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舒本是唯一的原抄本 我师刘世德先生,在《红楼梦学刊》1990年第二辑上,发表了《解破了〈红楼梦〉的一个谜——初谈舒本的重要价值》。该文的内容即《〈红楼梦〉版本探微》卷下第一节的内容。 刘世德先生写道: “现存的各种《红楼梦》的早期抄本,无论是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还是列宁格勒藏本、蒙古王府本,本身都没有留下它们的抄写时间的直接的确凿可靠的证据;杨继振藏本的两个影印本都题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那‘乾隆抄本’四字只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个别人的看法,其实并没有获得书中任何直接的确凿可靠的证据的支持。相反的,舒本是唯一的例外。” (“舒本”是舒元炜序本的简称。也有人称它为“己酉本”。) 刘世德先生的论断,既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坐标!又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广阔的空间! 关于舒元炜写序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其抄写正文的时间和地点,刘世德先生写道: “序文的最后两行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乾隆五十四年即公元1789年。屠维作噩系纪年的干支己酉。且月则为阴历六月的别称。上浣即上旬。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上旬——这就是舒元炜撰写这篇序文的年月日。 金台为北京的别称。北京——这就是舒元炜撰写序文的地点。 由于序文中有‘摇毫简掷,口诵手批’,‘特加仇校’、‘合付钞胥’等语,可知舒本(抄本)正文抄写的时间就在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前后,抄写的地点则在北京。” 关于舒本是原抄本,刘世德先生在《〈红楼梦〉版本探微》卷下第一节写道: “第一,舒元炜序文的末尾说:‘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请注意‘序并书’三字。这告诉我们,序文不仅为舒元炜所撰,而且也为舒元炜亲笔书写。一看舒元炜序文的笔迹,果然和紧接在后面的舒元炳题词的笔迹不同。可信确为二人亲笔所写。 第二,更重要的,在序文末行下端,钤有舒元炜印章两方,印色赫然在目。据我仔细和反复观察,印泥的颜色和和书中句读打圈所用的印泥的颜色一样,和全书的纸色、墨色也保持着一致,浑然一体,确为两百年前的旧迹,断非出于后人的伪造。由此可见,印章钤盖之时正是舒元炜序文书写之日。这不啻告诉我们,舒本乃乾隆年间(可以具体界定在乾隆五十四年)的旧物。也就是说,舒本是原抄本,而非过录本。” 二、树立“许多抄本(或它们的底本)是拼凑的”之观念 刘世德先生在专著《〈红楼梦〉版本探微》的卷下的第二节写道: “舒本的舒元炜序明明说过: 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胥。 这不是坦率地承认舒本是拼凑而成的吗? 再如庚辰本的脂批,有的回极多,朱墨杂陈,有的回付诸阙如,一清如水。这也同样暗示着,由好几个抄手抄录而成的庚辰本,其底本无疑也有好几个,有的是有批语的本子,有的则是没有批语的本子。 拿杨本来说,它有些回和己卯本属于同一系统,有些回则明显地不是。太虚幻境石牌坊对联在第一回和第五回的歧异,正是这一普遍规律性的表现。 所以,我认为,在考察、研究《红楼梦》版本时,‘许多抄本(或它们的底本)是拼凑的’——这一观念是必须首先树立的。” 三、以舒本为整体思考作者问题的起点 我想,既然“许多抄本(或它们的底本)是拼凑的”,就不必迷信抄本上标榜的“甲戌”、“己卯”、“庚辰”等表示年份的干支。 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其干支纪年正好一个轮回,正好可以做到每一个干支都不重复。 甲戌本,意味着此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产生的。 己卯本,意味着此本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产生的。 庚辰本,意味着此本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产生的。 这些“意味”是否正确呢? 甲戌本上有丁亥年(1767年)和甲午年(1774年)的脂批。这说明,这个“甲戌本”抄录的时间晚于甲午年。 虽有底本与过录本相区别之说,但我还是对甲戌本的底本“产生于甲戌年”表示怀疑。 我们来看看甲戌本与庚辰本的孰前孰后之问题。 根据刘世德先生的《〈红楼梦〉版本探微》第23页所写结论,以第十六回结尾的内容来衡量,甲戌本早于庚辰本。 根据刘世德先生的《〈红楼梦〉版本探微》第240页所写结论,以第一回的内容来衡量,庚辰本早于甲戌本;以第五回的内容来衡量,庚辰本略早于甲戌本。 可见,甲戌本不一定早于庚辰本。 