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欠四十回就用稻香村的胭脂米作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炳新 参加讨论


    

几案婷婷点缀幽,几案上不但供菊,也有供神或者先人,同时几案的结构犹如一部著作,有个框架结构。十六回贾政等到潇湘馆,说道了几案桌椅都全了,家具完备。各色古董玩器也配了。贾琏见贾政问起,忙从靴桶取靴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看了看,回道:“妆蟒绣堆,刻丝弹墨并各色绸绫大小幔子一百二十架,昨日得八十架,下欠四十架。”这段文字有许多人觉得是指《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我之前也说过相同的观点,但没有细论。这里是否指《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足以把一百二十个“幔子”转换成为“文章”。
    


    

第一,前后数字是不是相同,能否起到互相印证地作用;到货只有八十架,下欠四十架。就要看后面的数字与此是否吻合,到齐的就不用说了,要说有欠数的四种帘子各二百架,也只到货一半,也就是还差四百架。之后用了一千二百件的数字,四百和一千二百,也正是四十和一百二十的倍数。四百缩小为四十和一千二百缩小到一百二十,比例相同。所以前一种差四十架,后一种缺四百架,说明了后面的差数是为了证明前一个差数是对的,前后说法还一致。
    


    

第二,贾琏汇报的行为与作者写作计划是否可成为一码子事;贾琏回答这么一个简单问题,还掏出“略节”出来,这个郑重其事的书面简要报告,如果认为是《红楼梦》写作过程一份简报,原计划一百二十回,八十回现在已成书,或者多少回已完成初稿等是没有问题。
    


    

第三,“妆蟒绣堆,刻丝弹墨”是各种绸缎制作工艺,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了作者创作地一种手法呢。如果与《红楼梦》创作法有关,之后的一百二十做为著作的回目数,自然不成问题,也是理所当然。
    


    

妆蟒绣堆,脂批;“一字一句。”不过可以做一句读,倒读为“堆绣蟒妆”,如此则成为蟒袍或者龙袍了,集妆绣堆等工艺于一体。程乙本却把“妆蟒绣堆”写成“妆蟒洒堆”,为何要用“洒”替换了“绣”呢?如果把“妆蟒洒堆和刻丝弹墨”连接理解就另有含义。洒堆弹墨也就有洒墨之意,因为弹墨工艺本身就需要洒墨水,而堆花第一道工就是要在纸板上洒墨画画,然后剪裁图案。所以程乙本的“洒”与“墨”可相连接,而洒墨挥毫画图也有如作文章。
    


    

妆蟒绣堆和刻丝弹墨虽是绸缎不同的工艺,可形成的效果只有凹凸不平。凹凸也是作者送给读者的特殊立体感。妆缎为挑线法织锦;蟒既有妆缎也有蟒绣;绣是刺绣;堆花把图形描在薄纸板上,照线剪裁成若干块,再在这些纸片上“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后蒙上所需绸缎。缂丝为通经断尾织法。弹墨以纸剪镂空图案覆于织品上,用墨色或其他颜色或喷成各种图案花样。在这些工艺中,《红楼梦》作者用到了经纬的纵横法,也就是前后文交错,成为一个十字眼,然后形成四方千里伏线到下面多个十字眼,所有的眼都是挑线突出,只是纬线常飞到历史去。刺绣法,某个地方凸现龙云图。镂空泼墨法,把原有的诗文语录等剪裁镂空嵌入,加以润色。突然断头法,也就是回风舞雪。贴边法,贴入历史典故和诗文及地理位置。
    


    

作者为了说明凹凸创作法,还在大观园设计了凹晶馆和凸碧山庄,也就是为了说明文章的立体问题之一。林黛玉说到的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张僧繇就是采用古印度佛画凹凸技法,现在叫明暗法和透视法。他在一乘寺寺门画许多凹凸花,近观平平,远观花儿凹凸不平,栩栩如生。作者在大观园的环境描述上采用近大、渐远渐模糊的手段,模糊中隐隐约约看到了另外一种景色,可又说不出来。
    


    

综观全书,丝绸锦绣制作技法确实被作者融会贯通化于笔端,成为《红楼梦》的创作手法,也因此才造成读者对《红楼梦》难以理解,管中窥豹的结果。既然织锦刺绣套色属于红楼梦作者写作手法,加上贾琏报的帘幕数量前后相符合、以及文章简报,自然可以认为欠四十架是指《红楼梦》还差四十回,以后再补上。这和红楼梦后四十回出笼的情况也相一致。
    


