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大观园题诗考释 ——大观园与顺治父子隐居五台山和畅春园关系考论之六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宝钗和黛玉六人人作了六首题大观园匾额的诗,下面具体来说明这些题诗是在暗示大观园指五台山和畅春园这一点。
    旷性怡情匾额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景,游来宁不畅神思?
    这里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不难悟出,“游来宁不畅神思”扣“畅春园”三个字。因为“畅”迎春之思时自然就是“畅春思”了。指代了顺治的警幻仙姑居处是“放春山遣香洞”,其中的“放春山”指的就是畅春园,因为“畅春”与“放春”语义相同。“遣香洞”指的就是顺治在五台山的居处善财洞了,善财洞中烧香拜佛之人很多,故它就是“遣香洞”了。
    万象争辉匾额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该诗主旨,是探春自谦才疏学浅,无法道出大观园的精妙之处。这是在暗示:作者有关大观园的构思,是寓意丰富的,其中蕴含了作者广博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但这些寓意,又是无法直接说出即“言不出”的。其实探春显然不是 “学浅微”之人,否则她的判词中就不会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说法了。毫无疑问,这是反写法,而不是故作谦虚。
    文章造化匾额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此诗的关键之处,是“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嵌有“山台五”三个字,反读就是“五台山”了。之所以在惜春所写的诗中镶嵌这三个字,是因为惜春出家,就是最为直接地隐写顺治出家五台山之事的缘故。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是对作者大量通过古今具体日子来写顺治和曹宣经历的构思的概括说明,别处再一一细说。
    此处庚辰双行夹批批惜春之诗:“更牵强。三首之中还算探卿略有作意,故后文写出许多意外妙文。”这里故意说探春的诗不牵强,迎春和惜春的诗“牵强”,就是因为二人之诗分别扣“畅春园”和“五台山”,而探春之诗中读不出这些具体的寓意。从人们通常读小说的习惯来看,只有探春的诗是符合标准的,迎春和惜春的诗如此理解显然就是“牵强附会”的了。这就是说,批者此时并不是真的认为迎春和惜春的诗“牵强”,而是故意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来写这个批语的,即批者此时采用的是欲盖弥彰之法。
    而之所以如此分配三人的诗作内容,则是因为迎春指代了顺治被记成死人之事,惜春指代了顺治出家之事,而探春指代了曹宣在曹家的假身份的缘故。从曹宣1660年出生并失去皇七子身份的“元春”,到曹宣流落曹家的1662年,为第三个年头即“三春”,从曹宣失去太子身份的1661年,到曹家对外宣布曹宣出生的1663年,为第三个年头即“三春”,这就是探春名的史实寓意。
    文采风流匾额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庚辰双行夹批:超妙!)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庚辰双行夹批:凑成。)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该诗的思路是,在与五台山的联系和比较中来写畅春园。头两句把畅春园与五台山对比,说畅春园比五台山还好即“胜蓬莱”。由于此诗将五台山和畅春园同时来写,与迎春诗单写畅春园、探春诗对作者的种种构思加以概括、惜春诗单写五台山都不同或者说更全面,故批语开头就特为点出:“超妙。”意谓如果说前三首诗若为妙文的话,此诗就是超妙之文了。就好比我们现在常说一流棋手和超一流棋手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一样。
    “绿裁歌扇迷芳草”的谜底是:1710年时顺治和曹宣从五台山回到了畅春园。在古代牌谱中,绿可以指代六点,比如三个六点和三个四点名为“绿暗红稀”。另外绿字还有陆的读音,而陆就是六。因为1710康熙第五次去五台山的时候,共带去了六个儿子,故“绿裁歌扇”可以暗示和喻指康熙此次五台山之行。如上一节《众人进大观园的时间和“会芳园”考释》中所指出的那样,1710顺治回到畅春园居住就好比隐居在“会芳园”一样,但这个寓意是读者很难发现的,故又说“迷芳草”。
    “红衬湘裙舞落梅”的谜底是康熙的五次五台山之行,也就是在暗示顺治一直在五台山居住,直到康熙最后一次去五台山为止。因为康熙第一次去五台山即1683年的时候,顺治的兄弟中活着的还有四哥叶布舒、七哥常舒和十弟韬塞,曹宣的真假兄弟中活着的还有二哥福全、三哥康熙、五哥常宁、在曹家的假哥哥曹寅,而在1710年的时候,上述七人中,陆续死了五个即顺治的三个兄弟和曹宣的二哥福全、五哥常宁。梅花五点,故这五个死了的人可以用“落梅”来喻指。其中福全和常宁死于1703年,即在1702年康熙第四次去五台山之后。故这个“红衬湘裙舞落梅”的说法可以落实到康熙第五次去五台山的1710年,因为若落实到第四次的话死的只是三个人,“落梅”的说法就不能成立了。
