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文学报》 参加讨论
●莱辛厌恶一成不变的生活。她说:“不列颠日不落帝国,没人想到它会走到尽头。所以,谁能够相信永恒的存在呢?”
     ●虽然被女权主义者誉为“女权主义开路先锋的杰作”,莱辛却毫不买账,还曾公然批评当代女性太过意识形态化。然而,她之所以饱受争议,恰因为她是个“意识形态化”的作家。
     ●莱辛关注文学的前途和命运。她说:“小说的未来,充满各种变数和希望,它有极强的时代、社会适应能力去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我从未注意过它,我敢说他们不喜欢我,否则我很早以前就已经得奖了。”3年前,已经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名单上近20年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终于失去了耐心,公开表示不再对诺贝尔文学奖抱有希望,并宣称这个奖项“令人乏味”。
     然而,事实证明她错了。当地时间11日下午13点(北京时间19点),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多丽丝·莱辛,这天距她88岁的生日仅有短短11天。然而更具戏剧性的是,获奖当时,当媒体打电话想要采访她时,却发现这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频频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上的女作家并没有在家守候着奖项的颁布,而是一个人高高兴兴地出门购物去了。连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与她取得联系,并告诉她这个迟到了近20载的大喜讯。先期采访的媒体只能通过她的助手得到几句表态:“我们非常高兴,这个奖颁给她可谓名至实归。”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称:“莱辛用怀疑、热情和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据悉,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从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所有奖项的第34位女性获奖者及文学奖的第11位女性获奖者。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获奖者还将获得一枚金质奖章。颁奖典礼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
     她是一位真正的旅者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一生颇为曲折,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现在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25年,她跟随父母搬到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现属津巴布韦)生活,此后二十余年家境贫困,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15岁时,因眼疾辍学,莱辛在家自修。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丰富的生活阅历成了她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1939年至1949年,莱辛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育有3个孩子。
     莱辛可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旅者,虽然已经88岁高龄,但是依然热衷于到处旅行。现在她还保持着环球旅行的习惯。无论是在中东、南非还是伦敦,都有她的家。这恐怕也跟她曾经四处漂泊的个人经历有关系。她厌恶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当你回首我的生活的时候,你可以回到1930年代。”去年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这位女作家表示,“那时候你可以听到所谓‘永恒的希特勒’或者‘墨索里尼万岁’,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些似乎都将是永远存在的。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可能没人能够想到也会最终走到尽头。所以,谁能够相信永恒的存在呢?”
     尽管上了年纪,但莱辛身上确实有一种不服老的可爱:为了保持身材,她要喝低卡可乐,也最爱看八卦电视节目。她可能还是在大型知名社交网站上拥有个人网页的最年长成员。根据她时常更新的个人网页上介绍,莱辛喝酒但不抽烟,是个“自豪的母亲”,并“很高兴以互联网这一新生的工具与大家交流,这对我这种老人家而言,实在是太神奇了。”就在获奖前一天,她还曾登陆网站,并加了她的第151个网友。能成为莱辛的朋友,网友都感到十分荣幸,得知莱辛获奖的消息,她们也第一时间给莱辛送去了祝福。
     鄙弃女权主义的“女权主义开路先锋”
     1949年,莱辛带着一个儿子移居英国时一贫如洗,据说她全部家当就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而该书正是使莱辛一举成名的《青草在歌唱》。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半自传体五部曲《暴力的孩子》等。其突破之作被公认为是1962年的《金色笔记》,正是通过此书,莱辛树立了自己的女权主义形象。莱辛的重要作品还包括1973年的《黑暗前的夏天》等。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等,其中也有不少佳作,风格独特,思想深邃,观点犀利,极具挑战性。近年来,莱辛仍笔耕不辍,经常有新作问世。
