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论《红楼梦》中的哲学思想来源——儒道佛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徐弢 参加讨论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她以凄美动人的爱情主题,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而精深的思想内涵永远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为之倾倒。《红楼梦》不仅仅是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而且更是一部哲理丰富而深沉的人生感悟之书。曹雪芹用他那聪慧之眼和那如椽之笔,“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仅写尽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而且体味着人生的际遇兴衰与离合悲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似荒唐无稽的语言背后,其实又隐藏了多少作者对于社会、人生与命运的真实而辛酸的体悟!“谁解其中味?”笔者不才,试图从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出发,对曹雪芹的人生哲学作一些窥测式的理解和体会。《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中的经典,产生那么大的艺术魅力,以至人们对她的研究长盛不衰,与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分不开的。而《红楼梦》中的哲学思想又与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想弄清楚《红楼梦》中的思想内涵,我们就必须追朔它的思想来源。
     《红楼梦》中哲学思想的来源是什么呢?笔者看来,《红楼梦》中哲学思想的来源是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基础,当然,在这三者之中,又是儒家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自汉代武帝时被尊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来,对后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极深,一影响就是几千年。道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大分支,对中国的影响也不浅。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东土,经过抵制,并存再到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趋势。曹雪芹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十分熟悉的,并且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在《红楼梦》中也是很明显的。
    一、儒家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首先,儒家的传统伦理、气论以及人性论对于曹雪芹有着很大的影响。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揭露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荒谬以及伪道学的无耻。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红楼梦》中的很大一部分思想是从儒家思想来的。《红楼梦》中体现了儒家的“仁”“孝”思想的影响。例如,贾宝玉对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是那样的敬重和博爱,使得人们经常笑他是个情痴。无论是对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无论是对史湘云还是其他的小姐或丫鬟下人们,宝玉都是非常敬重她们的。宝玉对任何女孩都很热情,都想亲近。他对那些女孩们的爱是一种博爱,而这种博爱是从儒家的“仁”演化而来的。儒家的“仁”主张“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人要经常替他人着想,不能太自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当然也不能推给别人。说到底,儒家的这种“仁”就是一种仁爱。“仁”其实就是理解别人,爱护别人。所以说宝玉的“博爱”是儒家的“仁”发展和演化而来的。
    《红楼梦》中不仅体现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其实也体现了儒家的“孝”的思想。例如,宝玉挨打那一回。宝玉挨了他父亲的打,但是他不敢说半个“不”字。还有一次,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害死了丫鬟金钏,宝玉不敢有半点微词。宝玉历来对师长都很尊敬,对贾母、贾政、王夫人等长辈都是孝顺有加,不敢有轻微的犯上之言或之举。在这一方面,固然体现了宝玉性格的软弱,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宝玉对于封建的那一套儒家的伦理规范还是接受的,尽管他对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不是很感兴趣。宝玉虽然在思想上有叛逆的地方,但是他对封建的伦理和纲常没有怀疑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宝玉也是认可的。当然,我们首先要注意和认识到宝玉的一些所谓的怪诞的行为是对封建的礼教和传统思想的冲击和叛逆,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只见到宝玉叛逆的一面,而忽视了他对儒家传统的一些东西的继承和接受。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宝玉矛盾的思想和性格。因为矛盾所以比较真实,如果都写宝玉叛逆非常的彻底的话,那就显得有些虚假了,不可信。宝玉性格和思想的这种矛盾的复杂性正体现了曹雪芹对人物刻画的生动和逼真,艺术技巧的高明。
    另外,儒家的“气”论、阴阳论、人性论、伦理观也对《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红楼梦》一书的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交谈时贾雨村说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今当运隆祚永之朝,太平无为之世,清明灵秀之气,上至朝廷,下及草野,比比皆是。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过,正不容邪,邪不妒正,两不相下,亦为风水雷电,地中既遇,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这是《红楼梦》中有名的一篇哲学小短文,由于文章比较长,限于篇幅,节选一二。贾雨村议论的内容是“气”、人与正邪的关系。这里,曹雪芹认为人的善和恶可以从天地之气来找根据来加以解释的,明显受到了儒家关于“气”论思想的影响。还有一处,在书的第三十一回,写到了史湘云和她的丫鬟翠缕关于阴阳的议论。史湘云认为花草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丫鬟说不信花草能和人一样,湘云就说了“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丫鬟又说了,“这么说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湘云道“什么‘都是阴阳’,难道还有两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是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阴生出来。”丫鬟说她不懂什么叫阴什么叫阳,问湘云阴阳是什么个样儿,湘云就接着说了“阴阳可有什么样,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湘云后来就打了比方,说天是阳,地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最后,湘云认为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当然包括人。在这里,曹雪芹其实是借湘云之口,道出了他自己对于阴阳与气的理解。
