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到底改变了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意轩 参加讨论
写在前面的话:细心的读者或许记得,一个多月前,6月23日,本报一版刊出述评《官员上网成风尚》,拉开了系列报道“网络改变世界”的帷幕。此后,我们陆续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了《网络让政府更透明》、《网上资金翩翩游》、《网络教育天地宽》、《网络社交乐融融》、《网络新秀微博客》等15篇报道,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对网络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作出具体详实的描述和认真中肯的评析。我们的目的,在于让广大读者与我们一道,进一步与网络这个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新鲜事物亲密接触,了解它,熟悉它,认知它,用好它。在这组报道即将结束之际,我们请本报资深记者张意轩撰写了这篇总结概括性的全景式述评,算是为这组报道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
    网络到底改变了什么?
    一个很有意思而又极富挑战的问题,让记者沉思良久。
    查阅资料,寻访专家,请教同行,反复求证,苦苦思索……结论是:自从有了网络,地球就不再是过去的地球,人类也不再是过去的人类了。
    一切,都在改变。
    网络,改变一切。
    改变, 静悄悄从媒体开始
    从单向狭窄的“媒体—受众”时代,迅速转变为全方位的“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最先感受到互联网力量的是媒体。
    有意思的是,互联网在中国最初为大众所知,其扮演角色,也是“媒体”——网络新闻的两大特点:多(海量)与快(迅速),让人们“扑通”一声跳进了全新的“信息海洋”。随着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等门户网站的崛起,人们赫然发现,原来新闻发布可以不再受版面和时长的限制,查询相关信息变得如此便捷!越来越多人开始习惯于在网上浏览新闻。
    正因此,互联网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宣布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它给传媒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的发展——革新传播方式,塑造新平台,既改变了传播者,也改变着受众。
    这个趋势还在持续。CNNIC今年7月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目前,84.3%的网民把互联网看成其重要的信息渠道。
    不过,更大更深刻的变化,发生在web2.0即网络互动技术到来之后。
    有了web2.0,博客、播客、RSS、SNS、Twitter等相继诞生,成为门户网站之外人们发布和寻找信息的新通道。
    与此相伴随的是,人们的信息接受和发布习惯发生改变——人们的主动性大大增加,受众的概念不再适用。
    自此以后,人们获取尤其是发布信息的方式变得日益方便和廉价,只要内容足够有价值,一个普通人发布的信息,也可以迅速被全世界上亿网民所知晓。由此带来的是公众对于获取和发布信息的空前冲动和热情,越来越多的网民将看到的事情和自己的观点写在博客上,甚至拿起摄像机,制成视频新闻,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到全球各地。“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只要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一家媒体。”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博客作者已达1.81亿。而在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期间,一些知名网站相关博客文章数量,远远超过媒体新闻报道的总和!
    同样,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普通网民拍摄的视频所占比重已相当之多。诸多热门视频首先来自普通网民之手。由此带来的是,传统媒体“你说我听”的格局被打破,转变为“大家都在说”,自媒体、草根媒体等概念不断出现,推动着传媒进入大众唱主角的时代。
    受此影响,曾经叱咤风云的门户网站开始遭遇挑战。“我可能半年都没去主动点过新浪和网易等门户网站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叶明说,“我就直接从豆瓣九点上订阅,比如我可以直接进它科技这个板块,它有很多文章,大家帮我推,推荐的人越多,文章的置顶就越高。我就可以先选择看。”在她看来,RSS的功能慢慢把其他全都取代了,门户网站将慢慢开始边缘化。
    这样一来,传统媒体基于媒体资源垄断而获得的权威被消解了,也分流了人们的关注力,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极大压力。
    在美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塔克森市民报》和《安阿伯新闻报》等报纸已停止出版纸质报纸,改为出网络版。
    “由于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发展,也由于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传统的媒体来说,我们人民日报社不少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内,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日前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在线访谈时坦言,“在某种程度上,有的时候有一种失落感。”
    “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我们不能因为失落而没落,失落不可怕,关键是把失落感化为危机感、紧迫感,化为一种改革和变革的动力。”张研农如此强调。看来,这位信心十足的社长已经把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用于寻找出路和对策。
    感受压力的,又岂止是纸质媒体?各传统媒体纷纷转型或拓展业务,开拓自己的网络化生存空间。
    几乎各家传统媒体都已开通自己的网站。在此基础上,新的传播方式也在探索中——力图将文字、声音、视频、网络等不同传播形式的结合,不同介质的媒体的融合成为一个可见的趋势——媒体日益向全媒体时代拓展。
