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他对文化的认识真到位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木弓 参加讨论

    廖琪看问题总有自己独到之处,总想在许多人之前——这是他的小说思想与众不同的价值。记得几年前,他的长篇小说《燃情经历》写的是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在挂职中真正认识人民认识生活的故事。在当时多数作家更关心政治小说中的“反腐”情结的文化氛围里,这部小说则从复杂而无序的现实运动中看到社会进步的力量。而新作《茶道无道》里,他充分展现了中国乌龙茶文化的魅力。这是他的长项——他对茶文化的长期研究奠定了这部小说深厚文化容量和含量的坚实基础。不过,这个很懂茶文化的作家在一个动不动就用文化吓唬人的年代,并不卖弄文化。事实上,这部小说的主题恰恰是针对现实而去——从“文化热”中看到反文化不尊重文化的问题。仅这一点,我个人认为,作家看得准看得深。
    《茶道无道》上部通过“茶仙”丁世昌的故事揭示了一种民族地域文化形成的规律——文化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苦痛、人民的欢乐、人民的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离开了这一点,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世昌这样的“茶仙”,只是人民精神力量的凝聚点,一个亮点。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了对这个浑身上下都带浓浓的文化味的人物有了一个正确的把握。事实上,丁世昌这个人物之所以有思想分量,正是因为他本身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小说把一个那么有文化的“斗茶”情节放在一个那么没有文化的年代去描写,非常精彩,构成了全书华彩乐章。这场比知识比专业比气质比品德比人格的“斗茶”成功塑造了“茶仙”的生动形象,也揭示出茶文化的本质。无论什么样的时代,只要人民的生活在,文化总会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文化这种支撑生活的力量不可低估,更不可抗拒。
    我们肯定注意到,在小说《茶道无道》的下部,主要情节变得很有些批判现实的意味。为了搞一条茶文化街,社会各色人等纷纷跳出来表演,以发展文化为名,争权夺利,搞得乌烟瘴气,丑态百出,逼得最有文化发言权的头脑最清醒的茶专家秦凤丫最后退出“茶文化一条街”,回山里当茶农。在这里,小说的主题在描写商业社会人性丑恶中得以升华,那就是文化不是那些上层人物和有钱人品味把玩的东西,更不是他们无度牟利的工具。当文化脱离了人民生活的土壤,就立刻会变质,开始走向文化的反面,就会出现以弘扬文化反文化的悖论。可以说,一切违反文化发展规律而想搞文化的,都会致使文化走向它的反面。真正的文化,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存活,才是文化。被人们放到殿堂里,或者人为地搞成商业街,那是卖文化,不是发展文化。秦凤丫最后退到山里种好茶,看上去好像很被动,但实际上是一种主动。她在真正的劳动中找回了文化的本质,找回了文化的尊严,也找到了我们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我们会说《茶道无道》所揭示的文化辩证法是很可信赖的。茶有道,道从哪来,又到哪去?茶无道,何谓无?我想,作者是要启示我们,别把文化看得高于我们实际的生活。没有生活,哪来道?把道看得太神圣了,也就看不见道了。正如作者在小说中所说的:“如果有朝一日茶变成了道中人、文人墨客、权贵豪绅的玩物,茶也就不成茶了。”他对文化的认识真的很到位啊。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01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1月0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