    “珠玉自应传盛世”的谜底是:象顺治和曹宣这样的人物即“珠玉”,在康熙朝这样的“盛世”自然应该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和流传而不应该被淹没无考,虽然官修史书不能做到这一点,但《红楼梦》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将此写下来。
    “神仙何幸下瑶台”的谜底是:顺治和曹宣这两个1710年时在世人眼中早就死了的“神仙”离开了五台山回到了畅春园。此时作者将顺治出家之处五台山比作瑶台。这恐怕与吴梅村写顺治出家五台山的诗《清凉山赞佛诗》中“尝闻穆天子,六飞骋万里。仙人觞瑶池,白云出杯底”的句子有关。因为这些诗句用周穆王远游与西王母聚会于瑶池,来喻指顺治出家五台山之事。既然五台山为“瑶台”,顺治和曹宣为“神仙”,故二人从五台山回到畅春园,当然就是“神仙何幸下瑶台”了。《红楼梦》中与这个构思相呼应的的地方很多,如称隐写了顺治的张道士为“神仙”,探春的花名签为“瑶池仙品”,宝钗生日时的一副骨牌为“二士入桃源”(喻指顺治和曹宣父子生活在远离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即五台山中),宝玉生日时袭人的花名签为“武陵别景”, “凑成‘二郎逰五岳’”(用五岳来喻指五台山,故这个说法是指顺治和曹宣父子二人即“二郎”在五台山的游览和隐居),“世人不晓神仙乐”(因为在世人眼中,顺治和曹宣都已经死了,故人们就不知道他们在一起时的生活情况和快乐了),“偷下瑶池脱旧胎”(当曹宣随顺治从五台山回到畅春园的时候,他过去是曹家二儿子的假身份即“旧胎”就不复存在了),“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曹宣和顺治团聚于五台山善财洞时,善财洞就是“聚窟”即二人团聚之所了,但没有人知道曹宣去五台山和顺治团聚之事即“洲迷聚窟”,在这个意义上,也就好比没有能让二人“死而复活”的返魂香了)。等等。
    最后两句说明了畅春园的皇家园林性质以及顺治和曹宣二人的情况:自从顺治和曹宣二人隐居到畅春园并在其中游赏后,此处就成了“仙境”了,因为二人在世人眼中已经是死人即神仙了,故此处若作为二人的隐居之处即仙境的话,世间的凡人就没有资格进入了。
    凝晖钟瑞匾额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庚辰双行夹批:恰极!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庚辰双行夹批:好诗!此不过颂圣应酬耳,未见长,以后渐知。
    畅春园中有凝春堂(西路)、春晖堂(中路)、瑞景轩(中路),在这三个地点的名称中各取一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凝晖瑞”了。鈡字有集中、聚集在一起的意思,钟情这个词中的钟字就取此义。因此把凝、晖、瑞这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凝晖钟瑞”了。故此处庚辰本有双行夹批点出:“便又含蓄。”
    畅春园在北京西郊,故此诗的第一句就是“芳园筑向帝城西”。此句最为明确地交代了畅春园的地理位置。作者将此处称为“芳园”,与将五台山称为芳园相对应:畅春园若是会芳园,五台山就是芳园;畅春园若是芳园,五台山就是会芳园。这和北京清皇宫若是“金陵”,五台山就是“都中”,清皇宫若是都中,五台山就是金陵的构思是相同的。
    从这句诗和其他相关之处看,大观园写畅春园的构思已经是相当醒目的了。因此为了避免人们把大观园和畅春园联系在一起,作者通过他的某个孙子即敦敏、敦诚和张宜泉笔下的曹雪芹,让袁枚故意说出了大观园是袁枚的随园的谎话。这个曹雪芹和袁枚是同时代的人,故可以做出如此安排。否则的话,袁枚的话无论如何也是不会产生的。
    康熙第五次去五台山起身的日子是2月2日,是三个花朝日即花生日之一。花字和華字相通,故花生日就是华日。此行康熙2月16日到达终点白云寺,故此事的隐语为“祥云”。故“华日祥云”其实就是康熙第五次五台山之行的隐语,同时自然也就是康熙此行将顺治从五台山接回畅春园的隐语。由于在史书的记载中顺治早就成了死人,故康熙此次将顺治从五台山接回北京,可以称得上是一件稀奇古怪之事了,故此事就可以概括成“华日祥云笼罩奇”了。
    顺治生日是随卦的九五爻,曹宣的真实生日即1660年2月6日7:55分之前是随卦的上六爻。随卦所值物候是“仓庚鸣”。仓庚即黄莺鸟。故黄莺可以是父子二人生日同时也就是二人生命的指代符号。把顺治73岁生日即1710年1月29日和曹宣在曹家的假生日即1663年2月12日连在一起计算一下,月加日减,就是3月17日了。把这个日子落实到1710年,此日干支是壬午。壬午的纳音五行是杨柳木。如果把五台山比作山谷,则畅春园通过这个3月17日来指代就是“高柳”了。故顺治和曹宣二人从五台山回到畅春园,就是“高柳喜迁莺出谷”了。
    竹林为篁,故竹子就是“皇子”,而“竹林七子”因此就是“皇七子”的隐语了。故作者通过竹林七子来写曹宣的皇七子身份的构思,就是“修篁”即修整竹林了。再进一步写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就是“修竹时待凤来仪”了。潇湘馆被题为“有风来仪”,原因就在这里:一部红楼的核心内容,就是顺治和曹宣的父子情缘,而这份情缘的中心,就是曹宣原本是皇七子和皇太子。至于“有凤来仪”的具体内涵,我们讨论潇湘馆时再细说。