关键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一回与同一回相比较,同一段文字与同一段文字相比较,同一句与同一句相比较,同一个词与同一个词相比较,同一个字与同一个字相比较。 舒本产生于乾隆五十四年,比程甲本只早两年半,可以说是早期抄本里最晚的一个本子。 舒本的有些内容极早,有些内容较晚。 我们以舒本那些较晚的内容与别的抄本比较,向前溯源,应该能有所收获。 刘世德先生在《〈红楼梦〉版本探微》卷下第二十九节《倒扁儿》写道: ……不料卜世仁一口回绝,还讲了一大套: ……况且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也还没有这些,只好倒扁儿去。…… ……最准确的解释,我认为,要数陈刚的《北京方言词典》。 它指出,“倒扁儿”一词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钱财周转,钱财转手。”例句一:“靠倒扁儿做买卖。”例句二:“我这程子有点倒不过扁儿来。”另一种解释是表示委婉语气的词,借债。例句:“跟您倒个扁儿吧。” 它的解释,用在《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非常合适。 杨本、郑本、彼本、梦本、程甲本、程乙本的“倒扁儿”和庚辰本的“倒辨儿”读音相近,它们都有可能是曹雪芹的原文。 蒙本、戚本的“倒包儿”和舒本的“倒点儿”,无疑出于后人的妄改。他们显然对这个陌生的北京话的词汇所包含的意义感到暗昧不明。 仅看“倒扁儿”,梦本应早于舒本。梦本标榜的时间是乾隆四十九年,与这结论是相符合的。(梦本即梦觉主人序本,又名甲辰本) 彼本与舒本同源。从第十六回结尾看,彼本早于舒本。从第二十四回的“倒扁儿”看,彼本早于舒本。 程甲本、程乙本的产生,晚于舒本。从第二十四回的“倒扁儿”看,程甲本、程乙本的底本早于舒本。 四、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舒序本,即舒元炜序本,又称“舒本”。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此本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铃先生收藏,又称“吴本”。现归首都图书馆。因乾隆五十四年是己酉年,又称“己酉本”。还称“脂舒本”。 舒元炜只是作序,当时的收藏者是玉栋。 舒序本现只存第一至第四十回。 舒元炜《红楼梦序》云: 登高能赋,大都肖物为工;穷力追心,只是陈言务去。惜乎《红楼梦》之观止于八十回也。……业已有二于三分。……筠圃主人瞿然谓客曰:“客亦知升沉显晦之缘,离合悲欢之故,有如是书也夫?吾悟矣,二子其为我赞成可矣。”于是摇毫简掷,口诵手批。就现在之五十三篇,特加雠校;借邻家之二十七卷,合付钞胥。核全函于斯部,数尚缺夫秦关;返故物于君家,璧已完乎赵舍。(君先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主人曰:“自我失之,复自我得之,是书成而升沉显晦之必有缘,离合悲欢之必有故,吾滋悟矣。……然而黄垆回首,邈若山河(痛当廉使也);燕市题襟,雨分新旧。……”客曰善。于是乎序。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 《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三辑,载有周绍良先生的《雕红丛札》。(第318页)其文云: 玉栋(乾隆十年至嘉庆四年,1745——1799,字子隆,号筠圃,内务府正白旗汉军人,原襄平姚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著有《读易楼诗钞》。筠圃藏书甚富,乾隆五十余年闻名京师。友好如余集、法式善、王芑孙对此记载尤详。……履历大致如下: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五年,任山东宁阳知县……乾隆四十九年至五十年,任山东淄川知县……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一年,任山东章邱知县……嘉庆元年至三年,任山东阳信知县。……序中两提“当廉使”……是当保乾隆五十年七月接替伍拉纳任河南按察使,八月调任直隶按察使,十月卒,应即其人无疑。 我以为:舒序云“君先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就是说玉栋以前和当保一起抄录八十回本的《红楼梦》。既然当保逝世于乾隆五十年十月。那么,玉栋和当保一起抄录八十回本的《红楼梦》的时间,其下限不能超过乾隆五十年十月。 因此,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参考文献: (1) 刘世德。解破了《红楼梦》的一个谜——初谈舒本的重要价值[J]。红楼梦学刊,1990(2)。 (2)一粟。红楼梦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周绍良。雕红丛札[J]。红楼梦学刊,1981(3)。 原载:投稿 原载:投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