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所有的早期抄本都是清代的抄本 冯其庸为《卞藏脂本红楼梦》写了序言,其序名为《读沪上新发现的残脂本〈红楼梦〉》。 冯其庸写道:“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现存十三种乾嘉抄本《红楼梦》或《石头记》是无一例外地避‘玄’字讳的,其中包括着这部新发现的卞藏本,也包括着木活字本程甲本。” 显然,所有的早期抄本都是清代的抄本。 第二节、存在双行小字批的一般是后出的本子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56页写道: “按一般的规律,凡作评点者,初评自是对白文本下笔,文字书写于天头者为眉批,书写于行间者为侧批。到再评时,虽然也不排斥在曾有侧批眉批的原先批本上作批点,但更常见的是将初评的行间文字整理到行中,成为双行小字批。故存在双行小字批的一般是后出的本子。” 第三节、甲戌本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56页写道: “今甲戌本的四个分册,脂批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分册,只有行间侧批和眉批,而后的三个分册,则出现双行小字批,为行间侧批经整理后的迹象。由此显示两点,其一,甲戌本的四个分册,各自形成于不同时期的本子。其二,它的底本的形成时间有先后,由此可以推知,这是个拼凑而成的本子。” 第四节、己卯本 第六十七回结尾写有“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终。按:乾隆年间抄本。武裕庵补抄”。 显然,武裕庵至早是嘉庆时人。补抄时间至早在嘉庆年间。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80页写道: “所以我认为现存的这个己卯本,不是怡府主持过录的原本,而只是原本的再录本。过录者不在怡亲王府,无须照避怡王的家讳,但底本是个严格照避的本子,过录时,有的也不免照样描画。于是就出现如今这种时而避,时而不避的状况。” 第五节、庚辰本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90页写道: “可见,庚辰本的母本,也是个避怡亲王名讳的本子。……而庚辰本较之于己卯本更晚出,中间可能又隔了几代。” 第六节、杨本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164页写道: “《杨继振旧藏本红楼梦》,百二十回一次过录完成,过录的时代大致上可定于乾嘉之交。” 第七节、蒙本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235页写道:“王府本的过录,是在同一个时期内完成。” 林冠夫在《红楼梦版本论》第240页写道:“王府本过录的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六年,即程甲本问世的前后。” 第八节、戚序本 现存的戚序本(张本),是个过录本,其准确的过录时间,目前还难以判断。 张开模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张开模得到戚序本的这个过录本的时间至早是同治年间,很可能是光绪年间。张开模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此,戚序本(张本)的过录时间的下限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 戚序本之原本,其形成时间,就是戚蓼生写序的时间。 一、戚蓼生的生平 邓庆佑在《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一辑发表了《戚蓼生研究(上)》。 我根据该文,将戚蓼生的有关生平综合叙述如下: 戚蓼生,生于乾隆四年(1739年),卒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初,终年五十三岁。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四月二十五日(5月30日),戚蓼生(31岁)为三甲第二十三名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乾隆四十二年秋以户部郎中任云南学政。 从乾隆三十四年初到四十二年秋,戚蓼生在京八年余。(在考中进士之前,戚蓼生在京应有几个月。)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因父亡而回籍丁忧。 学政为三年一任。从乾隆四十二年秋到四十三年五月,戚蓼生在云南大半年。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服满回京。 丁忧时间应为三年。戚蓼生丁忧的时间跨三个年头,实为二年多。这可能与朝廷的任命有关。从乾隆四十三年五月到四十五年九月,戚蓼生在浙江两年余。 四十七年正月升为江西南康府知府(从四品)。 从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到四十七年正月,戚蓼生在京一年余。 乾隆四十七年某月,升任福建盐法道(正四品)。五十六年四月,升任福建按察使(正三品)。五十八年初去世。 从乾隆四十七年某月到五十八年初,戚蓼生在福建十一年。 二、戚本形成的时间可能早于乾隆五十三年 戚序本,顾名思义,有了戚蓼生的序言,方为戚本。 许多红学家认为,戚蓼生的《石头记》,是在北京购买的。 按照这种思路,戚本形成的时间,或在乾隆三十四年初到四十二年秋之间,或在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到四十七年正月之间。 我们想,对戚蓼生在福建的时间也不能忽略。 从乾隆四十七年某月到五十八年初,戚蓼生在福建十一年。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年)中元日,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红楼梦记)里写道: 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时始闻《红楼梦》之名,而未得见也。 (一粟《红楼梦卷》第66页)
乾隆庚戌,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这一年秋天,杨畹耕告诉周春,雁隅购得八十回的《石头记》和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那么,雁隅重价购买八十回的《石头记》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时间,就更早些。 “雁隅”就是福建巡抚杨嗣曾。“省试”就是乡试。“闽中传为佳话”,“闽”就是福建。杨嗣曾在福建监临乡试。 “监临省试,必携带入闱。闽中传为佳话。”省试即乡试,入闱即入秋闱。一个“必”字,说明至少有两次。“乾隆庚戌秋”,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秋。在此时间之前的最近的两次乡试,是在哪两年呢?乡试在会试之前一年。乾隆五十四年有正科会试。乾隆五十五年有恩科会试。因此,“在此时间之前的最近的两次乡试”,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此,杨嗣曾重价购买八十回的《石头记》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时间,应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既然身为福建巡抚的杨嗣曾能买到八十回的《石头记》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身为福建盐法道的戚蓼生也有可能买到八十回的《石头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