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播出,狂遭“雷劈”,相反,收视却迎来开门红,乱了众人眼。一向表现出强悍作派和强烈审美探索意识的李少红,一边在质疑中回应“灭火”,一边禁不住狂轰乱炸当众落泪。《红楼梦》的“雷与红”,成为今夏荧屏最热闹的一景。 《红楼梦》中情 裸死VS不能露脚 一说:“裸死”很不雅 一说:“床戏”很纯真 记者两年前曾采访筹拍《红楼梦》的李少红,问到关于小说中众多与性爱有关的戏份,诸如宝玉与袭人的初试云雨,贾莲与多姑娘的通奸,及至同性恋情节等等该如何展现时,李少红很坚定地撂下一句话:“按原著拍,但我肯定不会拍成一色情片。”不承想,《红楼梦》播出,“色情”却成了悬在李少红头上的一颗炮弹,网友列出的十大情色镜头仿佛在说新版“淫”当先。单看黛玉之死,香肩裸露,玉臂下垂,就令许多人浮想联翩。或许,李少红本意是想用影像隐喻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悲凉人生,未料现代人接受不了这种感官上的“香艳”。宝黛床上嬉闹也被斥为衣衫不整、动作幅度过大,成不雅床戏。 但新《红楼梦》果真色情吗?据记者了解,红学家们对李少红的审片意见是不许露脚,连脚都像性器官一样被“严防死守”,不许暴露,又谈何色情?如果非要较真,秦可卿若能收敛起眉眼中飙出的风尘味,王熙凤能停止不断扭动的身体和刺耳的“浪笑”,或许可以接近“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色美。 任晓辉(《红楼梦》协会理事、副秘书长):黛玉裸死是一种夸张讲法,审片时,有的专家认为黛玉死时身上搭的纱巾太薄,按这个建议李少红已经做了处理,把纱巾颜色加重,看不到身体的轮廓了。这种表现也是李少红的一种美学诉求,这样一个完美女性的离世,一定要用震撼的手段表现她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它离裸死相去甚远,只露了一只胳膊。大家这么说可能觉得黛玉太完美了,这种表现接受起来困难。但如果把她裹在棉被里就美了吗? 李希凡(电影《红楼梦》文学顾问):就是露出胳膊,也不能说是裸体,这跟庸俗连不上,大家不应太惊讶,原著也提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禅语。我最欣赏的就是所谓床上戏,两个两小无猜的少男少女,互相凝视着,一片纯真,谁都没有邪念。当年谢铁骊导演电影《红楼梦》时,我就提出过演贾宝玉的女演员演的实在别扭,谢导也担心床上的这点戏会引起副作用。曹雪芹笔下写情写得最真挚、最纯真,绝对不会引起邪念。这次李少红处理得很好。 《红楼梦》中事 忠实VS探佚 一说:完整最重要 一说:“续写”很失败 87版《红楼梦》结局没有完全按照高鹗续写的版本拍摄,而是综合了多位红学家的意见,将《红楼梦》的悲剧色彩渲染到极点。在一代人心目中普遍认为,贾宝玉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和薛宝钗完婚,而是皈依了佛门。新版《红楼梦》则完全按照120回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贾宝玉到最后不仅参加了科举考试,还高中第七名,更与薛宝钗结婚生子。仅结局就引来一番唇枪舌剑,作家刘心武讥讽李少红将《红楼梦》拍成了喜剧,称“过去人们也改编《红楼梦》后40回内容,但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李少红把后40回全拍出来了。”电视策划人石述思则反驳:“新版《红楼梦》不仅不是喜剧,而恰恰是一个大悲剧。因为一个人最终向体制妥协,考取功名,甚至和不爱的人生孩子,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这恰恰证明了他反抗现实的无力感。” 任晓辉:说重点,这种争议是少数人在作怪。《红楼梦》最早流传是80回,后40回怎么来的?谁写的?这在《红楼梦》研究里是一个课题。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把后40回作者已经写成无名氏,高鹗、程伟元只是整理者,整理后40回到底有多大的美学价值?一些研究《红》学的人,包括刘先生,认为后40回没有价值。我对后40回的理解,高鹗、程伟元离曹雪芹非常近,他们对曹雪芹的理解和听到当时人对《红》的议论比我们更接近曹雪芹的概念,曹雪芹到底怎么写的?