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我纪念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 ——兼论“曹雪芹享年52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1711年12月19日),今年——辛卯年十一月廿五日(2011年12月4日),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
    曹雪芹生于1711年12月19日(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今年——2011年12月19日(辛卯年十一月廿五日),是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
    第一节、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
    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诗云:“天上惊传降石麟(时令子在京师以充闾信至),先生谒帝戒兹辰。俶装继相萧为侣,取印提戈彬作伦。书带小同开叶细,凤毛灵运出池新。归时汤饼应招我,祖砚传看入座宾。”
    敦诚在《寄怀曹雪芹》“扬州旧梦久已觉”诗注里写道“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以上这两条史料共同规定了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
    既然断定曹雪芹的生辰,就要面临“曹天祐是不是曹雪芹”的问题。
    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记载:“十三世,顒,寅长子,内务部郎中,督理江南织造,诰封中宪大夫,生子天佑。十四世,天佑,颙子,官州同”。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曹天祐,现任州同”。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頫在《代母陈情折》里写道:“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曹天祐应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
    曹天祐在表兄福彭的帮助下,于乾隆七年(该年曹天祐有27岁)通过捐纳得到“州同”。
    敦诚《赠曹芹圃(即雪芹)》诗云:“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司业青钱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肯与猪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
    敦诚用“猪肝食”之典,将曹雪芹比作东汉老病家贫的闵仲叔,“何人肯与”意味曹雪芹连闵仲叔都不如,根本没有县令这一级的官员来关照。只有曹雪芹是布衣百姓,敦诚用“猪肝食”之典才可谓恰当。
    张宜泉《题芹溪居士。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诗云:“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这两句诗讲的都是曹雪芹不愿意当官。如果曹雪芹当过州同,张宜泉能这样写吗?因此,曹雪芹不是曹天祐。
    可见,曹雪芹的确没当过官。
    总之,曹雪芹(曹颙的庶长子)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曹天祐(曹颙的嫡次子、遗腹子)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
    第二节、曹雪芹的父亲是曹颙
    

曹雪芹的生年,有“康熙五十年”、“康熙五十四年”、“雍正二年”、“雍正三年”等四说。
    

周汝昌先生认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见《曹雪芹小传》第28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周汝昌先生在《文采风流曹雪芹·卷头语》(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里写道:“我至今深信: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4)之除夕,得年仅四十岁。”
    

蔡义江先生认为曹雪芹生于“雍正三年”,见《蔡义江点评红楼梦》(团结出版社2004年版)第309页。蔡义江先生还认为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九年春季,曹雪芹享年40岁。
    

在这里,周汝昌先生、蔡义江先生思维里的“曹雪芹享年四十岁”,是按实岁计算的。
    

曹雪芹的卒年,有“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壬午除夕)”、“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癸亥除夕)、“乾隆二十九年春季”等三说。
    

“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癸亥除夕)、“乾隆二十九年春季”两说,其时间相距仅几个月,在计算曹雪芹的享年时,可合并成同一年。
    

曹雪芹的享年,是40岁,还是47岁、48岁、51岁、52岁?
    曹雪芹的父亲是曹頫还是曹顒?
    曹颙卒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正月初。
    曹雪芹的卒年有“壬午说”(乾隆二十七年除夕)。
    从康熙五十四年到乾隆二十七年,有四十七年。
    显然,若认为曹雪芹的享年“40岁”,那么,曹雪芹的父亲不是曹顒,而是曹頫。
    

