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金瓶梅》作者是贾梦龙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许志强 参加讨论
几年来,笔者在有关同志的协助下,查阅了《兖州府志》、《峄县志》以及有关兰陵的史志和文学作品。对照《金瓶梅》研究者的有关论证和考证,对照《金瓶梅》一书,对枣庄地区的峄城区、市中区、山亭区、薛城区、滕州市以及苍山县的兰陵镇、江苏北部的徐州等有关古兰陵古迹进行了考察,也对《峄阳贾氏族谱》等进行了考证,寻踪蹑迹,追根求源,结果发现,《金瓶梅》的作者不是别人,而是古峄县的明代的训导贾梦龙。证据确凿,现将其主要证据略述如下。
     一、从贾梦龙的生卒年代看
     贾梦龙生于正德六年(1511),卒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终年86岁,经历了明武宗、明世宗、明穆宗、明神宗四个朝代。就在贾梦龙去世之际,即万历二十四年前后,开始有《金瓶梅》手抄本流行。而据专家们的研究结果看,《金瓶梅>>反映了正德、嘉靖、隆万年间的民俗和生活特点。贾梦龙的生卒年代与《金瓶梅》的成书时间及其反映的时代特点完全吻合。
     二、从贾梦龙的经历看
     《峄县志》、《峄阳贾氏族谱》及古兰陵的有关碑志都证明,贾梦龙祖籍为山东博平一带,籍贯为兰陵也即峄县人。他曾随其父贾宗鲁在古“吴越”地的高淳一带生活了二十多年。至30余岁,其父贾宗鲁在南阳病故,此时约为嘉靖二十年,贾梦龙回到峄县“坐通庠”,并搜集整理了《峄县志》的一帙但未刊印,后来,“以文望见推”,大约在嘉靖三十六年被选为贡生,来到华北地区的与临清、清河接壤的内邱县任训导。其子贾三近隆庆二年中进士之后,他又曾亲自进京城住过一个多月,到隆庆五年,贾梦龙60大寿,退居峄城,在家乡饮酒结社,赋诗作词,写作二十余年。由此可知,贾梦龙不仅身为兰陵人,而且祖籍临清博平,接近淄川,不仅曾生活在兰陵,而且曾生活于吴越、华北等地方,并且又善于搜集地方史料,有广泛的阅历,完全可以用吴浯、鲁白、华北俚语及京话写作。这与《金瓶梅》中既用吴语又用山东土话,既有华北俚语又有官话的语言特点完全吻合。至此,便揭开了《金瓶梅》的语言特点之谜。
     三、从贾梦龙的文学修养看
     贾梦龙虽然身为训导,但确属“稗官之上乘。”他的职务和经历以及他的儿子贾三近的高官厚禄,使他既有大量的时间去体验和记录中、下层人们的语言、生活和风俗,也有机会接触到上层人士并了解宫廷生活的内幕。他的著作据记载有《昨梦存》、《泮东诗集》、《永怡堂词稿》等。在《峄县志》中,还有他七十岁时给他的结社乡友作的碑记,他的诗、文、有关他的事迹的记载等。撰修国史的明代进士于慎行在祝贺他60岁大寿时称:“翁身为文学僚,荣也、乐也、奚弗备也”。可见其文学才能在当时就颇有名声。而从搜集到的贾梦龙《永怡堂词稿》中可知,贾梦龙不仅作诗,且创作了大量词曲、小令。张远芬先生就曾指出:“这些词曲、小令的曲牌在《金瓶梅》中大部分都再现过。”
     四、从贾梦龙的思想心态看
     贾梦龙虽然很有才能,但却一生漂泊,并不得志。于慎行曾比较客观地描述到:“翁四世明经,及翁兄弟(按:其弟贾梦悝、号笔峰先生)益烨然,有名声,鲁国莫不闻,而不博一第,翁之心何如哉?”从贾梦龙的诗词、小令看,他的思想心态极为消极,对社会现实极其不满,每以陶潜、刘伶、杜少陵、白乐天等人物自居,经常游山玩水,结社乡间,饮酒作乐,常请南方优伶到兰陵唱戏歌舞。虽然六十岁后,他沾贾三近的光,建立了贾家楼,被封为“光禄寺卿”,但这更使他感到悲怆。他的每一首诗词和小令都充满了对人生的感叹,对人世间的嘲讽,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感 慨。“口中牙齿参差豁,面上眉须横竖丝,惟有一双闲袖手,尚能涂抹壁头诗。青毡坐破已无毡,谏议须封不是官,闲坐小楼开四壁,漫卷诗卷对山看。”这就是他在退居峄县后在家中从事写作时自己对自己生活和心态的写生。
     五、从贾梦龙的名字和称号看
     贾梦龙,字应乾,号柱山,人称柱山翁,又自称贾泮东,四休居士。所谓“四休”即“休争强使智”、“休入城和市”、“休生事”、“休浸溽”;所谓“泮东”,即“东泮宫”秀才,“宣尼庙”儒生之意。这与《金瓶梅》中的“万事都休”,以及“水秀才”、“祭头巾”等描写完全一致。而他的柱山,与《金瓶梅》作者自序的“欣欣子”同出一典,都出自于《汉武帝内传》中的西王母向汉武帝传授“五岳真形图”时说的一段话,取自于其中的“天柱”、“欣子”等句。寓意为太上道君立“天柱山”,王母“欣子有心”,赠“五岳真形图”,要求严格保密,十分明确。而关于这一点。《金瓶梅》中有内证,作者在第三十九回寄法名时,专门用一首诗概括了《汉武帝内传》这一故事,实质上点明了作者法名的出处。
