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花塘行之前 一、五位学者的来信 (一)1999年5月29日,曹明先生的来信。 曹明先生是原江苏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曹明先生写道:“你的建议很好,可供参考。国内仿大观园建有两个景点,规模不大……” (二)2000年3月10日,何若泉先生的来信。 何若泉先生是中国国内旅游协会会长、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 何若泉先生写道:“很高兴的看到您拟在贾宝玉的老家建大观园的设想。这种设想,我以为无论是从恢复历史遗迹或从发展旅游业的需要上看都是好的,应予支持。” (三)2000年6月30日,赵建忠先生的来信。 赵建忠先生是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年轻学者。 赵建忠先生写道:“关于‘大观园原型等’,南京严中也有文章,您又有新见解,殊为可喜。这都是弥足珍贵的史料。(曹、王、史、薛)四村在南京江宁县,恐不是巧合!” (四)王畅先生的来信。 王畅先生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的资深研究员。 2000年9月12日,王畅先生写道:“你有在江宁建大观园的想法,极好。” (五)许琦先生的来信。 许琦先生是中国青少年写作年鉴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2000年9月26日,许先生寄来《南京交通旅游图》和《玄武名胜史话》等,为我撰写《南京内城是大观园的原型》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二、苏建新先生的来信 苏建新先生当时是湖北省孝感学院的年轻学者,现在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士。 (1)2000年1月22日,苏先生写道:“大作拜读,甚为悦服。《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想非某一人的独著,先生提出六贤合著之说,实乃有理有据的重大发现。后进期待先生这一发现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红学界产生深远影响,早日为世人接受。” (2)2000年5月25日,苏先生写道:“知先生集中时间、精力专事考证,甚觉您说的‘新考证派’是站得住脚的,确属实言。 记得胡适谈读书先要多读,然后专,最后作有系统的著作。《儒林外史》中庄绍光的一席话,我曾奉为座右铭——‘读书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约,总以心得为主。’……我很佩服您对考证的情有独钟……” (3)2000年6月29日,苏先生写道:“我同意考证应走出‘自传说’的陷阱。” (4)2001年5月1日,苏先生写道:“来信与南京复印图均已收到。……从图中地名看,大观园的确很像是以金陵为原型的,其中‘邢园’也许与邢夫人有点关系。” (5)2001年6月5日,苏先生写道:“大观园项目造舆论渐有起色,深为 先生感到可喜可贺。赵慕明先生要作宣传,更有利于项目的将来上马。” 三、江宁区的先生们的来信 (一)赵慕明先生的来信 2000年12月23日,赵先生写道:“你的想法,我是很欣赏赞成的(尽管实现起来有很大的难处)。我约见了陈家才老师,考察了花塘村,还要找报社总编和县委宣传部长汇报此事,以便将文章做大点。” 童力群的注解: (1)1999年夏初,我写信到花塘村小学,询问有关事项。陈家才老师及时回信,说花塘村的《红楼梦》传说及曹家传说,确有其事,并绘了一张花塘村简图。 (2)《江宁日报》2001年1月19日第八版,整版登载了赵慕明先生的“特别报道”《扑朔迷离的传说,令人称奇的“巧合”——陆郎“红楼梦之谜”》。 (3)赵慕明先生用电话告诉我:1月19日的“特别报道”发表之日,正好是江宁区四级干部大会开幕之日,该天的《江宁日报》在干部中广泛发行,影响很大、很好。区委王书记看了非常高兴,一连打了三个电话:一是打给区委宣传部,一是打给区旅游局,一是打给江宁开发区管委会。 (4)2001年1月20日,《扬子晚报》发表赵慕明先生、高南佳先生的《江宁花塘村,巧合“大观园”》 (5)2001年2月16日。《江南时报》发表了《专家有新说:南京江宁孕育了〈红楼梦〉》。 (二)吴卫平先生的来信 吴卫平先生当时是江宁区旅游局开发科科长。 (1)1999年6月30日,吴先生写道:“来信收悉。当我接到我们旅游局王局长批转我科立即阅处的批示后,心情无比激动,被您为考证开发我县陆郎花塘村“大观园”炽热之情所感动,为我县能有如此绝妙巧合的旅游资源感到兴奋。 为了您的愿望和宏图能够实现,得到市、县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我们首先向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又迅速走访了市县旅游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2)2000年1月21日,吴先生写道:“您的一些想法和思路很好,还是有实施的可能性,有的我也有同感。目前我县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刚刚才拿出第一稿。在前期旅游资源普查中,专家们专门赴陆郎镇花塘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周边除村庄外,没有搞什么建设。我们拟将此地列入规划之中,加以保护。” (3)2000年5月23日,吴先生写道:“关于兴建‘大观园’的项目建议书,我在三月初已复印报我局新任局长高春林同志,并借此作了专题汇报。高局长听了非常高兴,要求我与您继续保持联系,并且传达他对您的问候和谢意。” 目前,高局长正在主动与县分管领导和有关人士进行研究,对该项目主项的可行性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不久将得出结论性的决策意见。” (4)2000年8月10日,吴先生写道:“我把您8月5日的来信报我局高春林局长阅示。8月9日当天高局长就批阅三点意见: 一是令我尽快与江宁镇(陆郎已合并于江宁镇)联系,按照您的要求落实“大观园风景区”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工地等有关事宜。 二是适当时机邀请您来宁与南京红学专家探讨一下。高局长认为‘完全有必要的’。我个人认为,这正与您的建议中的‘今秋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不谋而合。有关具体事宜,届时,我们再专题商定。 三是要求我们要做好服务。对所有业主和商家投资兴建旅游景点,‘我们都将配合,全力推进。’” (5)2000年9月4日,吴先生写道:“按照您的要求和我局高局长的批示,我们专程赴江宁镇,向当地镇委、镇政府作了‘江宁大观园’旅游风景区项目专题报告。书记、镇长均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提出‘花塘’地区及周边从规划的角度要加以控制和保护。他们表示可以考虑。“ (6)2000年12月,我向江宁区旅游局开发科邮寄了三万多字的《南京内城是大观园的根本原型》。吴卫平先生积极向《南京日报》介绍此论文。 2001年1月5日第4版,《南京日报》发表了记者梁圣嵩先生、实习记者潘怡同志的《湖北红学学者为南京提供“知识资源”——南京内城是大观园的根本原型》。全文如下: 南京内城是大观园的根本原型——湖北鄂州大学副教授、红学学者童力群近期撰文表述了这一红学新观点。 童力群系鄂州大学校报编辑,在最近的一篇长三万多字、题为《南京内城是大观园的根本原型》的论文中,他将《红楼梦》大观园中出现的大量人名、地名与历史上的南京内城的大量地名详加对照,发现彼此相似、有联系者甚多。如环绕怡红院西、东、南三面的青溪,其名称、发源、流向和形成等都与南京青溪完全吻合。其它的例子还包括秋爽斋与评事街、稻香村与姚园、翠嶂与瓮城、蘅芜苑与薛家巷、青山斜阻与清凉山、“穿林度水”听乐池与玄武湖等,林林总总多达40 多处。童力群先生由此推断,清乾隆时期的南京内城为大观园的根本原型,对曹雪芹创作大观园起了决定性作用。 针对童力群的观点,江苏省红学会副会长、南师大中文系何永康教授表示,关于大观园的原型,以往较普遍的说法是曹家花园(今随家仓一带),但作家的创作原型往往远非一处,童先生的说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就自成一说。 据了解,童力群还写就了另一篇题为《芳园筑向帝城西》的论文,详细论证江宁县花塘村是曹雪芹意念中的大观园,并绘制了地图。昨天,童力群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南京的发展带来实际帮助。 第二节、花塘之行 2001年8月1日至15日,我的“花塘之行”历时半个月。