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名著改编莫失敬畏之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金星 参加讨论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在祖先遗产问题上采取不正当态度的三类人物分别指斥为“孱头”、“昏蛋”和“废物”。时至今日,恐怕还得加上第四类人物,可名之谓“狂徒”。近些年来,许多文学名著在被改编为影视剧的过程中,无论主题、情节还是人物,几乎都遭受了“乾坤大挪移”,使观众“陌生化”得不敢相认。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更是“先声夺人”,让三国时代的人经常说着唐朝、宋朝甚至清朝才出现的名句,以不断出现的带有“穿越”性的“雷人”台词,使颇有受愚弄之感的观众日见愤怒。而该剧的编剧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竟辩白道:“这次是将文言对白完全白话化,所以只要不影响观众理解剧情,我们就采用了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三国时代的人怎么说话估计罗贯中也不知道,我们既然是用白话处理台词,就是充分考虑现代观众的接受能力,没有太多咬文嚼字。”话里话外,对古人、名著以及今人显然有着因蔑视而起的不敬,也正因如此的不敬而胆大妄为,直如该剧中的董卓曾这样洋泾浜地数落袁绍:“(他)今天纠集了十八路诸侯起兵反我。”自然,也如该剧中的徐州刺史陶谦有一次与儿子谈心,说自己本想结交曹操,不料却“弄巧成拙”。而“弄巧成拙”这一成语,最早是出自宋朝黄庭坚的《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曾经改编过许多经典名著的夏衍在谈到改编的时候说:“假如要改编的原著是经典著作,如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这些巨匠大师们的著作,那么我想,改编者无论如何总得力求忠实于原著,即使是细节的增删、改作,也不该越出以至损伤原作的主题思想和他们的独特风格。”2001年,导演田壮壮决定重拍《小城之春》。自始至终,他一直以一种虔敬之心对待原作,他曾经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不同于我以前的任何一部电影,就像费穆手把手在教我,让我重新上了次学。甚至在拍摄现场,我还每天不停地看费穆的《小城之春》,我对其中的每一个片段都看了50至100遍,这当然不是为了抄袭或者躲避,通过费穆自信的镜头语言、游刃有余的表达方式,消除我自己对拍片的怀疑和犹豫。”显然,是对名著的那一种敬畏之心,使田壮壮经受住了一次严峻的艺术考验。当然,完全忠实原著并不是重拍的目的,目的是通过对原著的改编,创造出新的艺术生命。电影评论家钟惦棐曾指出:“如《祝福》,作为小说,它是完成了,而且是出色地完成了,但是对于电影,它还只能是一个出发点;从这里出发,要完成一部具有同一内容但不同形式的作品。”问题是现在的重拍,十之八九是由雅入俗,甚至“娱乐至死”,于是既乞灵于古人,又肆意地践踏着古人,只以商业利润为上,试问那些编、导、演,有几个是以文化传统的维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建设为己任的?
    至于台词,老版的《三国演义》是以半文半白的形式,现在看来,应赞叹其准确地表达出了原著的精神,实是文化传承上的一项创举。而新版的《三国》,则如编剧所言,是完全白话化,却又屡屡弄巧成拙,所以当曹操说“老母鸡变鸭,曹阿瞒变成了曹将军”,“要杀就杀,干嘛把自己搞得这么痛苦呢”时,当司徒王允劝貂蝉“欲要杀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时,观众犹如面对赵本山的小品似的,怎能不捧腹而笑?新《三国》长达95集的剧中,既有“他爱我爱得如痴如醉,失魂落魄”这样琼瑶式的煽情台词,也有诸葛亮的诸如“天天向好,蒸蒸日上”的励志语,甚至还有“因为,你劝了,公瑾才相信你没看出他的苦肉计!你劝了,苦肉计才显得更苦,更痛,更真切!公谨也才显得更高明,难道不是这样吗?”这种带着《大话西游》风格的“雷人”话语,荧屏内外的面面相觑,足可想见。其实在前些年的《夜宴》及《赤壁》(上、下)中,“雷人”的台词已时有出现,只是越来越变本加厉了。《赤壁》的编剧陈汗就曾说过:“有些台词,是我们故意为之的……”可见,应有的严肃性显然是荡然无存了,商业上的用心则昭然若揭。还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昆曲改革,有专家认为,昆曲受众小是因为唱词太古雅,人民听不懂,但如要把唱词改成白文,前提仍是要合辙押韵。昆曲在今天依然受欢迎,显见是对这一前提坚守的结果。
    名著改编,其实是一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作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文心相通,古今同慨,也才会“合为时而著”。常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把精华播弄成糟粕,一味追求娱乐为上,那“笑”过后的空茫无疑是很可怕的。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12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