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曹雪芹安排可卿早亡的意义初探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邢殿峰 参加讨论
  秦可卿在《红楼梦》小说里是个鲜活的人物,位居十二钗之一。大多读者在遗憾她出场的少,更加不能理解曹雪芹安排她早亡的原因和意义。
      《红楼梦》是作者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曹雪芹通过大量女子和男人们的描写,创造出来天上地下、梦里梦外的环境来发展,追求“真假”、“有无”的辨证哲学思想,反映出来他在理想和现实间挣扎的“辛酸”。
      梦里梦外的秦可卿具有统一性,宝玉梦里得到兼黛钗之美于一身的可卿后,曹雪芹便安排现实存在的可卿早亡,让宝玉在实际里寻求这样完美的女子,可是,园子里的黛和钗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真实女子,根本无法统一到最终,更加参与进各种利益的元素等,终将导致宝玉的彻底崩溃和醒悟,带着无限的无奈而回归大荒山里去。曹雪芹在书里早早的安排秦可卿死去,给出巨大的空间来进行宝玉、黛玉、宝钗的三人爱情故事发展,否则,宝玉心思一定会聚焦在秦可卿身上,难以发展故事,难以完成全书结构的创立。
      贾宝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无可怀疑的是曹雪芹“忽念”的“所有之女子”中当以黛玉和宝钗是最为念及的两个女子,便重点进行了她们二人的“行止见识”产生的“闺友闺情”的“记述”,来发泄他的辛酸怨气和惋惜、悔恨等的情绪思想。
      值得大加赞赏的是,曹雪芹在《红楼梦》小说里,在前四回把黛玉和宝钗分别先后的引到贾家,和宝玉会面后,给出了个大体三人爱情较力的基础,初步让读者掌握三人的关系和所处的地位等级,“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然后,不是直接的发展三人的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而是在第五回里马上安排了集中黛玉和宝钗之美的秦可卿出场。
      秦可卿:“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把宝玉安顿进了梦乡,并领着进入曹雪芹自己的天上超级梦幻里。导致宝玉“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怎么能体会感悟到警幻仙姑给的众女子判词和曲演十二钗的真正意义?“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
      警幻仙姑只好把宝玉放在“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的女子秦可卿面前进行大段的阐述说教。首先定性宝玉是“意淫”,非“好色”、非“知情”,乃“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其次,指出宝玉“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再以“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劝之。
      警幻仙姑为达到使宝玉“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的目的,做错了一件事情。“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与兼美可卿发生了“难以尽述”的儿女之事后。继续了“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而至于没能度过迷津。
      这样,宝玉寻找的婚姻对象便是可卿般的女子,注定了宝玉要得到这样的女人才能满足,实现理想化的完美。回到现实中的可卿却是一个“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做着贾蓉的妻子,与公爹贾珍、小叔子贾蔷等不干不净,没有宝玉的机会,也不是宝玉现实追寻的梦中对象。
      在“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等事件里,黛玉、宝钗的初步争夺宝玉战争后,曹雪芹及时的让可卿早亡,进行更广大范围、更加激烈深刻的宝黛钗三人爱情大战。读者可以欣赏到宝玉想得到钗黛合一的女子,可是,她们是不和谐统一的两个人。而且,“行止见识”是截然相反的两个女子,正是通过与这样两个女子的一步一步的相处接触,甚至于生活在一起等的过程,最终使宝玉又重新崩溃,落得真干净,归隐山林。当然,遗憾的是后续的遗失,我们不能具体了解三人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黛玉是理想化的人物,她机敏聪慧且才学横溢,是诗化的仙子。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具有叛逆的性格特征。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形象充分显示一种病态美,让人心生怜爱。
      与宝玉志同道合,从不规劝宝玉走经济之道,对旧有的思想不相融合。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存在的小毛病是,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
      与宝玉有着“木石前缘”的“还泪说”。
      曹雪芹在黛玉身上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悲剧美。
      她一直是宝玉前期追求的爱情对象,可是,在后来宝玉也对整天泪水涟涟的黛玉有了很多的不理解,直接造成他们不能结合的原因是家族的利益争夺等,他们的爱情成了家族利益的牺牲品。
      “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宝钗是现实化的人物,她身上呈现的是淑女的形象。她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天质聪慧的青春少女,很会做人和处世,既能明哲保身又可以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 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她的形象是一种传统美。
      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
      与宝玉有着“金玉良缘”的现实说,规劝宝玉走世俗经济之道。
      无论怎么样来分析,宝钗对“宝二奶奶”的地位的争夺还是使用了一些心计的。值得可悲的也是她和宝玉的爱情故事参与进了更多家族更大利益的成分。
      《红楼梦》小说里大量存在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爱情单边、多边的纠纷缠绵。当宝玉与其中一美进行爱情活动的时候,经常被另一美偷听、打断等,也存在着宝玉难以取舍的结果。当参与进家族的利益因素等后,结果造成了两段爱情悲剧。(不做举例分析,篇幅影响。)
      最终,当宝玉无法寻找到梦里兼美的同时,在薛、林二人当中,贾府统治者凭“品格端方”,“稳重和平”选中了薛宝钗,黛玉因此“泪尽而逝”。当然,现实版的“金玉良缘”的婚姻也是个悲剧,无法满足宝玉梦中理想婚配的对象标准,结果只能是“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对宝钗也是个巨大的悲剧。
      黛玉是曹雪芹的理想追求,宝钗是曹雪芹现实所遇。
      曹雪芹自己给自己创造出来个秦可卿,兼具二人之美,体现他的浪漫情感,虚幻的理想,简单的说是不切合实际。或者可以大胆推断说,曹雪芹的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几个女子,他用情至深,终未能得其所爱,辛酸之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