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乾隆大帝与曹子雪芹的巅峰对决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蒋锦 参加讨论

    众所周知,《红楼梦》有许多版本,但不外乎脂评本与程高本。我案头放的是中华书局2009年6月第一版的《红楼梦》,是脂评本与程高本的合一本,作者是曹雪芹  高鹗,前八十回采用脂评本,后四十回采用程甲本。我认为这个现代版本非常好,绝妙!因为这个现代版本体现了乾隆大帝与曹子雪芹的巅峰对决。
    首先,曹雪芹是草根的杰出代表,乾隆是权贵的总代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茅椽蓬牖,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不是草根又是什么?但草根又怎么的!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咏史》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曹雪芹就是遗之在草泽的豪杰奇才!而乾隆大帝自然尊贵无比,出身龙兴关外的爱新觉罗家族,出身帝王之家,堂堂的大清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乾隆从小聪颖过人,受到严格良好的教育,康熙大帝赞其“有英雄气象”。
      其次,乾隆皇帝大体上是读得懂《红楼梦》,明了《红楼梦》大旨的。曹雪芹《红楼梦》问世以来,神州大地虽基本没有识取大旨的,但无论曹子其人,还是其文,均赢得一片赞誉,自然也不乏吹捧过了头的。然而,对《红楼梦》评价最为精准的当属曹子雪芹同时代的乾隆大帝,可谓英雄识英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当年大唐诗仙李白一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关尽千古登临之口,而乾隆一句“盖为明珠家作也”,足可关尽近三百年来红学评论之口,足可判断乾隆是大致明了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意图,亦足可令著作等身的红学家汗颜不止。然而,小乘人看见“明珠”二字,便想到清初康熙朝相爷的纳兰明珠,故认为乾隆亦是索隐派,甚是可笑。试问,纳兰明珠的家世与《红楼梦》中的贾家哪里有可以几近划上等号的地方呢?难道乾隆连纳兰明珠的家世也不清楚吗?其实,“明珠”与“石头”、“宝玉”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具体请青目赏看本人拙文《问道叹红楼》),中国道家谓之“道”,天竺佛家谓之“本性”、“妙心”、“法性”、“法身”等。佛家常把人的“本性”比喻为“摩尼珠”或“明珠”或“明月”。北宋高僧白云守端禅师曾有偈颂:“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白云守端禅师即是将“本性”、“妙心”直接比作“明珠”。当然白云守端禅师的后二句不咋的,这是题外话,不多评说。
    第三,周汝昌老先生认为程高本完全是政治背景的产物,我基本肯定这个说法。这在脂砚斋的批语中亦逗漏出来,《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有这样的脂批:
    “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己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己祠,傍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   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故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
    根据脂砚斋这段批语,不必有福尔摩斯的智慧,我们就能推测,一是谁索书甚迫?除了官府贪吏还有谁会这么做呢?二是脂砚斋究竟为何感慨悲愤,心常耿耿?真的是为子美祠的被毁、杜甫的才人之厄吗?我想答案很明显,一定是为曹雪芹《红楼梦》的结局受到了官方的干扰!这样的事例,西方名人名著亦有,不足为奇。
    第四,乾隆大帝应是政治背景的总后台,乾隆的做法是明智得体的。曹雪芹《红楼梦》问世后,以抄本形式先在亲友小范围内流传,后又在王公贵族内传阅,最后自然会到乾隆手中。至于是不是由粘杆处的和珅上呈给乾隆,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必肯定与细究。而乾隆本人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大体上看得懂《红楼梦》。当他看到《红楼梦》这样的文学精品,或者更确切说文学极品后,我想他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既有惺惺惜惺惺的成分在里面,又有政治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政治洞察力在里面。于是一场巅峰对决自然难免了。《红楼梦》的大旨是阐发大道思想,个人大道是超阶级的,自然没问题;但治世大道必会挑战和冲击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学思想和封建统治秩序。当然这个儒学思想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孔孟之道,而是失真(“赦政”的谐音)后的儒家思想。这种挑战乾隆自然是不能容许的,必然会发出最高指示来施加影响。乾隆没有采取1772年开始编修《四库全书》的一些做法,即“寓禁于征”、“寓毁于征”的政策,而是采取“寓改于索”、“寓导于改”的做法。在乾隆最高指示下,必有御用文人来具体操作而作一些修改,程高本应运而生。很好,很明智,我欣赏乾隆这一做法。今天的我们应该理解和谅解。马克思教导我们,任何一个历史时代的上层建筑必然是反映统治阶级的。在乾隆眼中,《红楼梦》也必须如此,必须反映帝王意图,必须为帝王服务,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为大清的文化建设服务。我没有看过程高本的前八十回,但以程高本的后四十回来看,虽然治世大道被修正,虽然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命运结局等违背曹雪芹原意,被斧正的痕迹明显。但御用文人在乾隆的最高指示下,牢牢把握住了“宝玉”的文化内涵,个人大道得到充分表现,难能可贵,难能可贵!这是后四十回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例如:
    第八十六回中林黛玉的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中惜春偈云: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第九十五回中仙乩疾书: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第一百十七回中和尚与贾宝玉的对话。
      第一百二十回中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等等。
    我认为,这些可贵之处基本上是曹雪芹的原笔。这种可贵地方如果一定要说是御用文人续写的,那这个御用文人了不起。不像今天有些人,连大道都不悟,却以为自己是“天外人”,却以为自己能传“天外事”,竟然去续《红楼梦》后四十回或二十八回,纯粹是辱没曹雪芹,糟踏《红楼梦》。当然,曹雪芹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知己脂砚斋谐音“旨言摘”,提醒看官《红楼梦》的大旨;畸笏叟谐音“几乎馊”,提醒世人《红楼梦》几乎变味变质。
    今天,红学研究已揭明程元伟、高鹗只是整理者,程高本应是无名氏著。我大胆建议,中华书局这个现代版本写上“曹雪芹  乾隆 著”。这样,可真正显示《红楼梦》的绝妙之处。一方面,因为一者草根,一者权贵,中国本土道家称之为“阴阳”,西土天竺佛家称之为“二边”,自然能成中道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用这种思维方法来构思写作嘛。若他地下有知,《红楼梦》会以这种方式成中道义,亦当会心一笑。另一方面,今天国人既可以看到两种阶级地位思想的激烈碰撞,又可以知晓《红楼梦》几乎馊掉的历史命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