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无叶堂·断肠会·薄命司——关于“太虚幻境”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雷勇 参加讨论

    《 红楼梦》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论者多认为它是全书之纲,此回所描绘的“太虚幻境”,更是扑朔迷离,令人难以捉摸。太虚幻境是何境界?对此,论者见仁见智,或认为它是佛教的“天”,或认为它是道教的仙境,或证实它是“长白山一处萨满神之住所”① 。笔者以为,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太虚幻境确实包含了佛、道的一些思想,同时也可能有一些萨满教的痕迹,但总的来说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并非实指,而是出之于作者的“幻造虚设”,之所以有此仙境,除宗教的因素外,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以及这时期文学创作的倾向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作者女性崇拜思想的一种投射。兹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
    太虚幻境在清初的文学创作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在《 红楼梦》 前后的小说、戏曲创作中,类似的仙境描写是许多作家共同热衷的。以《红楼梦》 前的作品而论,比较典型的就有以下几种:。首先,在青心才人的《 金云翘传》 中,描写过一个名为“断肠会”的仙境。小说第2 回写主人公王翠翘在春游时见到已逝名妓刘淡仙墓,因感而赋诗哀悼,回家后即梦见刘淡仙前来相会,淡仙言:“妾今日在断肠会道及姐姐的高才,并姐姐的芳名,断肠教主甚是欢喜。又知是会中人,因命妾将断肠题目十个,送与姐姐题咏,姐姐快些题了,待妾好送入断肠册去。”翠翘遵嘱在梦中题了《惜多才》 、《 怜薄命》 等十首小词。
    这里的“仙境”不是主人公亲历,而是出于他人口述,写得远不如太虚幻境具体,但与太虚幻境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现在:1 、二者写的都是梦中之境,皆写得扑朔迷离;2 .都写的是一个超凡离俗的仙境,《红楼梦》 名之曰太虚幻境,《 金云翘传》 则称之为“断肠会”;太虚幻境中有一个“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姑”, “断肠会”中也有一位掌教的“断肠教主”; 3 . 所写的都是悲剧气氛甚浓的仙境,《红楼梦》 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诗与画以及众仙姬演唱的十二支“红楼梦曲”, “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都暗示了大观园中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太虚幻境笼罩着一层深沉的悲哀气氛;而《金云翘传》 中的“断肠会”,仅从其命名就可见其意蕴,在小说第十九回,作者又通过三合道姑之口作了补充,她说:“大凡人生吐问,福必德修,苦因情爱。翠翘有才有色,只为情多,遂成苦境。是以金屋之地不敢久留,断肠之天往往促驾”,可见,“断肠会”也是一个带有悲剧意味的“苦境”。其中王翠翘所写十首词,也以象征的手法预示丁王翠翘一生的悲剧命运。总的来看,太虚幻境与“断肠会”名虽不同,写法也有较大差异,但其实质却大致相同,虽然在《金云翘传》中,这一仙境尚未展开描绘,但这一构想对《 红楼梦》 太虚幻境的影响却是显见的。
    其次,在“随缘下士”的《 林兰香》 中、也描绘了一个神奇的“蓝田旧府”。《 林兰香》 在题材上与《红楼梦》 极为相似,也是以一个勋宦世家的兴衰为中心,着力于展示女性的命运。全书悲剧色彩极为浓厚,尤其是成功地塑造了燕梦卿这一悲剧主人公形象,从较深的层次上反映了才女的悲剧。此书也长于写梦,全书关于梦境的滋写不下十处,多起着预示人物命运、象征人物品性的作川,其中第五回所写的燕梦卿之梦,最为典型:
