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描写男人发式的,只有贾宝玉一人。第三回写道: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 满人剃头留辫子,如何能“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何来“鬓若刀裁”?可见贾宝玉发式是汉族的。 但第七十八回又写道:“秋纹将麝月拉了一把,笑道:‘这裤子配着松花色袄儿、石青靴子,越显出这靛青的头,雪白的脸来了。’宝玉在前只装听不见”。这“靛青的头”又是“薙发”后的。 这种发式的变化,只有在清代才有。因此,作者写贾宝玉的两种发式,是要反映民族的锥心之痛——“薙发易服”。 “薙发易服”是满洲贵族实行的一项民族高压政策,是汉人成为“亡国遗族”的标志,是汉人的“锥心之痛”,故有“砍头事极小,辫发事极大”之说。为了反抗满洲贵族的暴政,无数汉民或逃隐山林,或愤而自杀,或建发冢痛哭致奠,或出家作道士和尚,或“艰辛避海外”,或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奋起反抗,以死抗争。祝庭诤“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 之句,反映出当时以出家作为反抗方式的人很多。又据《明季遗闻》记载:“大兵之下江、浙也,薙发令严,苏松间以不薙发死者不可胜纪。” 这充分反映了人民“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决心。其中嘉定、江阴、昆山人民的反抗斗争最为悲壮和著名。江阴人民在阎应元率领下英勇奋战,守城八十日,或战死或自尽,无一降者。阎应元题诗城门曰:“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杀贼,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满洲贵族对人民的反抗进行了血腥镇压,制造了“嘉定三屠”等惨案。因此,“薙发易服”是满洲贵族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野蛮暴行之一。 乾隆曾说:“衣冠必不可轻言改易。……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说,至辽金元诸君浮慕好名,一再世辄改衣冠,尽失其淳朴素风,传之未久,国势寖弱,洊及沦胥。盖变本亡本,而隐患中之,覆辙具在,深可畏也。……所愿奕叶子孙深维根本之计,毋为流言所惑,永永恪遵朕训,庶几不为获罪祖宗之人,方为能享上帝之主,于以永绵国家亿万年无疆之景祚,深有厚望焉” 满人把保衣冠看做保满洲江山永固的国策,却强迫汉人“薙发易服”,其永远奴役汉人之心昭然若揭。 “薙发易服”是亡国标志,志士仁人保衣冠的举动,则是爱国的体现。如冷士嵋(1628——1710),曾参加反清斗争,明亡后“终身白衣冠,表此一生节” ,服古衣冠而隐,终身不入城市;吕留良、傅山出家;志士沈士柱,在明亡后“古冠大带,不忘故国。” 后因交通郑成功反清而被清廷杀害。 而清朝统治者把怀念汉发汉服视为“悖逆”,残酷镇压。如李驎因“布袍宽袖浩然巾”之句,被认为“不遵奉本朝制度,胆敢巾服终身,尤属大逆不道”,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被碎尸,“枭首示众” 。 祝庭诤因“发披左,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之句,亦于乾隆四十四年被开棺戮尸,其子孙十六岁以上者皆斩。 可见围绕“薙发易服”的斗争,是奴役与反奴役的民族斗争。辛亥革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剪辫子。一辫所系,乃民族之血泪。作者写贾宝玉的两种发式,是要告诉后人,汉人的发式是什么样子的,让后人记住“薙发易服”的民族屈辱和血泪,揭露和控诉清洲贵族实行民族压迫的野蛮暴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