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送子娘娘融佛道,苏州妙玉到花塘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引言
    (一)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写贾母等到妙玉在大观园中居住的栊翠庵来吃茶,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黛玉因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二)
    2010年10月8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话说李绮对应妙玉》。该文的第八节是《其它“对应”之略说》。该节的第四目是《寺庙原型系列》。
    今天,我将《寺庙原型系列》改写为本文的第一节《妙玉(李绮)涉足的寺庙原型系列》。
    第一节、妙玉(李绮)涉足的寺庙原型系列
    
    一、文山禅寺
    《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2010年9月25日发表了丁三吴先生的《〈红楼梦〉里的蟠香寺是苏州哪座寺庙?》。
    该文写道:“据查,苏州吴中区光福镇玄墓山东南柴庄岭下,有一座名刹,叫天寿圣恩禅寺。”
    我认为:《红楼梦》里的蟠香寺不是天寿圣恩禅寺,而是苏州城内的文山禅寺。其主要原因是天寿圣恩禅寺不能住尼姑,而文山禅寺是尼姑庵。
    《百度百科》写道:“文山寺,位于姑苏城西北的文丞相弄内,是苏州市唯一的一座尼众丛林(俗称尼姑庵)。……为南宋古寺,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文山寺原址为文山寺、潮音庵、云林庵三寺共处,期间屡经兴废,历经沧桑。文山寺与历史人物文天祥有关。……1958年后,文山寺改为比丘尼道场。……潮音庵为南宋古刹,清初居比丘尼,嘉庆为僧寺,礼拜华严。”
    我认为,关键是“潮音庵为南宋古刹,清初居比丘尼”这一句,足以说明文山禅寺的潮音庵是尼姑庵!
    《百度百科》写道:“文山寺布局严整……净业堂内供奉着一尊观世音玉佛(立像)”。
    
    二、鸡鸣寺
    (一)
    雍正元年正月之后,文山禅寺的住持师太(“李氏姑母师太”)携李纹、李绮来到南京。
    李纹投靠曹雪芹家,被曹雪芹的祖母李氏“收养”,不久,李纹住进了曹家花园(即后来的随园)。
    《石头记》第十七回林之孝家的所言“西门外牟尼院”,应是南京城内的鸡鸣寺。
    李绮随“李氏姑母师太”住进了鸡鸣寺,开始当带发修行的尼姑。
    雍正三年,李纹、李绮与曹雪芹相聚在曹家花园半年左右,“娣娣姨姨笑语和”,非常愉快。
    雍正三年冬季,“李氏姑母师太”病逝。
    雍正四年夏季,李纹病逝。
    (二)
    《百度百科》写道:
    南京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清朝康熙年间曾对鸡鸣寺进行过两次大修,并改建了山门。
    ……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为了迎接皇帝和太后南巡,又重建了凭虚阁,作为驻跸行宫,乾隆也为这座古寺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年间重修,仅有房屋十余间,中间是小院,前面是正殿。
    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资修建了观音楼,楼内供着普渡众生、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
    有趣的是,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为一尊倒坐观音菩萨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联道明原因:“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
    
    三、花塘观
    雍正四年冬季,李绮到江宁县的六郎乡的花塘街。曹頫将花塘街的普光寺改名为花塘观,李绮任花塘观的住持。
    雍正四年的冬季,雍正五年的春、夏、秋、冬,每个季节,曹雪芹都来到花塘街,与李绮相聚。
    雍正五年冬季,曹雪芹来到花塘街,流连忘返,与李绮共度春节。
    雍正六年正月初六,江南总督的衙役包围花塘街的曹家大院,曹雪芹在“远房姑妈”曹光碧[庄头曹光志(曹光智)之妹]的带领下,匆忙离开了花塘街。
    四、文山禅寺和鸡鸣寺都供奉了观音菩萨
    苏州的文山禅寺和南京的鸡鸣寺都供奉了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送子娘娘,很容易变成道教里的送子娘娘。
    第二节、“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蕴含鸡鸣寺
    一、妙玉续韵
    庚辰本第七十六回有《中秋夜大观园即景三十五韵》。
    庚辰本第七十六回写道:
    

