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曲径通幽处入洞到沁芳亭,贾宝玉通过题匾演绎出“茹古涵今”四个字,如此只能将眼睛对准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背后的“茹古涵今”景观。接下也发现有趣的路线图,贾政一伙人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最近的“茹古涵今”有规律地由南向北走,“茹古涵今”景观只不过是做地标定位。第一个要到达天然图画的竹子院,大观园则是潇湘馆;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以上此段是文本对潇湘馆地描写。看过《十二行乐图》后就发现了这是根据《十月画像图》来叙述;石子铺成的路;溪边山坡上万竿修竹;一明两暗的房子;一切家具按实际设计(此言不仅说明潇湘馆可按图索骥,连人物塑造也是有脸谱可寻);后院得一派泉水,而且有条沟灌入墙内,从房子阶下流出。这几点是准确相同,不用解释。有所不一样的是后院大株梨和芭蕉,以及为何要用“有凤来仪”匾额?当然还有贾政的“此处最适宜月下读书”的断言。山间溪旁竹下特安静,确是读书好去处。再看右边房子里坐着一个人说他是在绘画,可看起来更象在读书,是否属实要靠足够且有力的证据,系统的分析。 文本中所介绍的潇湘馆后院有大株梨和芭蕉,在《十月画像图》中却未见到,其后院只有一座与全图不太和谐的城墙样子的建筑物,上面还有个小红楼,雍正在做凭栏远望状,红楼内好象如芳官等十二戏子正在弹琴说唱。这座看似戏台却不是戏台,戏台怎么面对着山水,难道要演唱给山鬼听。恍惚间好象那楼台更像天安门城楼的粗糙版,可细看那墙的颜色如之前大观门所描画样子,那天上更有鸦翻千点墨,以及那传说的小庐山瀑布呢。 大株梨应是大谷梨,天下第一梨。从这第一梨与戏台之间却存在着微妙关系,唐玄宗的“皇帝梨园弟子”自然称得上天下第一梨园!他园中生产出来梨也应是第一梨。雍正的梨园弟子岂有不第一。用大株梨来说梨香院到还恰当准确,梨香院从名字到功能也都是为了戏;天香楼上是王熙凤听戏还是雍正在那楼台上看戏却混淆了,因为两者太相似。称贾贵妃为凤是事实,可王熙凤不但名字有凤,办起事来也体现出人中之凤,看来也只有有双凤齐飞才可解释。《十月画像》图中出现大戏台不仅可表达王熙凤上天香楼听戏,也再现了贾元春在大观楼看戏。《红楼梦》在高楼只上演过这两次戏,看戏主角都是双凤。除了梨就是那芭蕉,它花大,叶也大,焦大也是蕉大,暗喻蕉下客是大人物,在图里则代指雍正。芭蕉是潇湘馆连接怡红院的纽带,也是与《雍正十二行乐图》核对的证物。 如果说《十月画像》图为潇湘馆,那么林黛玉与戏曲肯定有缘,她不仅喜欢听,她还喜欢演,但文本并未说他会演,也许此事还不能讲出来,可能很多人知道;当然也可能与林黛玉角色起冲突;作者只好把这会演戏的角色分给那个与林黛玉长的很像的龄官,由她来做林黛玉演戏地替身形象;再说贾宝玉同样有个演戏的分身芳官,至于薛宝钗当初住在梨香院就不用说了,也许所谓人生如戏就就是如此吧。 《十月画像图》不仅有以上与潇湘馆相同相通之处,其背景天空上出现的薄暮鸦翻的情景还是通过薛宝钗的《画菊》诗句;“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的“千点墨”典故带出。“千点墨”出于宋代白玉蟾的《武昌怀古十咏南楼》的“薄暮鸦翻千点墨”。《画菊》既是为菊也是为人画像,既点出雍正行乐《十月画像》图的名称,然而又勾勒出《十月画像》的“薄暮鸦翻千点墨”景色。这种现象绝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处心积虑设计的结果。还有行乐图和惜春要画的大观园楼台、人物像行乐样子,以及林黛玉说的一定要画上大蝗虫刘姥姥,刘姥姥没有见到,大蝗虫雍正却在每张图中出现了。 雍正行乐图《十月画像》表面看似乎在画像,为红楼人物画像,那图中犹如潇湘馆、天香楼、龄官和画师惜春等等,再加题目画像就足以构成《红楼梦》,更何况整个构图立意却是“有凤来仪”。这幅图是根据作者自己思想与两个基本典故结合而成,且典故也参透入书中。基于两典故重要性,必须将其录入加以解读。首先是《尚书》的“有凤来仪”。在《尚书》〈虞书-益稷〉《箫韶》夔(音葵)曰:“戛(音颊)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音陶)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又据《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乐府-秋胡行二首〉其一,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凰来仪。