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简析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田利红 参加讨论

    一、概 述
    希腊神话描写的世界是和谐的,虽然有纷争,分歧,争执,报复等但总体给人的感觉是一方乐土。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女神也是丰满而生动的。天后赫拉敢爱敢恨,对于宙斯的花心,从不忍气吞声,而是坚决与宙斯对抗,对破坏自己家庭的女子予以报复,惩罚,但是赫拉作为天后却从未曾背叛过自己的丈夫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是唯一个个从父亲宙斯的脑袋中蹦出来的女神,因为预言雅典娜会比宙斯更聪明,而雅典娜是智慧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爱神维纳斯是爱与美的代表,虽然被许给丑陋不堪的火神做妻子,但是维纳斯还是勇敢地迈出了一步,选择并多次爱上令自己心动的男士如战神,并为之生育后代。敢爱敢恨的赫拉,唯一出自男人身又比男人聪明的维纳斯,爱情自己做主的爱神维纳斯,都令男儿逊色,令后人景仰。
    美女海伦能使希腊与特洛伊为之发生长达十年的战争。《奥德赛》中的佩涅洛佩,在丈夫随希腊军队远征特洛伊不在家的十年,利用智慧拖延求婚者,直到等到自己丈夫回来相聚。美狄亚为了自己所爱的男士伊阿宋,可以偷父亲的珍宝金羊毛,杀死弟弟,为了报复负心男,可以亲手弑子,设计杀死破坏自己婚姻的人。美狄亚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她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她心中自己高于一切。罗马时期的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利用自己的智慧美貌,周旋于凯撒、安东尼、屋大维之间,为埃及迎来 20 年的和平时期。在欧洲骑士时代,为了博得少女芳心,勇敢的骑士敢于冒险去与妖魔鬼怪作斗争,当时的女士在男士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可以让男士为之拼得你死我活,为博得美人芳心,男士愿意上刀山下火海。耶稣的妈妈圣母玛利亚受圣灵感应未婚先孕,生下耶稣,同样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理解。
    但从黑暗的中世纪起,女性就开始不再享有优越性,不再与男士平起平坐。如果发生通奸事件,女方就会被众人用石头砸死,就像电影《大卫王》中提到的一样,女性开始沦为男性的附庸品,男性的私有财产。在《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的五个女儿急需待嫁,五个女儿的命运却由于所嫁丈夫的身份地位的悬殊,而大相径庭,由此可看出当时的社会,女性已经开始依赖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在《名利场》中,善攻心计的贫家女蓓基与同班同学善良的富家女艾米丽里,在男人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 蓓基为了混入上流社会不择手段,而艾米利亚却又由于痴情而丧失自我。在《飘》中,斯嘉丽纠缠于三个男人的情感间,为了生存努力适应各种情况,只有在瑞特决定弃家出走的那一刻,她才醒悟,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自言自语道: “还是留给明天去想吧…. 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白裔女性善且如此,非裔女性的遭遇更惨。在诺贝尔获奖者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11 岁的黑人女孩佩科拉,一直幻想有一双像白人小女孩一样蓝色的眼睛,这样自己就会被大家所待见,喜欢。因为从小,小朋友就欺负她,她的妈妈因为她皮肤特别黑而讨厌她,整天回家夸她所当保姆的主人家的白人小女孩多么的可爱,她的父亲强奸她,她最终相信了巫师的话,把一条狗毒死,精神错乱地相信自己有了一双美丽的蓝眼睛。生活的不幸和磨难,压垮了佩科拉,使她把自己的不幸归于自己没有一双美丽的蓝眼睛,但在这表象下面,是佩科拉迷失了自己,她不知道她为何要来到这个世界,她为何要生存下去。其实迷失的不仅是佩科拉自己,还有整个黑人群体。
    二、文学实例剖析:《卖火柴的女孩》与《森林中的死亡》
    为何女性会在男性统治的世界里迷失自己,以前女性的自我,率真都去哪里了? 为何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黑暗的中世纪的到来,女性会越来越迷失自我,甘愿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为何社会的进步,是以女性的驯化,屈尊卑微为代价?为何女性不可以和男性同享文明进步的成果? 《圣经》里的预言,女性夏娃是上帝用男性亚当的一根肋骨做成的寓言,好像已经逐步地变成了现实: 女人就该围绕男性生活,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一样,男人是女人生活的全部意义,但这是真理吗? 不,这只会使女性迷失自我,患上歇斯底里症。生活的意义对女性而言,远不止这些,生活是一个过程需要女性自己去品味去找寻其中的意义。
