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为了相聚,所以分离——读纪德小说《窄门》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蔚 参加讨论

    
  《窄门》[法]纪德著  桂裕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看完法国著名作家纪德的小说《窄门》,在被这个带有宗教意味的爱情故事感动的同时,脑海中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世间果真有这样的感情存在吗?
    小说通篇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我”(热罗姆)与表姐阿莉莎自幼青梅竹马,两人互相爱慕,情投意合。然而,还未等热罗姆向阿莉莎求婚,她的妹妹朱莉埃特却告诉热罗姆,姐姐对她说,在自己得到幸福之前,要让妹妹先获得幸福,并让朱莉埃特与热罗姆结婚。热罗姆目瞪口呆。但出乎阿莉莎意料的是,妹妹虽然很快结婚了,丈夫却不是热罗姆,而是一个她不爱的商人。妹妹并没有得到姐姐预想当中的幸福,这让阿莉莎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同时,她深信自己和热罗姆的幸福只有通过漫长的德行的积累,才能在上帝那儿获得。而现在自己成了热罗姆通向天堂之路的障碍,因此,她决定让热罗姆疏远自己。为此,她穿粗服,像家庭妇女一样做家务,读枯燥乏味的宗教小册子,热罗姆果然陷入了痛苦之中。三年之后两人重逢,阿莉莎变得苍白病弱,她要把象征两人情感联系的紫晶十字架送给热罗姆,让他送给他未来的女儿。热罗姆百思不得其解,伤心欲绝。不久,他接到了朱莉埃特的信,告诉他阿莉莎病死了,留给了热罗姆一本日记。日记中,一个在炽热的爱情与德行的修炼这对矛盾之间备受煎熬的灵魂,让热罗姆的心灵深深震撼了……
    热罗姆起先对表姐超越尘俗的爱情观是同意的。因为,阿莉莎在他的眼中是如此的纯净美丽,就像但丁心目中的贝雅特丽齐。他相信:“是爱情使我超过我自己。要是没有你,我会重新落到我那平庸天性的可怜的水平上。正由于我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为此,他答应了表姐限制两人见面的要求,而是通过信件交流思想,倾诉爱意。热罗姆同意这样做,是因为他希望,通过德行的培育与提升,他能配得上阿莉莎,最终与她幸福地结合在一起。问题是,当他提出的结婚请求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表姐拒绝,他的信念动摇了。尽管此后阿莉莎在给热罗姆的信中依然一边灌输“圣洁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职责”之类的宗教信条,一边又忍不住向表弟表达一下爱意,但见面后又故意冷落热罗姆,从而让热罗姆陷入了悲喜交加、迷惘痛苦之中。
    明明是一对青梅竹马、一往情深的恋人,两人之间的爱情也没有什么障碍,为什么阿莉莎要对表弟设置德行上的高门槛呢?这必须从阿莉莎的生活经历、她独特的心路历程中去寻找。阿莉莎的母亲是一个漂亮而放荡的女人,她抛下了丈夫与孩子,跟着一个年轻的军官私奔了。这一关乎感情的背叛、道德的堕落的真实事件对阿莉莎心灵造成的创伤可想而知;作为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家庭,阿莉莎生活中的宗教氛围又是浓厚的。伏蒂埃牧师有一次讲道时引用的《圣经》中的一段话给她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于是,她试图用宗教来规范她的情感生活。她觉得,自己和热罗姆在一起时已经很幸福了,热罗姆不在她身边时她的思念更加深切。而一旦她和热罗姆生活在一起,发现爱情也许并不那么美满,她会失望,甚至绝望。因此,她确信她和热罗姆都需要通过德行的累积和提升,经历艰苦的跋涉,最终才能在上帝身边相聚。她用这样严苛的道德标准要求热罗姆,也要求自己,结果让表弟无法穿越德行的“窄门”,到达不了幸福的彼岸而痛苦迷茫;自己也忧郁而亡。
    就是在这德行与爱情的角力中,阿莉莎的心在挣扎,她因此痛苦地呼唤:“上帝啊,我保证把心给您,请将我所需求的东西赐给我吧,我将把我剩下的生命全部献给您……”她甚至心有灵犀地预感到了热罗姆的最后一次到来,欣悦地祈祷:“主啊,将幸福的大门微微地向我打开片刻吧。”
    纪德不愧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级作家。他用他那凝练、优美的文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看似矛盾,实则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在前后充满戏剧对比和张力的人物塑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德行与情爱、灵与肉、人性与神性中徘徊挣扎的灵魂。世界文学宝库中不乏成功的、富有宗教与哲理意味的女性形象:《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坚信“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得到了精神的升华,最终也得到了生活的馈赠;《荆棘鸟》中的梅吉信仰上帝但不放弃追求幸福,因此从上帝身边将拉尔夫神父的一部分“偷”走了。很难将阿莉莎简单地归类,也很难将她的人生结局归之为神性到底战胜不了人性;或者说她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进行了一次人性向神性升华的尝试。我们只能说,纪德通过阿莉莎这一富于宗教色彩的人物形象,探索了人性中的又一种可能。这才是最可贵的。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07-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