馆待遇。 古籍善本全文数据库建设的工程是比较艰巨而浩大的,只有各图书馆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互相配合,再有权威机构的组织协调和充分的经费保障,才能使古籍善本数据库建设尽早有序地进行。广大古籍善本的读者和管理者期待着这项工程的开始和完成。 4 古籍善本全文数据库建设的方法 由于古籍的特殊性,特别是善本要表现其原件实体的信息,如色泽、墨迹、纸质等,宜用Tonal (全彩,灰阶影像)图像扫描方式处理。其格式采用以HTML语言写成的TIFF格式。该格式的扫描图像不压缩,画面解析度高,能较好地反映古籍善本的实体信息。 由于进行图像扫描的文字性文件无法进行全文检索,因此,应首先建立文献资料目次表,再将逐页的图像连接到表中。利用HTML语言建立链结档,将各页的页码逐一输入对应链结图像的储存位置。 另外,还可选择“翻页”技术,直接在浏览器上呈现页码的顺序以及单页图像,使用者可以直接按动浏览器上的前后方向链接点选择序号跳页的方式阅读。 给每一页数字化了的文档建立一个个性化而且能够永久有效被识别的识别符是不可缺少的。识别符的作用,与传统图书馆中被个性化了的图书索书号作用一样。这样,当文档位置变更时,可以通过识别操作作为连接用的中介。 现在国内多数大型图书馆都采用CNMARK格式为古籍建立了机读目录。这样,可以将原有的书目以CNMARK格式保留,并与数字化了的文献本身分离,同时于网上提供利用。如此,不必再为数字化了的古籍善本文献另建书目资料,可节省许多人力、财力。其连接方式可通过CNMARK中的856字段来实现(有关856字段中的具体连结方法,《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已有详述)。 综上所述,建设古籍善本数据库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求,也是21世纪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只要有权威机构的领导、协调和充足的经费保障、支持该项工作,会使更多、更有价值的古籍善本文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孙继林.关于古籍善本的数字化问题[J].图书馆杂志, 2002(7): 18-20. [2]李荣慧.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与情报, 2000(1): 45-48. [3]杨朝霞.古籍数字资源述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3): 15-19. [4]宫爱东.新世纪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学刊, 2000(1): 18-20. [5]王桂平.我国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展望[J].图书情报知识, 2000(4): 50-51, 54. 张芳梅:女,西北大学图书馆馆员。 李文遴:女,西北大学图书馆馆员。 刘卫武:男,西北大学图书馆馆员。 原载:《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学术探讨》2005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