当时没写日记、笔记。时隔四年,现在写一番,难免有差错。敬请有关人士谅解。 7月31日晚上。我和夫人黄文艺到达南京港。盛保华村长到码头迎接。彼此原不认识,就按商定的办法——我下船时手拿白帽,盛村长一下子就认出我们了。颇有些“地下工作”的味道。一笑。 到了花塘村,已经深夜了,有几十位村民等候着。我非常感动。 8月1日。见到了全体村干部。以后与我常打交道的干部是:书记刘光云,村长盛保华,吴副村长,治保会主任丁道宏。见到了施德荣。盛村长带我们(我和黄文艺)参观了观东村。 我想到小学找陈家才老师。人们说他已退休回家了。 8月2日。江宁镇范晓明副书记到花塘村视察工作。他表示大力支持我的考察。 8月3日。南京市某医院退休的王培尧医生(花塘村人),和傅师傅(施德荣的师傅)一起,带我参观花塘村的东南部。两位老人(他俩是小学同学)非常热情、热心。我到傅师傅的家里看了他绘的壁画(国画,山水画),其水平之高,令我大吃一惊!我默默的想着一句话——“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8月4日。盛村长带我们访问曹宏德老人。老人身体健康,说到“我是曹雪芹的后代”时,非常自豪。接着,盛村长带我们参观村茶场。 在村部吃晚饭时,我见几盘菜又都是肉炒菜,想到又让花塘村多破费了,于是对炊事员孙师傅、葛大姐夫妇俩说不要买肉,只要个炒蛋花就够了。葛大姐说:“前天问了你们,你们说不吃鸡蛋。我很奇怪——难道湖北人不吃鸡蛋?”总算是弄明白了:他俩说的是“炒洋鸡蛋”,我俩听成了“炒盐鸡蛋”。 8月5日。盛村长带我们去参观公塘村。一是了解该村的地形、地名(公塘村在花塘村的东侧),二是看看台商办的茶叶加工厂。 晴得好好的,走到公塘水库大坝中间时,突然下起了大雨。 8月6日。江宁区曹新林副区长到花塘村视察工作。曹副区长是主管旅游工作的。他表示大力支持我的考察。 《江宁日报》的资深记者赵慕明先生到了花塘村。我见到赵先生,如同见到兄长一般。 曹副区长离村后,赵先生提议再看看银杏树。一行十几人,在观东村及周边观看了一番。 站在高大的银杏树下,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花塘村厚重的底蕴! 在回来的大路上,盛村长发动摩托车准备到某村办事。可是,摩托车就是走不动。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陈家才老师把摩托车拉住了。一笑。 8月7日。《江宁日报》登载了赵慕明、施德荣写的消息《花塘村邀请红学专家实地考察——开发红楼梦旅游资源》:“日前,始终关注、研究花塘村‘红楼梦之谜’的湖北鄂州大学副教授童力群,应花塘村委会邀请,专程来我区实地考察。童副教授还带来了研究论文和大观园规划图。曹永林副区长深入花塘村听取了童副教授关于‘红楼梦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我和黄文艺到南京城。丁道宏主任陪我们去。游览了中山陵。到东南大学见到了老同学喻学才。喻学才是东南大学旅游系主任。久别重逢,分外高兴。以往在武汉师范学院(湖北大学)中文系求学时,喻学才专为“中国古代旅游文化”写了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堪称模范!可见,欲求学问,必坐“冷板凳”。交谈中得知,曹副区长正读博士,是喻学才的学生。接着,出城到宏觉寺游览一番。 8月8日。到施德荣家。他家在小荷塘村(自然村)。村后就是和尚山。上山看群山看花塘村看周边,登高望远,对花塘一带的感受更加全面。在施家,会到了薛马宁先生。他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他当时是中学教师,现在是江宁镇陆郎街文化站的站长。 8月9日。刘书记、盛村长、丁主任,带我们到“江宁城”(江宁区政府所在地东山镇)。东山镇的建筑及街道,气魄宏大。第一站是到某局,见到了丁主任的二哥丁科长。丁科长一表人才,温文尔雅。接着,到区旅游局。见到了高局长、王副局长、赵大荃科长等,彼此非常高兴。接着,到区政府,见到了曹副区长。 8月10日。天蒙蒙亮,我独自信步走到观东村以北。突然间,灵感迅即产生——花塘一带的地形,与大观园的地形态势,是吻合的! 上午,吴卫平先生骑摩托车从东山镇来到花塘村。朋友见面,格外高兴。 8月11日。盛村长带我到江宁镇,会见范副书记和孙副书记(孙师傅之弟)。 8月12日。江宁镇陆郎街城建办主任丁德文(丁道宏之侄),他特地来村部,回答我在地理上的一些疑问。丁主任热情的帮助了我。 8月13日。范副书记带我、盛村长到南京城去,在一个宾馆的某层办公室里,找到市委宣传部的韩处长。