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洁尘基本上是反义词。如果互换生活,彼此肯定都吃不消。她严谨,节制,我懒惰,无序。其实近年来我很希望能像她那样,过职业作家的生活,每天九点起床少废话先写一千字再说——可真做不到!太爱玩了。如果每天不第一时间了解世界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小情并再延伸阅读从而扎进网络不自拔,我简直焦虑。很久以前……一晃十几年前了,我和洁尘给同一家报纸的同一个版面写稿,那时她的文字给我留下很良家妇女的印象,而兄弟我则是靠骂骂咧咧博出位的。第一次见真人是在三亚,《城市画报》组织的作者笔会,她总和小你一处,我和黄爱东西。后来她说我给她留下不爱理人的印象,其实我认生哈哈哈确实不太爱理人,事儿呗。再后来某杂志约几个女作家写《给未来的孩子》的一封信,当年的照片外,另附一张青春期小照,洁尘的令我吃一惊——曾经很飞扬啊!和现在的温良恭俭让颇不同。 女作家的熟不必见面,从彼此的作品里就看熟了。《酒红冰蓝》令我泪如雨下,一个明明是经历过的故事,一个就是很飞扬的她在我心里生动起来。现在洁尘的书闺范儿,应该是遇到了她先生的缘故,夫妻总会磨到相似,我不也从无知无畏变成知道害臊了么? 07年到成都,他们夫妇来接。是头回见中茂,两人竟然当着我们的面吵架。不是脸红脖子粗的翻脸,而是老年夫妻那种细碎的拌嘴。很小的事,就为谁指的路对,虽然我头回到成都,也看出其实俩人都不太认路。加上他们彼此之间称谓很有意思,车里一时“哥哥妹妹”互相嗔怪着,逗死人,旁观者倒也不尴尬,。 夫妇俩听说我们订了酒店,死活要求搬到家里去,其实也是老派人的方式,现在人哪有?实在推脱不掉,我们一下去了四个。接下来几天洁尘放弃了规律生活,亲自驾车带我们游玩(驾驶风格实在女性,把我急得,中间自己开了一段,后来怕把她车开坏才做罢)。每天早晨我们在门口等她,只见她拎着一个保温瓶着急忙慌下到车库,手忙脚乱开出来。正夏,她又认真,一认真容易出汗,顶着一脸汗跑东跑西,我们那叫一个不好意思。 那一次朝夕相处,彼此的了解更深。每天晚饭后到露台上,坐在他们俩精心培育的花草间谈天说地——她家的绿植甚至都比我家养得好,这是耐心的生化表现方式吧。我们住在中茂于露台的书房,布置朴素平实,四处有他无师自通的水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份子家庭,加上一个古灵精怪的儿子,圆满。 因为生活规律和平静,洁尘保持着匀速出书的频率,每收到她寄来的新书都令我自惭形秽一番——完全是劳模和闲汉的生动写照,这都是鞭策哇!我只得把序写成检查。 洁尘是一个几乎不说人坏话的人,这很难和难得。人到中年后我也反思:作家都敏感,其实谁看不出谁的毛病呢?但用宽容去理解,和用怪话去讽刺,还真是两种生活态度。 因为能够懂得洁尘的宽厚,不自觉间她已成为我心中重要的朋友。08年“512”地震,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成都有我的朋友,有洁尘,她好不好?安不安全?得知一切平安后,也为自己与前不同的细心温暖了一会儿,这样的互相关怀,还真是能往高层次带人。 后来在网上看到震时的成都为鼓舞士气,请四位城中名人拍了一组名为“因为有你,成都更美好”的公益广告,图中的洁尘很具知性美,旁边是她说的话:“我发现成都人的精神状态与成都的地质结构几乎一样,临危不乱,以柔克刚。”——这不就是她么?想象每一天,她透彻的眼神在这城市中穿梭,真美好。 原载:赵赵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436410100homo.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