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有,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
    

代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
    

妙玉道:“如今收拾字句外,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揽怪,一则托了咱们闺阁的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二人皆道极是。
    

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的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
    

二人接了来看,只见他读道:
    

香篆锁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憎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萤行沼,还等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屭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雨一声猿。
    

歧熟宁忘径,泉知不问原。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后书:《右中秋夜大观园廊景联句三十五韵》。
    

代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是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
    

代玉二人听说,便起身告辞,带领丫鬟出寺。
    

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不在话下。
    


    

二、“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蕴含鸡鸣寺
    在妙玉的“续韵”中,有“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我认为:“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是藏字诗句,蕴含了“鸡鸣寺”三字。
    显然,这鸡鸣寺,就是南京城内的鸡鸣寺。
    因妙玉实有其人,小说里的妙玉亲自写出“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就意味着现实中的妙玉(李绮)在鸡鸣寺居住过。
    第三节、花塘村的《情人树》传说
    
    一、《红楼梦和花塘村之谜》
    记录了《情人树》传说
    高国藩教授2005年5月出版了专著《红楼梦和花塘村之谜》。
    在《红楼梦和花塘村之谜》第40页、41页、42页,记录了《情人树》传说。
    该记录的落款是:
    采集地点:观东村、曹上村、花塘村。
    口述者:粮管所工人、章状运老人等。
    综合整理者:高国藩。
    时间:1992年10月18日。
    二、花塘村的《情人树》传说
    花塘村有两棵高大的白果树,紧挨着,一公一母,村民们把它叫做情人树,关于这两棵树,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在清朝初年,花塘村有一个道观,名叫花塘观。观内住有几个道姑,供奉的是送子娘娘,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还有每月初一、十五,附近的农村妇女都要来这里祭拜,如果有人得子,还会杀猪祭祀,所以这里经常是曹家大院旁边很热闹的地方。
    这几个道姑里,有一个住持,名字叫妙玉,是一个十分清秀的姑娘,只有她与众不同,因为她是从曹家大院出来的小姐。
    不知是什么原因,她成天哭泣,曹家的老太太只好成全她的心愿,让她出家,在花塘观作了道姑,因为就在曹家大院旁边,也好照应。
    自从她进入道观以来,香火更胜了,传说经过她的手拿过香的妇女,都能夫妇和睦,早得贵子。
    她一进道观,就在院子里种了两棵白果树,就天天给它浇水,这两棵白果树,一公一母,由于她的照应,长得枝叶茂盛,青翠可爱。
    寒冬腊月一到,树叶掉尽,在大雪纷飞时,她就将树枝上的雪块,储蓄到一个小口的瓦罐里,雪化成水,装了满满一罐,她就用这里头的雪水泡茶喝。
    有一件事情,使道姑们惊奇,就是曹家的小公子经常来看她,她只用雪水烹茶款待他,公子吃剩的茶,是她的宝贝。她喝水是继续冲一般的水饮用它,从不用雪水,直到公子再来时。可见,雪水是专门用来款待公子的。
    还有更奇的事,凡是公子坐过的椅子,就是她的椅子了;公子拿过的芭蕉扇,就是她的心爱,就收藏在她的匣子里了;公子喝过的茶杯,就是她的茶杯了;公子来了,是她的节日,公子走了,她就没有了笑容。
    公子喜欢听她吹箫,他一来,妙玉就专门为他吹箫,公子听得泪流满面,她也吹得泪流满面。吹一次,两人就不说话的流一次泪,不知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没有说一句话,只听到箫声。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去了,传说曹家闯了大祸了,要满门抄斩,也被官府抄了家,曹家是死的死来逃的逃,只有曹家小公子,由于年纪小,没有逃掉。
    在一个鹅毛大雪的晚上,公子悄悄地跑到道观里来,他和妙玉抱头痛哭,直到深更半夜。随后,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再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乡亲们都说,他们已经化作这里的两棵白果树,直到如今。
    三、白果树(银杏树)是曹家的魂
    在《红楼梦和花塘村之谜》第42页,在《情人树》传说的落款之下,还有这么一段:
    曹氏家族喜欢种白果树,在江宁是出了名的。香林寺是清初南京的三大佛寺之一,曹寅又是当时香林寺最大的施主,在他的建议下,香林寺里就种植了四棵白果树。至今几百年过去了,这四棵古白果树在南京市太平门内佛心桥37号的香林寺旧址,已经长得一个人都合抱不过来了,枝叶茂盛;和花塘村的这两棵古白果树交相辉映。
    所以,白果树在曹雪芹家族的庄园里出现,也决不是偶然的,这是曹家的魂。
    第四节、曹颙在“花塘街”保兴办了“曹家庄园”
    2010年8月3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发表了《对花塘村朝阳庵<鼎建山门碑记>的分析》。该文写道:
    10、康熙二十七年左右,“花塘街”保的大户不是曹氏,而是吴氏。…… 
    11、从花塘村的民间传说看,从花塘村的历史遗存(残留的建筑物)看,大富大贵的人家是曹氏而不是吴氏。
    从花塘村的民间传说看,从花塘村的历史遗存(残留的建筑物)看,大富大贵的地址是观东村、曹上村,而不是吴家村。
    这其中必有奥秘!
    12、我认为,这“奥秘”就是曹颙在“花塘街”保兴办了“曹家庄园”!
    13、花塘村的普光寺的竣工时间是康熙五十三年,这年正是曹颙任江宁织造且在南京办公的年份。
    第五节、康熙五十三年三月之前曹颙正在南京
    康熙甲午三月,就是康熙五十三年三月。这个时间,应是“普光寺”竣工的时间。
    花塘村传说“普光寺”是曹雪芹家的一个家庙。
    现在想严密的验证这一传说,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只好从侧面讨论其可能性。
    据黄进德先生(扬州大学教授)撰《曹雪芹家世史事系年》所写,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曹颙任江宁织造郎中(人在北京滞留);康熙五十二年正月初九,曹颙任江宁织造主事(人在北京滞留);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二,曹颙到达南京,正式办公;康熙五十三年年底,曹颙奔赴北京,在北京因病去世。
    可见,“普光寺”施工之时、竣工之时,正在曹颙任江宁织造主事的期间内,而且曹颙正在南京。
    因此,“普光寺”是曹雪芹家的一个家庙,或者说,“普光寺”与曹雪芹家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六节、专为妙玉成立的花塘观
    