    “网络正在与传统媒体相嫁接。”优酷视频网总裁古永锵认为,这种趋势使网络走向主流化。在网上蹿红的“最美乡村女校长”、“最帅交警”在《人民日报》上被报道并扩大影响。追求音乐梦想的“西单女孩”参加了东方卫视的“加油东方天使”,“烧饼帅哥”则参加了旅游卫视的创业节目。
    对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杨伯溆教授认为,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传媒界,而是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传统媒体提供的是舞台,在这些舞台上活跃的是精英,其他人则被称为受众。而新媒体提供的主要是平台,平台上的内容基本上要由使用者自己提供。无门槛、参与、互动、平等、自由、创作、分享等,是新媒体传播的核心特征。”
    “从舞台到平台,从受众到使用者,所发出的信息是社会转型。”杨伯溆说。
    当然,“人人都是记者”带来的并非完全是好消息。当下,不仅仅是公众人物,即使是普通人,也有可能随时被拍摄、被记录,然后上传,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的主角——公共和私人空间的边界正在快速消失,个人的隐私受到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威胁。
    “当人们出席晚宴时,主人就会首先声明:今晚的聚会是不对博客开放的,任何人不允许在博客上泄露今晚谈论的话题。”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曾经设想的这个场景,正在变成现实。
    信息泛滥,个人言论力度过度放大,因此许多人担心网络的诽谤中伤、粗制滥造、信息虚假。在过去以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为中心的舆论格局中,传统媒体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可是在网络传播中,特别是个人的博客播客等,缺乏传统媒体的审核和把关机制,一些匿名的不当信息和传播就一时难以追究责任。健全相关法制、完善道德体制已成为较为急迫的社会课题。
    改变 一步步进入政治领域
    网络让人人都有了说话和表达的渠道,于是中国的政治生态随之发生改变。
    人的一切权利,从表达的权利开始。
    自1994年中国大陆诞生第一个BBS站以来,据统计,中国已有约130万个网络论坛,居全球第一,“它已经是网络舆论生成的最重要的平台。”有专家如此评价。
    网络的蓬勃发展,正悄然改变着中国政治的生态。
    “离人民群众最近的是互联网,离中南海最近的也是互联网。”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评价网络的政治功能。
    “最近”的表征,在2008年6月20日得到最佳印证: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特地来到人民网,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公开问政网络——被网民称为“最幸福的网事”。同时,受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亲民形象的感召,越来越多网民自发地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粉丝,他们自称“什锦八宝饭”,这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道别样风景。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高层官员逐渐退去神秘面纱,拉近与百姓的距离,网络问政已成燎原之势。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邀网民“灌水”、“拍砖”,还邀请26位网民进行面谈;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与网民在线交流;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网上问计,840多万网民赴约;
    ——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每天必看网友留言;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为首的10位常委全部上线;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说,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推动网络问政常态化已是大势所趋”。
    日前,广东还出现了“网络发言人”……
    在“两会”现场,“我征集了近5000名网友的意见,我将他们的意见梳理了一下,带到了人大会场,我认为……”这样的开场白已经渐渐为百姓所熟悉。
    网络成为传递原生态的群众情绪和民意的重要渠道。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认为:“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在我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在国际政治舞台中,中国网民的参政热情也不容小觑。
    3·14事件、7·5事件、汶川地震和奥运盛会等大事中,中国网民发出的主流声音,令世人震撼。2008年4月路透中文网刊登的一篇文章写道:中国人“需要意识到的是:你们已经成功了。由于你们在互联网上发表的大量言论,以及越来越多热心的外国博客们乐此不疲地把你们的言论翻译成外文,与全世界分享,西方世界空前地了解了中国人的想法”。
    分权、匿名和共享的互联网成为小人物的大舞台。网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就像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
    “公民对于网络政治参与这种新兴形式的认识,实现了从怀疑到认可,从认可到信任的二度转变。”有研究者指出。而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也在网络讨论的激荡中风生水起,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意见群体。网民积极讨论着各类话题,发帖、跟帖、回帖、顶贴等简单的论坛操作改写了中国公众参与的面貌。
    这恰为网络监督提供了强大“靠山”,成为悬在一些官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2003年,“孙志刚事件”让中国网民看到了自己通过网络舆论改变事件进程的力量。