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康熙五十四年”,与卒于“乾隆二十七年除夕(壬午除夕)”、“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癸亥除夕)、“乾隆二十九年春季(甲申春)”,组合成曹雪芹享年“47岁、48岁、51岁、52岁”。
    显然,“47岁、48岁、51岁、52岁”这四说,规定了曹雪芹的父亲只能是曹颙。
    如果认为曹雪芹是曹顒的儿子,对照史料,还有矛盾:曹顒有两个儿子,老大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老二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即曹顒的遗腹子。
    曹雪芹是老大还是老二?曹天祐是不是曹雪芹?
    如果细究,还有问题: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的老大是否早夭?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的老二是否早夭?这老二是男孩还是女孩?
    吴新雷先生、黄进德先生合著了《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该书有黄进德先生撰写的《曹雪芹家世史事系年》。黄进德先生写道:“康熙二十八年……是年,曹颙生。”
    曹頫是曹颙的堂弟,其生年的上限无疑晚于康熙二十八年。
    曹頫的生父是曹宣,后改名为曹荃。黄进德先生在《曹雪芹家世史事系年》里写道:“康熙四十四年……是年五月,曹荃于京师病殁,年四十四。”
    曹頫的生年月的下限,无疑受制于“康熙四十四年五月”。
    第三节、“多种说法”根源应在曹雪芹本人!
    曹雪芹的生年、卒年、享年,有多种说法,各有根据:
    1、“四十年华”。敦诚诗《挽曹雪芹》云:“四十萧然太瘦生”。敦诚诗《挽曹雪芹》云:“四十年华付杳冥”。
    2、“年未五旬而卒”。张宜泉有诗题兼注云《伤芹溪居士(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3、敦诚有诗《寄怀曹雪芹霑》。其中有诗句云:“扬州旧梦久已觉”。该句有注云:“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我想,为什么有“多种说法”呢?其根源应在曹雪芹本人!
    由于有某种顾虑,曹雪芹平时与朋友们交谈时,对自己的生年闪烁其辞,以至于待到他去世后,朋友们对他的卒年就说法不一了。
    就是在现代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自己的年龄、籍贯等闪烁其词。我就经常碰到这样的人。
    【例1。问:你是哪一年出生的?答:我和你是同一年代的人。】
    【例2。问:你是哪里人?答:我是武汉人。问:你是武汉市哪里的人?答:哦,我是武汉市某区某乡某村人。】
    难道你没有碰到这样的人吗?
    古今中外,都有许多人的面貌年龄小于实际年龄。比方说,皮肤白一些、不粗糙,面部红润、无皱纹,男性无胡须或少胡须,等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猜错别人的年龄。
    曹雪芹可能就属于面貌年龄小于实际年龄的人。
    曹雪芹去世后,敦诚惋惜、悲叹好朋友的英年早逝,就把曹雪芹的享年往小里说。
    敦诚对曹雪芹闪烁其词的年龄一直是半信半疑的。敦诚晚年整理自己的诗稿编《四松堂集》,在“扬州旧梦久已觉”句后加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以免读者拘泥于乾隆二十九年春的挽诗里的“四十年华”之句。
    第四节、持“四十岁说”者忽略了“生活经历”
    持“四十岁”说以及“曹雪芹是曹頫之子”说的,有周汝昌先生、蔡义江先生。
    两位先生皆认为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曹雪芹写成了《石头记》。
    周汝昌先生写道:“甲戌年本是一个有纪念性的年头,雪芹的《石头记》已有了第一次的清本(今存者至第28回),其年雪芹正当三十……”【文采风流曹雪芹》(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第196页。】
    蔡义江先生认为:自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后,曹雪芹自己就再也没有批阅增删过他已经基本上写完了的小说手稿。
    《红楼梦学刊》1999年第三辑,载有蔡义江先生的《此曹雪芹即彼曹雪芹——〈春柳堂诗稿〉释疑》。其文云:
    “我在长期接触《红楼梦》几种早期抄本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看法:自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后,曹雪芹自己就再也没有批阅增删过他已经基本上写完了的小说手稿(所谓‘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是在这之前的事)。因为底本迟于甲戌本的本子诸如己卯本、庚辰本,在故事情节上与甲戌本并没有任何重大的差异或增减,只是在字句上有不少改动的异文。有些可以明显看出是不明白或误解了作者原意而自以为是改动的;有改错了的,也有改坏了的;即使有些地方乍一看似乎改得还不错(如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惊梦一段),细加推究,仍可发现有违背作者原意的地方(我有专文论此,参见《蔡义江论红楼梦》 402页《宝玉惊梦的两种文字》)。凡此种种,如果曹雪芹再检阅、修改一遍,是不会让它存在的。”
    让我们来算一算作者的“时间账”。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从小必定受到了不间断的、全面的、扎实的良好教育。可以这样说,他六岁至十六岁受这种良好教育。
    假设他用两年创作了“明义所见”《红楼梦》,又用两年创作了《风月宝鉴》,那么,他就二十岁了。接着,他用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前八十回,这时,已经到了甲戌年——乾隆十九年,他三十岁了。再接着十年,基本上没补写、修改《红楼梦》,到四十岁,他去世了。(此处依蔡义江先生的“曹雪芹卒年甲申说”,即曹雪芹卒于甲申年——乾隆二十九年。)
    这个过程,真好象是滴水不露。然而,持“四十岁说”者忽略了关键的一条——“生活经历”!
    生活经历不仅能为小说的情节、人物、细节等提供保障,还能为作者对社会的思考提供保障。
    《石头记》反映出的作者必备的生活经历的宽广度,远远超过《静静的顿河》的作者肖洛霍夫二十岁之前的生活经历的宽广度。
    文学天才韩寒17岁开始写作长篇小说《三重门》,20岁出版之。这写的还是他熟悉的高中生的生活。正因为韩寒没有《石头记》作者那样厚重宽广的生活经历,再加上其他因素,至今他还写不出接近《石头记》水平的长篇小说。
