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戏剧舞台亮点多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平 参加讨论

    2010年是舞台演出活动比较多的一年。国家院团演出很多,民营剧团演出也很红火,由政府主办或由政府与民营共同主办的各类戏剧展演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舞台上好戏迭出,观众也很踊跃。
    希望田野上的民营戏剧创作
    2010年北京戏剧舞台的一个最大亮点,是6月23日至7月11日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政策法规司、文化产业司承办的“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
    民营戏剧创作与演出,开始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话剧、戏曲都比较活跃,出现了很多好作品,已成为戏剧创作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政府对民营剧团都给予政策上与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但是,由政府组织的展演活动还是第一次。其重要意义就在于,一是还戏于民。展演期间,有23个民营剧团的14台剧目在北京舞台上演出,有革命历史题材的豫剧《铡刀下的红梅》、新编历史题材的晋剧《龙兴晋阳》、新编古装传奇剧《状元未了情》、传统黄梅戏《女驸马》、传统剧《姊妹易嫁》、锡剧《玉凤飞》、动漫歌舞剧《魔幻仙踪》、音乐剧《蝶》、杂技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集中展示了民营剧团戏剧创作的实绩。二是为戏剧走向市场开拓了新路。民营剧团的戏剧创作来自民间,而他们的演出又要走向民间。他们常年坚持在乡间演出,每年演出400场左右,不仅给乡村观众送去了优秀剧目,经济收入也非常可观。三是以艺术精品赢得观众。民间剧团的创作之所以受观众喜欢,经济效益好,就在于作品的艺术质量优秀。这有力回答了某些民营剧团为了在市场中挣钱,不惜以低俗、搞笑的东西赚取观众掌声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艺术质量上乘的作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政府对民营剧团的支持,除定期组织展演活动外,还出台了各种扶持民营剧团创作的具体措施。北京东城区努力建设戏剧文化城,上海静安区创造条件吸引戏剧名人工作室入驻,杭州也为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创作活动搭建了平台。
    演出市场需要戏剧经典
    演出市场需要戏剧经典,有了经典作品才能招徕观众、赢得更广泛的市场,2010年举办的两次戏剧活动就切实地说明了这一点。一是9月北京人艺为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演出的几部曹禺经典名剧;一是12月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承办的“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
    在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中,北京人艺集中推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四台大戏。这些剧作是曹禺先生70年前创作的,自问世以来一直盛演不衰,直到今天仍然吸引观众踊跃观看,充分显示出经典作品的舞台艺术魅力。
    “2010年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共36台大戏,9台折子戏专场,可谓近年来展示京剧创作实绩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全国性盛会。其中有20多年前创作的剧目如《徐九经升官记》《曹操与杨修》等,有近年来创作的剧目《华子良》《大漠昭君》《辛弃疾》《丝路花雨》等,有整理改编的历史剧目《满江红》《四郎探母》《霸王别姬》《海瑞背纤》《九江口》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华子良》和《大漠昭君》。在之前描写红岩革命先烈故事的作品中,还没有一部以华子良为主角的作品,《华子良》能够另辟蹊径,写出新意,确是创作者的智慧。《大漠昭君》在众多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的戏中能够脱颖而出,就在于作者对王昭君故事的深入开掘,该剧没有写昭君“出塞”的过程,直接写昭君在匈奴大单于去世后临危受命处理权力交接的问题,把她推到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通过她秉公处理国事的过程,突出了她高尚的思想品质,以实际行动完成了“出塞”的重大使命——“呼汉和好”,人物形象一下子便鲜明起来。此外,《成败萧何》对人物内心的描写也达到了入木三分的程度。而演员的精彩表演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
    在交流中学习、借鉴
    戏剧的发展靠创作,但交流演出也不可少,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互相学习借鉴,促进创作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家话剧院于10月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戏剧季——华彩亚细亚”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戏剧季演出了来自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的5个剧目和国家话剧院的3个剧目。其中有比较优秀的经典作品,也有探索、实验性的剧目。