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文学是有感应的,拿到邓高如的随笔散文集《半轮秋》,我立即感应到峨眉山间那清澈的月光,立即感应到鲁迅先生那犀利的目光,甚至感应到一代伟人邓小平那睿智的眼光。时而豁然开朗,时而拍案叫绝,时而顿开茅塞,时而热泪盈眶。我的感应变成了一种感佩,像品茗了一壶浓茶,很浓烈、很稠酽、很可口、很解渴,美的感受久久萦绕,回味无穷。 一壶浓茶,品出半轮人生。品读《半轮秋》,就像邓高如端坐在你的面前,一边品茗,一边品文,满口文章,满腹经纶,用他头圆肚圆,丰富厚重的半轮人生,给你讲述无意求官,有心报国的翩翩少年,从奴隶到将军的不凡经历;给你讲述他钟爱文学的追梦之旅;给你讲述他严军威下的平和谦恭、幽默灵动、闲情雅趣,一位可亲可敬的现代军人形象,活脱脱地站立在你的面前,雕塑在你的脑海之中。 一壶浓茶,品出深邃思想。品读《半轮秋》,我为作者深刻的见解、新鲜的哲理和真诚的灵魂拷问所折服。《圆的魄力》会告诉我们,圆有圆的伶俐、尖有尖的锋芒、方有方的风范;《拜佛的艰难》道出了社会中烧香拜佛找准庙门难、见到真佛难、选对供品难的苦衷;《顺杆爬足戒》揭示一种顺杆爬现象,并告诉人们“没有立杆的,哪有爬杆的呢?”;《第三个W》告诉人们,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第三个W更重要,道与器的结合,才是成事的根本;《人生面对两只船》告诫人们,对待名和利的态度应是: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该得到的,什么时候都能得到,不该得到的,什么时候都得不到。这就是《半轮秋》一壶浓茶泡出的思想,它像一株枣树,周身有刺,结出的果却是甜的;它像一台X光机,肉眼看不见,却直抵五脏六腑;它像一剂百味汤药,入口虽苦,却苦尽甘来。这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无论怎样阳光灿烂,总有大地的阴影、社会的阴影、心灵的阴影,发现、揭示和治疗这些阴影,就是《半轮秋》们的使命所在。 一壶浓茶,品出丰富学识。“知识是金”,这是作者的语言。作者在“方圆之间”中讲了一系列故事:战国末期宋玉答话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分封的故事、儒家弟子曾皙巧谈志向的故事。作者在“但说无妨”中讲了一系列社会百态:社交场合的娇态、忙态、猫态;接人待物的文技、舞技、酒技、牌技;社会舞台上的“贾桂+阿Q”式的艺术家、范进式的“儒生”艺术家、“老黄忠善使拖刀计”的艺术家、“金蝉脱壳”艺术家、“哈哈”艺术家、“无艺术”的艺术家。作者在“青山依旧”、“雁过留声”、“弦外之音”和“围城管见”里讲了一系列的辩证法思想,逆向思维的辩证法、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辩证法、大土若洋的辩证法、赢与输的辩证法等等。作者在“谈花论术”中讲了一系列的栽花种草、植卉弄梅的文化知识。这些,都是作者丰富学识的结晶,因为学富五车、学识充盈,所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在知识的溶器中,卤出锦心绣口与绚丽文章。 一壶浓茶,品出飞扬文采。邓高如的散文,有的写人、有的写事、有的写情、有的写理、有的写物、有的写景,大都精彩灵动,文采飞扬。《探子屠生》,把一个聪明智慧夹杂着笨拙的新型农民,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可感;帮家乡人《买票》,买出浓浓的乡情、浓浓的亲情、浓浓的责任、浓浓的信任;《牛儿哞哞》,表达了庄稼人对牛的尊敬、热爱和崇拜,讲述了一个爱牛如命的生动故事;《娘在唤我》,唤出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一种怜爱、一种深情、一种期冀,这是一种滚烫的母爱;《植柳絮语》,从植柳到赞柳,咏得霏霏恻恻,叹得依依绵绵,作者爱柳,不仅仅因为它是美化环境的佳品,陶冶性情的活物,还是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丰富的情感、和谐的神形、如画的意境、精彩的描写,构成了邓高如散文随笔的朴素之美、绚丽之美、声韵之美。这就是《半轮秋》娓娓道来的力量所在,飞扬灵动的文采所在和优美凝炼的魄力所在。 一壶浓茶,品出赤子情怀。作为党和人民培育的将军作家,邓高如时时刻刻有一种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军队、对乡亲父老的感恩之心,他把一颗感恩之心,化着浓浓的情感,挥洒在字里行间,抒发着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的热爱。这是一位人民战士的赤子情怀,这是一位共和国将军的赤子情怀,这是一位人民作家的赤子情怀,也是一位孝顺儿子的赤子情怀。浓烈之极,当数写给邓老爷子的四篇文章:《邓老爷子的文化观》《邓老爷子的价值观》《邓老爷子的消费观》《邓老爷子的婚恋观》,让可亲可敬、可感可触的邓老爷子端坐在你的面前,听你讲话,看你做事,慈祥威严地审视着你的心路历程和蹒跚步履,让你觉得他就是自己的父亲,他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父亲,望子成龙,望子成才,望子成器,其心拳拳,其情切切,令天下的儿子热泪涟涟、唏嘘感动。 妙哉,一壶浓茶,半轮秋月,细品慢嚼,况味浓烈!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2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