    忽觉神思困倦,恍惚间走到一个去处、见乔木参天,林深叶密,地下细草纷纷,围绕着一湾流水。水内浮萍被风吹的忽东忽西。走了丰天,走不出道路,抬头仰视,从枝间叶底微微透些蟾光,方始辩出南北。手内拿着一枝置草,不知何处一声雷响,萍沉草化,林木皆空,变成一块田地。
    这个梦境写得朦胧恍惚,让人一时难明其寓意,第35 回,作者又让此梦再现,燕攀卿梦境之谜终于大白。书中写道:
    梦卿抚枕自思,此梦恰与洪熙年间十二月内作的相同,大柞吉兆。想了多时,恍然悟道:“是了,那树木分明是大娘真形,那萱草分明是三娘小照,那柔茅浮萍,分明是四娘五娘现身,那兰花分明是我的结果。”声响后,万样皆空,可见人生世土,寿夭穷通,终归乌有,又何必苦相争执我!想至此间,顿觉身如搞木,心似死灰。
    由此不难看出,《 林兰香》 之写梦,与《 红楼梦》 有诸多相似之处,燕梦卿之梦,无疑是“红楼梦曲”另一种形式的展示,其浓郁的悲剧气氛及梦醒后的幻灭感也与《红楼梦》 有相通之处。
    与太虚幻境形似的还是第六十四回所写的耿顺之梦。耿顺思母心切,在吕公祠内祈梦,遂在梦中进入一仙境:“梦至一处,深水长桥,高槐大路,转过桥见一府门,石猊欲怒,霜戟生寒… … 至二重门,瑶阶玉砌,朱户金钉,门上匾额大书‘蓝田旧府’四字”。在这里,耿顺见到了已辞世七十余年的生母燕梦卿,而养母春婉及家中众多仆、婢在死后也都聚集在此,且个个返老还童,还其“本来面目”。这里对仙境的具体描写以及表露出的空幻意识,与《红楼梦》 已大略相似了。
    此外,太虚幻境式的仙境在清初的戏曲创作中也屡屡出现,显见的是,在洪升的《 长生殿》 中所写的“蓬莱”仙境及“切利天”。剧中写杨贵妃被迫自尽后,唐玄宗思念不已,请道士杨通幽为他寻觅贵妃芳魂,杨道士上天入地,却处处无其下落,原来杨贵妃死后被仙真接引到了“蓬莱”仙境,李、杨生死不忘的爱情感动了天孙织女,因此,她上奏天庭,使二人“世居切利天中,永远成双,以补以前离别之恨”。这里的“蓬莱”是道教仙境,“切利天”则是佛教所谓三十三重天中处于中央最尊的天名,二者都有确切的宗教来源,但值得注意的是,把李、杨安置在以禁欲著称的佛教的“天”中,却是作者的一种奇妙构想,这体现了作者的愿望,是作者对二人爱情悲剧的一种补偿。以《长生殿》 在清初文坛的影响,以及洪升与曹家的关系而论,曹雪芹在创作中受到《 长生殿》 的启发当非臆测。由以上所述可知,太虚幻境虽出有曹雪芹笔下,但关于“幻境”的描写在清初的文学作品中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又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思潮及文坛风气有密切的关系。
    二
    关于太虚幻境或仙境的描写,还有一定的“史实”根据,这从明末清初文人中广泛流传的关于沈宛君母女以及“无叶堂”的传说中可见其一斑。关于沈宛君母女,钱谦益在《 列朝诗集小传》 “沈氏宛君”条下有简单介绍:
    沈宜修,字宛君,吴江人,山东副使沈琉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衷仲韶之妻也。仲韶少而韶令,有卫洗马、潘散骑之目。宛君十六来归,琼枝玉树,交相映带,吴中人艳称之。生三女:长曰纨纨,次曰蕙绸,幼曰小鸾。兰心葱质,皆天人也。仲韶偃蹇仕宦,跌宕文史。宛君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云。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姑伯姊,后先娣拟,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纴而工子墨。松陵之上,汾湖之滨,闺房之秀代兴,形管之怡交作矣。小鸯年十七字昆山张氏,将行而卒。未几,纨纨以哭妹来归,亦死。叶氏宛君种伤心死,幽忧憔悴,又三载而卒。②
    宛君母女才高命薄,使许多文人为之神伤,因而在她们去世不久,就产生了不少关于她们的传说,钱谦益在“叶小弯”条中,曾记述了这样一段趣事:
    天门有神降于乩,自言方台泐子,智者大师大弟子,转生人身,堕鬼神道中,借乩示现而为说法者也。乱言女人灵慧,殁后应以女人身得度者,摄入无叶堂中,教修四仅密谛注生西方。无叶堂者,取契经无枝叶而纯真实之义也。完君、昭齐皆入无叶堂中。宛君法名智顶,字醯眼。昭齐,法名智转,字珠轮。小鸾,月府侍书女也,本名寒簧,今复名叶小鸾矣。俄而召琼章至,琼来城诗,与家人酬对甚悉。泐师演说无明缘行生老病苦因缘,惊曰:“愿从大师受记,不复往仙府矣。”师与审戒,师大口而答,皆六朝骈俪之语。师大惊曰:“我不敢以神仙待子也。可谓远绝无际矣。”遂名曰智断,字绝予,今堂中称绝子,又称绝禅师。自时厥后,泐子与醯子母女,降乩赋诗,劝勉薰修,不可胜记。③