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唯贤知贤,人不易知。歌以咏言。诚不易移。鸣条之役,万举必全。歌以咏通灵,降福自天。 其二,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芙蓉含芳,菡萏垂荣。夕佩其英,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尚书》这段话是用很形象生动音乐舞蹈来说政治,来说贤才。贤人敲击玉磬,或者石磬,凤凰闻声飞来伴舞,百兽也跟随着节拍翩翩起舞。击磬之人犹如个领导者,表达出礼乐好比是帝王驾驭百兽群臣的武器,所有的人听他的号令,贤才也纷纷投入他的怀抱。曹丕的两首诗是对《尚书》那番言论延续拓展。能够让百兽听从号令,能够让凤凰飞来为你所用,一定要有智慧贤德的领导者,而能否得贤臣良将,关系到国家安危;可唯有智贤之人才会认得谁是智贤者,贾宝玉推荐王熙凤料里秦可卿后事,这就是贤者知贤的具体描写。“歌以咏通灵”,有的版本为“明德以通灵”。《红楼梦》也就是咏通灵宝玉,而宝玉者也是明其五德,后则可通灵。无论如何,玉之德才是重中之重,色纯德正才是关键,此乃《红楼梦》全书中心思想。双鱼比目是物以类聚,性之相通,探春书房几案的比目玉磬,敲响则是王者下令,也是探春做为改革的领头羊的身份标志。美人能如杨柳般优美,那是因他知音乐的道理,这不是在说林黛玉吗。以上所说为四音和鸣可引凤凰理论,雍正在台上想用音乐招揽凤凰来仪,但是雍正知道千里马胃口也大,日食斗粮,要想留住凤凰还是要有足够的竹实供给给他们,当然还要那山上源源不断的流水之财。 《十月画像》背后高台对着山水上演“箫韶九成,有凤来仪”,而“有凤来仪”靠得是“金石丝竹”四音,由此也得知并断定“四音”是为《红楼梦》人物画像,它是塑造《红楼梦》人物第一基本要素。所以用“四音”可把人物分成四种脸谱;金之音薛宝钗和黄金莺等,石之音有贾宝玉、王熙凤和探春等。丝之音贾元春、妙玉、宝琴等,竹之音是林黛玉等。她们有单鸣,也有合音。王熙凤集合群臣敲的就是玉磬,不过是用上三旗黄白(柏)锤敲磬,暗喻清朝皇帝下令。曹丕的“浮萍、芙蓉、菡萏、知音识曲,善为乐方”,都化成美人颦儿等形象,贾宝玉悼亡诗用《芙蓉诔》之名,悼地是美人“贤”怡亲王也显而易见。 潇湘馆还可以用雍正的诗进一步作证;雍正一生爱竹如痴,不但爱种竹,也喜欢咏竹。文本里得泉一派地叙述,同样见于雍正《竹子院》:“深院溪流转,回廊竹径通。”不止如此,其中“香气侵书帙,凉阴护绮栊”之句还与贾政所说“此处是月夜读书好去处”一致吻合,更有《夜坐》一诗为证。雍正在此诗里明确交待了在竹子院月下读书的事实。 夜坐 独坐幽园里,窗开竹影斜。 稀闻更转漏,但听野鸣蛙。 活活泉流玉,溶溶月照沙。 悠然怡静境,把卷待烹茶。 当贾政一帮人来到潇湘馆,有人说此处匾要题四个字,有称“淇水遗风”,或题“睢园遗迹”,以及后来贾贵妃赐名”潇湘馆”。这些名字都可从雍正《题墨竹十二》中见到,什么“籊籊修篁,载茂潇湘”;什么“富逊淇园任笑嘲”。连林黛玉三个字踪迹也可从“为爱清臞订素交,一林寒玉受风敲”中觅到。雍正在诗中歌颂竹子孤标耐寒,凌云劲节,应物虚心是君子的的典范。从雍正对怡亲王的关系与器重及评价上看,《墨竹十二》很明显是为胤祥而作。 贾宝玉用第一行幸之处要颂圣,故匾额须题“有风来仪”最好。他冠冕堂皇理由却显得可笑,就是糊弄人,但第一并非虚言;第一红楼人物脸谱是用“四音”塑造,第一说明了贾政从这往北走的方位准确性,第一当然也预示着最亲近之人,第一也在证明潇湘馆为凤巢贤臣之所居。第一当然离皇帝最近,天然图画的“竹子院”与正大光明殿距离最短。从竹子院开始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天然图画到杏花春馆(杏花村)再到武陵春色(蘅芜苑),最后到达福海西北岸的双鹤斋(怡红院)。这是按照贾政游大观园与圆明园对应景观排列,与书中描写的景观位置有所不同。 贾宝玉给潇湘馆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此联具体有什么还不清,但是此联与雍正年轻时沉迷于佛道、琴棋书画以及戏曲,流连于山水等到是一致的。用茶烟来说竹子在雍正诗中是亦有例子可寻,他的《舟中纳凉》就有“茶烟一缕扬修篁”之句,不过最后还是从“宝鼎茶闲”想起雍正在竹子院“把卷待烹茶”的情节,发现对联和雍正的诗却可以相互作证,真是难得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