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英译《红楼梦》看中英自称语的差异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永美 参加讨论

    人们在交际中,要使交际顺利进行或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必须遵循语言学中所说的礼貌原则。言语交际的效果好坏、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礼貌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礼貌语言中最基本的特征就它的得体性。得体性要求针对说话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场合及人际关系、心理特征等,选择相应的称谓语。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特定角色的称呼,这种称呼是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戴昭铭,2003)”。
    除了对他人的称谓外,在日常交际中,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人们经常用不同的称谓称呼自己。这种自我称谓有它特定的理由,并对交际产生直接的影响。自称语可能是代词,如“我”;也可能是名词,如“小弟”;可能是亲属称谓——体现交际者之间的血缘关系如“为父”,也可能是社会称谓——体现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如“笔者”。 称谓由于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变化。作为分支的自称语也不例外,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变化。下面我们将通过《红楼梦》的例子对中英自称语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笔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当中发现出现了许多自称语,而对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发现译成英文后,这些自称语几乎皆译为了“I” 或“me”(我)。现举几例如下:
    例1: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道:“不知此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红楼梦》第一回)
    The Stone was overjoyed. “May I trouble you to enlighten me,” it said, “as to what wonderful merits you will bestow on me ? And where do you mean to take me?”
    例2: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红楼梦》第一回)
    But I am too dull to grasp it. If you would kindly elucidate to enlighten me, I promise to listen most attentively.
    例3:雨村忙起身道:“老先生请便, 晚生乃常造之客, 稍候何妨?”(《红楼梦》第一回)
    “Don’t stand on ceremony , sir,”said Yucun, rising.“I am a regular guest here, I don’t mind waiting .”
    例4: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 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 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 ‘义利’二字却还识得。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红楼梦》第一回)
    “why didn’t you say so before?” interposed Shiyin.“I’ve often wondered about this, but since you never mentioned it I didn’t like to broach the subject. If that’s how things are, dull as I am at least I know what’s due to a friend. Luckily the Metropolitan Examinations are coming up next year. You must go as fast as you can to the capital and prove your learning in the Spring Test. I shall count it a privilege to take care of the traveling expenses and other business for you.”
    例5:贾母:“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能不伤心?”(《红楼梦》第二回)
    “Of all my children I loved your mother best,”she told Daiyu.“Now she has gone before me, andIdidn’t even have one last glimpse of her face. The sight of you makes me feel my heart will break.”
    例6:贾政听说, 忙口头哭道:“母亲如此说, 贾政无立足之地。”(《红楼梦》第三十二回)when Jiazheng heard this he knocked his head on the floor,“what place is there for me on earth, mother,”he wailed,“if you reproach me like this?”
    例7:鸳鸯因向凤姐笑道:“二奶奶在这里伺候, 我们可吃去了。”凤姐儿笑道:“你们只管去, 都交给我就是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Since you are seeing to things here, madam,”said Yuanyan to Xifeng,“we may as well go and eat.” “yes, go along, all of you. Leave everything to me.”
    例8:雨村忙笑问:“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今日偶遇,真奇缘也。”
    When did you arrive, brother? asked Yucun cheerfully.“I’d no idea you were in these parts. What a coincidence, meeting you here.”
    以上几例中, 出现了“弟子”“晚生”“我”“愚”“弟”等自称语, 这些自称语的使用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Thomas (1995)认为间接言语行为受四个语用参数的影响,即“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相对权力”“权利和义务”“强加程度”(size of imposition)等。其中“社会距离”是由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 年龄、性别、熟悉程度等一系列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s)组成。这些心理因素的综合决定交际情景中言语行为的尊卑程度(degree of respectfulness) (Thomas, 1995:128),交际双方在社会地位、年龄等方面相差越大,相互越不熟悉,他们的社会距离就越大,言语就越正式,相反,交际双方各方面越相似,相互越熟悉,他们之间的社会距离就越小,言语也就越随便(casual)。
