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作者的主旨才是《红楼梦》的主旨” 《红楼梦》的主题太多,于是乎,就应该有第一主题。 怎样确定《红楼梦》的主题?是看作者的主观还是看作品的客观?是以作者的写作为主还是以读者的理解为主? 许多老百姓可不管你有多少条理论,也不管你将那些理论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他们只认准一条——作者的主旨才是《红楼梦》的主旨。 因此,台面上的索隐家可能就是那么百十来个人,台面下的索隐家可能就有成千上万了。 第二节、能言石 在曹雪芹原创的《红楼梦》里,石头仅仅是块“能言石”。 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第十九首是: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 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 显然,这石头以“能言”为最大特征,用的是春秋晋国的典故。 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du诽谤)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 第三节、补天石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第四节、小说的主题由爱情(唯一主题) 转变为政治(第一主题) 在甲戌本里,青埂峰下的石头仍然能言,这是对曹雪芹原创《红楼梦》的继承。 不过,甲戌本增加了女娲炼补天石“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的神话故事。 这增加的补天石神话,将小说的主题由爱情(唯一主题)转变为政治(第一主题)。 第五节、“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书之本旨” 甲戌本在“无材补天,幻形入世”之侧有批语云:“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甲戌本在“无材可去补苍天”之侧有批语云:“书之本旨。” 甲戌本在“枉入红尘若许年”之侧有批语云:“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2011年6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