怎么想的?往后怎么写?高、程比我们要清楚得多,他们在整理后40回时有些部分是有根据的。120回能流传220年,有其顽强的生命力,也一定有它的价值。你是愿意看一个不完整的小说还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说呢?如果没有高鹗、程伟元整理后40回并排印120回,《红》能否流传下来恐怕都是问题。 87版用当时红学界一些人研究的探佚学的结果,比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就是探佚的结果。现在也被一些红学家,比如刘心武接受,但探佚的结果感觉像猎奇一样。探佚也可能是曹雪芹的意思,可能被曹雪芹删掉了,比如大家说前80回有曹雪芹删掉的部分,但他删掉就说明他放弃了,放弃了还能不能作为曹雪芹文本流传,这就有问题。所以我认为上一版《红》里探佚的结果,和这次用的结果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这一版价值更大。 87版展现的是女性毁灭的悲剧,这版也很明显,不足的是,李导严格按原著顺序拍,原著中的很多故事情节不是连贯性写的,所以,完全忠实原著,感觉有的地方跳跃了,而且语言也太书面。 李希凡:新版最大的优点是忠于原作,但缺点也从这儿来,有些镜头太急促了。新版采用后40回,但只要不是曹雪芹写的,一看就看出来,失败。但也没办法,没有曹雪芹,谁续也不行。我看这次50集的改编里,最失败的就是林黛玉的梦,太露骨了,整天想嫁出去的梦,有损于黛玉的性格。 《红楼梦》中人 形象VS演技 一说:形象演技难入眼 一说:请宽容90后 李少红颠覆大众审美,启用“非主流印象”演员,导致了新版《红楼梦》“黛不瘦、钗不肥、凤姐不泼辣、贾母很混血,小宝玉似贾环”的古怪景象。许多小演员的演技也不敢让人恭维,加重了网友的不满情绪。事实上,在选角方面,李少红没有绝对的掌控权,这从“由宝钗变黛玉再成王熙凤”的姚笛身上即可看出端倪。 陈飞(原《红楼梦》剧组宣传总监):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只有《红楼梦》能够大批量推出90后演员,李少红给现在的电视剧工业补足功课,小孩演技肯定稚嫩,可是日韩新人的机制永远都是前赴后继,但中国呢?80后上位都很难,别说90后了。中国电视剧要想继续发展,肯定要用新人,用老腕儿成本会越来越高,也会让人审美疲劳。《泡沫之夏》里的何润东、大S、黄晓明,加起来一百多岁了,还演偶像剧。所以对这些小孩宽容一点吧,谁十几岁就跟天才演员似的,像赵薇他们,哪个不是摸爬滚打到二十几岁才走红的,现在能有一部戏缩短他们的艰难过程,挺好的事。年轻小孩稚嫩是肯定的,但“初试云雨情”能有多大啊?我比较喜欢第四集情窦初开的部分,非常吸引人。也只有这个年纪的人能演出这种感觉。包括张艺谋都找十几岁的小孩了,这是一个趋势,第五代导演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都在推新人用新人。 李希凡:当年欧阳奋强有他的长处。在灵秀方面,新版小宝玉演得很出色。到了大宝玉,就变成木头了,他没有什么表演,这不怪他。我很喜欢演林黛玉的演员的神韵,虽然她长得胖了点,但她能体会得出黛玉的那种孤傲、纯真和悲思,表现了黛玉的性格。 薛宝钗同样是《红楼梦》里塑造得非常成功的文学典型,但新版薛宝钗混在大观园人群里,看不出特色来,本来这是个有心机的女孩子,但她在成熟这点上没表现出来,让人认不出她来。 姚笛的王熙凤不如邓婕版,说话节奏很快,一晃而过。人家说贾母演得太厉害了,不像老祖母的样子,我也觉得在表现聪明这方面夸张了一点,在表现憨厚、宽待下人和子女方面演得不够成熟。 任晓辉: 87版演员培训时间相当长,对《红楼梦》的理解也比较深。当时用的是配音,现在的语言都是原生态,小孩还在变声期就说出来了。从纯美感的角度,配音效果更有美感诱惑。感觉新版里的小孩在背台词,语言不够流畅。黛玉葬花拍得简单了,黛玉葬花在《红楼梦》里是体现悲剧氛围非常重要的环节,书里27回就出现了,但对林黛玉的昭示作用是贯穿始终的。我感觉拍得分量有点轻。 《红楼梦》中梦 红楼VS红雷 一说:是“青楼”非“红楼” 一说:是特点非雷点 叶锦添的铜钱头最先曝光时,旋即遭到网友们劈头盖脸的反对,及至电视剧播出,“红楼”更是雷声四起:看化妆不像红楼像青楼,听配乐像看鬼片,听旁白像看《动物世界》或者电视散文,看氛围像《聊斋》……几乎一面倒的负面声音生生将“红楼梦”说成了“红雷梦”。难道创作了诸如《橘子红了》《大明宫词》等经典作品的李少红在“红楼”面前“失常”了吗? 