    文学批评必定注重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必定注重“作者的生活经历”。
    杨春时先生写道:“没有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文学创造,也不可能有成功的文学欣赏。……现实生活体验越深刻、越丰富,文学创作的基础就越深厚。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几乎都是经历了生活磨难,饱尝了人生的滋味,才有了写作的强大动力和丰富的资料,才具有了思想的深度》”【《文学理论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第五节、“曹雪芹享年四十岁”之说与“秦淮旧梦人犹在”、
    “秦淮风月忆繁华” 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第二个焦点
    确定曹雪芹诞辰的第一个焦点是“康熙五十年”与“康熙五十四年”的矛盾。
    确定曹雪芹诞辰的第二个焦点是:“曹雪芹享年四十岁”之说与“秦淮旧梦人犹在”、“秦淮风月忆繁华” 的矛盾!
    二、“秦淮旧梦人犹在”
    敦敏在明琳的养石轩,写下了《芹圃曹君(霑)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诗云: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
    雅识我惭禇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
    【曹雪芹于乾隆二十四年春季离开北京而往南方,乾隆二十五年秋返回北京。】
    三、蔡义江先生注释“秦淮旧梦人犹在”
    “秦淮旧梦人犹在”。
    蔡义江先生著有《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修订本)(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该书第462页对“秦淮旧梦人犹在”注释道:
    “秦淮旧梦:秦淮,河名,在南京。曹雪芹少年时代曾在南京居住,经历过一段极为豪华富贵的生活。‘人犹在’的人,当是曹雪芹少年风月繁华生活中的旧人。他们也许意外地在北京遇见。后面《赠芹圃》中‘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当亦指此事。”
    四、我的思考
    (一)“‘人犹在’的人,当是曹雪芹少年风月繁华生活中的旧人。”
    何谓“少年”?百度百科写道:“指人大约15岁到20岁这个阶段。”
    百度百科列举了四个义项:“1. 不几年。2. 古称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3. 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4. 年轻,年轻时。”其中,“不几年”与年龄无关。
    今天中国大陆的少先队员的年龄是6岁到15岁。
    总之,无论如何,“少年”都大于六岁。
    也只有六岁以上的人,才能担当得起“风月繁华生活”。
    (二)“‘秦淮风月忆繁华’,当亦指此事。”
    何谓“风月”?百度百科写道:“1. 本指清风明月。‘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2. 男女情爱。‘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在《红楼梦》第十四回。】
    显然,“秦淮风月忆繁华”之“风月”,指“男女情爱”。古今中外,即使早熟之人,最起码也得十三岁(虚岁)以上才能有“男女情爱”吧。
    (三)曹雪芹家籍没的时间是雍正六年正月初六。
    “雍正六年正月初六”,既是“秦淮旧梦”终止的时间,又是“秦淮风月”以及“繁华”终止的时间。
    (四)依据周汝昌先生的“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说,到“雍正六年正月初六”,曹雪芹只有三岁半,或四岁半(虚岁)!
    (五)依据蔡义江先生的“曹雪芹生于雍正三年”说,到“雍正六年正月初六”,曹雪芹只有三岁,或四岁(虚岁)!
    (六)“曹雪芹享年四十岁”之说与“秦淮旧梦人犹在”、 “秦淮风月忆繁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七)我认为: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到“雍正六年正月初六”,曹雪芹有十六岁,或虚岁十七岁。
    “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十日”,与“秦淮旧梦人犹在”、 “秦淮风月忆繁华”完全符合,没有丝毫的矛盾!
    第六节、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
    
    一、“不如著书黄叶村”
    敦诚是曹雪芹的朋友。
    爱新觉罗·敦诚(1734——1791),字敬亭,号松堂,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著有《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
    乾隆二十二年初,敦诚写诗《寄怀曹雪芹霑》寄给曹雪芹,鼓励曹雪芹撰写《红楼梦》。其诗云: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已觉(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且著临邛犊鼻裈。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罹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
    蓟门落日松亭樽。(时余在喜峰口)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二、“传神文笔足千秋”
    曹雪芹的《红楼梦》,得到永忠的高度赞扬。
    永忠于乾隆三十三年阅读了《红楼梦》。
    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写道:
    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
    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
    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
    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第七节、纪念曹雪芹
    没有曹雪芹就没有《红楼梦》。
    我纪念曹雪芹诞辰三百周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