    一、“曹家小公子”应是曹雪芹
    2010年9月25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发表了《“曹家小公子”应是曹雪芹》。该文写道:
    无疑,《情人树》传说故事里的“曹家小公子”就是曹雪芹。
    二、雍正六年正月初六的突变
    2010年9月25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发表了《时间的符合使<情人树>传说成为无价之宝》。该文写道:
    《情人树》传说的尾段的首句是“在一个鹅毛大雪的晚上”。
    就在这个“鹅毛大雪的晚上”,曹雪芹失踪了。
    曹雪芹有可能在“鹅毛大雪的晚上”失踪吗?
    雍正帝发出的“查封曹頫家产”的圣旨,雍正六年正月初五到达南京。
    雍正六年正月初六,江南总督府的衙役,到达江宁县的花塘街,包围曹家大院。
    雍正六年正月初六,正在下雪的季节里。
    从时间上看,曹雪芹极有可能在“鹅毛大雪的晚上”失踪!
    三、曹雪芹和妙玉(李绮)从花塘观失踪
    《花塘村的<情人树>传说》的尾段写道:
    在一个鹅毛大雪的晚上,公子悄悄地跑到道观里来,他和妙玉抱头痛哭,直到深更半夜。随后,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再也不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乡亲们都说,他们已经化作这里的两棵白果树,直到如今。
    四、花塘观存在的时间
    (一)
    《情人树》传说的第二段的首句是“在清朝初年,花塘村有一个道观,名叫花塘观。”
    花塘村直到解放初还有花塘庙。
    在花塘庙的原址上,有普光寺。现在还存留的大石槽、大石板,上面都刻有“普光寺”三字,可以证明普光寺的存在。
    大石槽。在观东村南,花塘岸边,遗有类似井圈的石刻一件。直径约1.1米,高0.8米,壁厚13厘米。外侧所刻文字,多已不清楚,仅依稀辨有“普光寺”、“布施”、“功德”、“康熙甲午三月”等字样。
    因此,普光寺竣工于“康熙甲午三月”,即康熙五十三年三月。
    花塘村解放初的花塘庙,是一座重建的花塘庙,其重建时间在同治八年(1870年)至光绪六年(1880年)之间。
    原始的花塘庙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其毁灭的时间在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之间。
    普光寺早于花塘观。花塘观早于花塘庙。
    (二)
    普光寺、花塘观、花塘庙三者紧密衔接、一脉相承:名称变,地点不变;寺庙与道观互变,而主要供奉的菩萨(仙人)不变——始终主要供奉送子娘娘(观音菩萨)。
    (三)
    结合本文第一节第四目《花塘观》的内容,我以为:花塘观存在的时间是:
    雍正四年冬季至雍正六年正月初六。
    花塘观的成立及妙玉(李绮)任花塘观的住持,正在曹頫任江宁织造期间,应是曹頫的精心安排。
    第七节、普光寺
    全国许多地方有普光寺。
    兴建最早的是山西省太原市的普光寺。
    兴建时间比较早的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的普光寺。
    一、山西省太原市的普光寺
    2007年3月30日,中新网发表了张墨、宿晓健的《千年古刹普光寺亟待拯救》。该文写道:
    ……普光寺现存建筑为坐北朝南、重院建筑,有过殿、大殿、西厢房共十三间,占地约一千余平方米。……大殿五间,称圆通、悬山顶、琉璃脊,为古时观音海会之址。这些建筑斗拱硕大,简洁庄重。专家已认定为元代遗构,是元代建筑的典范之作。
    ……据山西阳曲县志记载:普光寺在七府营,汉建安年间建,唐初赐名普照,后避天后讳改今名。
    ……作为寺院能容纳道家并弘的范例则以普光寺为最早,原有的一座“迎仙院”院落则是道士吕洞宾的旧居。
    二、湖南省张家界市的普光寺
    《百度百科》写道:
    普光寺(又名“普光禅寺”),坐落在张家界永定区城东……《湖南永定县乡土志》记载:“迤东有普光寺,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农历癸已年)指挥史雍简建……”
    ……普光禅寺大雄宝殿的后背并未按佛教故事塑像,而塑的是文殊、普贤与观音三尊塑像……
    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花塘社区的普光寺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花塘社区的普光寺”,这个称呼不够准确,因为这个普光寺早在清代雍正四年秋末已经消亡了。准确的称呼应是“江苏省江宁府江宁县六郎乡花塘街(花塘保)的普光寺”。
