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玉带林中挂是黛玉沉湖的标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心武 参加讨论

      早在1984年,周汝昌先生就发表了《冷月寒塘赋宓妃——黛玉夭逝于何时何地何因》一文,提出了曹雪芹对黛玉的结局设计是自沉于湖的观点。我在《揭秘〈红楼梦〉》的系列讲座和书里,承袭、发展了周先生的这一论断,主要是从古本《石头记》前八十回的诸多伏笔里,探佚出曹雪芹在已经写成而又不幸迷失的后二十八回里,安排黛玉在中秋夜沉湖而逝,整个过程构成一次凄美的行为艺术,体现出黛玉生既如诗、逝亦如诗的仙姝特质。
    周先生二十多年前提出的黛玉沉湖说,似乎关注者不多,经我在《百家讲坛》弘扬后,反响开始强烈。质疑者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黛玉葬花时,她否定了宝玉提出将落英撂到水里的建议:“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浑倒,仍旧把花糟蹋了……”她主张土葬,令花瓣在香冢里日久随土化掉。黛玉对落花尚且主张土葬而拒绝沉水,她怎么会到头来自己去沉湖呢?第二个问题是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册页里,画着写着“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如果说后一句意味着宝钗最后孤独地死在雪天,那么前一句是不是意味着黛玉最后是用玉带挂到树上,上吊自尽呢?
    正如蔡元培先贤所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每一位红迷朋友,都有参与讨论、独立思考的权利。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如下,仅供参考。
    黛玉是仙界的绛珠仙草,追随神瑛侍者下凡,她将其一生的眼泪,用以还报后者以甘露灌溉的恩德,眼泪流完以后,她当然就要回归仙界。黛玉沉湖,最后不会留下尸体,不存在像落花一样流出大观园去的可能。当然黛玉在回归仙界前,她又是个凡人,她被赵姨娘通过贾菖、贾菱配制的慢性毒药所害,她在《葬花词》里唱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向往能够入土为安,但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凡间的险恶令她无法获得“香丘”,因此,在贾母去世、病入膏肓、泪尽恩报的临界点,她选择在中秋夜自沉于“这里的水干净”之区域,是可以理解的。曹雪芹用了许多伏笔(我在《揭秘》第三部中讲到六处重要伏笔)来暗示她最终自沉于大观园净水之中,葬花时的那一笔,其实并不与那些伏笔矛盾。
    至于“玉带林中挂”,我的理解是,或许曹雪芹会写到一个细节,就是黛玉沉湖前,解下了自己腰上的玉带,挂在湖边林木上,这样就给寻找她的人们,留下一个记号,因为她实际是仙遁,最后没有尸体的。
    《红楼梦》里多次写到汗巾,汗巾是系在外衣里面的腰带,它比较长,系法一般就是用收拢的两端交叉打个活结。那个时代常有人用汗巾上吊自尽,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大概用的就是汗巾。但玉带与汗巾并不相同,它往往是系在外衣上的,长度有限,类似于现在我们使用的皮带,收紧后不是用富余的两端打结约束,而是使用钩扣来合拢。从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玉带,是五代后周时期的,当然它并不完全是玉石制作的,基础材料还是丝织品,简单的,只是两端有玉制的钩扣,复杂的,则整条带子上缀饰着大小、形态不尽相同的玉块,如北京明定陵出土的一条玉带,全长一米四六,由两层黄色素缎夹一层皮革制成,带上用细铜丝缀连白玉饰件二十块,分别为长方形、圭臬形、桃形。《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写黛玉雪中的装束: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皮里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绦就是丝制的带子,黛玉束的应该就是一条玉带,“双环四合如意”应该就是对那玉带上玉块和钩扣的形容。显然,玉带是不适于用来上吊自尽的。但黛玉沉湖前将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挂到湖边树木的枝桠上,则是可能的。
    第五回册页上的图画,具体的交代是:“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这里面影射着林黛玉、薛宝钗两人的姓名自不消说,但按曹雪芹那“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的惯用手法,必定还有另外的意蕴。究竟“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的画面和“玉带林中挂”的判词,会在曹雪芹的后二十八回里如何应验,值得我们深入地探佚、讨论。
    原载:《北京晚报》2008年01月30日
    
    原载:《北京晚报》2008年01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