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继承与突破:当代英国女性文学概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王才凤 参加讨论

    综观20世纪50年代后的英国女性文学,可以发现两种非常鲜明的创作倾向,一种是以女性的自我意识或者说是基于女性性别意识进行的创作,代表作家有多丽丝. 莱辛(DorisLessing)、玛格丽特. 德拉布尔 (Margaret Drabble)、A. S. 拜厄特 (Antonia Susan Byatt) 等,另一种是回避女性自我意识或者说是以非性别化的身份进行的创作,代表作家有艾丽丝. 默多克(Iris Murdoch)、穆里尔. 斯帕克 (Muriel Spark) 等。这两种创作倾向在英国女性文学史上都可以找到源头,在 19 世纪的女作家中,简.奥斯丁、夏洛特. 勃朗蒂无疑属于第一类,而乔治. 艾略特无疑是第二类。可以说,这两个创作倾向基本上囊括了当代英国优秀的女作家,代表了当代英国女性文学的主要内容。
    一、以女性意识进行创作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1. 多丽丝. 莱辛
    作为 2007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当代的英国女作家中,莱辛无疑是目前为止成就最高的作家了。莱辛1919 年生于伊朗,5 岁时随全家迁居非洲南罗德里亚(今津巴布韦),童年生活困苦、孤独而早熟。她最初的作品是以非洲殖民地为背景,表现殖民者的压迫给非洲人民带来的种种苦难,她的成名作《青草在歌唱》(The Grass is Sin-ging)(1950)就是表现这个主题。60年代后,她开始将目光转向英国本土,关注焦点也从种族问题转向妇女问题。1962 年她出版了《金色笔记》(The Gol-den Notebook),引起了世界性的反响,至今仍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莱辛在这部作品中深入探讨了当代女性自我认识、自我解放的道路,备受各国女权主义者的青睐,曾被誉为西蒙. 波伏娃的女权主义名著《第二性》的姊妹篇。这部小说以女主人公安娜的经历全面探讨了女性在个人婚姻、政治、社会、事业等一切与女性密切相关的领域所面临的多重危机。莱辛一再声称自己不是女权主义者,而是力图用小说表现整个时代的大气候,尽管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她的作品所表现的女性意识和妇女问题仍使评论界一致将她划入女性题材小说家的范围,也使她成为 20 世纪经典女性文学作家之一。
    2. A. S. 拜厄特2拜厄特 1936 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并获得了牛津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可以说她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她在文学评论方面的成就丝毫不亚于她在文学创作上所获得的成功。虽然她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每一部都深得评论界的重视。
    她的第一部小说是发表于 1964 年的《太阳的阴影》(Shadow of A Sun),讲述的是一个在父亲的操纵和控制的阴影下成长的年轻女孩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为了实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写作的愿望而不断地同父亲和情人抗争的年轻女作家的形象。她的创作动因是为了向 50年代鼓励妇女重新回到家庭中的潮流挑战,这就使她的这部处女作带有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发表于 1978 年的《花园中的处女》(The Virgin in the Garden)是一个四部曲小说中的第一部,其它三部是 1985 年的《寂寞的生活》(StillLife),1996 年的《未建成的通天塔》(Babel Tower) 和 2002 年的《一个吹口哨的女人》(AWhistlingWoman)。这个四部曲小说的创作历时 25 年,讲述了一对姐妹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二战后英国社会文化价值的变迁,尤其是集中反映了 60 年代这个青年反叛、传统断裂的混乱的时代生活图景。可以说这个四部曲是一部反映二战后英国女性命运和社会变迁的编年史式的巨著。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拜厄特塑造了一系列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向世人展示了当代英国女性的成长和心路历程,是一位女性文学大师级的人物。
    二、摒弃女性性别地位,以非性别化的姿态进行创作的作家及其作品
    1. 艾丽丝. 默多克
    默多克生于 1919 年,因阿尔海默综合症于 1999 年病逝。她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大学,专修哲学,并担任牛津大学哲学讲师。因此,默多克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小说家,她的作品往往充满哲理,是她自己哲学理念的图解和阐释。她一生著述甚丰,包括 25部小说及大量哲学专著。她曾六次获布克奖提名,为当代英国作家之最,并在1978 年凭借《大海啊,大海》荣膺布克奖桂冠。她的作品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特点,各种文学流派和哲学思潮都可以在她的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但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两个哲学家却是年代相距甚远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当代的法国哲学家萨特。她的获奖作品《大海啊,大海》的名字中大海的意象就直接来源于柏拉图的哲学著作《会饮》篇,作为可以净化灵魂的审美对象存在。
    2. 穆里尔. 斯帕克
    穆里尔. 斯帕克 1918 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她曾在非洲生活过多年,并当过记者、编辑等。但她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出现在 1954 年,那就是她在这一年正式皈依了天主教。这一信仰的转变伴随着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混乱,对她的价值观乃至整个人生观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她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安慰者》(The Comforters 1957)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卡洛林就是一个刚刚信仰天主教,正处于适应期的人物,与她自己的情形十分相似。斯帕克的一生都致力于对宗教和道德的探索,那种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是她创作的基础,也使她的作品自始至终都笼罩着宗教的光环。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斯帕克这样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作家的存在,才使人类的精神家园不致荒芜,才使人类沿着正义和进步的道路不断前行。
    作者简介:王才凤,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原载:《文学教育》2011.0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