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高价秦腔的“曲高和寡”之忧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佘宗明 参加讨论

    据3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西安秦腔剧院投资1300多万元修缮剧场,4月1日重新开业。然而,豪华包间竟高达8000元,普座票价也卖到380元/位。面对质疑,剧院方说,要让秦腔回归高端消费市场,让观众有种“身份感”。
    秦腔又走进剧院,或许能激活艺术的传承,让人欣慰。可在高昂票价面前,普通民众恐怕无福消受。
    依剧院方的解释,“高档”等于“高价”,所以高收费不可避免,既是烘托秦腔的高价值之必需,又能衬出观众身份。言下之意,就是秦腔该学五粮液的步辙,满足消费者的“身份需求”。
    当本属大众艺术的秦腔,跟“身份象征”纠缠不清,它与平民的距离恐将拉远。欣赏秦腔,从戏曲爱好者的“沉醉不知归路”,变为富人的闲来品茗、附庸风雅,表面上看,秦腔是跟“下里巴人”划清了界限,摇身变成了颇具档次的奢侈品。可实质上呢,“向钱看齐”,是一种什么档次和格调?
    就像鲁迅勾勒的“社戏”一样,秦腔发端,离不开浓浓乡土味,也跟民间习俗撇不清干系。秦腔的韵味,蕴含在雅俗共赏、平民化的特质中,听秦腔,乐趣还在于老少咸宜的热闹、乡邻闲侃的逸致等。也正因为秦腔与乡土气息的亲近,它才会流传广远,沉淀为西北民间的文化琼浆。
    当秦腔“回归”高端市场,似乎也割裂了与大众审美的千丝万缕关联。高票价就像一把现实利刃,捅破了“曲为知音者奏”的婉约想象,也堵塞住了“大众狂欢”的空间。
    在此之前,“民俗衰落”的呼声响彻。说到底,平民化是民俗生命力的牵系,民俗的衰微,原因很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它的日益高姿态、去乡土味。如今,秦腔是否也要走上“被高雅”的道路?“高处不胜寒”啊!
    改用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中的话:“我们贫乏了,民俗遗产被我们交了出去,常常只以百分之一的价值押在当铺,只为换取‘现实利益’这块小铜板”。秦腔掉进“贵族化”的泥沼,变得“曲高和寡”,能否带来盆满钵满暂且不论,削弱了大众艺术的活力,制约了民俗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却很有可能。
    原载:《工人日报》2011年04月02日
    
    原载:《工人日报》2011年04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