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释“三生愿”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占一朱景宇 参加讨论

    《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写穷困潦倒而又雄心勃勃的穷书生贾雨村,面对八月仲秋的一轮明月,富贵之家团聚之时,不禁有怀,因而口占的一律、一绝、一联,活画出了此时此地此境之中贾雨村的思想性格。诗格亦如人格,这些诗的格调和贾雨村在《红楼梦》里前前后后的为人行事是颇为一致的。贾雨村这一人物形象,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批判多于赞扬的,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反面人物。所以,他的“月下俦”只堪甄士隐家的一名丫头娇杏。然而,这些诗的主旨却还说得清楚明白,即抒发的他的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苦闷以及对临行时“又回头两次”的娇杏的眷恋。这样的思想内容,无疑是已被前人写滥了的陈词滥调,没有丝毫新境新意。所以,时至今日,未能引起学者读者的注意和辩论。
     近因流览红学论著,却发现对这些诗中某些句子的解释,颇与老朽们的拙见背谬,姑引证两家的注释,略加分析,以就教于红学方家及读者。
     蔡义江说:“未卜句:未能预料自己对甄家丫环的心愿能否实现。频添句:指团园的月亮常增添自己的烦恼。‘一段愁’是切月光,用李白《长门怨》:‘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诗意。”(见其《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
     由此可见,蔡先生认为“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两句诗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雨村忧虑能否与甄家丫环娇杏结成良缘的问题。
     新版《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在注释前两句诗时说:“未卜句——未卜,不能预知。全句意为同娇杏结姻缘的愿望不知能否实现。频添句——意即把这段愁绪时刻挂在心上.频:屡屡;时时。”
     可见,新版《红楼梦》的注释者们,在注释这两句诗时参考并采用了蔡义江先生的观点.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不符合原诗的诗意,也不符合贾雨村当时的思想实际,故提出异议。
     这两句诗的中心词是“卜愿”和“添愁”。“愿”,是贾雨村牢记于心的,是固有的;“愁”却是因娇杏“回头两次”而新添的。显然“愿”与“愁”是两档事,含义根本不同,不能视为一事,混为一谈。“未卜三生愿”中的“三生愿”,是佛家语,指的是前生、今生和来生,合为“三生一”。这里著重指的是今生、毕生之意。“三生愿”,贾雨村指的是今生大愿,即后文说的“平生抱负”。毫无疑问,这就排除了
    “因娇杏结姻缘的愿望不知能否实现”的论断。贾雨村的“三生愿”是什么呢?这就必须对贾雨村当时的处境、思想以及以后的行止略作考察,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
     在《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这个人物刚出场时,曹雪芹作了如下的简介:“这贾雨村原系胡卅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他一身一口,在家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以卖字作文为生。”这段简介不可忽视,它具体地告诉了我们贾雨村离乡背井漫游在外的目的是“求取功名,再整基业”。他的“平生抱负”大得很哩!从他“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来看,说明他写的字有人买,作的文有人赏识,基本上又具备了“求取功名,、再整基业”的条件。所以,他很自负,吟罢五律之后,“思及平生抱负,若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夫长叹,复又高吟一联曰: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把自己比喻为藏于椟中的玉,奁内的钗。他踌躇满志,时刻等待着“求善价”,“待时飞”。“求善价”是引用的《论语》之典,“待价而沽”的意思;“待时飞”,是等待时机,飞黄腾达。这和封建社会的俗语“学得满身文武艺,一朝赀于帝王家”,可以互为注释。可见,贾雨村的“三生愿”,绝不是“未能预料自己对甄家丫环的心愿能否实现”无疑了。
     另外,甄士隐请他在小书房饮酒赏月时,他曾对甄士隐说:“非晚辈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以去充数沽名!”他自视颇高,正象他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口占一绝所说的那样,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他自认为自己绝非无能之辈,早晚会“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正象众星捧月一样,引逗得人间万姓仰首翘望,赞羡不已。
     就在八月仲秋之夜,他的才华博得了甄士隐的赏识;在甄士隐慷慨赠金之后,他急如星火,突破了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的大忌樊篱,不管“黄道黑道”,匆匆忙忙地“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他所汲汲追求的,也就是实现他的“三生愿”;而这“三生愿”那里是什么“同娇杏结姻缘的愿望不知能否实现”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贾雨村是一位封建末世满脑袋功名利禄的读书人,是一位贾宝玉骂为“国贼禄蠹”的典型的代表人物。他的“平生抱负”,他的最大理想和追求就是黄榜高中,高官厚禄,光宗耀祖,“求取功名,再整基业”。所谓“斗大黄金印,阶高白玉堂”。这,才是贾雨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三生愿”。也是他不择手段孜孜追求的人生奋斗目标!如果把他看成一位多情善感,因与娇杏邂逅相逢,就恋恋不舍的书呆子,那就未免小觑了贾雨村,也不符合贾雨村的思想性格。你看,他在得了甄士隐的赠金之后,不是起了个五更早,匆匆忙忙“进京去了”嘛!
     以上是把贾雨村所作的一律、一联、一绝再加上他的行事为人,从事理上作了简单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邪?非邪?有待高明的评论.
     那么,“频添一段愁”呢?这“愁”确实是新添的,而且与娇杏密切相关。满腹时尚之学踌躇满志的贾雨村,“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因而“淹蹇住了”。他因经济拮据,流落风尘,一筹莫展。在如此的困境中,偏偏甄士隐的丫环娇杏因撷花临行时,“不免又回头两次”,这就引起贾雨村的狂注和胡思乱想。认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而且断定:“此女子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已也”。贾雨村对娇杏“又回头两次”的珍视,活画出了此时此地此境之中贾雨村特有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带有封建社会中读书人玩世不恭,滥施感情的坏习气。当他匆匆进京去“求取功名”时,是丝毫也没把娇杏放在心上的。那时,他一心去实现“三生愿”,而“频添”的“一段愁”已经一扫而光了。至于后来又被雨村封为二房,不久又扶正,那可真是“无巧不成书”。据此,有的红学家说:“娇杏者侥幸也”,那是不无根据的。
     当时的贾雨村是落难的才子,理想抱负不能实现,本来就有难言的苦衷了;再加上在风尘中遇到了所谓“知己”,但又不能如愿以尝的结合,所以他才“频添一段愁”了,他害了单相思!
    原载:《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1期
    
    原载:《红楼梦学刊》1986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