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很多人物的年龄都不是很清楚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历代很多红学家都谈到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却都有未尽之意。故笔者不揣浅陋,借宝黛之年龄说了开去,一陈己见,求教于方家。 《红楼梦》中明确交代宝玉和黛玉年龄的有如下几处。 第二回:“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①同回还有,冷子兴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 第三回:黛玉说宝玉“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同回中,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其它各种版本都未写黛玉的回答,只有己卯本与梦稿本有“黛玉答道:‘十三岁了。’”②也是同回中黛玉说“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 第二十五回:“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下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列藏本“十三”作“十五”③,当为抄写者之误改,其它各本均为“十三”。 第四十五回:“黛玉叹道‘我长了今年十五岁’”此处还有脂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 上面这些明确交代,应该说是清楚的。贾雨村坐馆林如海家时,黛玉五岁。贾雨村与冷子兴相逢,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黛玉六岁,因为此时贾雨村已在林府过了“一载的光景”。宝玉此时当为七岁,黛玉明确说宝玉比自己大一岁,且冷子兴也说“如今长了七八岁”。至宝玉“逢五鬼”“遇双真”时已十三岁了,黛玉也十二岁了。再到黛玉与宝钗互剖金兰语时(第四十五回),黛玉已长了十五岁了。 这些有关宝黛年龄的交代本是清楚的,可一联系到书中其他人的年龄,就出问题了。 首先是晴雯的年龄。晴雯死后,宝玉为其所撰的《芙蓉女儿诔》明确说晴雯“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岁”,即晴雯死时十六岁。第六十三回,在寿怡红的夜宴上,掣签行酒令,袭人掣出的是桃花签,签上注明“杏花陪一盏,坐中间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大家算来,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黛玉与他同辰,只无同姓者”。此段文字,各本皆同,只有己卯本将“三人”误作“二人”④。这里说的很清楚,晴雯与袭人同岁,而袭人“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第六回)。由此推得,宝玉此时为十四岁。前文却已说到黛玉已长到十五岁了,宝玉又比黛玉大一岁,则此时宝玉至少十六岁。这样,宝玉的年龄便出现龃龉了。 其次是宝钗的年龄。宝钗十五岁时,宝玉十三岁。第二十二回,凤姐就说“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第二十五回就有“展眼已过十三载矣”的话。这就是说宝钗比宝玉大两岁。而前文所述袭人也比宝玉大两岁。说明宝钗与袭人同岁,这正与第六十三回交代的晴雯、宝钗与袭人同庚相合。如此算来,晴雯、宝钗都比黛玉大三岁,则黛玉十五岁时,晴雯、宝钗就都已十八岁了。就在他们十八岁的这年冬天,晴雯还为宝玉“病补雀金裘”呢。可书中交代的晴雯死时只有十六岁。 上述两个问题,其实就只是一个问题,即晴雯的年龄与由宝玉黛玉之年龄推算出来的年龄不相合。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中的《红楼纪历》里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的年龄都梳理推算的十分细致,不乏灼见。可对于黛玉和袭人年龄的说法颇值得商榷。周先生认为书中第四十五回说的黛玉十五岁,“实当十二岁。所叙明明不合,疑字有讹误,或后人嫌小,妄改‘二’为‘五’。”⑤认为袭人“实长宝玉四岁”⑥。而宝钗“比宝玉长二岁”,周先生却认为“情理甚合”⑦。我们获取作品中的信息,只能依据作品中的文字。《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明明白白的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且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版本都是这样写的。我们不能随便妄断这是后人的“妄改”。第六回也明明白白的说袭人“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且周先生也认为宝钗“比宝玉长二岁”“情理甚合”。可第六十三回明明写着“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不知周先生对此处的文字是如何理解 而得出袭人“实长宝玉四岁”而宝钗却“比宝玉长二岁”的判断。 当然,宝玉十三岁的故事和黛玉十五岁的故事,根据书中所叙应该是发生在同样年的,这与黛玉亲口说的宝玉比自己“大一岁”的话是相抵触的。这同晴雯的年龄有问题一样,都是年龄说不清的问题。但不能因为这几个人的年龄“说不清”或有问题就臆测妄断。 其实《红楼梦》中不光是几个人物的年龄说不清,还有很多说不清的地方,如书中贾琏为长子还是次子,贾琮究竟是谁的儿子,排行老几;第三十五回与第三十六回为何衔接不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说不清楚的。这也正是《红楼梦》的一个特点。 《红楼梦》之所以有很多有问题的地方,我们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略作分析。 一、有些说不清有问题的地方是作者故作“狡猾”之笔,是作者用烟云模糊之法,“瞒人之处”⑧。《红楼梦》是一部以假写真,发泄胸中悒郁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对历史、对现实的全部看法和体会。有很多作者亲历亲见的人物和故事都在作品中若隐若现。如大海饮酒,西堂产九台灵芝,合欢花酿酒,谢园送茶等等,都在作品中有所表现。正因为作品内有很多这类真实故事的再现,作者故意使其“无朝代年纪可考”,将其真事隐去。这一方面可能是为尊者讳,另一方面也是要逃避当时森严的文网。所以将一些人物的年龄故意写的模糊不清,甚至前后不一致,以隐其真事。并不是如沈新林先生在《漫话红楼梦几个人物的年龄》(《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3期)中所说的表现作者的感情流向之类的。我们更没有必要像周汝昌先生那样臆测妄断的去考证。 二、有些说不清,有问题的地方,是作者在不断创作修改的过程中留下的未改定的痕迹。我们知道《红楼梦》的成书有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雪芹和他的“知己”合作伙伴们,不断的创作,不断的修改,不断的评点。现在已发现的脂本系统的版本就有十三种之多,这些版本具体而形象的说明了《红楼梦》不断创作、修改、评点的复杂过程。尽管在不断的修改,但还没有最后改定,雪芹就不幸撒手人寰,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故事未了的八十回的缺本,其中还有不少未改定的痕迹。前面所述的人物的年龄问题只是其一,还有前面提到的贾琏、贾琮问题,三十五回与三十六回的衔接问题,还有六十四回中提到的钱槐这一人物,七十五回中所缺的中秋诗等等,这些都应是作者欲该而未及改定者。 因此,宝玉、黛玉等人的年龄问题,不能单看做是一个年龄的错乱问题,它是有着丰富内涵的。 注: 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10月1版。31页,以下所引原文皆出此本,不再作注。 ②④⑧《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1版。47页,818页,392页。《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月1版。29页。 ③《石头记》(列藏本),中华书局,1986年4月1版。1008页。 ⑤⑥⑦周汝昌《红楼梦新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4月1版。201页,193页,194页。 原载:投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