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永璧应是脂砚斋”刍议 ——我纪念爱新觉罗·永璧诞辰279周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爱新觉罗·永璧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十三日。
    今年六月十三日(2012年7月31日)是爱新觉罗·永璧诞辰279周年。
    我纪念爱新觉罗·永璧诞辰279周年。
    第一节、永璧应是脂砚斋
    2010年8月27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论脂砚斋是“永国公”永璧》。
    一、“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是永国公
    《论脂砚斋是“永国公”永璧》的第七节是《“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是永国公》。该节写道:
    甲戌本第十五回里“二丫头情景”中的“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处,有侧批“如闻其声见其形。”
    “春来不愤轻盈燕”故事是“二丫头情景”的本事。
    显然,“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正是“春来不愤轻盈燕”故事的隐秘的窥视之人,这窥视之人就是永国公!
    “后月余晤永国公,忽有刘阮之謔。余与貽谋惊讶莫测,盖彼时伊在其园中于墻头窥见之也。”
    这位永国公趴在墙头上来窥见敦诚、贻谋的秘密。
    二、“甲午八月泪笔”
    《论脂砚斋是“永国公”永璧》的第十二节是《永璧应是脂砚斋》。该节写道:
    “春来不愤轻盈燕”故事,发生在“壬午春”(乾隆二十七年春季)。
    ……永国公能在《石头记》里写上一条批语,是极不容易的!
    绵伦是“永国公”永璧的长子。
    绵伦去世于乾隆三十九年,而“甲午八月泪笔”眉批的“批者”同样去世于乾隆三十九年。【童力群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注:绵伦去世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
    因此,绵伦应与《石头记》有极密切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推断绵伦就是甲午八月泪笔”眉批的“批者”。
    ……永璧“乾隆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薨”……永璧去世的时间,与“曹雪芹”(程日兴)去世的时间【童力群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注:托名为“曹雪芹”的程日兴去世于乾隆三十七年除夕(壬辰除夕——绵伦故意说是“壬午除夕”。】
    相隔只有【“只有”应改为“近”】十个月,颇符合“甲午八月泪笔”眉批的“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之语气。
    “曹雪芹”(程日兴)与永璧,应就是“一芹一脂”!
    ……【童力群2012年7月22日星期日注:四位国公】唯有永璧卒于乾隆三十七年!
    加上永璧之子绵伦去世于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十一月,与“甲午八月泪笔”基本相合。
    因此,唯有永璧这位“永国公”是“如闻其声见其形”的批者!
    永璧应是脂砚斋!
    第二节、神“瑛”侍者与永“瑛”
    
    一、神“瑛”侍者与永“瑛”
    2011年6月14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宝玉的第一原型是永璧》。该文写道: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百度百科“永昼”条写道:“(永昼)第一子永瑛。雍正九年四月十二日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雍正十年六月初七卒。年三岁,无嗣。”
    神瑛侍者与永瑛,都有“瑛”字。
    我想:这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永璧故意将他早殇的兄长之名镶嵌在《石头记》开头的神话里。  
    二、永瑛的生日与宝玉的第二个生日相同
    《红楼梦》(《石头记》)里的贾宝玉有两个生日:
    第一个生日:六月中旬——下凡之日——第一回里记载。
    第二个生日:四月中旬——“寿怡红”之日——第六十二回、第六十三回记载。
    百度百科“永昼”条写道:“(永昼)第一子永瑛。雍正九年四月十二日生……”
    《红楼梦》(《石头记》)第六十二回的回目上半是《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北京芍药开花的时间在农历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
    网友“36度影像”在《太平洋电脑网摄影部落》上发表了《北京公园生态摄影·芍药花开摄影图片》,共四张照片,其发表时间是2012年5月10日。
    与“二十四节气”相关对应的是公历时间,因此,我将公历的“5月10日”固定起来,来查找若干年份的与“5月10日”同一天的农历时间:
    1998年5月10日——戊寅年四月十五日
    1999年5月10日——己卯年三月二十五日
    2000年5月10日——庚辰年四月七日
    2001年5月10日——辛巳年四月十八日
    2002年5月10日——壬午年三月二十八日
    2003年5月10日——癸未年四月十日
    2004年5月10日——甲申年三月二十二日
    2005年5月10日——乙酉年四月三日
    2006年5月10日——丙戌年四月十三日
    2007年5月10日——丁亥年三月二十四日
    2008年5月10日——戊子年四月六日
    2009年5月10日——己丑年四月十六日
    2010年5月10日——庚寅年三月二十七日
    2011年5月10日——辛卯年四月八日
    2012年5月10日——壬辰年四月二十日
    2013年5月10日——癸巳年四月一日
    2014年5月10日——甲午年四月十二日
    2015年5月10日——乙未年三月二十二日
    北京芍药盛开的时间是公历“5月10日”左右。
    “5月10日”是北京芍药盛开的时间标志。
    从乾隆时期流传下来的大量的诗文看,三百年来北京气候没有多大变化。
    近百年来,中国北方因气候变暖,温度升高一度。【主要受全球工业化影响】
    可以推断,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大。
    《红楼梦》(《石头记》)“批阅十载”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六年春夏至乾隆三十六年春夏。在这十年中,公历“5月10日”左右与农历“四月十二日”相近的有三个年份:
    1764年5月12日——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年)四月十二日。
    1767年5月9日——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年)四月十二日。
    1770年5月7日——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年)四月十二日。
    总之,永瑛的生日与宝玉的第二个生日相同!