    对钱氏这一记载,当时文人就有人怀疑,周亮工在《书影》 中曾详细地记载了叶小鸾与乩师的对话,但他表示:“此事甚荒唐,予不敢信”④嘴然而,在钱谦益,记载此事却并非儿戏。这段故事来自钱谦益与金圣叹的所谓“仙坛唱和”,具体情况是:崇祯八年,金圣叹与戴生、顾生、魏生等串通,诡称有女仙慈月夫人附体,并为这位仙女编造了出身于佛门― 天台宗祖师智者之高足― 的经历,然后以降神为契机接近钱谦益这位文坛领袖,用“扶乩”的方式,召叶小鸾等女魂附体,然后以附体仙人的名义与钱诗文往来,借此索取钱的品题“以耀于世。”钱谦益对这次“仙坛唱和”颇为重视,在其《初学集》 中凡四见,《 列朝诗集小传》 中又有两次记载,可见此事在钱氏心中的印象之深⑤。
    小鸾附体赋诗之事确实荒诞不经,但从这一奇异的传说中却可以透视出当时文坛风气之一斑。明末,在徐渭、李贽、汤显祖等人的倡导下,曾在社会上形成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女性,尤其是对女性才情的关注。李贽在《答以女子学道为短见书》 一文中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⑥。这是对蔑视女子才能的封建道德的有力喝斥!明末清初的其他文人也同样为女子之才高唱赞歌,赵世杰说:“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子。”⑦ 葛征奇也说:“非以天地灵秀之气,不钟于男子,若将宇宙文字之场,应属乎妇人。”⑧ 钱谦益对女子之才更是推崇备至,他编辑《 列朝诗集》 ,特设“香奁”一册,专收明代女子之诗,并对她们的作品作了很高的评价,在《士女黄皆令集序》 中,他说:“今天下诗文衰熠,奎壁间光气黔然。草衣道人与吾家河东君清文丽句,秀出西泠六桥之间。马胜之西,鸳湖之畔,舒月波而绘烟雨,则有黄媛介皆令。吕和叔有言:‘不服丈夫胜妇人。’岂其然哉?”⑨在《移居诗集》中他又有一这样的诗句:“不服丈夫胜妇人,昭容一语是天真。王微杨宛为词客,肯与钟谭作后尘。”[10]以钱氏当时的声望,这种揄扬之词已有转变士林风气的力量,更难得的是,他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题,公然置礼教于不顾,以亲迎之礼娶名妓柳如是为妾,并让家人称之为“柳夫人”,这又从行动上为当时人树立了样板。至于钱、柳婚后的佳话,则更使以才子自命的文士们倾慕不已。正是在李贽、钱谦益等的鼓动下,在明末清初形成了一种才女崇拜的社会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人们赞美才女,崇拜才女,进而神化才女.这样叶小鸾之类的才女在传说中就成了谪仙、天使,而其才高命薄的悲剧命运,更使不少文人为之一洒同情之泪,因此在哀悼之余,思念之,思念之不足,则神化之,让她们在身后位列仙班,并不断制造出女仙与文士诗词唱和的神迹,这样,像“无叶堂”这样专门聚集才女英灵的虚幻仙境就在文人幻想中诞生并在文坛上广泛流传,!形响及文学创作,太虚幻境式的仙境也就应运而生了。
    三
    由以土所述可知,太虚幻境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突兀的现象,它的诞生既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根源,又有文学创作的实践基础,曹雪芹是在借鉴前人及同时代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出泣一瑰丽的仙境的。但《红楼梦》 的借鉴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机械模仿,而是在借鉴的同时又有新的创造,因而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这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最终完成了太虚幻境这一奇异仙境的构建。