    

以上说的准不准确,是不是用到这些技法,作者接着就开始千里伏线,镂空洒墨,把以前的一首诗即时绣入文章,将圆明园的景观镂空飞边贴入其中。
    


    

接着,贾琏边走边说就到了一个后来被叫稻香村的地方。对稻香村地描写,就是把雍正两首《菜圃》诗句镂空压板泼墨而成。“几百杏花,如火蒸霞一般。”圆明园菜圃有杏花,但这里如火蒸霞说地是“十里红渠解笑迎”的红荷花,红荷花才像如火蒸霞一般笑盈盈扑面迎来。“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此景是将“竹藏茅舍疏篱绕”镂空压入,只不过把竹换成树,因为写树另有含意。“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此句把“菜花香里辘轳声”绣出来了。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归农之意是由“叠涧湍流清俗念,平湖烟景动闲情”之句镂空绣成。以上除了固然系人力穿凿,其余皆来自雍正《沿湖游览至菜圃作》。
    


    

“系人力穿凿”却引起贾宝玉一番高论,批评稻香村比不上潇湘馆。他说:“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贾宝玉这么多的“无”才是书中大观园;如果这些个“无”都变成有,那可成了圆明园。雍正在《菜圃》的“凿地新开圃,因川曲引泉”就回答了贾宝玉的“人力穿凿,临水水无源”疑问。凿地新开确实显现了人力穿凿,临水无源所以就按山势开渠引泉。就如批书者所说:“引入一道泉水。”如果这样却真成了圆明园的“菜圃”了。所以这道泉水还是要从雍正诗文引入之后,才能成为菜圃。圆明园的菜圃原归属“杏花春馆”景观,所以在此画出了杏花,又说出应该叫“杏花村”,真的很详细了。但是,这里却用黄泥墙,墙上皆稻茎掩护。此是把圆明园另外一个景观关键部分的黄泥、稻茎剪出压成,然后用桑、柘、榆和槿四种树木绣出“耕织轩”景观;桑树用于养蚕,柘树的皮可做染色料,榆皮制绳子,槿可造纸或做蓑衣,所以还包含一个“耕织轩”在内。
    


    

稻香村名称取于许浑的《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的“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的稻香,同时也是雍正的“丰年不用农人告,手把香秔验有秋”的香粳。“杏帘在望”从古人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到雍正的“酒旗遥入望”变换过来,当然,也把圆明园的“杏花春馆”贴入。再说,贾宝玉认为潇湘馆一道引泉,不伤地形,才是“天然图画”。潇湘馆就是圆明园“竹子院”,原属于圆明园“天然图画”景观,而且有引泉。在雍正《竹子院》的首句就写出了“深院溪流转,回廊竹径通”的泉水叮咚响。
    


    

此文从几案说起,既然说到稻香村,讲着御田香粳,还是要飞针走线去再找一个“几案”来补充稻香村的事情。五十三回,说到了年关之际,贾珍看着小厮们抬围屏,擦抹几案上的金银供器。只见小厮手里拿着禀帖和一篇帐目,回说:“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原来是乌进孝来交租,对其具体数字就不录了,就此份单中的物品的问题做个解读;
    


    

乌进孝交的物品有五十多个品种,山南海北,天上地下海里的,甚至还有外国的。如此丰富,这交的是哪一门租呀!一个黑山村有多大,可得这么多山珍海味。显然是不可能。所以说这不是一份租而是贡品,可有些出入。例如;獐子鹿只有北方有,海参蛏干产地在东南沿海,暹罗猪却是泰国的,龙猪来自赣州龙南县,特别是御田胭脂米,顾名思义,这不是皇帝农场的特产吗,怎么也会在此出现。还有那五十个牛舌可不得了,在清朝为了保护农业生产是严禁宰牛的,皇帝都不吃牛肉,所以单子上就没有出现牛肉,原来皇帝偷偷吃了牛舌。
    


    

