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编年方式表列荪友严绳孙、对岩秦松龄和铁庄陆楣三人从公元一六八七年(丁卯,康熙二十六年) 开始在创作评批《红楼梦》期间的其它艺文社交活动。因资料有限, 仅列出能确定时间的部分。 公元一六八七年(丁卯,康熙二十六年) 严绳孙六十五岁;秦松龄五十一岁;陆楣三十九岁 严绳孙旅端州,见容若小像,题诗二首。按,小像为禹之鼎所绘。 尺五天边忆别离,重泉何处问交期。形容忽向天南见,犹记西窗剪烛时。 门馆悠悠珠履客,每过凌生话畴昔。一幅丹青十载心,呜呼世路今安适。 此吾友容若小照,赠元焕道兄以志别者。未几溘从朝露,于是元焕感念旧游, 携持未尝暂释。顷示我于端州邸舍,披对泫然,因为题此 岁丁卯秋八月,勾吴严绳孙 (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陆楣 作《闻前中丞湯公潛庵讣诗以志感》 客序逢摇落,同云失照临,中州孤柱石,南国旧棠阴。 众草狂风后,三年化雨深,何烦飞白简,先已怵冰心。 涸泽重濡沫,贪泉共悔卙,儒尊高键户,官冷薄缨簪。 鸾凤栖皆待,蚍蜉撼不禁,祇期精贯日,不凝梦为霖。 前席公卿畏,攀辕父老喑,循牆躬每戢,纳牖思难任。 果硕宁匏系,山高岂陆沈,愸遗关气数,恻怆到穷林。 未省沟中断,偏怜爨下音,公偶见予文,属邑令传语勿示要人恐触讳也。 平生羞颂美,此际一微吟。 公元一六八九年(己巳,康熙二十八年) 严绳孙六十七岁;秦松龄五十三岁;陆楣四十一岁 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二月返京时过无锡,为二泉题匾“品泉”。 秦松龄及全族 接驾。 公元一六九零年(庚午,康熙二十九年) 严绳孙六十八岁;秦松龄五十四岁;陆楣四十二岁 严绳孙六十八岁跋于三十七岁(公元一六五九年) 时临王孟端画作,云“此 余己亥所临 王孟端舍人卷也。舍人意气卓荦,历晋代有诸名胜殆遍。故其画 得山川之奇气,为云林后一人。溯临此吋弹指已三十余年。今日披览,自叹 ( )龄,此事久废,何时复得。含毫伸纸,仿佛前贤,如芳年之笔也。康熙 庚午秋九月十日,绳孙。” 侯文灿编明代王彦泓《疑雨集》由严绳孙序。云 诗发乎情,而王风之变,桑中洧外列在三百,为艳歌之始。其后读曲子夜寂寥促节,在唐则王溪惝怳,旨近楚骚,韩相香匳,言犹微婉,於是金壇王先生彦泓,以闳肆之才,写宕往之致,穷情尽态,刻露深永,可谓横绝今古也。今疑雨集之名籍甚,江左少年传写,家藏一帙,溉其余沈,便欲名家;而本集顾未有锓板以传者。侯子蔚鬷读而赏之,爰加校定,付之剞劂。由是先生之诗,显然共之天下矣。嗟乎!金沙当承平之日,甲第相望,一时裙屐子弟,席华膴,擅才情,平居以声色相征逐,拂袖挂钗,留髠送客之事,习为故常,至亍擘牋刻烛,才亦足以副之,故当日能诗之士,盖多其人,而风尚所归,并同一辙;虽其酣嬉蕩轶,不可谓为正音。然由后以观,盛衰之端,感慨係之矣!余既喜蔚鬷之能刻是诗,而因征论其世,以俟后之览者定焉。无锡严绳孙题。 公元一六九二年(壬申,康熙三十一年) 严绳孙七十岁;秦松龄五十六岁;陆楣四十四岁 严绳孙与张纯修、禹之鼎合作的《京口三山图》。专家推断 当作于康熙三 十一年(壬申,1692年)。禹之鼎时年46岁。藏故宫博物院 陆楣 戏题然竹集秦对岩太史从军时作 红绡煮雪炉正沸,战士临江缩如猬,似闻帐后置参军,早见山头望廷尉, 碧山诗卷东山棋,不听絲竹听鼓鼙,磨将盾鼻知何用,自蘸清湘写竹枝。 公元一六九三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 严绳孙七十一岁;秦松龄五十七岁;陆楣四十五岁 陆叔父六十寿序,叔父幼从曹氏业医,遂姓其姓。 陆楣 华静慧先生墓志铭(岳父) 公元一六九四年(甲戌,康熙三十三年) 严绳孙七十二岁;秦松龄五十八岁;陆楣四十六岁 昆山徐氏《遂園耆年禊飲圖》,禹鴻臚筆也。圖凡十二人:常熟錢陸燦、 孫旸,昆山盛符升、徐乾學、徐秉義,長洲尤侗、何棅,太倉黃與堅,華亭 王日藻、許纘曾,上海周金然,無錫秦松齡,通得年八百四十二歲。