    此后,经过数年发展,网络舆论的影响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从“虎照门”到“出国门”,从瓮安、石首群体性事件到“躲猫猫事件”、“邓玉娇事件”,从三鹿“毒奶粉”到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从周久耕“天价烟”到山西娄烦溃坝瞒报事件,等等。这一系列范围广泛、性质各异的事件,均显示网民智慧与勇气,更让“问题官员”胆颤心惊——他们的对手利用虚拟世界对现实身份的掩护,成为暗中对他们进行监督的“隐形人”。
    这些“隐形人”中,有善用搜索引擎查询海量信息的搜索高手,有擅长梳理总结现有资源的分析强人,也不乏当事人身边的内幕知情者。其“中坚力量”更有着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社会资源,可以将现实中的人脉和线索,转化为“网络侦查”的能量。
    人民网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七成的网友认可网络监督作用,对网络问政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充满期待。
    不过,也不全是一片赞誉之声音。泛政治化、群体极化、激进走向、语言暴力、相互攻讦等都成是让社会和学界堪忧的负面现象。
    “网络民意需要走向成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彭兰指出。
    如彭兰所言,政治网民幼稚病的表现有“泛政治化”倾向,这虽然可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营造公共讨论的气氛,但是在某些时候,也会导致偏离事实,将事件夸张化,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和互相攻击。
    于是,“网络暴民”、“哄客社会”成为网民在虚拟空间中肆无忌惮的代名词,引起人们的担忧。
    经济学家樊纲也提醒说,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中国更大的利益群体在网外,多数的农民、农民工都不在网上,不是网民能够代表的。政府不能光看网上的东西,不能仅以网上的舆论来左右自己的政策。
    尽管如此,网络民主平台的多方搭建,毕竟是件好事,它已经并正在继续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
    改变 让经济格局迅速洗牌
    时间与空间的极大缩小,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顺之者存,逆之者亡。
    有了互联网,世界是平的。
    股民,只要点点鼠标就可完成股票交易,再也不用挤在证券交易所排队购买纸质股票。
    网购族,只要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心仪商品,不用亲自到商店,更不用迈出国门。
    保安员,只要通过联网的闭路电视,在中国就可以监察美国社区内的一举一动。
    各种行业,原本需要几个月才能贯通的传统经济流程,现在只需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即可被打通。
    ……
    互联网正以无限创新的可能性成为改造其他行业的“魔术棒”,同时自身也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在金融危机中,其他行业都比较萧条,网络行业依然春意盎然。”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说。即使在200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据艾瑞咨询统计,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年度增长49.2%。进入2009年上半年,互联网经济无论同比、环比继续保持增长。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魔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看来,是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产业升级“助推器”,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
    作为见证者,雅虎口碑总裁金建杭体会颇深,“以前用互联网做生意,别人会说:呦,你太厉害了。今天,制造业不用互联网做全球生意的已经找不到了。”
    与信息化的融合,令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驶上了“高速公路”。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举例说,目前我们只需要4位员工就可管理公司3500台服务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领域,其辐射能量也远非传统经济可比。数据表明,在美国,对交通、能源、供水等领域投入10亿美元,能创造1.8万个岗位;在信息技术领域投入10亿美元,则可创造3.1万个新的工作岗位。在中国,刚刚启动的3G服务,将直接或间接地创造出30万个就业机会。
    在零售领域,互联网魅力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模式,同时也改变了竞争格局。业内人士指出,工业社会企业的市场基本在国内,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市场在全球。
    网购的兴起,使得零售实体店越来越多地承担展示功能。如索尼和Apple在中国都设立实体店的大型体验中心,但顾客的真实购买却有很多种渠道可以选择。
    2008年,网购交易规模达到1300亿元。C2C增长趋成熟稳定,B2C蓝海吸引大量企业加盟,尤其被中小企业视为“过冬棉衣”。单单淘宝网2008年交易规模近千亿元,远超沃尔玛在华全年营业额。
    “中国国内B2C的发展,还处在婴儿期。”新蛋网邹果庆表示,“同一类产品,中国互联网销售比例占整个销售比例不到1.5%,而在美国,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5%—30%。市场潜力非常大。”但是,物流智能化、网络信用环境等瓶颈仍需突破。
    同年,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近3万亿。如此大规模的市场,不仅会改变企业的命运,也会改变个人的命运。目前,我国网商数量直逼5000万大关。
    “不做电子商务,5年后你会后悔!”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今年5月在广州阿宝会上断言。