《早安,妈妈》(日本道化座剧团)和《相约星期二》(香港中英剧团),都是非常写实的剧目,不论创作意识还是表现形式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咏蟹花》(新加坡TOY剧团)的灵感来自《红楼梦》,以中国古代女子为题材,剧中没有完整的故事贯穿,以诗词歌赋作为叙述形式,让观众看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霸王歌行》(国家话剧院)描写的不是霸王所经历的历史事件,而是注重探寻霸王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军人、一个爱人的思维方式和在不同时期、不同情景下的内心情感变化,张扬的是一种为世俗所不容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恋爱的犀牛》(国家话剧院)创作于1999年,十几年来一直盛演不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创作现象。《肖邦》(国家话剧院)对历史名人的塑造,对人性、对爱情的思考,作者没有特意去歌颂什么,去贬低什么,而是通过对肖邦的深入理解,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肖邦。越南青少年歌舞剧团把易卜生的经典名剧《玩偶之家》演绎得细腻传神,又深得原著之精神,令观众大开眼界。
    政府与民间共同搭建创作平台
    2010年,政府与民间联合举办的戏剧活动较多,9月有北京市文联、国家话剧院、北京剧协和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等举办的“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12月有北京东城区文化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和北京东城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蓬蒿剧场联合主办的“北京·东城国际独角戏戏剧节”。
    “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从9月6日至26日,共演出来自俄罗斯、西班牙、韩国和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35台剧目,作品内容包括实验戏剧、肢体戏剧、舞蹈剧场、多媒体戏剧、现实主义戏剧、小剧场京剧等多种风格样式。值得关注的是“致敬大师”单元里演出的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月光》《送菜升降机》《回家》和《背叛》,其中受到好评的是《背叛》(李建军导演)和《月光》(邵泽辉导演)的演出。西班牙剧团演出的《卡门》,台词很少,采用小木偶与真人同台演出的形式,灯光、音响、道具全由演员现场制作,并穿插一些歌曲。这是一出形式新颖、独特的演出,很多人看后都感到惊讶:话剧原来还可以这样演。《受诱惑的女人》(康赫导演)、《璃琅村花》(胡晓庆导演)、《卡夫卡的七个箱子》(香港导演陈恒辉)等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昭王渡》(李杰导演)以小剧场京剧的形式诠释历史故事,《Bravo!伟大的生活》(黄盈导演)用音乐剧的形式演绎普通人的生活,《舞在桃园》(导演赵小刚、张云峰)、《徒步二十一层》(辛欣导演)用舞蹈的形式诠释生活,都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
    “北京·东城国际独角戏戏剧节”从12月4日至21日首次在中国举办。中外16名演员演出16部独角戏,深得广大观众的喜欢。
    独角戏,也就是一个人演的戏,它可以是话剧、歌剧、戏曲、哑剧。本届独角戏戏剧节不仅让观众欣赏到各具特色的、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让观众感受到独角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中国戏曲精彩的独角戏昆曲《牡丹亭·寻梦》的清幽典雅,载歌载舞;河南曲剧《阿Q梦》、河北梆子《情痴》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晋剧《徐策跑城》利用外部形体动作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川剧《痴梦》对人物内心情绪的鲜明转换等等,都让观众看得如醉如痴。
    如果说,中国戏曲所演绎的是艺术的真情,展现的是艺术的美,那么,国外艺术家演出的独角戏更多的是演绎生活的激情,从开掘人物内心情感入手,体现出现实主义表演的艺术魅力。如美国的独角戏《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以魔幻的手法编织出一个发生在迷茫的6岁男孩儿与苛刻严厉的莎士比亚老师之间令人捧腹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法国的独角戏《揪心》写一个母亲每天都在幻想着会有突然而至的可怕事情伤害自己的孩子,为此她想尽办法把孩子“保护”(实际是“禁锢”)起来。以色列的独角戏《地下铁中的俄耳普斯》描写一个男子在地下铁里偶尔遇见一个女士,从此不能释怀,每天就幻想着与女士再次见面,预测着女士的乘车路线。俄罗斯的独角戏《麦克白》有着多种实验意义,一个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麦克白、麦克白夫人、班柯等,并通过向观众征求意见、提问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交流。德国未来主义现场艺术《旅程在鸣响》充满着未来感,将口头叙述、数码“音乐——声场”、现场水墨绘画融合成为一场混合媒介的剧场活动。由一个演员讲述自己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边讲述边画出图像,用幻灯放大,让观众看到了一种新鲜的艺术样式。
    展示群众创作的风采
    在艺术多元发展的开放时代,群众文化也如火如荼地发展着。过去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小戏小品,如今却因为广大民众的参与而遍地开花。2010年2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文化部社会文化司承办的“大地情深——全国城乡基层群众小戏小品展演”,所展示的就是群众文化创作的实绩。八场演出了78个作品,充分体现了群众艺术创造的智慧与特点。
