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所以具备理想这个基本元素,除了作家自身成长需要文学素养的原动力外,更多是读者期待阅读世界温暖的普渡。这两个主客体的需求,成为文学理想扎根文学沃土的向力。其实,不论作品高尚与否,文学理想作为一种艺术特质的抒怀,它都客观存在于文学创作历程的命脉中。理想,没进入文学创作之前,它从属于个人对生活的某种愿望;当理想进入人文社会时,它属于大众普遍的精神追求,说明人们都需要理想。而理想与文学联姻、相濡以沫,它就上升为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作者和读者都被这个艺术境界所吸引和惊叹。因为这个境界里最能显示的就是崇高,它让人不断地接受艺术感动,并传播着艺术感动。我想,这就是文学理想存在于创作中的固有价值和魅力吧! 不论文学理想的理论概念外延有多么大,但首先是指作者写作初始愿望表达与心灵境界的自觉吻合后所传输的一种温暖信息。文学理想,决不是空穴来风。只要是能写出文艺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先不看作者文学素养高低,政治水平和人品如何,他(她)们写出的作品,从孕育、到萌生、到出笼,是受于作者心灵世界和对这个世界总的认识的价值观驱使的。一个个体的社会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对生活有理想追求,那又何况文学创作者呢?只要是创作者,况且是文学创作者,理想在他(她)心中总是要站立起来的;只是理想的高低如何表达而已,理想的低下与高尚,都从作者的心灵世界透露出来。如果作家的作品是面朝阳光的荷花和向日葵,那他(她)的文学理想便是优秀和崇高的。文学的意义,最终是感染人、感动人、感召人和鼓舞人,那理想的存在从一开始便成为可能实现文学高尚的基本目的。具体地说,作者平时的道德修养、创作情怀和近期读什么样的书,在思考什么,这时的写作受内心世界变化的影响,使创作的冲动悄然形成了文学理想的生成,当作者寻找到了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文学主张,于是文学理想就升腾在脑海中。虽然,文学艺术的创作空间很大,但我想,文学理想始终是这个涌动着的艺术空间灵魂式的“艺术指导”。 只要是具有艺术特质和艺术境界的作品,你都能找到文学理想的种子。艾青的诗的个性,总是表现为一种自然的质朴,因而诗的艺术个性也总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内心世界真挚的情感。曾作为画家的他,写起诗歌的神情一直来自于他将体内的那种炽烈的情思热能渗进人们的心灵;他努力采撷鲜活有流动感和张力的文字、语境写诗,使读者和他共同沉浸于诗歌的自由、浑然的散文美之中。做人、写诗,艾青都从内心里自然流露出他崇尚朴素美的艺术理想。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他一生反对专权统治,同情劳苦人民,宣扬人道主义,倡导正义和美善;他创作的大量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真实地反映俄国现实社会的众多矛盾,作品艺术性之高,被公认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最高峰。文学是离不开理想的统领的。受法国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以及俄国虚无党人的影响,巴金先生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不久,创作了《死去的太阳》和《新生》。从这些作品的诞生,你可以了解他当时的心境和所处时代的思想感情的烙印。无疑,在那个中国民众普遍生活苦难、喘息未定的半封建社会,他似乎想用文学告诉人们他要呐喊的心灵世界在燃烧的理由。后来,他说出了心底的话: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和力量。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我50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证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作家的人生理想朴素而鲜明,由此,我们便可以从他晚年写作的主要散文作品《随想录》中,看出他人生理想上升为“文学理想”的心灵世界真实倾诉。有学者说:“面对张承志,我无法不真诚”,说他是“守住清洁的精神”的作家。如此这样的评价,也着实让人想起“精神和理想”的催生,在彼作家心灵世界的重要性。鲁迅是一代新文学大师。从他的小说《呐喊》,到散文《秋夜》《风筝》,他的文学理想得到了完成。我们除了感染于作家塑造人物的朴素写作风格,更多是和他一起去触摸那个时代人物心灵的怅惘。 文学理想是输出一切艺术感动的阳光因子,无数感动的阳光因子艺术地触动着读者对精神世界的积极拥戴和热爱,这就是最初作者心灵诉求,上升为文学表达,继尔成长为文学理想的艺术规律。假若我们离开了这个艺术规律,找不到文学理想在创作中的灵魂,那我们的写作又将如何进行呢?其实中国的作家们都应该有一颗培育文学理想的温暖高尚的创作心灵和情怀。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1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2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