    世外仙园匾额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名园筑何处”,显然是为了突出薛宝钗诗中“芳园筑向帝城西”的说法而故意设计的。虽然对于作者来说,大观园主要指畅春园并兼及五台山这一点已经很明确了,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对此并不了然,故在此再加以点拨。可惜人们都忽略了这一点,并没有就此深究。对于顺治和曹宣父子来说,畅春园好比世外桃源一样,自然是“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是说畅春园利用天然的地理位置所建成。如他人指出的那样:西郊一带正处于西山山脉与平原的交接处,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元明清时期,这一带多泉多溪,远衬苍翠西山,层峦叠嶂,碧水澄澈,青山秀丽,有似江南水乡,塞外绿洲,被人称为“塞北江南”。京城的文人墨客经常到此游玩唱和,留下了大量称述此地风光之美的诗文。明代李东阳在诗中写道:“云里荡胸看缥缈,溪边洗耳听潺湲”。著名书画家文征明用“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诗句来吟颂西郊山水。一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忘情地写下“雁被西风驱谴,人被西山留恋”的佳句。清代学者吴长元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曾对此做过这样的描写:“……流泉满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径,或散漫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飘丹,冬则积雪凝素。……这就十分形象地描写出了这里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婀娜风光。正因为如此,这里就成为当时在京城营造园林的首选之区。
    “添来景物新”是说畅春园在明代的清华园的基础上建成,因为“添新”是针对“旧址”而言的。
    “香融金谷酒”借晋代的石崇在金谷园大宴宾客,赋诗罚酒的典故,来写畅春园经常大摆宴席之事,比如千叟宴之类,是在突出畅春园的富贵。“花媚玉堂人”是说畅春园中居住的皇帝、皇后、妃子和皇子等皇室成员为“玉堂人”,并不是如人们所简单理解的那样是单指元春而言。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则是在写康熙皇帝长期在畅春园中居住之事。据后人的详细统计,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据此,对畅春园来说,康熙的常来常往就是对畅春园的恩宠,自然就是“何幸邀恩宠,宫车(即载康熙之车)过往频”了!
    行文至此,关于大观园隐写五台山和畅春园的寓意就基本清楚了。现在我们就不难发现元春省亲之事写在十七回和十八回的史实寓意了:元春省亲即曹宣和顺治1710年从五台山回到畅春园隐居,也就是通过顺治来证明曹宣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该事起源于曹宣在1660年失去皇七子身份,在1661年失去皇太子身份的遭遇。而这两年分别是顺治十七年和顺治十八年。这就是元春省亲一定要写在第十七回和十八回的史实寓意:通过事情的“前因”,来写其“后果”。同时我们自然也就能发现《红楼梦》版本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了:《红楼梦》最初的稿本17回、18回和19回不分,这是喻指顺治十七年、十八年和康熙元年(好比顺治十九年)这三年,对于曹宣来说,是密不可分的:从曹家对外说曹宣生于1663年这一点看,这三年没有他的存在,故这三年在这个意义上对曹宣来说具有相同的性质。后把19回分开了,因为康熙元年即1662年时曹宣已经为孙氏领到曹家了。但此回仍然没有回目,因为曹家对外说他生于1663年,故1662年时曹宣在曹家仿佛还没有名分即还没有出生一样。但17回和18回则不分,因为这两年他还没有流落到曹家,同时他失去皇七子身份和失去皇太子身份之事也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十九回的回目就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因为曹宣在曹家的假生日是花生日,故作品就通过2月12日生日即花生日的袭人来传达上述寓意即“花解语”。
    但为什么又要说“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呢?
    这是因为:可卿死时来致祭的东平、西宁、南安、北静郡王都是通过历史上的帝王来写顺治的。其中死于683年12月4日的唐太宗的皇九子即唐高宗李治和死于1187年10月8日的宋徽宗的皇九子即宋高宗赵构二人,便是“北静王”的寓意了。因为两个日子是冬天,古人用北方配冬。而这两个日子即12月4日和10月8日月减日加,就是2月12日了。李治和赵构都是帝王故为“玉”,二人死亡之日是“北静”故为“静日”,两个“静日”变成了2月12日即花生日,花则有香,故为“玉生香”。就是说,这个构思是在写2月12日花朝日生日的曹宣原本是顺治皇位的继承人。此其一。由于顺治的缘故,康熙最后在顺治的干预下决定将皇位传给了允祥。胤礽被立为太子日是1675年12月13日,允祥生日是1686年10月1日,两个日子是冬天因此也是“静日”。康熙皇位继承人身份即太子为玉。两个日子月日相减,就是2月12日。因此这两个日子也是“静日玉生香”。这就是说,这个构思是在写10月1日生日的允祥才是康熙皇位的真正继承人。此其二。正因为“静日玉生香”有着上述两代人的两层寓意,故为“意绵绵”,即皇家的香火一代代绵延不绝之意。这一点,我们在讨论宝玉讲的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时再细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