    如前所述,在《 红楼梦》 之前,文人中已有“无叶堂”之类的传说,在小说中也已出现了“断肠会”、“蓝田旧府”等仙境描写,但无论是“无叶堂”还是“断肠会”,都缺乏细腻的描绘,因而给读者提供的也只是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蓝田旧府”虽略加点缀,但仍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正是在《红楼梦》 中,太虚幻境式的仙境才真正构建完工,并产生了永恒的魅力。
    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具有全新的特点,这是一个“清净的女儿之境”,它“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 “真是人迹不逢,飞尘罕到”;在这里生活着的是一群超凡脱俗的仙子,她们个个“荷袂翩跹,羽衣飘舞,娇若春花,媚如秋月”,在这样的仙境中,一向以清净自命的贾宝玉也被视为浊物,甚至连自己也觉得“自形污秽不堪”.这里又是个自由、平等的女性世界,其主管也是一位“瑶池无二,紫府无双”的女仙一一警幻仙姑,她与众仙子皆以姐妹相称,众仙子可以当面“怨谤”,而对她们的怨谤,警幻也只是耐心地用平等说理的方式加以解释。这个女儿之境又是一个重情的世界,其宫门上大书“孽海情天”四字,而警幻仙姑的职责也是“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到处去“布散相思”,其属下也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之流。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太虚幻境无疑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仙境,它虽然写得虚无缥缈,光怪陆离,但却别开生面,给人一种虚幻的朦胧美。
    第二、构建的太虚幻境是一个笼罩着沉重的悲剧气氛的仙境,这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关注,是作者女性崇拜意识的投射。从全书的描写可以看出,曹雪芹在创作中受到了明中叶以来思想解放思潮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女性的同情和崇拜方面,在书中他多次借宝玉之口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渣滓浊物而已”;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正是在这种女性崇拜思想的支配下,曹雪芹才秉笔为闺中女子写心,并能真正从现实出发,去体察她们的痛苦,透视她们的灵魂,探索她们的命运。因而,他塑造出来的女性就无一不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又在太虚幻境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在此回中,作者精心建构的是一个美丽如画的仙境,然而这里的一切却又被浓重的悲剧气氛笼罩着。幻境中的“薄命”、“‘结怨”、“朝啼”、“暮哭”、“春感”、“秋悲”六司,无不带有悲剧色彩,“薄命司”中所有的女子无一不是悲剧人物;就连警幻仙姑请宝玉喝的茶也名为“千红一窟(哭)” .清宝玉喝的酒也叫做“万艳同杯〔 悲)” .整个“太虚幻境”浸透着一股无可名状的感伤情绪,而十二支“红楼梦曲”那凄婉的音乐和缠绵的曲辞则使这种悲剧气氛和感伤情绪达到了最高峰。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从文体到内容.从题材到主题.都如此。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不但再没发展,而且还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感伤文学”。[11]《 红楼梦》 正是这种感伤文学均代表,它所表现出来的幻灭感和感伤情绪正是曹雪芹心灵的真实投射。
    第三,在构建这一幻境的艺术手法上有了质的飞跃。
    太虚幻境是通过贾宝玉的梦境展示出来的,曹雪芹构建这一仙境主要采用的艺术手法是象征手法。众所周知,运用象征手法.以梦的形式来编织故事情节,预示故事发展,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常见的方式,本文所提及的《金云翘传》 和《 林兰香》 粉是如此。在《 红楼梦》 中同样采用了这一方法,贾宝玉所见的预示诸女于命运的图画与判词即是这样.不同的是《 红楼梦》 在具体运用这一艺术手法时却有了质的飞跃。