    山西省太原市的普光寺得名的时间有一千三百二十五年(从武则天登基之年算起),“为古时观音海会之址”——其主要供奉的菩萨无疑是观音。而观音菩萨是送子娘娘,很容易变成道教里的送子娘娘。
    “原有的一座‘迎仙院’院落则是道士吕洞宾的旧居”,吕洞宾生于798年,是唐末道士,因此,太原的普光寺容纳道教接近一千二百年历史。
    总之,太原的普光寺为江宁花塘的普光寺融通佛道奠定了基础、做出了榜样。
    湖南省张家界市的普光寺供奉的菩萨是文殊、普贤与观音,其中观音菩萨是送子娘娘,很容易变成道教里的送子娘娘。
    湖南省张家界市的普光寺为江宁花塘的普光寺融通佛道奠定了基础、做出了榜样。
    第八节、花塘庙
    施德荣先生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花塘社区“《红楼梦》农民读书会”的秘书长。
    2010年8月9日,施德荣先生寄电子邮件给我。其内容是:
    《花塘古庙布局图》根据部分老人回忆所绘。共有大殿房舍九十九间半。民国时期香火旺盛,各种佛事活动热闹非凡,大戏小戏、锣鼓声声。
    庙中“蜈蚣旗”高高竖起,“顺天老会”旗紧靠其下。根据老人讲,花塘庙凡有外事活动,蜈蚣旗在前,顺天老会旗在后,所到之处,行人和一切活动全部让开,说明花塘庙的神力之大。
     (童力群注:花塘古庙的正殿供奉“慈善大帝”。相传为感夏禹治水之恩,尊禹王,赐其谥号称“慈善大帝”。我估计这是江浙一带几千年来特有的习俗。)
    第九节、花塘庙之庙会不唱《南天门扫雪》
    ——花塘庙与《红楼梦》密切相关
    一、不准唱《南天门扫雪》
    (一)第一个版本的传说
    南京大学的高国藩教授,在《南京志史》1995年第5期上发表了《江宁陆郎乡〈红楼梦〉传说采风记》。高教授写道: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这里的曹、王、史、薛四大家族也颇喜欢看戏,据说旧时每年都要请戏班子来唱戏,戏目由四家共同来点。但是,陆郎乡有个风俗,其他戏都可以演,就是不准任何戏班子唱《南天门扫雪》。因为《南天门扫雪》据说是演皇帝下旨除恶神的故事,再加上这个‘雪’与姓‘薛’谐音。据传说薛家老爷原来在清朝做着大官。在这一带良田千顷,骡马成群。但因有一次得罪了宦官,这宦官就在皇帝面前说了薛老爷的坏话,皇帝一听生了气,就罢了薛老爷的官,薛家失去了权势,又断了经济来源,加上子孙不善经营,坐吃山空,终于衰败。由于这个原故,薛家人认为《南天门扫雪》正讲的是薛家的事,‘扫雪’影射的是‘扫薛’。所以认为这戏有辱薛家的门面,于是便坚决反对唱这出戏。再加同薛家有关系的曹、王、史家,认为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反对唱《南天门扫雪》,所以当地人再也不请戏班子来唱这出戏了,于是就形成了这个风俗。
    (二)第二个版本的传说
    施德荣 2005 年 7月30日来信(摘录)写道:
    “花塘庙庙会不唱‘南天门扫雪’。
    自丁老八化缘重修花塘庙后,香火兴旺,每年正月至二月间,大戏连台,但来唱戏的戏班子都不唱‘南天门扫雪’这出戏,原因是这出戏与曹家犯讳。
    …………
    在花塘,叔祖施泽栋曾听人说,‘南天门扫雪’一出戏,讲的是某位大官被朝廷抄家之后,其家人被贬为奴,原来做着太太小姐,现在干着苦杂役,以寒冬扫雪为主题,表现了主人的命运。整出戏是个悲剧。剧情与观东曹家遭遇相吻合。花塘庙会不唱‘南天门扫雪’,是怕引起曹家人的悲伤。入地随俗,那就必须作避讳之举了。”
    二、我的感叹与猜想
    1、令我惊奇的是——花塘村有两个自然村竟名为“南门”!
    (1)大南门头。(村部大院东南一公里处)
    (2)小南门头。(村部大院0.75公里处)
    2、庚辰本、戚序本第二十三回皆有脂批云:
    “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
    令我更加惊奇的是——《石头记》后半部佚稿里竟也有“扫雪”情节!
    3、针对民间传说的流传变异性,许多学者对某些比较易于“复原”的民间传说,经过努力,做了一些“复原”工作,力图接近历史的本原。
    例如《诗经·大雅·生民》的开头两段就可以“复原”。
    仿效今贤们的思维方式,我对“花塘村不准唱《南天门扫雪》”的民间传说“复原”如下:
    戏中的太太、小姐沦落为奴,如果是花塘村曹家的写照。那么,这太太、小姐,实际上就是“曹家庄园”的庄头的太太、小姐。就相当于南方的“乌进孝”家的太太、小姐。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著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著固封看守,俟新任织造官员隋赫德到彼之后办理。……”