    “以前谈起电子商务作用时,总是老三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说,“这仅是将电子商务看作一种工具。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把创新的触角延伸到组织、管理,延伸到商业模式、战略规划上。在这些方面寻找新的竞争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在经历了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一阶段和以零售业为主的第二阶段之后,金建杭判断,电子商务迎来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化。“我国涉及生活服务的商家更是达到4000万家。这一规模庞大的商家群体将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推力。”金建杭分析认为,“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化是未来十年的一个方向。
    网络经济也改变着传统经济的游戏规则。
    在互联网中,由于数字技术消除了市场的地理界线,生产厂商可能与它们曾经闻所未闻的厂商进行竞争。这为中小企业打破大企业的垄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互联网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比谁的资金多,比谁实力雄厚,而是在比谁能够更快,互联网就是一部颠覆史,几乎都是小的推翻大的。”金建杭说。
    专家断言,未来,具备小规模定制、个性化生产、低消耗、高附加值等特点的企业将成为主流。
    在北京大学教授杨伯溆看来:这表征着创意产业时代到来的趋势。
    改变 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
    有了网络,人们拥有了另一个空间,他们可以而且乐于生活在虚拟与现实之间。
    网络可以解决生活的一切问题,有人这么坚信着。
    尤其是那些被称为“宅男宅女”的“新穴居人”。他们足不出户,就可舒适生活。
    CNNIC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7.5%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生活离不开网络。
    “网络正在接管生活”,有人如是展望。互联网的电子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空气、水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在网络上,人们已经可以实现通讯、休闲、购物、订票、支付、咨询、会议、选举、写作、教育、找工作、交友、赚钱、法律服务,等等,不胜枚举。
    “不应该仅仅把互联网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具,应该看作一个美好的生活方式。”马云如是表示。其旗下公司雅虎口碑正在打造“网上生活之城”,“通俗地解释这个构想,就是提供本地化的生活信息服务,订机票、订餐、上门修彩电、修空调、找保姆、找学校,甚至找恋人,都在这个生活之城里实现。”金建杭说。
    人们将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数字化生存时代。
    随着MSN、QQ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出现,网络加速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有事网上说”,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沟通方式。它廉价、便捷,使人们即使远隔重洋,也如近在咫尺,实现“超时空的交往”。
    目前,MSN已在59个国家以36种语言推出;而QQ的注册账户总数也达到9亿多。
    更为重要的是,交往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重组。
    一个新词出现了——“趣缘”。“原来的人际关系主要以血缘、地缘为主,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搭建人际关系成为可能。”杨伯溆说,“在网络时代的交往,是基于个人主义。”
    CNNIC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即时通信的使用比例达到72.2%。近九成网民认同互联网加强了其与朋友的联系,对互联网拓展其人际关系的认同度也达到了66.5%。
    在新的交往方式中,网络也在颠覆着传统的等级化的人际关系,重塑平等化的人际格局。而在当前方兴未艾的社交网站中,这一点的体现就更为明显。“大家开始尝试平等地去对待别人,跟别人交流,这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杨伯溆说。
    “因为互联网对所有人开放。”杨伯溆分析说,“在网上,参与者的部分现实社会资源,如身份、名誉、地位等,无法带入,他所能获得的尊重取决于其对某些议题的贡献,以及这些贡献所能获得的认可。”
    所以,网络也增加着人们感知幸福的途径。以写博客为例,“当内容被更多的人甚至是从未谋面的人所阅读,他们的肯定,抑或是不同意见的探讨,给我们带来的是被关注的满足,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就是网络的吸引人之处。”一位网络博客写作者如是表示。
    网络也改变着人们成名的方式。芙蓉姐姐、后舍男孩、网络小胖、天仙妹妹、西单女孩、最美乡村女校长、最帅交警……近年来,中国的网络红人一波波地涌现。网络成为新偶像速成的重要平台。
    其实,超级女声李宇春、张靓颖等的走红,同样与网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百度贴吧”等网络论坛对于粉丝群的形成、自我巩固和扩展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这种传播甚至可以传出国门,弗里德曼就曾关注过中国土豆网上一系列由普通网友自拍的视频传播的力量。在他看来,借助于网络“上传”力量,本土文化参与全球化的力量也将得到加强。
    “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生活中有两张图,有一张图是现实中地图,还有一张是网上的关系图,虚和实有时会叠加在一起。”金建杭说。
    改变 需要的是应对这一改变  
