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水浒传》的抒情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晴 参加讨论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然而活跃在其中的人物都是形象丰满的血肉之躯.生命意识表现格外强烈。作品虽不以抒情取胜,但谁也无法否认《水浒传》不仅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而且还艺术地表现了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浓郁动人的情感贯穿始终。
     因为《水浒传》是在宋元讲史话本、元代杂剧的基础上广泛汇集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而成,所以一般人们的看法是《水浒传》以故事性取胜.但是.故事不过是小说的基础。故事的作用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作者有意识传达的丰富深蕴的感情则多方面地永久地感染着读者.感情的抒发又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因此,对于《水浒传》的研究仅单纯注重它的作者、版本、故事、人物是不够的,还应当注意它的抒情艺术。对于这一点研究者较少,因此就此作些探讨。
     《水浒传》善于运用悲剧的艺术形式,造成强烈的抒情色彩。悲剧最富于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悲剧艺术地再现和表现人生最为宝贵的东西的毁灭,强烈地激发美感,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事物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对假、恶、丑的事物的憎恶、抨击和唾弃,体现着人类感情中神圣的一面。[1]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小说描写的这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仅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绝路。“煞曜晸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故事本身就是一曲忠义的悲歌。悲剧的艺术形式使《水浒传》的抒情气氛更加浓郁。
     《水浒传》最成功处不只是实现了梁山泊英雄大聚义.也有招安后的诸多惨痛。尤其是“征方腊”一节。梁山英雄们以其出众的才智曾打得朝廷官兵闻风丧胆,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银之时是何等的痛快!然而,他们最终却走进了招安的结局,随即又被把他们逼上梁山的官家朝府送上了攻打另一伙“强盗”的路途。两班本有着相同命运的豪杰自相厮杀且死伤惨重。不仅方腊被俘、晁盖中箭而亡让人痛惜.尤其此前多次战斗中,为读者喜爱而又熟悉的诸多好汉甚少伤亡.,而“征方腊”却让他们大数损命和伤残.更令人扼腕。正是“征方腊”近乎残酷的安排,英雄的无奈、伤痛、失落、死亡及自残的一面才一一摆在了读者而前,任由读者体味。很显然,此处给读者的心灵震撼力,已远远超出了武松、鲁智深、林冲他们上梁山前一系列的“大闹…”、“斗杀…”、“血溅…”等痛快淋漓的格斗搏杀的精彩描写,分明让读者感受到命运对英雄的作弄与捉搦。也正是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金圣叹腰斩《水浒》恰是极端的败笔所在。《水浒》的艺术生命其实大半存在于招安的情节中。腰斩《水浒》无异于对《水浒》的阉割,阉割后的《水浒》虽不能说神彩尽失,但至少小说的生命力已大打折扣。自古及今,学人多以为《水浒》乃一出悲剧.但没有“招安”及“征方腊”的安排,《水浒》的悲剧便是浅层次的悲剧,只是轰轰烈烈的聚义只能构成一出英雄的颂歌,而不是英雄的立体雕像。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一也只能是类似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一样具有传奇性,而不会有今天这样的英雄地位。“招安”尤其是“征方腊”使小说具有了异乎寻常的悲剧性,每当读到此处,作品都会唤起我们一种悲壮的崇高美感。的确这一悲剧情节写得感情沉痛,境界苍凉,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用“千古以下,因此悲愤”把它用在《水浒》上也非常恰当。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