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朱批佐证曹寅假死圈禁案
笔者通过对《红楼梦》若干文本文字的解读,所掌握的曹寅父子被康熙“假死圈禁”一案的事实,基本被认定。据公认的史料载,曹寅“死”后,其门生唐继祖编辑的《栋亭集》称,曹寅又署名“千山曹寅“,于是有学者认为,千山就是史称“辽阳第一山”的千华山,(又名千顶山),从而对“曹寅,字子清,千山人”的记载深信不疑。 其实,“千山”的含义并非如此简单,笔者认为,“千山”二字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籍贯或地名词,而是曹寅假死期间自拟的谜题字。按拆字法,“千”为“舌去口”,“山”为“岁无夕”,简单说来就是“有舌不能开口讲话,有岁月没有晚景”,这正是假死之人曹寅生不如死的凄凉际遇之生动写照。又“千山”对“万树”谐“万书”,“万”指万岁,隐乾隆抄袭曹寅《石头记》,出版宫廷本《红楼梦》一事。再繁体“万”拆字谐音“曹顒”,曹顒乃《石头记》最忠实的补评和抄录者,基于这三重含义,曹寅选择“千山”二字作为后半生名号,其中暗藏玄机,而当朝乃至后世之学者,至今依然“蒙在鼓里”。 仅凭“千山”二字,当然不能足以证明曹寅“假死”一案存在的孤证。假设曹寅假死事真,而导演这一奇案的“导演”又是当朝皇帝——康熙,那么在康熙现存的文字档案中,必然能找到又关此案的蛛丝马迹。不然,若“此路不通”,笔者“曹寅重生人世二十八年之久”论断,便成妄谈谬说,而官方文献只字不提,此案将注定永远被历史尘埃所湮没,死无对证。所以笔者特撰此文,将一个惊人的发现公诸于世:康熙的一段朱批自证了曹寅假死圈禁案始末。 我在研究曹寅的生平资料时,注意到一条他人不屑一顾的史料信息,说曹寅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经常以密奏向康熙奏报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机密问题,这种密奏方式的基本作法是:曹寅将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书“报告”二字,除了皇上康熙以外,任何人是不允许拆开看的。密奏纸张大小也是一定的,宽10厘米,高20厘米。从江宁到北京,骑马传递大约要20天左右。曹寅和康熙皇帝之间采用这种独特的秘密联络方式,持续了20年之久。难怪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史景迁称曹寅为“康熙的密探”。 既然是密信,其内容辞令必用隐写技法。曹寅创作《石头记》,用得最多的是谐音、拆字加倒读。作为对汉文化有浓厚兴趣和一定功底的康熙皇帝,是否受从曹寅的笔法并仿效,借用这种手段传递回复朱批呢?起先,对于笔者来说,这还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如今,随着《废艺斋集稿》全文解译的完成,我偶然发现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八日康熙对李煦一封奏折的朱批(下文简称朱批)竟然以隐语写成,朱批真实含义透露了曹寅假死案的事发背景,这份奏折一经解密,将成为曹寅父子假死案最直接的史料证据,从而作为史料物证,证明《红楼梦》主创者为曹寅父子三人,这一结论到此得以盖棺定论,恐再无争论之余地。下面是本人对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李煦奏江宁织造曹寅染病代馈赐药摺的解读。(按:【】内红色文字为本人对原文所作的“拆字+谐音解读兼笺释) 李煦奏折原文:臣李煦跪奏江宁织造臣曹寅于六月十六日自江宁来至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七月初一感受风寒【谐音“收奉函”,此前曹寅或收到康熙有关填补织造亏空的另一封密信。】,卧病数日【臣布病数日。可见密信含恐吓曹寅的内容,故令曹寅忧虑成病】,转而成疟【转而称掠。估计亏空事发初,康熙曾安慰曹寅,说事情不大,随着葛礼弹劾曹寅奏章呼声不断升级,康熙转而相信织造亏空乃被曹家私吞挥霍所致。】 虽服药调理,【复要调(念diao)李。指曹寅“死”后,由李煦接任江宁织造。这是后来发生的事,但现在看来,康熙在曹寅“死”前早就拟定这一方案,从侧面证实康熙让曹寅“假死”,以此摆脱巨额亏空的偿还计划,早已拟定预案。并事先告知了曹寅】日渐虚弱【日笺许诺。指康熙在此前的密信中,承诺力保曹寅性命。】臣在仪真视掣【臣再以真实字诉。意思说曹寅在适当时候,再公开上奏,自陈江宁织造亏空事详情,为自己申辩。从此句不难看出,此奏折字出寅手,李煦代奏】。 闻【谐“文”。言此奏佯称染病,其实根本没病】其染病。臣随于【臣随顒】十五日亲至扬州看视【谐“事”。指李煦已带领曹顒在织造任上视事,说明曹顒协替父职,已在准备之中】。曹向臣言:我病时来时去【拆“时”字。句意为“我病日,死来事去”,意思说,我的事情,只能以死作了断,别无其它选择】医生用药不能见效,必得主子圣药救成【必得主圣旨药救臣。唯康熙本人出良方妙计,并传圣旨,方能救我不死。只需康熙一句话,就可免曹寅不死】。 但我儿子年【连,指曹顒,小名连生。】小,今若打发他求主子【谐“旨”。切盼康熙圣旨到来,免曹寅死罪。】去,且下我身,【窃谢我圣。