     六、从贾梦龙对佛教、道教的兴趣看
     贾梦龙万历十九年曾专门重修峄城南天柱山(旧为葛峄山)上的佛母塔,并在此塔上记曰:“柱山人专号于佛母塔。”在《峄县志》中,他指使贾三近写了《重修天柱山文笔峰佛母塔记》,留下所谓“大字足笔”,“天下第一奇文字”为证。据有关记载和峄县碑刻可知,贾梦龙经常游览古兰陵的龙门观、青檀寺,并曾游览泰山、孔府、孔林,写下了许多诗篇,表明他“偶从僧刹寄行踪”及其对儒释道教的浓厚兴趣和深刻见解。这与《金瓶梅》作者对佛道极其熟悉是完全一致的。
     七、从贾梦龙的写作内容看
     贾梦龙《永怡堂词稿》中的写作内容有许多地方与《金瓶梅》中的内容一致。如他对在南方时的风流倜傥及其荒唐生活的描写与《金瓶梅》中对楚云、对扬州的描叙一致;对他在进京途中的冷清的描写与《金瓶梅》中的京城归途中的描写一致;对他的孙子贾梧突然死去后的怀念与《金瓶梅》中的哭官哥一致;对结社饮酒的描写与《金瓶梅》中大量的结交与饮酒的描述一致等等。
     八、《咏永怡堂落成》之证
     贾梦龙的《永怡堂词稿》中有《咏永怡堂落成》的山坡羊词令,这首词令描写的风景与《金瓶梅》王冠四阕词描写的风景两相对照,完全一致,有的字句重叠,有的则互映补充。
     永怡堂词:你休说俺这园亭不大,尽够俺渔樵们闲话。王冠词:阆苑瀛州,金谷陵楼,莫不如茅舍清幽。
     永怡堂词:“俺这里有山有水有风月,无冬夏。”王冠词:“野花绣地,莫也风流,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
     永怡堂词:“有的花,云锦样遮柳阴稠竹径斜,有茶有酒有书剑琴棋画。”王冠词:“绿水傍边,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也堪图画,也还奇哉,有数株松,数竿竹,数枝梅。”
     永怡堂词:“一会家饱饭狂歌来也,有儿童齐和答,咱有好客来咱更有耍,咱这一榻风光只静坐也潇洒。”王冠词:“酒熟堪酪,客至须留,更无荣无辱无忧”。“日用家常,竹几藤床,靠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话何妨,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宽舒。”
     以上词令两两对照,无论从内容、风格、语言,还是从思想意境,都是如此惊人的一致,相应相称。
     九、刘伶坟之证
     刘伶是西晋时竹林七贤之一。但刘伶坟在何处?却很少有人提到。贾梦龙在《永怡堂词稿》中有《驻云飞·劝酒》一词道:“分咐歌童,一曲新词劝一钟。未饮将歌送,饮罢还斟奉。瞒,剧饮便干钟,从伊乘兴。却不道酒满陂池,浇不上刘伶冢。休向人间问醉醒。”而《金瓶梅》第十一回写西门庆在李家喝酒,两个妓女歌唱劝酒,也有一首词道:“……况是青春莫虚度,银江掩映娇娥语,不到刘伶坟上去”。这里的“浇不上刘伶冢”与“不到刘伶坟上去”,语法、字句几乎一点不差,完全相同。更何况,刘伶坟就在贾梦龙的故乡峄县冯刘曜村。在明代,贾梦龙曾于万历十九年专门为刘伶表墓,并指使贾三近为此事写了墓记。贾三近称他父亲贾梦龙为刘伶的“会心人”。贾梦龙还专门为刘伶立碑。在今日刘伶墓的墓碑上,尚可以看到贾梦龙的名字,碑的背面就是刻有贾梦龙同时写的另一首词《刘伶坟》:“冯氏郊园埋着刘伶这醉仙,醒也没人见,醉也没人唤。清颂古今传,不从妻劝。至到而今,谁浇奠?悔不当时葬酒泉。”因此,可以说,能够随口引出刘伶坟典故,并说出与《金瓶梅》所引字句相同的话即“不到刘伶坟上去”的人,在兰陵非贾梦龙莫当。
     十、“金莲”“秋菊”与“平康巷”之证。
     贾梦龙是否曾直接提到《金瓶梅》中人物的姓名以为证据呢?经查,确有这方面的证据,试举一二。
     贾梦龙有《平康巷灾戏为诗吊之》曰:“谁向骊山作戏哉,金莲种自火中开。燃香盟誓烧成焰,抱炭心肠冷作灰。鱼鳖近城殃及沼,燕莺别苑燎沿苔。徙薪曲突知无策,上客惊抛夜合杯。”此诗将“金莲”比喻妓女与《金瓶梅》中的金莲同义。“平康巷”在《金瓶梅》中也曾提到,如第五十五回就有:“平康巷、青水巷这些角伎,人人受他恩惠。”
     再如,贾梦龙在《招伎》诗中写到:“风景似东山,指名呼唤,非月非云,金菊对芙蓉面。”东山有“东山妓”,贾梦龙的诗词和《金瓶梅》都已提到,而这里“指名呼唤”的东山妓不是“月”娘,也非梦“云”,却是“秋菊”、“金莲”。此诗的寓意与《金瓶梅》中的月娘,金莲何其相似?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确凿的证据可证明《金瓶梅》为贾梦龙所作,由于篇幅所限在此难以一一列举。四个世纪来,贾梦龙一直未被人们所认识。今天,我们有责任还他以文学家的本来面目。
    原载:《枣庄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