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红楼梦》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涵蕴,值得我们永远探求。《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就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显然,《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决非简单可解,。《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二十三人,古人一百一十五人,后妃十八人,列女二十二人,仙女二十四人,神佛四十七人,故事人物十三人,共二百六十二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九百八十三人。《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必须有一个条件: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浅薄,而伟大的言情则有一个不言情的底子,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二. 《红楼梦》与我们的关系。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描写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比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对各位小姐的描写虽寥寥数笔但其鲜明的形象已跃然纸上,尤其是对王熙凤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书中一开始便体现出荣宁二府的气派与繁盛然而在繁华与锦绣的背后荣宁二府也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各种利益网交织在一起,下面的人更是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一不小心就会卷入各种纷争。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立足与生存就成为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优异的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并能得到他人的赞许(薛宝钗,袭人等),反之就会遭他人怀恨与报复(林黛玉,晴雯等)。在古代尚且如此又何况在利益纷争与人际交往更复杂的今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总有一天会走向社会,那时面对各种挑战与机遇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且不说走出校门以后如何就是现在恐怕也很少人能把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好。因为现在大学生都是80和90人,这一时期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着惯着很多人从小就养成了作威作福,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并且缺乏奉献与分享精神,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方面更是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我们要读《红楼梦》,有条件的话还要精读。看看他们是如何化解各种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不仅在现在有助于增加同学间的感情更是我们以后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 从《红楼梦》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⑴广结善缘,会做人(薛宝钗PK林黛玉)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买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做是很周到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但是薛宝钗也有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经典案例)一次宝玉去看宝钗,正在一个“识金锁”,一个“认通灵”,不期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聪敏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多么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而且她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她不屑于人情世故当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不但没有感谢之意反而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才给她,由此便得罪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那是何等人也在下人里那是数一数二的就是在年轻主子面前也是有一定面子的,得罪了她就相当于间接得罪了王夫人,这是黛玉犯下的又一过失。在人情世故方面她可比薛宝钗差远啦,在她眼里只有宝玉也只钟情于宝玉,去忘了宝玉的婚姻是由家长们做主的,家们对未来二奶奶人选的选取,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平时的看法,一方面是从下人嘴里了解一些情况才最终定夺的,黛玉在这方面就先失一局。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黛玉欠缺的就是这一点,这一点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⑵有原则,有底线,有尊严(探春PK迎春)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 玫瑰花”之诨名贾探春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且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红楼梦》中关于探春的故事情节主要有探春组织诗社、探春治家、探春说抱负等,件件事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探春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她治家理财的行动上。