任晓辉:大家最不喜欢的音乐和妆束,只是这部剧的特点而已,不能作为否定这部剧的理由,因为这部剧把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表演还算纯真。不能简单地说这版是倒退还是进步,李少红要完整地表现故事,总要运用一些手段。文字的内涵是最深厚的,换任何形式,都可能是表象的,它确实不好拍。 这个剧值得反思的东西很多,不都是负面的,它对《红楼梦》传播和流传更有好处。新版里运用了昆曲元素,小说也写到了戏曲,曹家是有很好的戏曲传统,李少红表现的戏曲元素是符合故事背景的。比如诡异的声音,听起来有点怪,李少红肯定想表现出她的特点,如果这版拍得比较平铺,音乐也用类似87版音乐,等于没拍。 比如额妆,我也不喜欢,但额妆毕竟也是一种妆束,按导演讲,额妆是贵族大家族里才能出现的,这种展示方法是不是能体现富贵?体现富贵了之后大家能不能接受?这都是导演的美学诉求和大众的欣赏习惯的碰撞,碰撞过程中,一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李希凡: 87版条件有限,荣宁府的豪华、奢侈表现不出来,李少红版全部表现出来了,因为她有资金支持。画面上,大观园的景色非常美,连吃饭的场面都表现得很真实,那是贵族才有的生活。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把妇女头上弄鬓角,它掩饰了美。还有旁白,不一定要那么多,而且是曹雪芹的原文,念得很快,人家一听而过,这是它的一个缺点,但也有优点,对观众了解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有提示作用。 陈飞:李少红把青春荷尔蒙的东西拍出来了,你能感觉到情感的波动,而且她配上了音乐,音乐用法国的情绪音乐,比如闹学堂,配的是暴走族的音乐,表现孩童玩耍时的躁动。有些音乐可以激发你对情感、性的联想。还有昆曲,可能触动了大众审美原有的既定规范。 《红楼梦》要求的色调是一种古画作旧的感觉,有点灰有点黄,它不可能拍得像《天使艾米莉》一样魔幻,或者像《西游记》那样神话,它讲的是一个大家族的悲剧命运,需要画面质感,不可能四白透亮。至于诡异的东西,比如托梦,我能理解有些人希望不要表现得那么直白,什么各种纱缦飘啊,可能有些人看了是有点可怕。 《红楼梦》改编:请福尔摩斯支招 如果……如果林黛玉刚拜别了在外炒房和炒煤矿的温州老爹,暂居外婆家这个上流社会,每天思考三件事:郁金香开没开,breaklunch穿什么,宝玉和谁多说了一句话;如果贾宝玉是个平行世界和现实世界分不清的小宅男,人生追求就是把家里的表姐妹和美貌女仆凑一起玩养成游戏;如果史湘云是个隐藏很深的Gossip Girl,每次来贾府都要在twitter上更新大观园的新流言…… 如果……你会管这叫什么?践踏祖国伟大文化遗产?三观不正?三俗发作?在英国,BBC就管这叫Sherlock,福尔摩斯,非常堂堂正正,一点儿不觉得自己亏心。大侦探从维多利亚时期一步踩进了2010:西装背头换成了蓬松卷发;打电报换成了群发短信;报纸上登寻人启事到自己开网站答疑;征集街头流浪儿打下手到收买街边卖报流浪汉当线人;除了肉眼鉴定,他有时也需要通过手机上网查询天文地理辅助自己的判断。他连支票簿都不用华生代管了,手一挥“刷我的VISA卡”!同样是80年代的经典版改编(《福尔摩斯》1984,《红楼梦》1987),同样是2010的新版改编,英国人民以730万的终极收视表达了他们对穿越以后的福尔摩斯先生的爱,而我国人民则把“不像红楼胜似青楼,若当鬼片胜过聊斋”的品鉴,赠给了李少红执导的,请教了十几位红学专家,有一套服装、礼仪、昆曲专家班底教学的2010版《红楼梦》。 这人和人、剧和剧,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还是请世界上唯一的咨询侦探福尔摩斯先生来给个答案吧。 改编原罪一 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忠实原著不在点儿上 【红楼梦@2010】咨询:细节照着原著描红,主线上却时常跑调怎么办? 此版一直以“忠实原著”自我标榜,毫不克制的旁白就是一大证据。可以画面和台词传达的信息,非要照书读一遍,比如刘姥姥进探春屋,镜头扫到书架,旁白大叔跟“看他屋中全是书”,拿起砚台,旁白大叔再跟“桌上都是砚台”……而贾珍与戴内相为贾蓉捐官一事,本可以用念白闲话几句交代的,却用几分钟实拍出来。 