    《红楼梦》(《石头记》)第六十二回的“憨湘云醉眠芍药茵”的时间在四月中旬。
    永瑛的生日是四月十二日。
    我想:这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永璧故意将他早殇的兄长的生日镶嵌在《石头记》贾宝玉的第二个生日里。
    第三节、永璧的生日在炎夏——与“宝玉的诞生”相符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一日,炎夏永昼。【甲戌侧批:热日无多。】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甲戌侧批:是方从青埂峰袖石而来也,接得无痕。】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蒙侧批:真是大警觉大转身。】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甲戌侧批:醒得无痕,不落旧套。】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甲戌侧批:妙极!若记得,便是俗笔了。】
    “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这写的正是宝玉的诞生!
    百度百科“永昼”条写道:“(永昼)第二子和硕和勤亲王永壁。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三日子时生,母嫡福晋吴扎库氏。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袭和硕和亲王。乾隆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薨,年四十岁。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永璧的生日“六月十三日”,正符合“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永璧的生日“六月十三日”正是“炎夏”!
    “六月十三日”合乎甲戌侧批“热日无多”。
    永璧的生日在炎夏——与“宝玉的诞生”相符!
    第四节、永璧厌恶乾隆帝对弘昼施展的“棠棣之威”
    2011年6月20日,《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发表了我的《永璧厌恶乾隆帝对弘昼施展的“棠棣之威”》。该文写道:
    甲戌本第十六回写道:“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甲戌本第十五回写道:“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脊【鹡】苓【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
    ……甲戌本第二回写道:“雨村笑道:‘……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此处有眉批云:‘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宝玉的意念,其实就是作者的意念——“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
    永璧的父亲是弘昼,弘昼之兄是乾隆帝弘历。
    “鹡鸰之悲”是弟弟弘昼的悲哀。
    “棠棣之威”是哥哥弘历的威风。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诸王六》写道:“……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三十(五)年,薨,予谥。”
    ……因此,乾隆帝“汝齑粉矣!”之言在乾隆十九年初夏。
    ……种种迹象表明:永璧是《石头记》的“作者”(主编者)。
    永璧冒着天大的风险,担当《石头记》的“作者”(主编者)。
    永璧厌恶乾隆帝对弘昼施展的“棠棣之威”!
    黛玉代表永璧说出了“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黛玉,本来就是”代玉“!