其一,第五十五回,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她没有多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母亲赵姨娘的哭闹,而是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当然,这其中还有探春不以舅舅为亲人的因素,但也能看出她公事公办,大公无私的态度,但凡管事的媳妇姑娘,少有做到这点的。其二,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为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虽然这件事引起了他人的不满,却没有人说句反对的话,因为人人心里都明白,探春做的是正确的。这件事后,王熙凤嘱咐平儿说“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了一层,又如今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倘她驳我的事。你可别分驳,你越恭敬,越说‘驳得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她一顶,就不好了。”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但她终究摆脱不了时代的限制,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她极力想摆脱自己庶出的地位,即使是无法改变,也想通过行动来与自己的母亲划清界限,不至于让其他人看扁。她这样做博得了贾府大多数人的认同,讨了王夫人的欢心,连王熙凤都叹息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相信探春自己也会在暗中这样叹息自己的命运不济,不是太太的女儿。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贾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的性格却是懦弱无能,正如兴儿所说”二姑娘的浑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嗳哟一声”.贾府里的小姐们都有一个专长,不是能诗就是会画,独是她才具平庸.她在书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贾府里出现风波,抄检大观园时,迎春的丫头司棋因与表兄秘密往来,自主婚约,被抄出“罪证”,行将驱逐出境。司棋百般央求迎春援救,而迎春却无动于衷,不加过问,听任司棋受辱被撵,最后愤而撞墙自尽。所以迎春这位弱女子注定了没有好的命运:《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写她: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看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一点不假。弱者结交朋友的方式就是一味的顺从,靠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人际网是十分不可靠的,开始别人可能觉的你这个人很好相处,但时间久了别人就会发现你没原则,没主见,没底线,试问此时谁还会愿意做你的朋友。而强者是靠自己的威信,暴力等使人屈服成为他的朋友,这种友谊同样也不安全,倘若有一天来了个更强的人,那以前依附在他身边的人就会择木而栖,最后他也是个失败者。只有有原则,有立场,有底线的人,才能靠其身上独特魅力吸引他人,而且任何事时候都不会丧失发言权,因为他是独立的。说到这里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在谈恋爱的时候一种情形,往往在女方表现得比较明显就是她们时常表现出对男方的过于顺从而体现出的过于依赖,一开始让人有小鸟依人的感觉,但是久而久之当这种新鲜感过去之后将是一种反感,这样的爱情能维持多长时间呢?所以女同胞们啊!拿出你们的勇气来,表现出真实的你们,让他们看到你的性格,用你们的魅力去吸引他们而非顺从。从探春于迎春的不同遭遇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别人尊重你就要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当别人触犯自己的底线和尊严时要给予有力的回击证明自己的尊严不容侵犯。 ⑶乐观向上,胸襟宽广。(史湘云) 她的一切言谈行止,都显得那样飘洒超脱,放任自然。她不受约束,无视物议,敢于做别人不敢做而自己想做的事,庆贺宝玉生日,大家行酒令射覆,她却“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头来”,引得其他人也捉对而划起来了,一时间“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镯子响”。女孩子家划拳,在今天还是希罕事呢。“割腥啖膻”一回,又是她首先拉了宝玉去烧烤鹿肉吃,李婶、宝琴等已视为“罕事”,后来又抓了平儿也一起去弄,并招呼薛宝琴说“傻子,过来尝尝。”后来引来凤姐“也凑着一处吃起来。”当林黛玉等打趣她时,她不仅不怕,还说:“‘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真是豪爽不羁,任性随意。她甚至还宣称:“我们这回子腥啖大吃大嚼,回来确实锦心绣口。”这已经可以与李白那种斗酒试百篇的气概相仿佛了。而“醉眠芍药茵”一回,她喝醉酒了,便在一块青石板上,用一包芍药花作枕,扇子掉在地上,竟是“香梦沉酣”,则更是她独一无二的佳话,并已成为红楼故事中有名的画题了。她从不掩盖自己的真实感情,心直口快,敢说敢笑,敢怒敢骂,无所顾虑。一次看戏时,王熙凤故意要当众要作践林黛玉,她狡猾地指着台上演小旦的对大家说:“这个孩子扮相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薛宝钗尤为狡猾,她明知道,却“只笑不肯说”,贾宝玉“亦不敢说”。只有史湘云的嘴没遮拦,她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结果引起一场大风波。史湘云因宝玉多她“瞅了一眼,使个眼色。”马上要翠缕收拾衣包要回去,因为她不愿在此“看人家的鼻子眼睛”。当宝玉向她解释时,她不仅对宝玉不满,还连带上了林黛玉,她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黛玉的“小性儿”在贾府是有名的,但敢于公众挑出来并加以直言指责的就只有史湘云一个了。 史湘云的旷达,豪爽性格,适合林黛玉的性格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这决不是因为她有着和林黛玉不同的生活环境,相反,这两人的境遇倒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史湘云在襁褓中就父母双亡,幼年时过着坎坷生活,眼下生活在叔父身边也有许多外人不知的苦处。她的不幸,比之黛玉,似有过之,家道中落,自免不了夜夜做活到三更,且不得有任何抱怨。她对黛玉说的“我也和你一样,我就不似你这样心窄。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就说明了这种情况。在史湘云身上,集中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自然、纯真、善美的个性。史湘云的这种个性在形式上虽然和过去的一些风流名士不无相通之处,但就其性质来说,仍是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理想。然她的好处是不自苦,所以活得健康而乐观。