但要真说它忠实于原著吧,好些关系全书走向、各人结局,同时揭示社会风气和人性好恶的重要关节却又缺了席。秦可卿逝前入凤姐梦,交代她及早为贾府筹划后路一节,本为在极富贵时预言贾府下场,没了。凤姐弄权铁槛寺,直接导致她自己和贾府的悲剧命运的罪名,更连个露面机会都没得着。 【福尔摩斯@2010】支招:故事主线现代化,细节暗自呼应原著。 第一集化自原著第一个故事《血字的研究》,凶手逼迫被害人服毒这一条线是一致的,只是他的职业从马车夫化成了出租车司机。第二集,福尔摩斯对华生手机的推理,则来自《四签名》中对他哥哥的怀表的推理,不过这次给手机的变成了姐姐。时代变、职业变、道具变,但原著所推崇的推理精髓不会变。 改编原罪二 穿上龙袍也未必是太子 【红楼梦@2010】咨询:人人都恨宝黛钗,怎么办? 2010版的《红楼梦》被诟病最多的乃是选角,比如黛肥钗瘦,比如动不动笑得全身发颤的王熙凤,比如“宽面”式的秦钟,从主角到咖喱鸡,都和原著读者心目中既有的形象不符。有人说,新版黛玉和宝玉在床上的嬉戏,春意太盛,浑不是个大家小姐的做派。还有人说,尖嘴猴腮的贾老太太还比不得上门打秋风的刘姥姥富态。 结果是花也葬了,男男暧昧也搞了,云雨情也试了,主角把重要关卡都打穿了,结局还是三个大字:“你不像”。 【福尔摩斯@2010】支招:外貌像不如个性像,个性像不如坏脾气像。 2010版的《福尔摩斯》,外貌完全不是原作重点强调的“鹰钩鼻”,也没了大烟斗、高礼帽和燕尾服这些形象标配,但以自我为中心的刻薄言辞、除了案件对世间名利情感一概冷漠的作风、对华生表面上的指使暗地里的依赖——谁能否认这就是坏脾气神探福尔摩斯? 关于名作改编的人物,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拍的未必是作者写的,读者看到的未必是记得的。所以与其拘泥于外貌相似,不如着力于神态、做派相似,当然,最好是把人物的缺陷提炼和强化。大众对于好人好事的记忆力,通常比不过对那些怪咖来得深。 改编原罪三 怎么改都是错,到底谁累? 【红楼梦@2010】咨询:怎么改都是错,怎么办? “贾母缺乏高贵气,林黛玉缺少仙气,贾宝玉缺少灵气……” 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看2010新红楼这么不顺眼?错,这话当年批的是87版《红楼梦》。 据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说:被人翻译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你相信译者,而他二话不说就杀了你;第二,你不信任他,但他照样杀了你;第三,你挺起英雄气概,拍拍胸膛说,杀我吧杀我吧杀我吧!而他一言不发就杀了你。 其实这话套在《红楼梦》改编身上,也是成立的:怎么改,都是叛徒。因为在中国,《红楼梦》从来不是一部单纯的小说,它曾是“中国文学中使用最频繁、地位最显赫的政治道具”,围绕这部奇书,拍戏、看戏的,仍有自觉不自觉的站队意识。 纵使曹雪芹老师复生,恐怕都未必敢承认这本崇高性不容侵犯的小说是自己写的——怕负不起责啊。你想,他连写都没写完呢。 【福尔摩斯@2010】支招:改吧改吧,胡编乱造看多了,他们就想开了。 在对福尔摩斯的演绎中,绝不乏罗伯特·唐尼这种又矮又敦实、会咏春拳、死皮赖脸纠缠华生的变异品种。但英国人仍乐呵呵看戏,无他,福尔摩斯都有70多位了,什么品种没见过。连改编莎士比亚都有裸体版、有牛仔裤版,早就看开了。“各自需寻各自门”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爱看哪版拣哪版。 其实在香港电影中,天马行空的胡编乱造是个传统,评论和观众的心态也比较轻松。比如徐克把《笑傲江湖》拍成了东方不败和令狐冲的恋情,只有金庸搞得很不高兴。至于《红楼春上春》这种毫不靠谱的三级片改编,也算个邪典,也没听说哪位读者观众因此道德沦丧,人心不古。21世纪的《红楼梦》面临的批评和争议,某种意义上也是当代人对于自己的焦虑和紧张的发泄——一部电视剧,能坏什么事呢?反过来说,一部电视剧拍得再好,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新《红楼梦》如果有错,最大的错也在于,它太把自己当回事,丧失了和经典对话和游戏的玩乐性。你非要这么严肃,自然大家也只好严肃地评价你了,可不兴哭啊。 原载:《精品购物指南》2010-09-17 原载:《精品购物指南》2010-09-1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