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一种无伤大雅的颓废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朱白 参加讨论

    《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正在逐一揭开面纱,尽管这已经成为了一年里老百姓最惦记的娱乐大戏,但还跟以往一样,每当它们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便会遭来各种意想之中的褒贬。重要的是,褒,变得越来越可疑,贬,变得越来越没有道理。这一切说明了我们的怀疑精神越发膨胀,我们的文艺作品质量永远赶不上老百姓的审美需要。跟争夺传说中的“100亿”的票房市场比起来,作家也在争版税、版权这一波中闹腾,这也说明了在我们这个文字大国里,作家仍然显得孱弱,在郭敬明最有发言权的时代,作家的地位越发尴尬。
    其实,文学不需要喧嚣,还是让口水、炮弹那些浮云远离创作者比较合适。菲利普·罗斯30年前出版的《乳房》(姜向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版)近日在国内出版,我们能发现,这位美国作家虽然名扬天下,但数十年来创作上的变化并不大。《乳房》算不上菲利普·罗斯的代表作,但主题和题材一如既往地仍然关注于大学教授的欲望与爱。若干年前,卡夫卡让忧郁的人变甲虫,罗斯则让他的主人公变乳房,当然这个意向直指的是欲望。关涉这个主题,我看过的最好的小说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耻》。与之相比,《乳房》的意味就有些逊色。当然,罗斯是1980年出版的这部作品,而《耻》差不多要比它晚了20年。
    短篇小说一直是我长期关注的。《化圆为方:俄罗斯当代获奖小说集》(卢基扬诺夫等著,刘宪平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是俄罗斯当代年轻作家的作品选,关注下邻国的70后、80后说不上有多重要,但我觉得挺有趣。事实上,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巨大,对曾经的一代作家来说,不仅仅是从苏联文学身上吸收营养,甚至到了亦步亦趋的地步,这些对文学来说都很正常,但遗憾的是,迄今我们不但没有产生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就连《骑兵军》、《金蔷薇》那样的作品也没有出现。这部短篇小说集集中了俄罗斯新生代的作家,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奖“处女作奖”的代表作品。这些新锐作家带着新新人类的气息并摆脱了前人的影响之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全新的感受呢?
    说起短篇小说,胡安·鲁尔福这位可以位列文学史大师的拉美作家,对有些人来说早就是心中的神了。但现实是他的知名度并不足够,至少比博尔赫斯差了太多。他毕生作品只有不厚的一本书,包含一部长篇、若干短篇不足30万字。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中文版单册全集,如今在网上已被炒到100元。这部曾名为“烈火平原”的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原野》(张伟劼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9月版),内含17篇短篇小说,气质完美“身材”极致、几乎可以成为教科书。《燃烧的原野》此次重新翻译后显得更细腻逼真,但可能是先入为主,我总是觉得此前屠孟超译的那种粗糙和生涩更像鲁尔福一些。
    新作品常常见,但大师却非年年有。因此,大师之前未被出版的作品有望重见天日,就可以称得上是桩乐事了。福楼拜的《庸见词典》(施康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9月版)的出版不仅仅是补缺,更应成为洞悉一个时代的秘密之书。如果说19世纪的法国人福楼拜点破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么现在来看,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超越眼光,使得他的言论即使放在下一个时代也仍然生效。《庸见词典》就是这样的作品,作品中温柔善意的讽刺和恶狠狠的嘲讽,使人读来难免对号入座,让你我在里面轻易就找到自己的影子。人世间的荒诞太多,比如高雅的做派,本身并不是坏事,但当一个玲珑并不高雅的人非要展示他的高雅时,你就知道这荒诞本身有多么可笑了。
    说到以上两位大师,让我想到其实“大师”这词近年来口碑并不是很好。它甚至已沦落为一种讨好的、尊敬的、当然也是一种媚俗的称呼。不过,掐指一算,在国内,至少已有成百上千个作家、导演被称为过“大师”。但真正的大师不是被人叫出来的,比如杜尚,这个艺术家中的艺术家,即便什么都不干,或者玩玩国际象棋,也有人愿意对他顶礼膜拜并送上“时代的艺术大师”称号。如今,杜尚已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仅凭不过时这一点,他就是卓越的。我们对杜尚这个级别的艺术家,充满熟悉的陌生感,一方面他的符号性作品、形象乃至音容笑貌常常出现,另一方面我们很少真的有机会走进他们的作品。对作品的陌生导致对人的疏离是难免的。《杜尚传》(朱迪特·伍泽著,袁俊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这部近50万字的传记当然不仅仅满足于介绍生平,更是集中挖掘了关于杜尚生前的几个谜团,让我们有机会一次性地见识到他的真实生活,这非常必要。杜尚充满了引领精神和影响,对同时代的和后代的精神生活,仍然持续发生着作用。
    《盛开的樱花林下》(坂口安吾著,袁斌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0版)是我最近睡前都要看上两眼的作品。当然,不是用来催眠,而是书中那些怪异的故事适合作为一个梦的引桥,让即将的梦境适时展开。从太宰治那里听说“无赖派”,然后再从“无赖派”那里知道坂口安吾,日本文学无须吹嘘,就是一座矿产丰富而璀璨的宝藏。坂口安吾出道于20多岁,编杂志、写评论,成名在不惑之年。在这部小说集中,开篇的《盛开的樱花林下》偏向古典美,有那么点《聊斋》的意思。其“无赖”思想在涵括了若干篇可以独立成章的短篇《我的人生观》中集中爆发了。坂口安吾的颓废,其实有着一种无伤大雅并无伤害的残忍,在看似残忍的基础上,主人公通常是成为最后的输家,其中的原因并不归结于时代,而是作者自身的“精神需要”,有人甚至觉得这种残忍看多了也能成为一种优雅。日本曾经为太宰治、坂口安吾等作家的代表作拍摄过动画片,其中也包括这篇《盛开的樱花林下》,还有《人间失格》等作品的动画短片被命名为“青文学”系列问世,开头甚至还配以对日本当代文学及作品的讲解。想一想,即便这种文艺作品身后的“附属品”也让人羡慕啊,不用对比,你也知道中日两国的差距是怎么呈现的了。
    原载:《文汇报》2010-12-25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