从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洒脱,不羁具有魏晋名士般的品性,能懂得苦中作乐的人才是会生活的人。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在高考之前都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高考之后进入大学之时,有些家境不好同学发现周围有许多人吃的比他好,穿的比他好,而且许多人还多才多艺。由此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感觉自己处处不如人,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他们有钱,有才艺,是他们的资本。你也有资本和他们抗衡而且要比他们的更加珍贵,就是你所吃得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就是你最珍贵的资本啊。俗话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钱难买幼时贫,自古英豪处寒门”呐!孟子也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苦就是资本啊!吃得苦越多以后成大事的几率就越大。所以平时我们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妨学学史湘云,苦中作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种乐观向上洒脱的心境去生活,那我们还会有什么烦恼呢?一切的困苦,烦恼皆是庸人自扰也。 谈到史湘云的旷达豪爽就不能不提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苏东坡,即苏轼,苏东坡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而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在思想上以佛老思想为主导,在生活中采取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旷达态度。而他的率真性格则是其灵魂,而这种性格在大宋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政治背景下导致他屡遭贬谪,坎坷多辛。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豪放。这使他在仕途上多经坎坷。他性格豪迈,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他心胸坦荡,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因此苏东坡的文化性格一向被世人认为是旷达。讲到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苏东坡的小故事,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由此可见其乐观与旷达情怀。与苏东坡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位历史名人就是柳宗元,他出身名门望族,早年仕宦经历十分顺遂。永贞元年,得到王叔文、韦执谊集团的赏识,越级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旋即被贬永州。有人说,中国的文学史是一部被放逐的文人的历史,这句话用在柳宗元这样的文学家身上是特别恰当的。柳宗元到了永州那个“蛮荒之地”后,只好寄情山水以抒胸中愤懑了。他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过的永州原始山水景观,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在这些山水文章中,柳宗元与屈原一样在文学作品中寄托了自己忠而被谤的悲愤心情,以这些被世人遗忘的美丽山水来比喻自己被当权派排斥的痛苦心情,看似超然出世,实则始终无法摆脱强烈的责任感和功名心。他的山水游记中时常流露出对朝廷弃置人才于“蛮荒之地”的不满:元和十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已经十一个年头了,他和刘禹锡等人都被依例召回京城,他以为这回可以回到中央来了吧,誰知他们随即被外放,柳宗元被徙为柳州刺史,“十年憔悴到秦京,谁知翻为岭外行”(《赠别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正是柳宗元这个思想者的孤独写照。柳宗元的特立独行是壮志难酬、满腔悲愤的,他的心情充满了对社会、人生的失望,还有思想者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柳宗元《入黄溪闻猿》就在韩愈贬官潮州刺史的那一年,柳宗元也抱着无限的遗憾死在了柳州刺史任上,是年四十七岁。他这么早去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看不开,心中总是充满悲愤与不满,缺少苏东坡那种豁达与乐观情怀。 四.结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以上所说的几个人物虽各有特点,但也都有各自的缺点与不足,像上面讲的薛宝钗的虚伪,事故;林黛玉的任性、多疑;探春对其生母的冷漠,史湘云的“娇”音等等。说到探春对自己生母的冷淡与厌恶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大学生寒假时没有回家,过完年五一长假也没回家,平时也很少与家里联系,此时家里的父母做不住了,母亲放弃家里的农活千里迢迢来到学校来看他,没想到他见到自己的母亲不但没有半句安慰的话反而把门关上任凭母亲说什么就是不让进门还让她赶紧回家,此时就连同学也不知这到底是为什么?母亲只得无奈的离去,再校园里边走边哭,这时一个中年男子看到这种情况,就问她怎么了,当她把事情的原委说完后那个男子面带愠色的说:“你放心我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好的。”看到她一脸的疑惑他便说明自己是他儿子所在学院的党委书记,一听说是领导,她便赶紧说我不看他了,这就回去,希望你们千万别处罚他,这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但无论她怎样说那个领导还是把她带到了办公室,一会她儿子来了,当问他为什么不让母亲进门时他的回答令所有再次的人感到震惊。原来他是嫌自己的母亲年纪大又没文化会丢自己的人,其实是他丢了他母亲的人啊!“百善孝为先”,“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难道他没听说过么?一个不孝顺的人有怎么谈的上好人,又怎么为社会做贡献啊!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孝顺自己的父母,他们要求的并不多哪怕只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希望各位能从这本书里读出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这而改之”但无论何时都要宽以待人,善以待人,诚以待人,这才是做人之本啊!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