    雍正七年五月初七,刑部准总管内务府咨称:“原任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系包衣佐领下人,准正白旗满洲都统咨查到府。查曹頫因骚扰驿站获罪,现今枷号。曹頫之京城家产人口及江省家产人口,俱奉旨赏给隋赫德。……”
    该文中的“江省”大约是曾经的“江南省”。乾隆年间,江南省已经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在籍没之前夕,曹雪芹家在安徽省有两处庄园,在江苏省有六处庄园。后来,这八处庄园“俱奉旨赏给隋赫德”。
    我猜想:
    1、花塘村的“曹家庄园”的庄头“曹光志”被“立即严拿”。
    2、庄头“曹光志”的太太姓薛,她与女儿“曹小姐”被迫为新的庄头(隋赫德的亲信)做看瓜棚、看稻场之类的工作。母女俩住在花塘村的大南门头或小南门头。母女俩“寒冬扫雪”。
    3、有人同情薛太太、曹小姐的遭遇,编排了戏剧《南天门扫雪》,在乡间演唱。
    4、“程日兴”将这些情节演化为《石头记》后半部的情节,但仅有构思的提纲而已,还没来得及写出来。
    第十节、妙玉是宝玉心目中的观音菩萨
    一、《访妙玉乞红梅》
    贾宝玉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庚辰本第五十回)
    二、蔡义江先生说“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蔡义江先生著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对《访妙玉乞红梅》之“不求大士瓶中露”,蔡义江先生注释道:
    大士:指观音大士。宗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第十一节、观音菩萨是送子娘娘
    《百度百科》写道:
    送子娘娘,又作注子娘娘、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送人子嗣”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送子娘娘……在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好几种,竺法护译为“光世音”,鸠摩罗什的旧译为“送子娘娘”,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据《妙法莲华经》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送子娘娘,一心称名,送子娘娘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送子娘娘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样,被称为四大菩萨。送子娘娘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第十二节、花塘观与花塘庙皆供奉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融佛道
    一、花塘观供奉送子娘娘
    《花塘村的<情人树>传说》写道:
    在清朝初年,花塘村有一个道观,名叫花塘观。观内住有几个道姑,供奉的是送子娘娘,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还有每月初一、十五,附近的农村妇女都要来这里祭拜,如果有人得子,还会杀猪祭祀,所以这里经常是曹家大院旁边很热闹的地方。
    二、花塘庙供奉送子娘娘
    在《花塘古庙布局图》里,该庙正中偏右处,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三、送子娘娘融佛道
    花塘观是道教之地。
    花塘庙是佛教之地。
    花塘观与花塘庙皆供奉送子娘娘,可见,道教与佛教有互相融合的方面。
    第十三节、栊翠庵里有“道婆”——佛道融合
    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尼姑,栊翠庵是尼姑庵。
    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写道:“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
    尼姑庵里有“道婆”,年轻的尼姑使唤年长的道姑,显然,作者在提醒我们——栊翠庵佛道融合。
    第十四节、慈航真人就是观音菩萨
    一、道教里的送子娘娘
    