在此我只能默默谢圣上了。】边又无【便有吾】看视【谐“事”。只有如此,织造任上才后继有人。】之人,求你替我启【谐“乞”。托李煦跪求康熙开恩。】奏,如同我自己【谐“字迹”。曹李二人奏折虽笔迹不同,但凭李煦面子和威望,二人效果相当】一样,若得赐药【词药。仍指圣旨】,尚可起死回生,实蒙天思再造等语。臣今在扬看其调理,但病势甚重【病事慎重。不得外泄。】臣不敢不据【臣布赶补据。指曹寅按康熙旨意,赶快搜集外借钱粮的凭据,抵减亏空,蒙蔽朝臣】实奏闻,忧乞【谐“由妻”。按康熙拟定的方案,曹寅“死”后,亏空结案事宜派寅妻李氏奔走朝廷上下,与康熙单线联络,既可遮他人耳目,康熙亦可向群臣作交代。康熙此计,纯属无奈之举。】睿鉴。康熙五十一年七月十八日。” 李煦的这份奏折,显然是曹寅自己拟稿,故李煦不一定知其隐意。然康熙一看就懂,当他看到这封密信后,也以密信暗语,朱批了曹寅奏折,不过康熙的暗语批,其手法比曹寅劣拙得多,他使用的是谐音短语,然前后综合解读,意思还是连贯的。 康熙朱批原文:你奏【谐“做”,言曹寅依计行事,配合得当。】得很好,今欲赐治【今欲背移子。指将曹寅转移到一个秘密地点隐藏起来。】疟疾的药【掠济的药,解决曹寅鲸吞库银的妙法。】,恐迟延【必须尽快付诸行动】,所以赐驿马【词意码,指信中字藏暗语。】星夜【信也。点名所谓“药”,即是这封密信,曹寅正等此信决定生还是死】赶去。但疟疾若未转泄痢【泄利,呕吐症状,暗指曹寅尚未转移或隐匿家财】还无妨,若转了病【若事情闹大】,此药用不得【假死之法也不奏效,便行不通了】。南方庸医每用补济【暗示曹寅“只能吃泻药,而不能吃补药”,即财产只可舍弃,不可敛财】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肯吃人参【谐“生”。意思为:曹寅也是珍惜生命,不想死的人】,今得此病,亦是人参【生】中来的。”【言曹寅遭磨难,是命中注定的】。 下面一段,康熙以强调“圣药”之用法,继续附加一段令曹寅胆战心惊的暗语。原文是:金鸡纳【原文为满文。原指“金鸡纳”霜,系一味中药的名称,此处为满语译音。此药主要成分是金鸡纳树皮,本来是秘鲁印第安人的土著药物。耶稣会教士在1632年左右引入西班牙,后来传教士将此药呈奉给康熙,谓之“西洋”圣药。康熙将此三字用在这里,谐音“今缉拿”,暗示立刻将曹寅解压进京。按原计划接受假死圈禁。】专治疟疾,用二钱末【用儿钱抹。按康熙密计,曹寅“死”后,儿子曹顒接任江宁织造,然后漫漫偿还织造巨额亏空】酒调服【调舅付,“舅”指李煦。若还不足以补亏,则从苏州织造李煦那里抽钱还清。】若轻了些再吃一服,【若清了些,再迟以付。假如现在已经偿还了一部分,则其余亏空慢慢暗补暗消。现在看来,当时康熙出这些“馊主意”,确系舍财保命的两全之策。】 必要住的【陛要株(连)的。意思说,如果曹寅违抗圣意,不依计行事,亏空事便难以平息,朝廷就得按律例办事,对曹家处以株连九族之极刑。】住后或一钱【祸已潜。灭顶之灾正在逼近。】或八分【或扒坟。即便曹寅死了,也会遭到扒坟鞭尸的惩罚。按:康熙这番话显然是吓唬曹寅,康熙在生之日,或许不会这样做,但康熙归天之后,不能保证儿辈皇帝不翻案,以致祸及曹寅子孙,后来雍正策划扣押曹天佑,致使曹寅这根“独苗”生死不明,印证了康熙这一预言。】连吃二服【连痴儿服。“连”指曹顒,痴儿即指曹天佑。经文本考证,曹天佑天生弱智。】可以出根【除根,让曹寅绝后之意】。 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曹寅自己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清白无辜,则不必走“假死”这着“棋”。这是康熙试探曹寅的话。康熙自己清楚,他多次南巡,加上允礽、允禛等诸王从织造借去大量银两不还,导致曹寅陷入债务深渊,但他仍然想知道曹寅本人贪了多少。】需要认真【谐“人证”。康熙不仅要曹寅拿出借契,还得指出人证,实属刁难之语。诸王向曹寅借银,本为私密事,哪有第三者在场?雍正继位后,借抄家之机,将大部分借据从曹家搜走,所以弘皙杀死雍正前,先命雍正交出那些契据,但雍正竟没有找到,于是弘皙又命他写传位诏书,这便是“弘皙逆案”的导火索,此乃后话。】万嘱万嘱万嘱!”【拆“嘱”为“属口”,谐音“守口”,隐意为“千万守口”,指此密信万万不可泄露。康熙连用三个“万嘱”,反透露他做贼心虚,他献出不可告人的密计,利用曹寅求生的欲望,实施恐吓,迫使曹寅就范,其用心何其险恶!】 传说曹寅运气不佳,药送到时,他已经死掉了。康熙为曹寅“送药”之事,就是以这纸朱批为蓝本,作为一段佳话流传后世。没有任何人提出疑问,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为何对曹寅这么个江宁织造关怀备致到如此程度?就算二人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即便是亲生父母,同胞兄弟,千里迢迢送来救命药,也堪称天下奇闻。人们哪里知道其中的隐情呢?另一个疑点,假如康熙为曹寅送圣药之事是真,为何曹寅死后,现存康熙档案,为何康熙吊唁文字只字不见?如此重臣病故,就如死了一条狗,与康熙“送药”之举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史学家们为何视而不见呢?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