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九大秘法的发现与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师定 参加讨论

    红楼梦已研究出的叙事方法有:真假法;梦幻法;时间颠倒法;空间混乱法;分身法;反说法;话剧法;绘画法;谶语法;戏剧法等。另外,还有一击两鸣法(一段描写表现两件或多件相似的事)、藏真于诗词法、译音法、似假实真法等。而常规手法如夸张、联想、比喻、顺写、倒叙等不值一提 。张师定通过研究,发现了红楼梦九个密法。这九个秘法分别为:照镜法、照壁画法、两山对峙法、剧幕法、戏剧扮演法、译音法、春秋笔法、梦幻法、人生原理法等。通过这些秘法的综合研究,获得主要成果有:正序红楼梦;宝玉撰写了红楼梦;胤礽就是宝玉;胤礽是红楼梦作者。这些密法大部分属于首次发现。这正是红楼梦伟大之处。这些手法的发现,必将极大地促进红楼梦研究,提高使用语言描述生活的能力,极大地推动文学水平向前发展。
    一、红楼梦与照镜法
    俗话讲得好:“什么样的镜子照什么样的人”。红楼梦颇得此法,不但有真假宝玉互梦(见56.2),还有两山对峙等。宝玉见北静王(见14.2),实为宝玉照镜北静王;黛玉见妙玉(见41.2),实为黛玉照镜妙玉;刘姥姥照镜(见41.3),说是亲家。这是千古文学未见之描写手法。(注:“见”音同“鉴”,“鉴”即镜子、照镜)
    小时候,我照见镜子就害怕,别人说,谁照了镜子,镜子便吸去了谁的魂魄。小孩是不准照镜子的。红楼梦中宝玉做梦,且是真假宝玉同时做梦,并合二为一。这是特别的描写手法,古今中外未闻之手法,应引起特别注意。
    笔者相信,照镜法(梦幻+镜幻)之发现,必将重新审定已有红楼梦研究成果(作者为宝玉,宝玉是北静王,即北京王),并为未来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红楼梦与照壁画法
    去年,我去了趟兰州,在兰州五泉山公园门前,我被一副画迷住了,关键因素到不是画画得多么美,这只是一个因素,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我被画吸去了灵魂。我一时无法解脱。这副画是要画出这个园林来(从游客的眼中),而且这个画是要画出这个画已存在于改处时的风景原貌,于是我在想,这幅画中的一个部分如何画?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来画中画、镜中镜、梦中梦竟有如此魅力!
    红楼梦中宝玉自言自语写红楼梦,如同画家画一幅五泉山公园照壁画!
    三、红楼梦与两山对峙法
    笔者发现:“两山对峙”实是“两山就是一山”,即红楼梦中有的地方描写的相邻的两个故事或相似的两个故事或多个故事,经有机融合,实乃为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列举四例:
    例1 第41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老妪醉卧怡红院 中,情节先后有41.1刘姥姥木杯狂饮酒 41.2宝玉湘妃竹大海喝茶 41.3刘姥姥醉卧天宫 等 ,经梦幻分析,所写真事应为情人妙玉独请宝玉,宝玉湘妃竹大海喝酒、失态醉卧于妙玉榻上之风流韵事。
    例2 第19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中情节有19.1美人如画 19.2私探花家等,经梦幻分析,所写真事应为宝玉私探美人花袭人,难免与情人行茗烟与万儿所行之事。
    例3 第15章中秦种与智能之事与第19章中茗烟与万儿之事何等相似,均被宝玉发现,并不了了之,这两个故事相隔三章,但如两山对峙。经梦幻分析,所写真事应为宝玉与情人偷情。
    例4 第13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凤姐协理宁国府 中情节先后有13.1可卿托梦 13.2宝玉梦可卿吐血 13.3可卿葬礼 等,经梦幻分析,所写真事应为可卿传重要信息于宝玉,宝玉闻情人可卿去世后,痛不欲生等等。
    四、红楼梦与戏剧法、戏剧扮演法
    二十多年来研读《红楼梦》,笔者发现:《红楼梦》是一部将真事梦幻后,以戏剧形式演绎而成的剧本,虽然其表象为一部小说。
    只要看过戏的人大概都知道:戏剧的一般特征是以演员扮演人物(在同一剧中,一个演员可演几个角色,几个演员也可共演剧中一个人物),以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具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在这个基本点上,中国戏曲毫不含糊,也不例外;但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始终寻求并保持着表现生活的独特法则,这种独特法则主要是:以音乐性的对话和舞蹈性的动作为标志。用中国学者王国维(1877-1927)的话来说,就是“以歌舞演故事”。
    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不仅仅是戏剧法,不仅仅在同一剧中,一个演员演几个角色,几个演员共演剧中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其梦幻法(受某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不得已而为之,或有意为之)。采用梦幻法描述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例如,笔者认为《牡丹亭》便是梦幻化后的《西厢记》,而《西厢记》就是《牡丹亭》的真实故事。
    王实甫编写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故事梗概为:秀才张君瑞上京应试,路过普救寺,偶遇寄居于此的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于是冲破礼教的束缚,月夜吟诗,弹琴表意。不料此时,叛贼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少女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相国夫人被逼无奈,只好当众许诺:谁能退却贼兵,就将莺莺许配给谁。危难之时,张生向故人白马将军杜确求救,围兵被解。但事件平定之后,相国夫人却食言,令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有成人之美之心的丫鬟红娘决意传递二人书简、安排他们相会。崔、张终于冲破种种樊篱,私自结合。东窗事发后,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为妻,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
