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从二令三人木——《壶中阁准风月谭》之三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愚愚生 参加讨论

    通过《红楼梦文本年表通志》一文的推论,我们可以知道元春判词中的“二十年来辨是非”包含着两层意思:从1704年正月初一元春诞辰到1724年正月初十元春满二十岁,并得出王夫人不是元春的生母这一结论,此其一;从1715年五月初五宝玉落尘到1735年八月秋闱宝玉隐逝,也是二十年,此其二。实际上不光如此,还是王熙凤的“去国离乡二十年”,这也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此其三。从某种程度上说,《红楼梦》一书的中心人物宝玉和熙凤,他们一个是“通灵宝玉”,一个是“空灵宝鉴”,一个记录,一个鉴照,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了贾府由“末世运偏消”到“食尽鸟投林”的衰亡的过程。要弄清王熙凤的身份,也只能从她的画册、判词以及曲词逐步分析: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甲夹:拆字法。
    哭向金陵事更哀。
    [第十支·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本人在《红楼梦文本年表通志》一文中已经论证,王熙凤是生于九月初六,霜降日。正如《周易·坤卦》所言:履霜,坚冰至。所以王熙凤画册中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在王熙凤判词中,首先要解释的就是“末世”。红学界中有一种“浮夸风”,那就是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封建末世”,其主题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灭亡,好像曹雪芹不反封建就不伟大似的。其实“封建”一词,到今天,人们都还处在一种误解之中。这是一个不伦不类的“股份词”。“封建”一词最早出自《左传》的“封建诸侯,以藩郡国”,《史记》中也有“定海内,封建诸侯”,可见这与我们今天所指的作为封建主义社会形态是完全不同的。只因近代清国的留学生,从西洋顶回了“封建”一词的“物质外壳”,回国后又给填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主义”的思想瓤子,从此人们只要一谈起“封建主义”一词,就如“闻虎色变”一样。以至“凡是”封建的东西就不好,“凡是”反封建的就都好。所以为了突出曹雪芹的伟大,也给他戴上了反封建的高帽子。其实在曹雪芹时代,连“封建主义”这一词都还没出现,我不知他反的是哪门子封建。
    “末世”一词在《红楼楼》文本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第1回: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这个词语一出现,其含义实际上就已经非常明确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再联系第2回: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只要将这两处引文中的“末世”与“五世”比较,应该说“末世”的意义是更加明确了。实际上就是指世袭爵位“公、侯、伯、子、男”的五级,联系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具体情况又有所区别,如荣国公贾源是公爵,那么经过贾代善到贾赦似乎就到了“末世”,因为“起初时,只封袭三世”,那么王家先祖爵位是“县伯”,实际上到王熙凤这一代也是末世了。所以她的判词中有“末世”一说。
    对王熙凤的判词最难解的是“一从二令三人木”,考证派的“鼻子祖宗”胡适也感慨:这个谜只好等上海灵学会把曹雪芹先生请来降坛时再来解决了!一向主张科学的胡适为什么会如此期待,在下实在不得而知。本人认为只要弄清了王熙凤的身份以及文本的情节结构,在程印本120回《红楼楼》文本的基础上,王熙凤的这句判词是完全可以解开的。王熙凤的这四句判词,从诗的角度而言,就是“起承转合”,“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对“都知爱慕此生才”的转,转的原因就是她曲词中所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换句话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结果是坏在了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上。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脂砚斋也点批为“拆字法”,要拆这里的字,又必须说明一下古诗的另一种修辞手法,那就是“互文”。互文有同句互现,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有双句互现,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还有多句互现,例哪“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就是互文中的“同句互现”,其意是“一从木、二令木、三人木”。“一从木”就是指秋桐之“桐”,“二令木”就是指林之孝之“林”,“三人木”就是指来旺儿之“来”。王熙凤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意就是“机关算尽”却没有算到身边的一群小人,最终坏事就是坏在秋桐、林之孝与来旺儿三个人身上。
    贾赦想将鸳鸯收房,其目的显然是为了摸清贾母的底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退而求其次,在王熙凤身边安插一个卧底。在文本第72回,贾琏曾向鸳鸯借当,到第74回就穿了包,邢夫人就知道了,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凤姐和平儿猜疑了半天,也没有拟出个人来。本人认为,联系前后的文本,这个给邢夫人递信的也就只有秋桐了。关于林之孝,本人在《〈红楼梦〉文本情节通论》一文中,已经详细分析了他监守自盗、贼喊捉贼的一幕;关于来旺儿最后坏的事,在后前80回以及后40回文本中都说得非常明白,本文不再赘述。
    王熙凤判词中的第四句“哭向金陵事更哀”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最后被休回老家金陵。《红楼梦》文本中的“故乡”是不等同于我们今天的“家乡”的。甄士隐对《好了歌》解注时就说“反认他乡是故乡”,这里的“他乡”就是指现实人间,而“故乡”当是指天国仙界——佛教的人生本源之地。所以“王熙凤历幻返金陵”正是归入到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子中去。“风月宝鉴”就是王熙凤的象征,而“风月宝鉴”是由“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所以王熙凤曲词中有“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之说。再看散花寺神签: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
    讼宜和,婚再议。
    本文的《〈红楼梦〉文本年表通志》一文中已经推论王熙凤生于1705年九月初六霜降日(《周易·坤卦》: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死于1735年(月日难以推论),联系“去国离乡二十年”这一句,王熙凤似乎是十岁左右就离开了家乡。那么在文本中可不可以找到依据呢?
    实际上王熙凤的身世情况也比较模糊的,在文本中能够明确的是王子腾、王子胜、王夫人以及薛姨妈兄妹四人,但王熙凤究竟是王子腾还是王子胜的女儿呢?从文中的记载来看都不像,在文本第13回,贾珍说“从小儿大妹妹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很显然王熙凤“从小儿”就常在贾府中呆着,与贾珍自小就一起玩耍。但作为一个千金小姐不在自己府中呆着,为什么要经常呆在贾府呢?在文本第14回记载“又有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一面写家信禀叩父母并带往之物”,很显王熙凤的父母不在京城。所以文本第6回记载的“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只能说明王子腾与王子胜还有一个大哥,所以本人认为在文本第4回,贾雨村正在与葫芦僧密谈时的“王老爷来拜”,这个王老爷可能才是王夫人之大兄,也是薛姨妈之大兄,也就是王熙凤之父,他是为自己的亲外甥薛蟠来说情的。当时王子腾正在京城,可以肯定这个王老爷不是他,那王熙凤的生父又是不是王子胜呢?王熙凤作为千金小姐,经常呆在贾府,本人认为正是因为王夫人嫁到贾家后,王熙凤才有经常到贾府的可能。
    散花寺神签中的“行人至,音信迟”就是指倪二这一条线索,这里的“行(háng)人”是“同行之人”的意思,王熙凤是放高利贷者,倪二也是放高利贷者。倪二是与贾芸有些瓜葛的,贾芸与林之孝也有一些瓜葛,所在在王熙凤的判词中有“一从二令三人木”,正是由倪二牵出了林之孝与来旺儿以及因为贾琏偷娶尤二姐的官司,所以在神签中又有“讼宜和,婚再议”这一说。“婚再议”当然也还包括来旺儿的“霸成亲”。现在红学界对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误解,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上了胡适的当,把后40回当作了“狗尾续貂”,所以众说纷纭;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很多号称红学大师的人,却对古代诗词的一些常识缺乏了解,以至对像王熙凤判词这样的诗句解不通时,就只好以后40回“狗尾续貂”这一理由来搪塞,其实正是一种无能无知的反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