    (一)南方、北方的送子娘娘
    《起点中文网·中国古代神话谱》写道:
    送子娘娘又称“子孙娘娘”、“授儿娘娘”、“碧霞元君”等,慈航真人也被奉为送子娘娘。她是道教中专司人间子嗣的女神。
    各地区有各地区的送子娘娘。
    南方江、浙诸省及少数北方地区多以慈航真人为送子娘娘。《中华全国风俗志》载:杭卅妇女无子嗣者多于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祭拜慈航,谓此日求子最有灵验,水族则每月初一、十五进香拜祝,逢年过节供奉祭献,倘若意得子,则要杀猪祭祀。
    北方各省多“泰山娘娘”,即“碧霞元君”为送子娘娘。有送子、赐福、保护儿童等职。
    【(浙江省)天台山桐柏宫网的《神仙故事·琼台女仙》的《送子娘娘》条目所记与此完全相同。】
    (二)花塘观供奉的是慈航真人
    《花塘村的<情人树>传说》写道:
    “花塘村有两棵高大的白果树,紧挨着,一公一母,村民们把它叫做情人树,关于这两棵树,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在清朝初年,花塘村有一个道观,名叫花塘观。观内住有几个道姑,供奉的是送子娘娘,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还有每月初一、十五,附近的农村妇女都要来这里祭拜,如果有人得子,还会杀猪祭祀,所以这里经常是曹家大院旁边很热闹的地方。”
    显然,依据花塘村一带的习俗“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还有每月初一、十五,附近的农村妇女都要来这里祭拜”来看,花塘观供奉的送子娘娘是慈航真人。
    二、慈航真人即佛教中所供奉的观音
    《百度百科》对“慈航真人”写道:
    元始天尊门下,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慈航先习道而后入佛。 
    慈航真人也是佛教中所供奉的观音,道、佛二教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
    