    第五节、“脂砚先生恨几多”新解
    一、第二十一回之回前诗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有回前批(在第二十回之后)。该回前批云:
    有客题《红楼梦》一律,失其姓氏,唯见其诗意骇警,故录于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
    是幻是真空历过,闲风闲月枉吟哦。
    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凡是书题者不可【应增加二字“不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惜乎失石【“石”应为“名”】矣。……
    二、蔡义江先生解第二十一回之回前诗
    1997年8月,宁波出版社出版了《蔡义江论<红楼梦>》。
    《蔡义江论<红楼梦>·编外篇·脂评选释》解“庚辰本第二十一回之回前批”。
    蔡义江先生写道:
    ……首联指作者常用自相驳难、自立自破等笔法;当然也包括假托石头作记、被空空道人抄录下来等等虚构情节,其实只是作者一个人在那里“张罗”而已,故连用三个“自”字。末联谓宝玉终于冲破幻情束缚,使世人奈何他不得,……
    三、鲁迅语录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里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四、“脂砚先生恨几多”新解
    (一)“茜纱公子情无限”。在《红楼梦》正文里。“茜纱公子”无疑是贾宝玉,但在这首回前诗里,“茜纱公子”应是贾宝玉模特之一的作者。
    “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茜纱公子”与“脂砚先生”对举,那么,他俩都是《红楼梦》(《石头记》)的作者。
    (二)“脂砚先生恨几多”,他“恨”什么?爱情婚姻之怨恨,已经由“茜纱公子”承担,那么,“脂砚先生”之“恨”就应该跳出儿女情长的小圈子,到某个大圈子里寻愁觅恨。正好《红楼梦》提供了这么一个大圈子。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甲戌侧批:补天济世,勿认真,用常言。】于大荒山【甲戌侧批:荒唐也。】无稽崖【甲戌侧批:无稽也。】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甲戌侧批:合周天之数。蒙侧批:数足,偏遗我。“不堪入选”句中透出心眼。】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甲戌侧批: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有此一部鬼话。】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甲戌侧批:煅炼后性方通,甚哉!人生不能学也。】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原来,这个大圈子就是“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脂砚先生”之“恨”就是“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
    (三)“脂砚先生”之“恨”的表现不仅仅是“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而且“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既然是“恨几多”,那么,“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当然不会是“自相驳难、自立自破等笔法”之类没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意思。
    蔡义江先生所言“首联指作者常用自相驳难、自立自破等笔法;当然也包括假托石头作记、被空空道人抄录下来等等虚构情节,其实只是作者一个人在那里‘张罗’而已,故连用三个‘自’字。”,与“庚辰本第二十一回之回前批”的本意,相距甚远——因为蔡义江先生所言,只是不痛不痒,根本不能符合“庚辰本第二十一回之回前批”所言之“诗意骇警”以及“不可不以此为绝调,诗句警拔,且深知拟书底里”!
    我想,“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就是猛烈的自我批判!
    我们冷静的想一想:《红楼梦》(《石头记》)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难道不猛烈吗?
    我认为:“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等同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009年6月28日,谭邦和先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论笔炼阁主人的小说观念与女娲补天神话原型(甲)》。该文开头写道:
    “用宗法一体化结构起来成为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封建社会,经过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的动乱,到了明末清初,愈益显示出终将崩溃的迹象。面对封建末世的千疮百孔,一切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怀着深沉忧患意识的人们,都开始了对于封建社会的全历史的反思。《红楼梦》无疑是这种反思最辉煌的成果之一。”
    该文还写道:“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里有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这是美学史上一段名言,但这段话主要仍是从人生际遇的特殊遭逢,来总结这些历史人物成功的原因的。他强调这些人是‘非常之人’,没有至少是没有明确指出,产生这些‘非常之人’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酝酿着无数悲剧的缺陷世界。此后中国的文艺理论一直十分注意个人人生际遇的独特遭逢对创作的影响,从李贽、金圣叹到脂砚斋莫不如此。”
    第六节、《石头记》的本旨是“无才补天”
    2011年6月20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
    《<石头记>的本旨是“无才补天”》。该文写道:
    甲戌本第一回写道: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甲戌本在“无材补天,幻形入世”之侧有批语云:“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