    一是来自民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戏剧的创造精神。戏剧小品不同于大戏,只能描写生活的横断面,采摘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它能感动人的是真情。如《我是你的留守妻》写外出打工的丈夫怀疑家中的妻子有外遇,原来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组织“留守”的家属们做志愿服务的工作。《暖水袋  痒痒挠》和《喜搬家》都写了儿女们支持老人再婚的文明风尚。《离不开》和《达西村的好日子》写了新疆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改变和精神上的变化。作品中细腻的情感如春雨润物,滋润着观众的心田。
    二是表现民众生活,体现着坚韧的“草根”力量。有些戏剧小品带着泥土的芳香走上舞台,艺术上虽来不及精雕细刻,但浓浓的生活气息却扑面而来。《回家过年》表现农民对老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望。《换招牌》通过农民把“晨光鱼馆”改成“农家书屋”的过程,表现了他们在改革开放后的思想变化。《英雄》中没有写“英雄”的高大和动人事迹,而是写出了一个“普通人”的高尚品格。
    三是艺术创新,凸显舞台艺术鲜活、生动的特质,展现戏剧的创新意识。如《守候》,以路上发现一个书包为线索,用哑剧的形式演绎出甲乙丙丁四个人在处理这件事情过程中的不同心态和四种结果,艺术上具有实验意义。《陌生的朋友》以哑剧的形式表现磨刀师傅堂堂正正的人格,使蔑视他的富人羞愧难当。《博士浪漫曲》和《短信》也是立意新、构思巧的作品。男女两个博士担心找不到对象,都谎称是本科毕业,开始谈得非常投机,一旦真实身份暴露立刻觉得对方不合适。后者写丈夫参加完招聘面试回家,不断地收到一个女士的骚扰短信,妻子因此发生误会而吵闹不休。真相大白,骚扰的短信是招聘公司为测试他而发的,全家人这才破涕为笑。
    培养观众至关重要
    时代在发展,观众的欣赏趣味也在发生变化,戏剧要发展,培养观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国家戏剧院团和民营剧团都在努力寻找与观众的沟通渠道。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儿童剧的创作与演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较突出的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好戏多,演出多。今年完成了《西游记》第三部的创作,还创作了《蓝色的纸飞机》等作品。《西游记》(共三部)的完成,整体上提高了儿童剧创作的艺术质量。而《小猪·变变变》《小吉普·变变变》等剧目每逢周末都在亲子剧场(小剧场)演出,《西游记》《小蝌蚪找妈妈》《十二个月》《小兔快跑》等优秀剧目在大剧场轮换演出,扩大了儿童剧的影响。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也下了很大力量,创作的《海宝》《宠物总动员》等也吸引了很多儿童观众。
    2010年,中国文联、教育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与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教委、上海剧协共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演出25台剧目;北京剧协与北京朝阳区文化馆举办了“第9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演出15台剧目。大学生戏剧节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戏剧创作积极性,为他们展示戏剧创作才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作热情。大学生们的演出尽管有些稚嫩,却涌动着浓浓的生活激情,体现着青年学子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既为戏剧创作培养了新生力量,也培养了大量喜爱话剧的青年观众。近年来,大学生戏剧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上海、武汉、重庆、吉林、广州等地也加大了对大学生戏剧的支持力度,每年都举办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这无疑是发展戏剧、文化事业的明智之举。
    给剧作家创作的自由空间
    回顾2010年的戏剧创作现状,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好剧本少仍然是戏剧发展的一个瓶颈。这不是新话题,却是多年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话剧、戏曲都存在。其原因:一是剧本创作难度大、报酬低;二是缺乏优越的创作环境。
    戏剧来源于生活,要创作出好剧本,首先作家要有生活,有对生活思考的积累。因此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深入生活的时间和良好的创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最好不给他们制定“任务”,限制完成时间。也不要快“过节”了,才想到请作家写剧本。细想,这样的“赶任务”,即使作家有“生花”的“妙笔”,如果没有生活积累,能“编”出好作品来吗?此前也曾有剧院传出“新举措”:不养作家,重金悬赏剧本。本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结果并不理想。
    民营剧团在走市场方面显示出了强劲的优势,但在剧本创作方面却没有“突围”的迹象。常常是随意编凑,甚至胡乱编写,直接影响到其演出的艺术质量,依靠小聪明在舞台上挠观众的痒痒肉,这终究不可能长久。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7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1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