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前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郭瑞林 参加讨论
小说是一种文化载体,历史小说尤其如此。《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作,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非一般小说可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反映古代社会生活、时代风貌,在反映古代中国人的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战争观、人才观,在反映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等等方面,它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是一般古典长篇小说难以企及的。不能否认,一些古典文学名著也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古代文化,如《水浒》反映了古代的绿林文化,《西游记》反映了古代的宗教文化,《金瓶梅》反映了古代的市井文化,《红楼梦》反映了古代的贵族文化,《儒林外史》反映了古代的士林文化。但也必须看到,这些古典文学名著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往往有所偏重,或许在深度上超过了《三国演义》,如《红楼梦》对封建大家族的描绘与揭露,《儒林外史》对士林人物的描绘与讽刺,然而就整体而言,这些名著的文化信息含量却远不及《三国演义》,人们要藉小说来认识、了解封建社会,《三国演义》所具备的价值无疑要强于其他作品。
     说到古典长篇小说对后来社会生活、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三国演义》更非其他作品可比。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明、清以来的社会生活几乎处处可见它的身影:三国题材的戏剧风靡于杂剧、传奇和各种地方戏的舞台,尤其是京剧舞台,并塑造出一个个“活曹操”、“活关羽”、“活孔明”、“活张飞”、“活鲁肃”,在说书、评弹、鼓词、评书、快板书等民间文艺、曲艺形式中,“说三分”以及三国题材的段子,可谓比比皆是。从入关前的满清贵族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张献忠,都视《三国演义》为军帐秘本,从中吸取用兵智慧和作战方略。随着明清两代统治者对关羽的层层赠封所形成的“关羽崇拜”,更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关帝庙的香火甚至比文庙还盛。随着小说情节的故事化,三国人物与故事更成为旧时广大农村农闲时节永远讲不完的话题。由于三国人物与故事的广泛流传以及深入人心,使得与之相关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语言中,成为汉语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三国人物与故事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积淀,它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植于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人们往往把三国人物当作一种观念化、道德化的表征:曹操是奸臣的象征,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关羽是义气的象征,刘备是仁君的象征,鲁肃是忠厚长者的象征,司马懿是阴谋家的象征,阿斗是无能的象征,蒋干是自作聪明者的象征,等等。一部小说能为后人留下如此众多、积淀着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奇迹,至少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要论《三国演义》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无疑是任何一部古典名著所无法比拟的。
     令人遗憾的是,近一二十年来与《红楼梦》、《金瓶梅》研究始终方兴未艾的状况相比,《三国演义》研究显得要冷清得多,研究人员少,学术刊物少,研究格局小,无论是单篇文章,还是专门著作,都远远赶不上《红楼梦》、《金瓶梅》。在当今文学研究泛文化化的热潮中,作为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三国演义》,反而被研究者冷落,这的确有点让人不解,唯一的解释可能是《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生活,所描绘的是那些远离今人的古代帝王将相,从而缺少现代感吧。
     我自幼酷爱《三国演义》,小学时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中学时读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大学毕业后在高校担任古典文学教学工作,少不了要讲《三国演义》,同时我还给本科生开设《中国文化概论》。这就免不了带着文化的眼光去读《三国演义》,久而久之也就萌生了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三国演义》的念头,希望从小说中读出一些新东西来。于是不避浅陋,写了这本不算太薄的《〈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全书分为“观念篇”、“事件篇”、“人物篇”。“观念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去阐释《三国演义》全书所蕴含的、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带有本质性的东西,诸如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战争观、人才观、宗教观、妇女观、英雄观之类。“事件篇”、“人物篇”则采用聚焦的方式,从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去具体解读、分析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试图从中读出一些渗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东西来,但愿能对《三国演义》的爱好者有所启示。
     我既不长于文学评论,也不甚熟谙中国古代文化,写《〈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不免有些吃力,权且把它当作引玉之砖吧。
     作者 2006年3月21日于寓所
    原载:《〈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