    汤显祖编写的《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该剧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一方贫寒书生柳梦梅在读书之际,梦见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亭亭少女,说同他有姻缘之瓜葛,从此便经常思念她。一方豪门少女丽娘,才貌端妍,因触及《诗经•关雎》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便坠入昏昏睡梦中,梦见一书生手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便在牡丹亭畔缠绵幽会。这杜丽娘从此便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其母亲把她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下,并嘱咐丫环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恰在太湖石底下拾得一画像,发现此画像竟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丽娘。怎料到杜丽娘魂游后园,与柳梦梅再度幽会。遂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竟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杜丽娘的老师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挖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下变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从上述故事梗概中,可看出梦幻化的一般手法。
    红楼梦甲戌本的眉批曰:事则实事,然亦徐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笔者在体会自己做梦与现实间的关联上,认为:甲戌本的眉批正是梦幻法的种种表现
    五、红楼梦与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简言之,即以春写秋或以秋写春、或假话中夹杂几点真词。它是梦幻法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贾政对元春娘娘的言语“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中有“朝乾夕惕”,乃春秋笔法。
    例如,《好了歌》乃春秋笔法等。
    例如,红楼梦中提到:大观园为“老明公山子野”主持建造。笔者通过对《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园冶》《红楼梦》等的研究,得出真相:红楼梦中“老明公山子野”实为“明朝末年张涟及儿子张然、张熊等世代家族服务康熙朝宫廷园林建造形成“山之张”流派“。红楼梦虽用狡猾之笔,然而读者应了解”山之张“、”样式雷“、计成的《园冶》等。“惜春受老太太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实为“太子胤礽受康熙帝之命画“康熙携太子胤礽行乐玉皇庙”之幻化”。
    六、红楼梦与人生原理法
       红楼梦叙事不过“取事体情理”而已。其故事顺序依赖人生原理:一个人必有其出生,成长,与死亡,其是时间的单值函数。当其成长的社会圈人数≥2时,便有社会分工、协作,形成组织,出现管理者与操作者之分,从而在其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荣辱、成败、沉浮等,出现社会地位的变化或生活地域空间的变化;
       一般来讲,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有几个关键结点,如:出身(生)、庆满月、上学讲学、上大学(金榜提名时)、初恋、玩耍、订婚(结婚)、生病看病、过生日、奔丧、祭祀、生子、旅游、吟诗作画、睡觉做梦、吃饭喝茶、饮酒作画、幽会偷情、工作、升官、降职、打架斗殴、考试、走亲访友、入狱(禁锢)、病故、被埋葬、被祭奠、被记忆。其中,相似喜庆者有:出身(生)、庆满月、上学讲学、上大学(金榜提名时)、初恋、玩耍、订婚(结婚)、生子、旅游、吟诗作画、睡觉做梦、吃饭喝茶、饮酒作画、幽会偷情、工作、升官、走亲访友、被祭奠、被记忆等;相似悲伤有:奔丧、降职、打架斗殴、生病看病、入狱、病故等。红楼梦把相似的事件合写在一起,或隔山岔海并列起来,表现得特别突出。
       红楼梦故事发生的真正顺序是出生、入府、作诗(学习)、恋爱、过生日、作干女儿、离园、入宫、婚嫁(赞善、贵妃)、受辱、偷情、鞭挞霸王、出家、死亡、受祭奠、衰落;
    七、红楼梦与正序红楼梦[2]
    八、红楼梦、宝玉与胤礽[10]
    参考文献
    [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763年.
    [2]张师定著,《正序红楼梦》,2009年.
    [3]蒋国震著,《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2010年.
    [4]胤礽传,百度百科.
    [5]蔡元培,《石头记索隐》,1917年
    [6]张师定,红楼梦文本故事情节细目研究,2009年
    [7]张师定,张师定发现红楼梦密写手法——照镜法,2010年
    [8]张师定,红楼梦叙事方法——两山对峙,2009年
    [9]张师定,张师定发现红楼梦密写手法——照壁画法,2012年
    [10]张师定,胤礽是红楼梦作者的论证研究,2011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