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索隐关注探索的结果。 考证是运用史料和一般材料来推理的方法。 批评可以无所不包,但重点在鉴赏,在主题和艺术方法。 评点是“轻武器”,可以索隐,可以考证,可以批评。 因此,索隐、考证、批评、评点是四条互不矛盾的轨道。 二、 然而,红学家、红学研究者被分为索隐派、考证派、批评派、评点派,既有和谐共处,又有矛盾多多。 考证派与索隐派有时有点形同水火。 文学批评派与索隐派有时有点形同水火。 文学批评派与考证派有时有点形同水火。 脂批圈是评点派里的特殊部分,与考证派、索隐派、文学批评派都有瓜葛。 除却脂批圈的评点派,好像一个矮小的老古董,谁也瞧不起。 三、 从理论上讲,文学批评应该无所不包,但从实际运作来看,却有相当的“排外性”。 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索隐结果有些荒唐,考证史料有些罄尽,评点风格有些过时。 于是乎,好像就该文学批评风光了。 现在的图书分类,再也不是经史子集,而是ABCD。 引申开来,索隐、考证、评点算什么?文学批评才是正宗。 回归文本,是否就是完全回归文学批评呢? 回归文本,是否就是仅仅回归文学批评呢? 四、 诚然,索隐、考证做的是铺路工作。 诚然,相当一部分索隐者、考证者诚惶诚恐的自称为“铺路工”。 动车司机休闲时大概是比较风光的。 不知铺路工休闲时如何。 五、 索隐派最让人诟病的是其方法:分身法、合身法、谐音法、音训法、拆字法、语义转换法……等等。 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谐音法、拆字法,我们的小说创作经常使用谐音法、拆字法。 分身法、合身法,难道不是小说创作使用的两个基本方法吗? 是否能因为索隐结果的荒唐而把索隐的方法一棍子打死呢? 六、 陈维昭先生在《红学通史·索隐红学的第一个高峰》里写道:“对于传统学术方法来说,这种关于索隐派与考证派的对峙观念是匪夷所思的。……本事考证也就是索隐。索隐是考证方法中的一种。红学史上一切的他传说与自传说(史学实录意义上)都是在从事‘本事索隐’工作,也都是一种索隐红学。”(《红学通史》第115页) 七、 陈维昭先生在《红学通史·索隐红学的第一个高峰》里写道:“这里,王梦阮明确指出《红楼梦》采用了‘或数人合演一人,或一人分扮数人’的方法,这可以说是索隐红学发展史上首次明确表达了‘分身法’与‘合身法’的观点。此二法是索隐红学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它实现圆满解说、实现多重转换的基本方法。”(《红学通史》第119页) 八、 文学理论是宏观的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是微观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大约包括马列文论、中国大陆现代主体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古代文论、西方现代文论、东方古代文论等等。 大学本科段的文学理论教材,大概是所有文论的入门之书。 杨春时先生的《文学理论新编》,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文学理论新编》第十四章是《文学创作》。 我想:《文学理论新编·文学创作》讲的是顺向思维——由作者、环境、素材(含本事、原型)到文学作品,而索隐、考证讲的是逆向思维——由文学作品到作者、环境、素材(含本事、原型)。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既然如此,红学界何必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呢? 九、 鲁迅先生在《<出关>的“关”》里写道: 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但若在书中是一个可恶或可笑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恐怕大抵要认为作者在报个人的私仇——叫作“个人主义”,有破坏“联合战线”之罪,从此很不容易做人。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况且这方法也和中国人的习惯相合,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 十、 我体会鲁迅先生所言“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就是文学创作里的“合身法”。 十一、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四期,发表了李双丽同志的《论<青烟>对表现主义“分身”法的借鉴和突破》。 其摘要写道: 郁达夫曾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并且在创作中极力推崇和模仿表现主义。《青烟》就是表现主义“分身”法的代表作。在《青烟》中郁达夫还突破了表现派无逻辑、支离破碎的表现风格。并在浪漫主义的基调上巧妙地运用了“青烟”这一意象,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十二、 我想,古今中外的某些文学作品的创作,运用了“分身法”。 十三、 霍氏姐弟著有《红楼解梦》。 《红楼解梦》大量运用“分身法”来分析《红楼梦》。 我绝对不会赞同“曹雪芹与竺香玉合谋毒死雍正帝”这一索隐结果。 十四、 胤礽的十五个女儿的生死、婚嫁都有史料的明确记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坚持“胤礽的女儿是秦可卿的原型”的索隐结果,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尊重史料,是一个严肃的索隐者的第一要义。 十五、 索隐没有过时。 但是,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阚铎、寿鹏飞、景梅九、湛卢等先生的写作路数的确已经过时了。 十六、 《红楼梦》评点有侧批、夹批、眉批,还有回前批、回后批。 清代、民国,有汇成专著者。 现代热衷于《红楼梦》评点的,有王蒙先生、舒芜先生等。 十七、 刘继保博士著有《红楼梦评点研究》。其前言云: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特有形式,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样式。……因此《红楼梦》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文学理论史上的重要的文学思潮和美学流派,它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十八、 段启明先生2005年5月在《红楼梦评点研究·序言》里写道: 红学,作为一个专业性很突出的学术领域,一切研究,归纳起来,大体上还是清朝人所说的义理、考据、词章“三端”,而“义理”之辨,实属关键。《红楼梦》是伟大的,但其何以伟大,尚无“义理”之辨的卓识,即理论的深刻阐释,空喊一万年“伟大”,亦是无济于事。窃以为,今日之红学,最缺乏的是深邃、闪光的思辨、思想。 2011年5月1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