其修禊 之日,則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三月三日也。 (图已佚,《清野史大观》) 康熙年間,严绳孙从秦松龄处得見北宋本《淮海先生文集》。 公元一六九四年,严跋曰:"右《淮海先生集》四十卷,《后集》六卷,吾 錫秦氏世守本也。《淮海集》雕本先後四家:仪真黃中丞刻于山東,高邮張 牧刻于鄂州,胡民表刻于高邮,最后李君之藻薈萃诸家,編次成帙,至今流 传坊間。而卷帙互異,篇次多不诠整。此本為先生自定,《自敘》云十卷, 《本传》云四十卷,今分為四十六卷,盖北宋槧本,即雪州黃氏所稱監本, 惜岁久漫漶者也,先生二十四世孙对岩宮谕出以示余,爰识数语于卷尾。康 熙甲戍(1694)春三月,旧史氏后学严绳孙。"。現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這是北宋官本藏于錫山秦氏的一個重要证据。此跋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南 宋本《淮海集》四十九卷本之末,即《长短句》卷下之後。 陆楣作《处士华翁省存墓志铭》 公元一六九六年(丙子,康熙三十五年) 严绳孙七十四岁;秦松龄六十岁;陆楣四十八岁 陆楣 代周幼涵《秦封翁八十寿序》 公元一六九八年(戊寅,康熙三十七年) 严绳孙七十六岁;秦松龄六十二岁;陆楣五十岁 陆楣 《朱孝子状》;《哭朱子西安》 予与朱子交十年矣,戊寅腊自闽归 闻其丧,往哭之。 公元一六九九年(己卯,康熙三十八年) 严绳孙七十七岁;秦松龄六十三岁;陆楣五十一岁 康熙帝第三次南巡。三月十三日过无锡,四月初七返京又过无锡。 严绳孙有山水传世(盛世收藏) 陆楣 《作吴趨曲》 己卯春吴门感事 公元一七零零年(庚辰,康熙三十九年) 严绳孙七十八岁;秦松龄六十四岁;陆楣五十二岁 陆楣 《自序疏快轩诗集》。 公元一七零一年(辛巳,康熙四十年) 严绳孙七十九岁;秦松龄六十五岁;陆楣五十三岁 秦松龄父秦德藻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严绳孙作《海翁先生传》 严绳孙 辛巳春严中允病。有遗嘱托陆楣写《合刻秋水集序》并为杜诏写《云川阁序》 公元一七零二年(壬午,康熙四十一年) 严绳孙去世(八十岁) ;秦松龄六十六岁;陆楣五十四岁 正月,严绳孙卒。朱彝尊撰《承德郎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 修严君墓志铭》。 陆楣 《严中允传》,此文亦见于秦松龄《苍砚山人集》,可为陆楣时至公 元一七零二年仍为秦府西堂的直接证据。 陆楣 《公祭严藕漁先生》。 陆楣 中秋作《铁庄文集自序》。 陆楣 《处士硕庵华公合葬墓志铭》 公元一七零三年(癸未,康熙四十二年) 秦松龄六十七岁;陆楣五十五岁 松齡题"祝京兆书行草为多,此记楷法精妙,平生不多见也。松龄识" "松龄"(朱文方印)于祝枝山楷书《简亭记》。(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公元一七零四年(甲申,康熙四十三年) 秦松龄六十八岁;陆楣五十六岁 陆楣作《守中八十寿辞》,这当是铁庄陆楣的唯一已知存世笔迹。有陆楣之 印,也是现今唯一存世的陆楣印信。(曾藏江南陶氏澄怀馆,现藏无锡市博 物院) 公元一七零五年(乙酉,康熙四十四年) 秦松龄六十九岁;陆楣五十七岁 陆楣 《祝圣道場榜》。《朱节母六十寿序》。 公元一七零六年(丙戌,康熙四十五年) 秦松龄七十岁;陆楣五十八岁 陆楣 《秦对岩宫谕七十》 七律三首 壮岁如闻鬓已絲,百年黄发重相期,朱弓白羽从戎日,玉尺冰壶校士时, 世路漫随三仕改,臣心真有一人知,堂前嘉树犹存问,奕叶欣沾雨露垂。 凤谷重开绿野堂,韶年清望起鵷行,共惊海内声华早,自爱山中日月长, 诗卷钓船春水曲,茶烟禅榻雨花香,遊人那识闲居意,但指红楼与画廊。 