韩处长所领导的文化开发中心,正在花塘村之南的某村,筹办“拉贝日记”电视拍摄基地。韩处长很热情,愿意与江宁镇共同开发“江宁大观园”。 8月14日,我和黄文艺向村干部提出回家之打算。 8月15日。晨,刘书记、盛村长突然说要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午九点,南京城里的记者们来了。区委宣传部的刘尹武先生来了。镇委宣传部的李学兰干事(女)来了。在村礼堂里,我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接着,记者们到观东村及周边参观。 南京电视台的记者在拍摄过程中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与记者们边参观边交谈。《南京日报》的记者叶雷先生对红学很内行。《服务导报》的记者罗晓娜同志对《红楼梦》非常熟悉。 还有几位记者,我来不及交谈。 赵慕明先生听说我准备回家,特地到村来道别,并向我约专稿。(8月30日,《江宁日报》第四版发表了我的《再谈江宁红楼梦旅游资源》。) 8月16日上午。我和黄文艺动身回家。村干部们、傅师傅、王医生、施德荣、孙师傅、葛大姐和许多村民,在村部送行。刘书记、村茶场场长到南京长途汽车总站为我们送行。 再见了,花塘村! 第三节、花塘行之后 (1)2001年8月16日,《服务导报》(新华日报社主办)发表了记者罗晓娜、通讯员刘尹武的报道:《南京江宁区花塘一带地名和姓氏竟然与〈红楼梦〉中40余处相吻合,童力群教授潜心琢磨22年,昨日提出——建宁花塘便是“大观园”》。 (2)2001年8月16日。《南京晨报》发表了通讯员刘尹武、高国、记者田梅的报道:《江宁有个“大观园”?——红学研究者建议推出“红楼梦”牌》。 (3)2001年8月17日。《南京日报》发表了通讯员刘尹武、记者叶雷的报道:《湖北学者:花塘可建“大观园”。红学专家:传说需实物佐证。》。 (4)2001年8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了记者郑焱、通讯员刘尹武、赵慕明的报道:《这里有曹、王、史、薛四个姓氏为名的自然村落,有38个地名与〈红楼梦〉直接对应,当地老人坚信是曹雪芹后裔,更有代代相传的传说与曹雪芹息息相关——探访江宁“红楼梦之谜”》。 (5)2001年8月22日。《皖江日报》了记者吴保廉的特别报道:《“大观园”在江宁》。 (《皖江日报》是安徽省马鞍山市的报纸。吴保廉先生于8月18日赴花塘村采访。) (6)2001年8月20日。《华商报》发表《南京江宁区花塘一带地名和姓氏与〈红楼梦〉中四十余处相吻合——南京花塘就是大观园》。此篇报道,应为转引8月16日《服务导报》的报道。 (7)2001年8月20日。罗晓娜、刘尹武在《人民网》上发布《〈红楼梦〉中大观园在南京江宁》。这篇网上文章迅速传遍全国,引起连锁反应。 (8)2001年8月23日。《文汇报》发表了驻京记者江信胜的报道:《书中才有大观园——针对各种“原型”之说,专家指出大观园本是作家艺术灵感再现》。 (9)2001年9月19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实习记者洪波的报道:《大观园原型又有新说?》。 (10)2001年9月29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探访江宁“红楼梦村”》。 (11)2001年10月1 - 7日。《大家文摘报》发表了《“大观园”惊现江宁》。 (童注:a、《大家文摘报》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发展中心主办的报纸。 b、该文摘自9月18日《兰州晚报》。吴保廉报道。) (12)2001年10月7日。《光明日报》的“文摘报”,发表了《众红学家重申——〈红楼梦〉不是谜书大全》。该文摘自于9月19日《中华读书报》发表的洪波的报道。 (13)2001年10月27日。《长江日报》发表了文心的报道:《鄂州一“红学”学者新论——大观园原型在南京内城》。 (14)2001年11月16日。《信息日报》发表了李作明的特稿:《红学家发现大观园原型》。 (童注:李作明先生是《沈阳日报》特稿中心主任记者。他千里迢迢来到湖北省鄂州大学我家中采访。他一表人才,又爽快。他在我书房里特地为我拍了一张照片。为表示感谢,我将《女书》赠送给他。) (15)2001年11月18日。《合肥晚报》发表了李作明的《南京发现红楼梦“大观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