    阳光与阴影,相生而相随。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谈及网络的两面性,弗里德曼曾有过一段精辟描述:“让我们彼此团结的新技术也使我们相互分离,让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新技术,也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干扰。让每一个普通人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上传到网上的技术,既使得小人物也能影响世界,也使得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粗俗,让我们的讨论变得更加低级趣味。”
    没错,网络使天涯若比邻,又让比邻若天涯。
    人们在网上与人交朋友,而在现实中,人与人相识的机会却越来越少。网民在网络上选择狂欢,在现实中可能选择孤独,他可能知道网络上发生的一切,却不知道邻居姓什么,是干什么的,甚至对身边的亲朋好友形同陌路。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日益浸入,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社会隔离感也逐渐增大。CNNIC7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34.4%网民感觉到互联网减少了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与2008年末相比,这一比例攀升了5.4个百分点,而由于使用互联网感觉更孤单的网民也增加了2.1个百分点,增加至22.0%。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却惟独不在自己所在的地方,“持续地心不在焉”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病。弗里德曼说,有一次他参加研讨会,小组讨论时他会说:“每个人都得把两只手放在桌子上,十个手指头都得让我看到,不许用黑莓手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认真听你的发言。”
    无疑,海量信息涌来,也带来了新问题——人们不再担心信息太少,而是担心信息太多。
    仅仅是信息筛选,也可能成为一项耗时耗神的任务。
    网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的碎片化。太多相互联系的机会、太多蜂拥而来的信息,将我们的生活分割成片段的、零散的碎片。一位对网络颇有研究的学者,将现在时代称之为“干扰的时代”——大家在不停地通过短信、电邮、电话、msn等互相干扰,尽管没有人故意干扰你,但却总有人在你想打个盹或是正在思考时打来电话,“谁能在这种情况下认真地思考呢?”他说,“互联互通能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但超过某个限度之后,就对我们的创造活动带来干扰。”
    他甚至认为,“在干扰的时代,文明可能会走向衰退,因为思想和注意力能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患上了注意力缺失症。”
    日前传出一则消息,不久前刚刚承认自己拥有Facebook账户的比尔·盖茨,终因好友请求多到爆炸,于日前停用了该账户。盖茨表示,他不是“一个24小时都在线的网虫”,并称“如果我们不小心处理,所有的科技工具都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现在我们应该学会选择,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照单全收,必须按照你的本性、你的需要去选择。”台湾漫画家朱德庸说。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已经患上了“电脑依赖症”,一天没上网,便会觉得怅然若失。数据显示,有16.4%的网民表示一天不上网就感觉难受,也有17.4%的网民觉得与现实社会相比,更愿意呆在网上。
    随着搜索引擎和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变成一本永恒的档案,你所说的话、登录过的网站、发过的邮件、甚至是别人对你的评价,都有可能被记录下来,而且随时被人翻阅。这也因此出现了一个新词——网誉(即网上声誉),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网誉变得日益重要。“人们不仅要学会如何在网上冲浪,更要注意他们会在网上留下什么”,有研究者如是表示。
    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也使得能够建立起声誉的个人或者机构更有力量。这在淘宝网等网购平台推行的信用评价机制中已可见一斑。“网络能够催生诚信。”马云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淘宝网的信用评价机制,正碰到网络造假者的利用,付出多少钱就可以获得多少级的“信誉评价”,这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面对互联网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的特性,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有人说,这正如手掌与手心,是一件事物的两面嘛。
    问题是,网络已经并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面对这诸多改变,我们,准备好了吗?
    ■记者手记
    网络使地球变小,使人的世界变大
    短短40年,互联网的发展,超乎想象!
    从门户时代到搜索时代,到当下方兴未艾的SNS时代,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不断缩小着地球的时空距离,另一方面也赋予了个人更多的自由,带来了个人自主性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不断激发出来。
    未来的时代将是个性化的网络时代,有专家如是表示。
    网络化使世界变小,而个性化则使人的世界变大。
    由此,我们也有更多的理由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作为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发挥,这也使得我们的未来、使得世界的发展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原载:《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9年8月13日 第 01 版)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8月13日第01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