    现代小说理论研究告诉我们,从象征性含义看,小说的预言式的梦大体可分为单义与多义两种。单义的梦境,象征的内容比较确定,梦的隐外与显义是清晰对应的、其隐义有的是随梦卿私,有的是不久即应验,读者可以确知预言的事是什么,这“只是借助于古老的释梦学来表现作者的宿命观,是一种低级的写作手法”.《金云翘传》 、《 林兰香》 中的梦境即是如此。多义的梦境则含义比较模糊,作者对梦之隐义只作揭示而不作限定,读者可能产生见仁见智的多种理解,这种多义的预言梦“不仅仅着眼于预言,并且含有对预言的价值判断,以及故意渲染的神秘氛围等”,这种梦境描写才是真正的“文学性的象征”。[12]《 红楼梦》 中的太虚幻境正是这种典型。从整体来看,太虚幻境可以当作是大观园的象征,梦游此境预示了宝玉日后在“女儿国”的经历,“飞鸟各投林”一曲则是全部悲剧的序曲;从局部来看,对书中人物命运的预言是通过图画、判词、曲词等展示的,每一幅画、每一则判词都有一定象征性,如关于晴雯的一幅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愉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关于凤姐的则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中含义皆耐人琢磨,而这些图、词、曲又各有侧重,经过多次渲染,又具有了双关性和多义性,致使读者在理解时莫衷一是。此外,“幻境”中的兼美是可卿乳.名,却又似钗、黛合璧,警幻仙姑明训“意淫”,却实授“云雨之事”等等,无不令人疑惑。这一切都使太虚幻境笼罩在烟云雾霭之中,其隐义只可意会而难于确指。正是由于采取了这种模糊的隐义,多义性的解释,才使这种梦笺象征摆脱了“释梦”式的低级形态而进入了“文学性的象征”的高级阶段.具有了审美的意味。这种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增加了艺术构思的奇妙性,使众多读者像宝玉那样,在懂与不懂之间产生了推求其中奥妙的欲望,从而使这一“幻境”具有其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总之,太虚幻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从“无叶堂”到“断肠会”,再到“薄命司”,大体上可看出这一幻境演变历程.由此可见,太虚幻境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明末清初文坛盛行的才女崇拜思、想的结晶。曹雪芹的贡献在于,在吸收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艺术创造能力,对之进行了再创造,从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使这一幻境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注
    ① 陈景河《 (红楼梦)与长白山― 太虚幻境辩》 ,载《 文艺研究》 1991 年第5 期。
    ② 《 列朝诗集小传》 闰集。
    ③ 同②
    ④ 《 因树屋书影》 第六卷。
    ⑤ 对此,吾师陈洪先生在《钱谦益与金圣叹“仙坛唱和”透视》 一文中有专论,载《 南开学报》 1993 年第6 期,可参阅。
    ⑥ 《 焚书》 卷二。
    ⑦ 《 古今女史序》 ,引自胡丈楷《 历代妇女著作考》 附录二。
    ⑧ 《 续玉台文范》 葛征奇序,同⑦ 。
    ⑨ 《 初学集》 卷三十三。
    ⑩ 《 初学集》 卷十七。
    [11] 《 美的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第1 版.第19 0页。
    [12] 陈洪,《 中国古代小说艺术论发微》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年第1 版第1 76 页。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4期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