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目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美]雷蒙德·卡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近代文学批评史》,[美]雷纳·韦勒克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忧郁的热带》,[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近读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开篇导言说到福斯特有个积习,每到年关将近、辞旧迎新之际,总要重新翻一遍一年来的日记,细细估算一番一年来“自己肉体和精神健康、声望和运道的收支账”。不消说,这种“积习”很多读书人都会有,我也是其中一个。 如果推荐外国文学作品,我会选《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那是因为从读卡佛的小说中,我忽然意识到卡佛所处的时代与我们现在的时代如此相像。卡佛的小说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受到美国文学界青睐的。一般认为,卡佛的极简主义小说是对以托马斯·品钦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拨乱反正”,因为后现代小说大行其道的那种拼凑的、粘贴画似的繁复美学风格开始让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但是,文学评论家莫里斯·迪克斯坦的分析更为清晰精准。他说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燃油出现危机,经济持续衰退,政治灾难频繁,普通人的生活愈加艰苦,“当经济情况不断恶化,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美国文化迫切需要一位作家来表现侵入个体生命的悲观情绪、挫折感和失败感”,于是,卡佛的小说恰逢其时。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苦苦挣扎的现状? 另外一本值得推荐的书,是近期一直苦苦研读的巨著、雷纳·韦勒克著的《近代文学批评史》8卷本中文修订版。当这套书齐整整摆在我的书柜里的时候,心底的那种喜悦由内而外自然升腾而起。我最早接触韦勒克是通过他与奥斯汀·沃伦合著的那本《文学理论》(三联书店),而后此书于2005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修订版。而他的另外一部代表作就是《近代文学批评史》。这套书特别注重借鉴哲学史、美学史、思想史一类的著作思路,作者的目的不是重建历史的事实,而是着眼于观念的阐释;不是归纳各家各派的论点,而是着眼于各家各派论点的分析与评价。作者认为,文学批评像哲学以及其他科学一样,是一个独立的、有机统一的领域,同时又是一个纷繁多样和充满差异的领域。在最初阅读的印象中,我总认为可以抽离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几个关键词作为理解韦勒克的著作理念,后来才知道大错特错。 关于这套书,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中文译者杨自伍。杨自伍的父亲是著名翻译家杨岂深,早在1964年,杨岂深就计划将《近代文学批评史》译介到中国,但后因种种原因搁置。1984年,20多岁的杨自伍“子承父业”,接下了翻译这套书的重任。从此,他常年闭门译书,青灯黄卷,精益求精,几乎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这套巨著的翻译。1984年,杨自伍着手翻译时,才刚届而立,而到2009年全书修订出版,他已年过半百。杨自伍用生命中的整整22年完成了这部书的翻译。现今的外文译者能有杨氏父子这样负责和谨慎的态度,委实是不多见了。 还有一位伟大的逝者的著作不得不提。2009年10月30日,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家中病逝,法国知识界又失去了一位思想巨人。这位与萨特同时代的伟人的辞世,不仅仅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且再次强调那个思想伟人的世纪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说,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的世纪终结者。列维-斯特劳斯最富盛名的著作应该是那本《忧郁的热带》。该书于1955年在法国出版时成为畅销书,现如今已是20世纪最伟大的著作之一。从表面上看,《忧郁的热带》是作者对1935年~1939年巴西内陆印第安人部落生活的回忆和记录,然而,它超出了人类学学科的局限,变成了列维-斯特劳斯的个人精神自传。它的书写的伟大并不仅仅体现在那些生动、细腻,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的文字上,用桑塔格的话说,《忧郁的热带》的伟大在于“列维-斯特劳斯利用他的经历的方式——他反思着风景的自然状态,反思着身体艰辛的意义,反思着新旧世界的城市,反思着旅行的观念,反思着日落,反思着现代性,反思着识字与权力的关系”。与其说它是一本人类学家的学术著作,倒不如说是一本伟大的随笔,处处显露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充满了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同情,独特的文体写作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2-0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