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智慧的书 行动的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范咏戈 参加讨论

    当蔡多文将军厚厚的两本大书《人生悟语》和《讲坛随笔》摆在我面前时,首先令我惊叹:八十多万字的篇幅,二百多篇文章,这样浩大的工作量,该凝聚了作者多少的心血和不眠之夜啊。作者处于极其繁忙的领导工作岗位上,停“摆”思索和写作的时间极其有限。那只有一个结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思索和写作上。古人云:树德建言。这在今天依然是一种绿色的人生方式。
    《人生悟语》《讲坛随笔》这两部书涉及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作者思索的空间可谓海阔天空,思接千载,从家国情怀到个人修养,从传统美德的重述到当代人文心态的探索,从为官之道到恪守公德……尤其是那信手拈来的生动故事极大地开启了人们的思路和视野。这两本书拿起来沉甸甸,读完后放下去仍然是沉甸甸。
    我把作者的这两本随笔集看成是近二十年来思想文化的一本活字典。在这本“活字典”里,作者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作者自云:“处在一个人心浮躁、价值嬗变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有道德的熏陶和灵魂的净化。”这个宏大的、体现着价值取向的目标是作者在这两本书中的共同追求。首先,他厘清了当代人的心态,在社会转型期,当代人的思想也处在大转变中。这当中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进步,也有信仰缺失和价值贬值。蔡多文不愧是一个思想者,他所有的话题都准确地把握着当代社会的思想脉搏。他发现了思想隙缝并用人类精神文明尤其是中华美德和当代人进行心灵沟通。从革命前辈的不朽事迹引出了永葆国家精神的话题。试看《讲坛随笔》中这样几个题目:“积德、行孝、仁爱”,“自醒、自律、自强”,“朝气、锐气、正气”,“做人、做官、做事”等,都密切结合了当下的思想实际,从不放空炮。当下,谈思想修养或人生感悟的书不少,一些书虽不能说对人没有任何启发,但大而化之的多,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作者这种紧密结合当下实际,看了解渴的文字。可以想见,作者写作时不是老想看把“我”写得漂亮并展示给别人,而是怎么更加有用,像作者说的“悦于心,聚于魂,化于行”。蔡多文人生随笔的这一特色是真功夫。
    蔡多文的随笔不仅切入点准,更在于他采用的叙述方式让人读起来兴味盎然,不忍释卷。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可读性。佛经中释迦牟尼说教,无论为经为律,多是因事立说,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当时的人的行动而发。而他的叙述是很富人情味的。他不仅是一个善于说教的人,更是一个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用通俗的常用语言,流行的民间传说,为大众说法,多方比喻,因此才能深入人心,使他的坐前挤满了善男信女,合掌静听。如他讲救助困难,甚至要不惜生命成就更大的勇敢这个道理就举了“投身饲虎”、“舍身救鸽”的故事。他赞美慈爱和诚信用了“鹿王”的故事等,这些故事聪明可爱,在佛藏中不胜枚举。被称为风靡世界的人际关系学的“圣经”,也就是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弱点续集》,每一篇也都有许多小故事组成,很生活化的故事,然后从中提炼出作者要讲的道理。我很高兴能读到蔡多文类似的“活的文字”。在《走好人生每一步》中,作者讲一群年轻人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真谛的故事,举苏格拉底让他们到苹果园里一次性摘最大最好的苹果,向他们讲述人生没有第二次选择的真谛。在《看破诱惑奈我何》一文中,先举出我国历史上公仪休的“拒鱼论”和子罕的“宝贝说” ,又从爱斯基摩人捕狼的办法来说明贪欲越多,血流得越多。先用古人的话“贪蛇前行,必忘其尾”,又用朱熹的话“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一直到《红楼梦》中“来去无牵挂”,把道理掰开了讲得很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在《变则通   通则灵》一文中,举苏轼从被贬的痛苦中站起来完成了“文化突围”最终名垂青史,又从守株待兔的愚蠢的渔夫展开对“变通”的论述。再如,讲人要有自我约束能力,他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离任时两块天竺山山石的“事件”为例,白居易想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拣一块,天竺山会成什么样子呢?又将石块放了回去。白居易那份慎独慎为,很有促人内省的力量。他讲人当以仁爱示人的道理时,先讲地震中一对夫妻被压在废墟中,妻子几乎放弃了信心和勇气,丈夫尽全力抓住妻子的手给她讲美丽的初恋,甚至讲烹调等等,五天后他们被营救人员发现,妻子得救了,丈夫却走了,但他的手始终抓住妻子的手。作者进而指明这就是一种大情怀,大胸襟,生死关头不动摇,不屈服。他讲老实人不吃亏,举东汉朝官甄宇专门挑瘦小的羊拿走,最后被皇帝器重提拔为太学博士院院长等等。这样振叶寻根、观澜索源的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用小故事折射大道理是蔡多文随笔高超的艺术水准。只有这样的文章才不是空洞的说教,才能够入人心脾。正像印度教的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的:“每一个人都是佛陀,只是他不知道”。不知道者经高人智慧的点明他也就成为一个智者,这个高人必定有过人的点拨艺术。
    蔡多文随笔的另一特色是有很好的文风。他的行文绝不拖泥带水,没有多余的话,所有的篇什都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一些文章拿来便可演讲,和时下那类“注水文章”无缘。蔡多文只把“干货”示人,所有的包装,特别是“豪华包装”与他也是无缘的。文风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状况,思想的清晰决定文笔的清晰。我认为,他这种文风对于当前横扫浮华文风很有启示意义。习近平同志最近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就文风指出“长、假、空”的三个突出问题,提倡“短、实、新”,提倡“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并引用庄子“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的话,指出目前“把野鸭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文风公害实应围剿。读蔡多文的作品确是一种享受,如春风拂面,可谓“精理为文,秀气成采”,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互助。西方有句谚语说“书有自己的命运”,蔡多文并未刻意要将他的文章写成中规中矩的散文或随笔,但他写的用心、用力、用功,这样的书是不难找到知音的。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