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老舍小说平民化的多元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戴永课 参加讨论

    所谓平民意识,就是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体现博大的平民情怀的一种价值观念或心理趋向。老舍是这样一位平民意识浓厚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尤其是三四十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表现城市下层民众悲苦的生存状态和凄惨曲折的人事命运。这种平民意识集中体现在他为我们构建的以北京为中心的文学艺术世界里,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笔者从作家本体、文本审美和文学史意义等三个维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老舍小说平民意识的本体价值
    研究老舍小说平民意识,对于准确标示出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和探究老舍本人的个性气质,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他的文学精神和文学作品有着突出的意义。
    老舍为我们贡献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几十年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有的从文化视角来研究老舍,如宋永毅的专著《老舍与中国文化研究》,把老舍放在中西文化背景下动态地加以考察,对老舍世界丰富的文化内蕴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从探究老舍艺术个性出发,对他艺术风格中悲喜剧、幽默和语言艺术进行分析和研究,较突出的有王晓琴的《老舍的幽默艺术特征》、刘德康的《悲剧精神和喜剧意识的化合》、张均政的《老舍的艺术世界》等等;还有的深入到老舍的精神世界,探究他的个性心理气质,如吴小美、古世仓的《老舍个性气质论》等。这些专著对我们深入了解老舍及其作品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然而,如果从老舍小说的平民意识出发,我们就能更加深入地走进他的思想世界和心灵世界,能够感知到伴随着清王朝覆灭而成长起来的老舍那种穷人和末世旗人的双重身份;也能探寻到他从母亲身上继承过来的“软而硬”的性格和谦恭、宽容、温和的外在品格;我们还能探寻到他倔强、沉郁的内在气质。而这些外在和内在的气质品格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因为文学创作作为独特的个性化创造,作家的意识尤其是最终表现这种意识的方式,在深层次上联系着他们的心理素质、感情世界和精神面貌,亦即他们独特的个性气质。[1]可以说,老舍小说的平民意识凸现了他独特的个性。
    同时,研究老舍小说平民意识,有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老舍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理解他是怎样从自己的生存体验出发,从平民视角出发,来选择平民题材,表现平民情怀,构建平民艺术风格,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平民艺术世界,从而体现出自己与同时代平民作家的不同,并以此来确立自己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二、老舍小说平民意识的审美价值
    老舍小说平民意识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审美取向、审美视角和审美情感三个方面。
    在审美取向上,老舍重点表现了平民生态的现代品格。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标准和生存观念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都市平民阶层对社会历史变化的适应程度远远高于其他阶层。老舍非常敏锐地抓住了都市平民的这一属性,并用“五四”送给他的一双新眼睛描画了都市平民的现代品格。
    老舍是受“五四”新思潮影响而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他在表现都市平民生活情状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关注他们身上的诸多变化并且体现这些变化,甚至还深刻地认识到他们身上的变化正是“五四”所带来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一些市民的生存观念发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他们开始重视人格的尊严、个人的价值,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幸福和事业。[2]例如《二马》中的马威、《赵子曰》中的李景纯、《黑白李》中的白李以及《四世同堂》中的钱默吟和瑞全等。他们的地位并不高,就属于都市一般的民众,但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也很看重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像马威,他到了英国之后,总记着要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事,感觉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他也懂得要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且能用拳头狠狠回击英国青年的狂妄挑衅。像李子荣那一段对“钱”的议论,我们不难看出,他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上的人生观是他长期体验、深入思考、自由选择的结果,并且这一人生选择又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偏狭市侩,它有着自身恢弘博大的远景。仅就这一点就足以使李子荣超越了传统市民阶层的人生实践,在思想境界上完成了一个时代性的飞跃。再如李景纯和瑞全,有着远大的志向,一个做了“赤党分子”,一个投入到民族革命战争洪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从这些人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时代对他们的深远影响,也能感受到浓厚的现代气息。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也有很多作品是反映都市社会的一般民众的,如“三言”“二拍”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所反映的市民阶层大都具有纵情声色、偷鸡摸狗、爱财如命等负面品格。而在老舍作品中,中国市民阶层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和转化。虽然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些因循守旧、腐朽怯懦的老派都市平民,也有着“反省国民性”的主题,但他敏锐地捕捉和积极地肯定了这个阶层的自尊自强与奋斗不息,从审美取向上倡导并弘扬了这些正面的现代品格。
    老舍小说平民意识体现了一种平民化的审美视角。这位来自北平小胡同的旗人后裔血液里有着浓厚的平民情结,他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乃至生活习性无不打上鲜明的平民烙印。这一切就决定了他在创作时必然用平民化的审美视角来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即使他后来成为名教授、大作家,依然把自己放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之中,为他们说话。他用那颗与“劳苦大众”血肉相连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悲号,去理解他们的追求。老舍这种平民审美视角不仅写活了都市下层平民悲惨的生活情状,而且可以免除无端的想象,准确、现实地把握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从他的小说中,我们能找寻到这些下层民众平凡的生活悲剧,并透过这些表层的生活悲剧感觉出他们深层次的精神悲剧,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悲剧美。
    老舍小说平民意识还体现了他对平民复杂的审美情感一方面他从平民中来其内心有着积淀深厚的现代平民精神,他与笔下人物之间有着亲如兄弟般的感情。他满怀深情地描绘着平民阶层的人生理想,喜怒哀乐。他描摹了在痛苦境遇中苦苦挣扎的普通平民,他们对命运不满,但又无能为力,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但又无数次地被残酷的现实击倒。他们悲哀地活着,又委屈地死去。这些力透纸背的描绘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描绘。