物品中有龙猪二十个,龙猪产于江西龙南县。首先在《赣州府志》有记载:“猪以龙南县得名,猪仔出生后就用米粉喂养,不喂其它食料,一个月后把猪杀了,去掉内脏,绷紧腊成,然后用盐压后装入桶中。”光有这个还没有用,重要的在此中有一条“庚辰双夹批:在园杂字有此说。”此批是写在胭脂米后。在园杂字是《在园杂志》,批者故意用“字”与“志”谐音来豁人耳目,混淆视听。《在园杂志》明确说龙猪是因地得名,这与《赣州府志》的猪以龙南县得名为一致。所以龙猪产自龙南县确实无疑。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批语主要针对胭脂米来的,还是搞清御田胭脂米的来历,才是问题的结。
    


    

《在园杂记》是清初刘廷玑所作,由当时著名剧作家孔尚任作序。他出任过康熙时的内阁中书、浙江观察副使等职务。据《在园杂志》记录:岁甲午圣寿六旬有一(康熙六十一岁),浙闽总督范公,时崇随驾(到)热河,每赐御用食馔,内有硃红色大米饭一种,传旨云:“此(米)本(来)无种(子),其先特产上苑只一两根苗穗迥异(不同),他禾(谷)乃登剖之粒(米色)如丹砂,遂收其(做)种(子),种于御园,今兹广获其米,一岁两熟祗供御膳。”
    


    

这段文字清楚记录了胭脂米的来源,原来真的是产于上苑御田中。说明胭脂米当时只有御膳房才有,是皇帝的专用米。所以当时在雍正时代除了胤祥,没第二个王公大臣可享受到此米。由此看来是雍正赐予怡亲王胤祥的年货,如此才合情合理,要不然其它如贡品,而御田胭脂米却是皇帝自产专用品就解释不了。如此说来,乌进孝的身份名字有猫腻了,须要理清。黑山村引自奉天省广宁的黑山,现为黑山县。而乌进孝的乌是用了雍正母亲乌雅的姓。乌庄头属庄稼人,稻香村李纨自称稻香老农,还有那个画入大观园行乐图的母蝗虫庄稼人刘姥姥。当然雍正一向以庄稼人自居。他不但有御田,还每年下田开耕,这自然属作秀,可对于水稻种植,养蚕织布等确实了如指掌,故宫保存有胤禛的四十六幅《耕织图》,落款破尘居士,雍正在画中赤脚提水灌溉禾苗。他算得上是古今第一了解农耕的皇帝,自称为老农也是实至名归。
    


    

乌庄头是不是雍正,作者还留下乌庄头家乡的信息,用它来说明并为乌庄头的身份立证,所以还要继续揭秘举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后来乌庄头被请入里屋,贾珍说“乌庄头是山坳海沿子人”。山坳海沿子在那里,莫以为是那个海边山沟沟。书中有三次提道山坳,前两次在贾政游大观园;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贾珍:“原从那闸起流至那洞口,从东北山坳里引到那村庄里,又开一道岔口,引到西南上,共总流到这里,仍旧合在一处。”最后一次在湘黛八月十五赏月时。黛玉说:“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把此句与薛宝琴说的“西海沿子”见到红发之人一起看,只有通过如此飞针走线,经纬十字纵横连接,才构成了贾珍说的“山坳海沿子”完整的信息图像。西海在那里,北京就有西海,北京常把湖叫海,所以有什刹海的后海、前海和西海的名称。圆明园的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而《红楼梦》的凹晶馆建在山坳水沿,也就是在海沿。所以说山洼海沿的凹晶馆既是大观园也是真实的圆明园的一个景观。这个处在山洼海沿的凹晶馆是圆明园那一个地方?史湘云画龙点睛,说出了这“凹”有陆放翁的“古砚微凹聚墨多”的诗句,古砚聚墨多,那“凹”应该做为书斋名称合适,而凹晶馆既在水边又可转换成为水晶宫,当然还要有青龙才行。更加重要的是“凹凸”两个字可以组成一个“四”字,这也是汉字的奇妙之处。从这些解读也可知道,凹晶馆是指圆明园的“四宜书屋”,其地理处于山洼海沿,也是圆明园赏月最佳地方,正是所谓四宜之一,秋宜月,这“四”又是凹凸的合成字,薛宝琴说的红毛女真人就是在此吟诗作画。
    


    

通过上述几点分析,乌庄头做为雍正并不荒谬,而是合情合理。稻香村也就是圆明园的御田,他所产的红米被雍正大力推广到闽浙一代,由于红米属双季稻,矮株品种,在当时对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一定作用。红米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杂交水稻推广后此品种才消失,可惜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