匝月笙歌宴未移,脩脩书剑自天涯,品题易作连城贵,翦拂宁忘伏枥思, 中允最怜投分久,舍人应念报恩迟,只余木食严栖客,愿从商山更採芝。 此诗明确指岀《红楼梦》的存在,并第一次同时提到中允严绳孙,宫谕秦松龄。 公元一七零七年(丁亥,康熙四十六年) 秦松龄七十一岁;陆楣五十九岁 陆楣 《华君东闵墓志铭》。丁亥秋陆楣丧母。 陆楣 丁亥冬病至次年三月少闲。 公元一七零八年(戊子,康熙四十七年) 秦松龄七十二岁;陆楣六十岁 陆楣 三月妻弟华冠如去世 公元一七零九年(己丑,康熙四十八年) 秦松龄七十三岁;陆楣六十-岁 陆楣 二月孙女丧,六月丧妇,十月作《华君冠如墓志铭》。 陆楣 《吕節母高孺人圹志代秦对岩》 陆楣 作《祭熊孝感相国文代》,此作当为代宫谕秦松龄作。因相国熊赐履 与宫谕秦松龄曾同在朝廷修明史,熊赐履曾为明史馆总裁。此为陆楣 时至公元一七零九年为秦府西堂的直接证据。 公元一七一零年(庚寅,康熙四十九年) 秦松龄七十四岁;陆楣六十二岁 陆楣 为沧江华长发作《燕綵堂诗集序》。《病后述》七律八首 陆楣 《文学华君天功合葬墓志铭》 公元一七一二年(壬辰,康熙五十-年) 秦松龄七十六岁;陆楣六十四岁 陆楣 作《秦母高夫人七十寿序》 陆楣 代曹紫璿進士作《秦母高夫人七十寿序》 公元一七一三年(癸巳,康熙五十二年) 陆楣 作《黄守中先生墓志铭》 公元一七一四年(甲午,康熙五十三年) 秦松龄去世(七十八岁) ;陆楣六十六岁 陆楣作《秦松龄先生传》 陆楣作《祭宫谕秦先生文代》。此"代"可理解为这样重要的文章应由身份更 高的先生来写。由代笔写主要是因为陆楣是唯一合适人选。由此也可知陆楣 所受到的尊重和信任。 陆楣为杜紫淪作《云川阁集序》(遵严绳孙遗言)。 另严绳孙仲子遵父遗嘱请陆楣作《合刻秋水集序》。当作于公元一七零二年 至公元一七一四年之间。 公元一七一八年(戊戌,康熙五十七年) 陆楣七十岁 陆楣作《旅吴生日》诗 公元一七二四年(甲辰,雍正二年) 陆楣七十六岁 陆楣甲辰本《红楼梦》作《梦觉主人序》 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尝思上古之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邱,其次有《春秋》、《尚书》、志乘、祷杌,其事则圣贤齐治,世道兴衰,述者逼真直笔,读者有益身心。至于才子之书,释老之言,以及演义传奇,外篇野史,其事则窃古假名,人情好恶,编者托词讥讽,观者徒娱耳目。今夫《红楼梦》之书,立意以贾氏为主,甄姓为宾,明矣真少而假多也。假多即幻,幻即是梦。书之奚究其真假,惟取乎事之近理,词无妄诞,说梦岂无荒诞,乃幻中有情,情中有幻是也。贾宝玉之顽石异生,应知琢磨成器,无乃溺于闺阁,幸耳《关雎》之风尚在;林黛玉之仙草临胎,逆料良缘会合,岂意摧残兰蕙,惜乎《标梅》之叹犹存。似而不似,恍然若梦,斯情幻之变互矣。天地钟灵之气,实钟于女子,咏絮丸熊、工容兼美者,不一而足,贞淑薛姝为最,鬟婢嫋嫋,秀颖如此,列队红妆,钗成十二,犹有宝玉之痴情,未免风月浮泛,此则不然;天地乾道为刚,本秉于男子,簪缨华胄、垂绅执笏者,代不乏人,方正贾老居尊,子侄跻脐,英生如此,世代朱衣,恩隆九五,不难功业华褒,此则亦不然。是则书之似真而又幻乎?此作者之辟旧套开生面之谓也。至于日用事物之间,婚丧喜庆之类,俨然大家体统,事有重出,词无再犯,其吟咏诗词,自属清新不落小说故套;言语动作之间,饮食起居之事,竟是庭闱形表,语谓因人,词多彻性;其诙谐戏谑,笔端生活未坠村编俗俚。此作者工于叙事,善写性骨也。夫木槿大局,转瞬兴亡,警世醒而益醒;太虚演曲,预定荣枯,乃是梦中说梦。说梦者谁?或言彼,或云此。既云梦者,宜乎虚无缥缈中出是书也,书之传述未终,馀帙杳不可得;既云梦者,宜乎留其有馀不尽,犹人之梦方觉,兀坐追思,置怀抱于永永也。 甲辰岁菊月中浣梦觉主人识。 (甲辰本《红楼梦》卷首) 很明显,此处甲辰是雍正二年,而非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