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触目凄凉滴血文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甲戌本的正文与批语
    甲戌本写道:
    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右侧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大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甲戌侧批: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云不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嬛,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才刚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甲戌侧批: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栊,【甲戌侧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甲戌眉批: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甲戌侧批: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第二节、触目凄凉滴血文
    一、其“收养”二字的确是写得太重
    黛玉进贾府时,父亲林如海还健在。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的后半“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其“收养”二字的确是写得太重!
    其它的抄本、版本就逐渐收敛了这种锋芒。
    己卯本第三回的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京都。
    庚辰本第三回的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甲辰本第三回的回目是: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戚序本第三回的回目是: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甥贾母惜孤女。
    彼本第三回的回目是:讬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舒序本第三回的回目是:托内兄如海酬闺师,接外孙贾母怜孤女。
    卞藏本第三回的回目是:托内弟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恤孤女。
    杨藏本第三回的回目是:贾雨村寅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王府本第三回的回目是:讬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程甲本第三回的回目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二、批语强调真事,语气触目凄凉
    (一)批语强调真事
    1、【甲戌侧批: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好看煞!】
    2、【甲戌侧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
    3、【甲戌眉批:此书得力处,全是此等地方,所谓“颊上三毫”也。】
    (二)语气触目凄凉
    1、【甲戌本第三回之回目右侧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
    2、【甲戌侧批: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
    3、【甲戌侧批:几千斤力量写此一笔。】
    三、触目凄凉滴血文
    (一)批者生怕读者不明白“收养”的严重性
    如果是孤立的看甲戌本第三回之回目的“收养”二字,孤立的看有关的正文和批语,就可能以为作者、批者故作令人惊诧之语。
    然而,我们若联想到在《石头记》第三回林如海还健在,还稳稳当当的当两淮巡盐御史,就会感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也就是说,林如海的状态与贾府的“收养”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林黛玉还没有落到被“收养”的地步。
    更有甚者,批者生怕读者不明白“收养”的严重性,特别批下了【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等令人惊心动魄的批语。
    (二)悲剧来自于苏州
    史湘云的两位叔叔名为史鼎、史鼐,直接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苏州织造李煦的两个儿子李鼎、李鼐,直接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苏州!
    香菱来自于苏州。
    黛玉来自于苏州。
    妙玉来自于苏州。
    显然,这已经极明显的暗示我们——史湘云、香菱、黛玉、妙玉都与苏州织造府李煦家极有关系!
    此等悲剧来自于苏州!
    史湘云是李煦的两个孙女的综合体。
    香菱是悲剧之缩影的后辈女儿的总代表。
    黛玉对应李鼎之女李纹。
    妙玉对应李鼐之女李绮。
    (三)这就是“一句一滴血之文”!
    雍正元年,李煦被罢官,被押解到北京,雍正四年十二月,李煦坐牢。雍正五年二月,李煦被流放到打牲乌拉。雍正七年二月,李煦死于贬所。
    雍正元年,李煦家籍没。
    雍正元年十月至雍正二年十月,李煦家二百多奴仆在苏州站于行市被变卖,因无人买,雍正二年十月之后,这二百多奴仆站在北京崇文门被变卖。
    雍正元年、二年,李鼎、李鼐在苏州被关押受刑受审。
    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李鼎、李鼐在北京被圈禁。
    这就是“一句一滴血之文”!
    
    2010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