    三、慈航真人不是观世音菩萨
    《百度百科》对“慈航真人”写道:
    依照种种经典来判断,十分明显,慈航真人不是观世音菩萨,他们之间有十分清楚且明显的差别。
    四、《封神演义》造成
    慈航真人是观世音菩萨”观点的泛滥
    (一)
    搜搜问问网在《艺术、文学·中国文学》里写道:
    在唐朝菩萨改为女像后(这是政府行为),再加上後世《封神演义》等小说,从而导致部分不研习经典的道士产生了慈航真人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想法,再加上,全真派提倡三教合一,有意或无意加深这一观点,于是就造就成了今天慈航就是观音这观点的泛滥。
    (二)
    《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将文殊菩萨写成文殊广法大尊,将普贤菩萨写成普贤真人,将观音菩萨写成慈航道人。
    《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还写道:“此乃是三大士收伏狮象犼,后兴释门,成于佛教;为文殊、普贤、观音,是三位大士,此是后话,表过不提。”
    第十五节、我推定曹頫利用“慈航真人是观世音菩萨”
    观念成立花塘观
    一、花塘观不是虚构
    花塘观不仅仅在《情人树》的传说里,而且反映在地名中。
    花塘社区(花塘村)至今仍有观东村、观西村这两个地名。
    地名是历史、文化最真实的沉淀。
    花塘社区的老百姓,凡六十岁以上者,都记得花塘庙,都记得花塘庙变为花塘小学、花塘小学变为花塘粮库(国营粮库)的经过。
    花塘庙的前身就是花塘观。
    如果没有花塘观,何来观东村、观西村?
    至于民间传说的“观东村、观西村是大观园的东门、西门”之说,那是在《红楼梦》诞生之后产生的,比花塘观成立的时间至少要迟二十年。
    二、不会无端成立花塘观
    从时间看,花塘观的前面是普光寺,后面是花塘庙。(三者处于同一精准地址)
    普光寺、花塘庙都是佛教之所,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如果没有特殊的强有力的推力,在清代的雍正年间,在偏僻的农村花塘保(花塘街),就不会成立(即中间插一个)道教之所的花塘观(就不用这么折腾了)。
    三、我推定曹頫利用“慈航真人是观世音菩萨”
    观念成立花塘观
    为什么成立花塘观?的确是个谜团。没有现成的史料可解。
    我推定曹頫利用“慈航真人是观世音菩萨”观念成立花塘观。
    当妙玉(李绮)在江宁城(南京)面临姑母(李氏姑母师太)去世、姐姐李纹去世的不幸处境,曹頫作为当家的保护人,理应为妙玉(李绮)找一个长期的安定之所。
    花塘街的曹家庄园、普光寺就成为这个“长期的安定之所”的最佳选择。
    然而,普光寺本来就有住持、本来就有男性僧众(和尚),曹頫必须设法让这个住持与这些和尚迁往别的寺庙。
    妙玉(李绮)本来就是带发修行的尼姑,她的奶妈、丫鬟本来就没有削发为尼,在江宁城(南京)是否削发还无所谓,到花塘街这么个农村环境可能就有些格格不入了。
    于是,将花塘街的普光寺改名为花塘观,妙玉(李绮)成为这道观的住持,让她年幼而当家,免得受别人的摆布。妙玉(李绮)不用削发,她的奶妈、丫鬟不用削发而摇身一变为道婆、道姑。
    若花塘观的道姑的人数不够,还可以从别处挪几个资历浅的道姑来、还可以动员几个村姑变为道姑,甚至可以动员附近的朝阳庵的一两个资历浅的尼姑转行来此变为道姑。
    至于供奉谁,利用“慈航真人是观世音菩萨”观念,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宗教难题。普光寺原来就有观音菩萨,这观音菩萨可以摇身一变为花塘观里的慈航真人!
    总之,送子娘娘融佛道,苏州妙玉到花塘。
    原载:2010年12月25日惠稿
    
    原载:2010年12月25日惠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