     1962年问世的《金色笔记》是莱辛迄今为止最著名、也最富争议的代表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以纯女性角度讨论种种现实世界严肃问题的成功先河”。书中女主人公安娜·伍尔夫有五本笔记本,记述了她对非洲、对政治、对与男人关系、对性等问题的思考。在这部结构复杂的作品中充满了理性与情感、现实与过去、政治与人性间交织缠绕,牵扯不清的头绪,但作者以自己的才气和笔触将这一切完美地纳入小说的范畴。这部作品的问世震动了文坛,赞誉和诋毁几乎同时降临。赞誉者称之为“20世纪诠释男女关系的、为数不多的杰作之一”,而诋毁者则认为是狭隘思维和偏激思想的混合产物。推崇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就认为,她理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某些诺贝尔奖评委却冷冰冰地表示,也许多丽丝·莱辛“一生都不会被瑞典皇家文学院提名”。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被女权主义者誉为“女权主义开路先锋的杰作”,莱辛本人却毫不买账,还曾公然批评当代女性:“如今的很多女性自以为是、伪善,看她们在电视中对男性多么粗鲁和傲慢。我惊骇地听到女性对男人的块头所说的某些话,真令人反感,我反对所有打击男人的行为。”她甚至公开宣称:避孕药片和省时设备如洗碗器,作用要比意识形态更大。实际上,她自己之所以饱受争议,恰因为她是个“意识形态化”的作家:早在罗得西亚她就积极投身反殖运动,还参加了英国共产党,却在1956年“匈牙利事变”后公开退党,因此一度在左、右翼阵营都饱受争议。由于她的坚定反种族隔离立场,1956年被南非当局禁止入境,直到1995年,白人政权垮台,76岁的她才重踏上南非土地。
     关注文学的前途和命运
     尽管已届高龄,莱辛依然关注文学的前途和命运。有人问她,网络一来,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存活条件有多少?她回答说:“小说和其他文学体裁无论如何不可取代。以小说来说,一书在手,去到那里都可以自由取出阅读。但,在电脑上就无此方便和可能。文学之好,好在方便,放进书包,倒在床上,尽享阅读的快感和乐趣。”她也以对比的方式提到:“说文学或小说坏话的人是出于妒忌心。他们自己想写而写不出、写不好,索性毒舌诅咒文学已没前途。”
     莱辛也以她的广泛阅读和观察,为世界的“文学地图”规划方向、设定坐标。她说:“小说的写作手法,总是在变。在过去20年中,它的风格是从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一路下来,除了有科幻小说、太空小说、黑人小说和妇女小说等,现在甚至还出现了电脑小说,我想尝试进入,可个人电脑应用不行,我也敢于预言,未来小说是另一个新的品种,我叫它为‘新闻小说’。小说的未来,是充满各种变数和希望,它有极强的时代、社会适应能力去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谈及自己的作品及写作的动机,莱辛显得颇为低调。今年年初她接受《卫报》采访,当问到她为什么写作时,她的回答很有个性色彩:“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说,这可是一件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我是不得不做,否则我就会发疯的。我想,谈到我自己,这大概就是一件疯狂的事。我不能不写。我说的是真的,我一定是有病了。”莱辛表示:在写作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极为重要。她说:“想像力和观察力最好是自小培养,许多作家在童年时有过紧张、压力的经历和阶段,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中,他们早已学会察言观色,这正是形成一个作家的最好锻炼。我常感觉奇怪,有些人可以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件和物件视而不察。其实,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剧院里,每天早晚都在不停地看戏。”
     相关链接
     多丽丝·莱辛生平

     1919年出生于波斯(今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25年,莱辛随全家迁到非洲津巴布韦南部的一个农场,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
     1949年,莱辛带着一个儿子和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的手稿回到英国伦敦。1950年小说发表,莱辛由此在文坛崭露头角。
     1952年至1969年,莱辛陆续发表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其中发表于1962年的小说《金色笔记》,被公认为她的代表作。她不仅因此蜚声文学界,还树立了自己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形象。
     1970年代到1980年代,莱辛开始向神秘领域探索,创作了 《天狼星试验》(1981年)、《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年)等一系列所谓“内心空间小说”。同时推出了《简·萨默斯日记》(1984年)、《好恐怖分子》(1985年)等重要作品。
     1994年起,莱辛接连推出她的两部自传《在我的皮肤底下》和《重坠爱河》。她开阔的视野和包罗万象的题材也为她赢得国际声誉创造了条件,先后获得三次布克奖提名和一次毛姆奖,还有很多国际性奖项,连续数年她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996年,经过七年沉寂,她再次写出一部小说《又来了,爱情》。这是她步入晚年以后的代表作,标志着她的写作已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9年,美国出版了她的最新小说《玛拉与丹尼》。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采访时,称“这部小说令我的思想变得更加驰骋”。
     今年年初,她以88岁高龄入围第二届布克国际奖提名,并出版了一部长篇《裂缝》。
    原载:《文学报》2007/10/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