    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儒家的“礼”,“礼”是维系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和亲疏关系之根本。“礼”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辈,所以中国文化向来注重人际关系中的等级差别,强调人际关系的有序性。“君臣,父子,夫妻,长幼”等词汇的结构特点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工农商学兵”和“工农兵学商”等行业排列顺序就是这种等级观念和有序性的具体表现。受上下尊卑等级观念的影响,交际双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衡量交际双方之间社会距离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双方的社会地位。因此交际者不仅喜欢使用称谓来表示与对方的“权势”关系(贾玉新,1997:316)还习惯使用称谓来抬高对方,贬低自己,以示尊重对方。另外在一个等级观念较强的社会,保持有序的最好方式就是各就各位,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人们在理解言语时,注重的不是言语的内容,而是言语的发出者。日常对话中人们常问“谁说的?”人们在交际中常选择社会角色,趋向于使用能说明自己身份的自称语,这就导致交际双方常常使用非对称式(asymmetrical)自称语,这就是为什么皇帝用“朕”文武百官和百姓用“臣”和“草民”指称自己,都没有使用“我”。 “我”是个对称式(symmetrical) 自称语,只能体现交际角色,不能体现社会角色更不能体现上下尊卑有别。
    我们把以上的例子分为社会关系的和家庭关系两大类。例1中交际的双方是“石头”和“僧人”, 因那石头的道行不及僧人,有求于那僧人,因此以谦虚的态度, 以“弟子”自称,表现出谦恭有礼。而没有使用不能体现出“尊卑”的“我”。例2中的说话者是甄士隐,受话者是也是那僧人甄士隐梦遇僧人, 求那僧人进行点化, 觉得这僧人非神即仙。出于对神谕的笃信, 他的谦卑也是可以理解的。例3和例4是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对话。我们先看一下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贾雨村“原诗书仕宦之族”只不过到他这一代没落了,原本想进京赶考,但途中因为穷困, 只能暂住一庙中,“每日卖字作文为生”。而甄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在古代中国,一个人的出身门第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书香门第, 虽然贫寒, 但也是颇受人尊敬的,再加上贾雨村自己是个读书人, 中国有句话“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因此甄士隐以“愚”自称显示了对读书人的尊敬, 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而他又年长于贾雨村, 且为当地望族,贾雨村在他面前自称“晚生”,这与他们两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相符的。例8 是贾雨村对冷子兴说的话,两人的地位相近,但为了表示谦虚客气,贾雨村自称“弟”。所谓的“以礼相待”,就是在语言行为上抬高他人,贬低自己,为人谦逊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家庭关系。 按照中国传统, 在家庭中伦理道德的最高要求便是孝道, 而对长辈的要求则是“慈”。平辈之间要“礼让和睦”。例6中贾政在贾母面前自称“贾政”,一是因为中国人讲孝道, 二是他因笞打宝玉惹贾母生气在先,因此采用非对称式的自称语——自称自己的名字,以示认错和恭敬。例5是贾母对黛玉说的话,从说话者和受话者两人之间的关系看, 说话者是受话者的外祖母, 说话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以“我”自称是符合贾母身份的。在例7中,虽然凤姐儿贵为二奶奶, 鸳鸯只是个丫头。但由于鸳鸯是贾母的大丫头, 地位不一般, 再加上平日里,他们开玩笑打闹惯了,所以并不拘于些严格的礼数,因此在对方面前以“我”自称说明他们较为轻松、亲密的关系。除此大观园中的的小姐丫头之间的自称也一般为“我”, 笔者认为这源于这些都是非正式场合,与上面的社会关系中的不同。
    那么为什么英语中的自称语却没有这么多变体呢?一般都用“I”或“me”自称呢?杨宪益夫妇把《红楼梦》中的自称语都译为了“I”或 “me”,使得汉语的文化成分流失颇多,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 若直译又会使英语读者疑惑不解。例如,第三十二回,有这样一句话: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译文为:
    At once he stepped forward to bow respectfully.“why should you vex yourself, mother, and come over on such a hot day? If you have any instructions, just send for your son.”
    我们发现英译文把原文的自称语“儿子”译为“your son”虽然照顾了形式上意义的对等,却会让英与读者误认为,说话者和“your son”并非同一人,而是另有其人。
    这一难题与西方的文化传统不无关系。根据西方伦理观念,人人生来平等,人人都可以通过竞争去获得地位、权力、利益等。因此人们强调自由平等,等级观念不强,社会地位对人际关系,没有很大的影响。在交际中, 交际双方的关系直接表现为言语发出者和言语接受者的关系,衡量他们之间社会距离的主要因素是相互间的熟悉程度。所以在交际中人们偏向于选择交际角色使用对称式的自称语“我”。“我”与受话者属于同一社会群体,更直接,更真诚,更礼貌。
    由此可见,自称语不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有很强的文化性。它“强烈地反映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与整个社会文化, 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陈建民,1985:18)
    以上是我们对古典著作《红楼梦》中的内容作的分析,把其结论用于经过发展演化的现代汉语难免偏颇。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发现,除非在特别正式文体中, 那些非对称的自称语“晚生”“小的”等已逐渐销声匿迹,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在交际中以“我”自称。这是由于在中国人追求平等民主的过程中,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人们的平等观念日益增强,逐渐摈弃了中国传统中的尊卑差别的观念。这也充分说明自称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
    参考文献:
    [1]Thomas, J.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s[M]. London: Longman,1995.
    [2]陈建民. 语言文化社会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3]戴昭铭. 文化语言学导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4]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原载:《考试周刊》 2007年第02期
    
    原载:《考试周刊》2007年第0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