    儒家“气”论思想的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就是北宋时期的张载。张载提出了气一元论的自然观。他认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这就是张载的“太虚即气”说。与张载几乎同时代的周敦颐提出了“无极而太极”的思想,认为“太极”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产生五行,然后产生万物。后来的二程(程颢程颐)继承和发展了张载和周敦颐的关于阴阳二气的学说。程颐认为气有清浊之分,于是人的感情就有善有恶。程颢说“有自幼而善,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遗书》一)他还说“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遗书》十八)这也就是说,人的善恶行为都可以在人的先天的气质禀性中找到根据。理学大家朱熹也论述过气质之性的善和恶。他说“天之生此人,无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理,亦何尝有不善?但欲生此物,必须有气,然后此物有以聚而死成质。而气之为物,有清浊昏明不同。禀其清明之气而无物欲之累,则为圣;禀其清而未纯全,则未免有物欲之累,而能克以去之,则为贤;禀其昏浊之气,又为物欲之所蔽而不能去,则为不肖。”(《玉山讲义》)这也是用气禀的清浊来解释贤愚的区别。概而言之,儒家用气论来解释人的善恶贤愚这种方法对曹雪芹肯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说,《红楼梦》对儒家的部分思想是有继承的。
    当然,我们不仅仅看到曹雪芹对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而且更应该看到他对传统的封建礼教的批判。例如,他在书的一开头就说明了自己的创作宗旨,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作者觉得裙钗举止在我须眉之上,立志要“为闺阁作传”,主张女人比男人好。这与宝玉说“女人是水作的,男人是泥作的”“见了女人就清爽,见了男人就污浊”的观点是一致的。这种新型的男女观其实是对中国封建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颠覆和背叛。孔子云“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季氏第十六》),而曹雪芹主张给闺阁作传,这是何等的心胸见识与胆量啊。曹雪芹的这种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另外,《红楼梦》一书对于主张婚姻自由,反对传统的包办婚姻,也是一个很伟大的功绩。
    二、道家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老庄的相对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以及道家的无为、解脱、超逸、自然之道等思想对《红楼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庄子的相对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红楼梦》的哲学思想影响很深。在书的开头第一回时那个跛足道人口中唱了一首歌,名叫“好了歌”,内容的大意也就是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红楼梦》在书的第五回写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太虚幻境大门上的一幅对联,联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假就是真,真也就是假。这一联可以说不仅仅是幅对联,更是《红楼梦》一书的总纲。好了,真假,有无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好了,真假,有无,各自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与庄子所谓的“齐万物,齐是非”,以及“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其实,老子也讲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淮南子•人间训》)也就是说福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庄的这种相对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书的第二十一回还写了宝玉续庄子的《南华经》的趣事。宝玉看的是《南华经》的《外篇•胠箧》,宝玉看到“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而天下人始有其巧矣”处,意趣洋洋,然后就提笔续曰“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庄子主张绝圣弃知,灭文章,绝芋瑟,散五采。而宝玉则深悉庄子之意,故宝玉的“灭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的续文也就有了道家的意思。当然,这是宝玉的恶作剧,不能当真,但是我们可以由此看到曹雪芹对于庄子的思想是非常熟悉的,并且受其影响还很深。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红楼梦》中哲学思想的渊源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庄子。
    其次,道家的无为、解脱、超逸等思想也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痕迹。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吧,宝玉不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不想参加科举的考试入仕途作官,而情愿呆在大观园和姐妹们作诗饮酒,赏梅咏菊,这种行为和态度本身就体现了他的那种无为的思想。再者,在书的第三十一回中作者特地写了晴雯撕扇这件事。晴雯不小心将扇子跌在地上,宝玉刚开始责备了她一下,而刚好晴雯的性子也比较烈,就发了娇,对宝玉也很生气。宝玉后来就向晴雯陪笑道“你爱打就打,这些东西原不过是供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那它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的碎了也使得,只是别在生气时那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接着,晴雯就拿起扇子开始撕了。晴雯一边撕,一边笑,宝玉也跟着笑,还叫好。东西是供人使用的,人爱怎样就怎样,人可以率性而为之。这里,我们也再次看到了宝玉对晴雯撕扇的态度就是道家无为的态度。还有,在第三十八回中,例如写大观园姐妹们之间斗菊花诗。请看这几句“萧蔬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对菊•枕霞旧友)“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簪菊•蕉下客)很明显,这几句都带有很浓重的道家的那种超逸和解脱的色彩。当然,这几句诗我们既可以看作是书中的人物所写,但是我们很有理由将之看作是曹雪芹的自己的处世态度的写照。