    同时,老舍在揭示平民性格弱点的时候,没有鲁迅式的冷峻和辛辣,而是充满着善意和温和,甚至喜欢用诙谐反讽的笔调进行勾勒和描画。这种方法虽然没有鲁迅表现得那么深刻,但形成了一种喜剧式的幽默美感。如《离婚》中对尖刻的邱太太的瘦有这样的描绘:“瘦小枯干,一槽上牙全在唇外休息着。剪发,没多少头发,胸象张干纸板,随便可以贴在墙上。”很显然,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使人物可鄙、可笑的外形和灵魂更加鲜明突出,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另一方面,他毕竟是从平民阶层中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又使他有别于一般的平民。这使得他能够跳出这个圈子,以知识分子特有的思维方式对平民进行审美考察。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从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出发,从拯救和振兴民族精神出发,关注“反省国民性”这个重大的主题,近距离地审视并揭露了都市平民身上存在的国民劣根性。他用知识分子的心灵去融会平民精神、平民意识。对平民的生存方式、对平民文化既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审美认同,又表现了一种审美批判。这是老舍身上特有的平民审美情感,与其他知识分子描写同类题材小说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老舍曾经多次说过自己是个“平凡人”,这里他所说的“平凡”,不单是指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地位和生存状态,更多的是指一种心态,一种胸襟和气度。体现在创作中,就是一种平民式的审美取向、平民式的审美视角和平民式的审美情感。这是他根深蒂固的平民意识的集中表现。同时,也使他为自己找到了最坚实的生活基地,为创作找到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三、老舍小说平民意识的文学史价值
    老舍小说平民意识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学史价值。
    首先,老舍小说平民意识具有独特性。我们知道,“五四”文学革命突破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封建正统观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艺观。特别是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口号,指出作家们必须以严肃认真的、并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底层人们“非人的生活”。这种以人道主义为本的文学主张为新文学理论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新文学作家们在“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感召下,在以周作人为代表的理论先行者的倡导下,纷纷以表现人的情感与意志为己任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独具魅力的典型人物形象。
    在众多以表现“人”为中心的小说家中,老舍的独特性在于他的创作视角是“人”(即平民)本身,而不是站在政治或阶级的立场上来描写“人”,从而将一些政治或阶级的抽象概念强加在“人”身上,使“人”也就是创作客体成为作家过滤后的思想载体。他总是将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示他们在变化着的生活流程中的命运遭际和性格色彩。如从祥子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为了生活经历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奋斗史,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场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人性裂变的历史。从瑞宣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善良、正直、文雅与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也能感受到他那“新旧文化中的钟摆”的性格特征所带给他更深层次的心理煎熬:“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3]瑞宣在民族危难之时所表现出来的犹豫、苦恼、忏悔甚至自我灵魂的拷问,以及他从固守一己操守到终于拿出抗日行动所经历的漫长的过程,都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时的性格悲剧。
    另外,由于老舍是从平民阶层中走过来的,由于他多年积淀下来的浓厚的平民意识,也由于他与平民阶层与平民文化的血肉相铸,使得他在创作时从来不将自己游离于创作对象之外,不对平民作客体的观照,而是将自己沉浸在平民文化之中。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创作主客体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而不是分离的。在他的小说中,强烈地体现了创作主体对创作对象情感上的认同和文化上的批判。只有这样的融汇,才能更加突出平民作为“人”的本质属性,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复杂的内心世界。
    其次,老舍平民小说拓展了现代文学中的平民题材,使都市文学向纵深迈进。我们知道,五四时期,作家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纷纷从思想启蒙的角度来进行小说创作,而且大多数作家将启蒙的对象定格在农民身上。这使得第一个十年乡土文学大发展,而都市文学走向偏枯。在创作上真正改变这种状况的是茅盾和老舍。他们两人在20年代末期几乎是同时涉猎了现代都市文学,表现了都市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将现代都市人推上了文学舞台。
    但是,老舍和茅盾在都市文学的书写上又有着较大的区别。茅盾的鸿篇巨制如《子夜》表现了都市社会里大资本家的浮沉和心灵折磨。他侧重于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和注目现代都市工业文明,尤其注重从民族工业的兴衰来透视都市。所以,他笔下的都市人不是资本家就是知识分子,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他为我们打开的是一幅幅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快节奏的现代都市风景图画。
    而老舍不一样,他浓郁的平民情怀使都市底层平民走进了他的创作视线。他侧重于从文化和伦理的角度来思考都市,注目于衰微皇城人情世态的描摹,尤其注重从都市底层平民角度来透视都市。[4]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中下层平民,他们为生活而辛苦奔波,为命运而艰难挣扎。老舍为我们打开的是一幅幅含蓄蕴藉、悲欢离合的市井风俗画卷。同时,老舍对现代都市所呈现出的某些特征如高度的工业化、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等并不持认同态度,相反,他更青睐于传统的都市生活方式和人生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舍小说对现代都市文学和现代平民文学的发展增添了不少亮色。
     
    参考文献:
    [1]吴小美,古世仓·老舍个性气质论[ J]·文学评论,1999, (1): 37·
    [2]李怡·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90·
    [3]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 37·
    [4]汪开寿·老舍与现代作家比较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2, (2): 30·
    作者简介:
    戴永课(1971—),女,湖南浏阳人,长沙学院副教授,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长沙学院人文系,湖南长沙 410003)
    原载:《湖南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9卷第6期
    
    原载:《湖南学院学报》2009年12月第9卷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