    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与舍伍德·安德生的《森林中的死亡》都有惊人的相似性,控诉了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的幸福都依赖于男性的赐予,如若遇不到好的男性,那女性的命运就只有悲惨的结局。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父亲,老妇人一生所遇到的农场主,丈夫,儿子都是造成两女性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这些男性无形中的黑手把小女孩和老妇人一步步推向了死亡。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品,女性的存在没有受到社会的关注,法律也没能给予女性应有的保护。整个社会从男性的视角出发,俯视一切,女性就像是社会的隐形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妇人的遭遇这般凄惨,社会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在她们周围有爱心人士,慈善人士,或者仅仅是一位好心的邻居愿意给予她们一点关心与帮助,可能她们的命运会发生别样的变化。然而社会的森严等级和人类的贪婪,无法满足的欲望,却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阂。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妇人,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听她们诉说心声,社会的隔离,社会的默许,现有亲人的冷漠,无情,使她们对有的亲人,对整个社会都绝望了,活着对她们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死亡却使她们心驰神往。但是小女孩和老妇人都在一声不吭以一种斯巴达克似的精神默默地忍受着生活的苦难艰辛,因为基督教的教义,作为普通可怜人的精神鸦片,教给她们人生而有罪,只有通过现实的赎罪,才能在上帝大审判的时刻,进入天堂,不下地狱。因此,现世的苦难使纯朴善良的小女孩和老妇人深信她们是在赎罪,她们死后是要进入天堂的。在父权制的社会里,社会对女性的存在苦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且宗教在精神上还在不停地麻痹着人们的神经,使受苦受难的人们恭恭顺顺地接受,心甘情愿地承受着别人强加给自身的苦难。一张弥天大网在父权制的社会里由男性、男性统治的现实社会、男性虚构的精神世界——基督教所构成,张开大口吞噬着小女孩和老妇人的今生与来世。《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森林中的死亡》里的小女孩和老妇人,用自己的血泪在向父权制社会进行控诉。
    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妇人在弥留的瞬间,幻想里都没出现她们现实生活中的男性,小女孩的父亲,老妇人的丈夫,儿子,似乎暗示说在男性统治的父权社会里,受苦受难的女性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将苦难强加予她们身上的压迫者——男性。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临死之际,脑海中出现的是慈祥的奶奶,老妇人在临终时,劳累得睁不开的双眼中迷迷糊糊看见了自己早早逝世的母亲和在襁褓中夭折的女儿。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父权制社会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妇人都看不清自己受苦的缘由,但现实的苦难使她们对她们身边的男性已经彻底绝望,她们只是朦朦胧胧的想起自己在这个充满苦难和艰辛的社会里感觉到的唯一的爱,亲情是由自己身边的女性给予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慈祥的奶奶,老妇人早早逝世的母亲和夭折的女儿。这似乎在说,一方面女性开始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要摆脱自己在父权制社会里的苦难只有女性同胞自己团结起来,才能摆脱女性承受的苦难;另一方面,早早逝世的卖火柴的女孩的奶奶和老妇人早早逝世的母亲和在襁褓中夭折的女儿,似乎在控诉女性的苦难由来已久,悲剧在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同胞身上上演,可是又找不到出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妇人带着疑惑带着朦朦胧胧的觉醒意识离开了对她们而言充满苦难艰辛的人世。
    缺乏爱的社会是一片精神荒原。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妇人在现世的世界里都没有得到爱的滋润,她们无法从身边的亲人( 卖火柴的小女孩唯一在世的亲人——爸爸,老妇人仅有的在世亲人——丈夫,儿子,) 那里得到一丁点的爱,周围的人们也都冷冰冰的,因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和老妇人的世界是一片冰冷,外面的世界是漫天的雪花,冰冻了她们的身体,更惨的是她们的内心里也是一片冰冷,燃烧不起一丝爱的火光。在她们的世界里,阳光从来不属于她们,她们的记忆里只有饥寒交迫的冰冻感。卖火柴的小女孩手里的几根火柴融化不了漫天的冰冻,更温暖不了她早已经冰冻的内心。老妇人被冻僵的少女一样的躯体,似乎在向活着的人们诉说她内心里的悲凉。
    三、结 语
    海德格尔在 20 世纪曾警告世人,不要把人类当成世界唯一的主人,不要把世界当作人类可以无限消耗掠夺的资源,人类只是世界上所有存在者中的一员。不要认为所有的存在者都是为人类而存在着的。人类应该学会与世界上所有的存在者和谐地共同生活分享这个星球。同样,男性也需意识到女性并非男性的附属物,男性与女性都是世界上所有存在者中的一员,男性应该学会平等地和谐地与女性快乐地生活在这一星球。
    【参 考 文 献 】
    [1]臧瀚之,等. 希腊神话故事[M]. 京华出版社,2003.
    [2]陈戎女. 佩涅洛佩的纺织和梦——论《奥德赛》的女性主义[J]. 外国文学评论,2008( 2) .
    [3]王守仁,吴新云. 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与美国二十世纪黑人文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Cleanth Brooks,Robert Penn Warren. 2004. UnderstandingFiction,Death in the Woods[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王柏华,译. 海德格尔入门[M]. 东方出版社,1998.
    原载:《语文学刊》2011年第10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