    甲戌本在“无材可去补苍天”之侧有批语云:“书之本旨。”
    甲戌本在“枉入红尘若许年”之侧有批语云:“惭愧之言,呜咽如闻。”
    第七节、第一回“作者自云”是《石头记》作者们的集体自白
    2012年3月13日,我在《中国文学网·百年红楼梦·原创红学》上发表了《第一回“作者自云”是<石头记>作者们的集体自白》。全文如下:
    一、甲戌本第一回的“作者自云”
    《石头记》第一回写道: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
    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
    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二、第一回“作者自云”是《石头记》作者们的集体自白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定《石头记》的作者只是一个人,第一回的这段“作者自云”就是这个作者的自白。
    我今琢磨第一回的这段“作者自云”,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应是天潢贵胄的生活,而“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只能是平凡潦倒举子的感叹。
    何谓“阶柳庭花”?—— 阶前的柳树,庭院里的花草。比喻庭院里的美好景色。
    一个人既然处于“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状态,就不可能又同时处于“风晨月夕,阶柳庭花”的状态。
    天潢贵胄的生活有保障,即使政治生活边缘化了,但最低也能“风晨月夕,阶柳庭花”。
    而“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的平凡潦倒举子,只能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
    显然,甲戌本将两种人的自白合在一起说。
    看来,《石头记》的作者至少同时有两人。
    因此,第一回“作者自云”是《石头记》作者们的集体自白。
    第八节、清代三作家不当“补天石”
    
    一、“笔炼阁主人”只是“以文代石”
    《五色石》是清初“笔炼阁主人”撰写的短篇小说集。
    《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了刘亮先生的《红楼梦主旨新探》。该文写道:
    在《五色石》的自序里,有:“或彩云易散,伤哉玉折兰摧;或好事难成,痛矣钗分镜破。”它不但和《红楼梦》的感伤基调吻合,而且“玉折兰摧”、“钗分镜破”很容易让人想到贾宝玉、贾兰、十二钗等《红楼梦》人物。而“彩云易散”更是和《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册子”中晴雯的判词一样,【童力群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注: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都用到了白居易《简简吟》:“好物大都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典故。
    ……《五色石》自序中说:
    ……予曰:“吾固与子言之矣,女娲氏五色石,吾不知其有焉否也,则吾今日以文代石而欲补之,亦未知其能补焉否也。第自吾妄言之,而抵掌快心;子妄听之,而入耳满志。……”
    二、蒲松龄只是“孤愤”
    蒲松林在《聊斋志异·自序》里写道:“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三、吴敬梓只是“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写道:“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第九节、疑似“天潢贵胄”的作者身份
    《红楼梦》(《石头记》)里的补天石,来历不凡。
    天,不是一般人能补的。
    清代的小说成千上万,《红楼梦》(《石头记》)里的补天石是绝无仅有。
    甲戌本第一回“作者自云”是《石头记》作者们的集体自白。在这个集体中,至少有两个作者的反差极大——无论是身份还是生活水准都有天壤之别。
    “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应是天潢贵胄的生活。天潢贵胄的生活有保障,即使政治生活边缘化了,但最低也能“风晨月夕,阶柳庭花”。
    一个天潢贵胄身份的作者呼之欲出。
    永璧是雍正帝之孙,历任国公、亲王。乾隆二十一年任不入八分辅国公。乾隆三十五年十月袭和硕和亲王。是一位身份、地位极高的天潢贵胄。
    永璧真可谓“离天(皇帝)三尺三”了。
    第十节、“一局输嬴料不真”
    甲戌本第二回之回前诗云:
    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诗云”两字下面有双行批语:“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书非关评诗也。”
    甲戌本在该诗上方有眉批云:“故用冷子兴演说”。
    我(童力群)认为:表面上看,冷子兴演说的是荣国府,《红楼梦》(《石头记》)深层演说的却是清朝之朝廷!
    我们且看冷子兴是怎样演说的。
    甲戌本第二回写道:“子兴叹道:‘……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
    历史上的代善是何许人也?
    爱新觉罗·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是和硕礼烈亲王。
    《红楼梦》(《石头记》)明目张胆的将“代善”拉进来,而且正好是“第二代”。 《红楼梦》(《石头记》)真是写得惊心动魄!
    这“代善”二字说不定就是乾隆三十三年瑶华道人所写“碍语”的背后内容。
    【瑶华道人——爱新觉罗·弘旿,康熙帝之孙,生于乾隆八年。】
    【在我的“《红楼梦》成书过程研究”系列里,乾隆三十三年四月之后,《红楼梦》(《石头记》)的创作进入“第五次增删”。】
    【乾隆三十三年秋季,永忠写下《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弘旿写批语应稍后。】
    【我认为:永忠所观之《红楼梦》,是曹雪芹原创之《红楼梦》;而弘旿风闻之《红楼梦》,则是永璧、程日兴等暗地里撰写之《红楼梦》——《石头记》。】
    第十一节、结语
    本文只是抛砖引玉。
    接近圆心,不等于到达圆心。
    但接近圆心,毕竟是圈内运动,总比圈外运动强。
    难道我列举的“巧合”不是最多吗?
    难道我列举的“巧合”不是最贴近吗?
    是以纪念爱新觉罗·永璧诞辰279周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