    再次,道家的那种崇尚自然的思想对《红楼梦》也有影响。如在第十七回中,贾宝玉在大观园中题对额时关于“天然”有番议论。贾政带领宝玉和众宾客到“稻香村”旁。引步入室,只见清新素雅,自然合贾政的意思。贾政问宝玉觉得怎么样,宝玉回答说不如“有凤来仪”,贾政忙把宝玉教训了一顿,说他只知朱楼画栋,是蠢物。宝玉故意问众宾客什么是“天然”,众人忙解释什么什么是天然,然后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是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说完,贾政气得命人将宝玉“叉出去”。其实,我们现在来看宝玉对于“天然”的这番议论的确是深谐自然之妙。自然的东西当然非人力穿凿所比,即使人工作的再好,也是枉然。自然有自然之美。它跟人为的艺术美是绝然两码事。这番议论表明,宝玉或者说曹雪芹是主张自然美的,这和道家的崇尚自然是一致的。
    三、佛教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佛教的龙树“空”宗、《般若经》的空意与禅宗的思想也对《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红楼梦》一书的第一回,写到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之后,空空道人从头至尾将《石头记》抄录回来,“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然后空空道人就改名叫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也就是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几句话可以说始整部《石头记》故事情节的发展历程,并且和佛教中龙树的“空”宗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曹雪芹对于佛教的“空”思想是有很深的研究和理解的。在佛教的许多流派中,龙树的“空”宗是一个重要的派别。龙树的“空”宗又名为“中观”学,在公元五百年初,由鸠摩罗什三藏传入中国。在中国旧有的佛教思想和发展的潮流中,在长江以南有过很大的弘扬。龙树的“空”宗就是宣扬一切皆空。龙树的“空”宗学说是大乘性空的。中观的根本命题是认为“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因缘所生法,即是寂灭性”(《中论》)这也就是说世间万物的缘起都是空,空的别名也无常。这和《红楼梦》中作者的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感悟是统一的。
     《般若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讲空,《般若经》认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和曹雪芹讲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意思大同小异。这里所说的色不仅仅指男女之色,更指世间万事万物的现象,色是虚假的东西,空即真正实在的东西。空是绝对,色是相对。空是先验,色是经验,色是短暂,空是永恒。只不过,《红楼梦》主要写的是男女之间的情事,由此,曹雪芹讲“空”“色”“情”联系和统一了起来。由空到色到情再到色再到空这是一个循环。无空就无色,无色就不能生情,无情就不会执着于色,无色即无空。由此,我们看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于佛教的“空”意的继承和发挥。
     不仅如此,佛教中的禅宗思想对于《红楼梦》也有很深的影响。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禅书,整部的书中都充满了禅。当然,这有点极端和夸大,因为《红楼梦》中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但是在《红楼梦》一书中禅宗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举个例子,在《红楼梦》一书的第二十二回,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讖语”,在这一回中,宝玉听了一段《点绛唇》的戏文后,又和黛玉、湘云闹了一点小矛盾,随后就大有顿悟之意,他还写了几句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个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后来,黛玉过来看望宝玉,见他参禅占偈,觉得好笑,于是就再续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这几句偈语的意思就不说了。这当然也是宝玉和黛玉他们之间闹着玩的,但是我们可以将这几句偈语看作是曹雪芹对于禅宗的体会和理解。禅宗是佛教的所有流派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并且是中国化了的佛教派别。中国禅宗为慧能所创。禅的意思就是静思打坐,是印度各宗教的修行方法。佛教也把坐禅作为修行的方法。慧能所创的南派禅宗主张“顿悟成佛”反对“渐修”。它不追求繁琐的宗教仪式,不讲累世修行和布施财物,不主张念经拜佛,专靠精神的领悟来把握佛教的义理。慧能主张“本性即佛”,“明心见性”,他说“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有愚有智。”(《坛经》)因此,慧能的南派禅宗主张人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在《红楼梦》一书中,象上面那样很明显地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地方还有很多。到后来,宝玉“悬崖撒手”,“顿入空门”,“无执无住”,这与他对人生和命运的彻悟是有关系的。可以这么说,宝玉的一生,就是“由色到空”,由享尽荣华富贵到参禅礼佛的过程。在书中有多处对宝玉的命运作了暗示和安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红楼梦》是一部禅书并不为过。
    综上所述,《红楼梦》一书的思想内涵十分的深刻,同时也十分的复杂。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对于《红楼梦》都有很深的影响,曹雪芹也的确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曹雪芹对于中国传统的儒佛道思想并不是完全地赞同,也有很多的批判。限于篇幅,不能详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还有很多的东西值的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 岳麓书社  1998 
    [2]《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老子•庄子•列子》岳麓书社  1998
    [4]《白话四书》岳麓书社  1996
    原载: 徐弢的blog
    
    原载:徐弢的blog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