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王熙凤女儿之谜——脂批本与程高本比较之一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乃良 参加讨论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中人们一直就脂批本与程高本孰优孰劣争论不已,当今传世的文本中究竟哪一种才是曹雪芹创作的原本,实际上已经很难辨析了,就脂批本而言,也不能遽然做出结论就是曹公的原创,因为在“脂砚斋”们的批点过程中有过修改加工,这也是被专家们认为《红楼梦》有别于其他几部古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是批点者也参与了文本的创作。在传抄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错讹。程高在出版印刷过程中加以修改,所以程高本也并非一无是处。尽管如此,120回的小说还是给后世读者留下了一些叫人费解的谜团。比如,王熙凤到底有几个女儿,只有一个女儿巧姐,还是巧姐、大姐两个女儿呢。而且巧姐的年龄忽大忽小。本文依据现存文本试做解释。
    小说中第一次提到王熙凤的女儿是在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把刘姥姥领到凤姐住处,脂批本写: 
    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方出去引他两个进入院来...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程甲本的这段描写与脂批本相同,程乙本是“于是走到东边这间屋里,乃是贾琏的女儿睡觉之所”,贾琏女儿没有名字。
    脂批本在这里明写贾琏熙凤有个女儿名叫大姐。这个名字从口吻来看当是小名,因为若说王熙凤女儿称呼大姐就是大名,应该遵循贾府后代的命名顺序,玉字辈之下的人物命名都是草字辈,如贾蓉、贾蔷、贾菌、贾兰等,这个大姐如果有名,也必是草字辈无疑,且草字辈中尚无女性,如果起名想必也会很重视。不可能这样随口叫出一个名字。但后来的情节发展却出乎意料,王熙凤没有遵循贾府按辈分取名的原则,可是直到到42回才由一个村妇刘姥姥起了名字,显得很随意,极不正式,也预示着这个女儿将与刘姥姥发生关系。到了第7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这个“大姐”第二次出现,周瑞家的受薛姨妈之命,给各位小姐送宫里的时兴堆纱花:
    那周瑞家的...便往凤姐儿处来...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蹑手蹑足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程高本此处关于“大姐”描写与脂批本大致相同。这里写出的这个“大姐”尚需奶妈喂养,睡觉也要拍着,可见其还是一个婴孩,年龄不会超过三四岁。可是到了第27回,王熙凤突然多了一个女儿“巧姐”:
    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
    《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对此处“大姐”校勘说:蒙府本无“巧姐”二字,戚序、戚宁本将“巧姐”二字改为“同了”,其他各抄本皆同底本。程高本改为“凤姐等并大姐儿”。按:凤姐只有一个女儿,小名叫“大姐”,“巧姐”乃刘姥姥给她取的名字。此处从底本原文,供研究。
    红研所校注依据的底本即庚辰本,被认为是最接近曹公原著的本子。但由这段描写看来这个底本也并非没有罅漏,因为“巧姐”这个名字断乎不能在这个情节里出现,刘姥姥直到42回才给大姐儿取名巧姐的。而程高本的修改应该说和前后情节是接榫的,说明看懂了原作者的叙事路径的。但当代许多红学家可能太过溺爱脂批本了,执意遵从所谓底本,不忍割爱,让“巧姐”这个名字提前登场,给读者阅读带了混乱,制造了理解的障碍。而且在29回写贾府一干人去清虚观打醮,出门之际,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脂批本中的“巧姐”依然亮相:
    贾母坐一乘八人大轿,李氏、凤姐儿、薛姨妈每人一乘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然后贾母的丫头鸳鸯、鹦鹉、琥珀、珍珠,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宝钗的丫头莺儿、文杏,迎春的丫头司棋、绣桔,探春的丫头待书、翠墨、惜春的丫头入画、彩屏,薛姨妈的丫头同喜、同贵,外带着香菱,香菱的丫头臻儿,李氏的丫头素云、碧月,凤姐儿的丫头平儿、丰儿、小红,并王夫人两个丫头也要跟了凤姐儿去的金钏、彩云,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还有两个丫头,一共又连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娘并跟出门的家人媳妇子,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
    脂批本沿袭27回的叙事,硬叫王熙凤养了两个女儿,巧姐年龄大些,大姐尚在孩提。程甲本此处作“奶子抱着大姐儿另在一车”,程乙本作“奶子抱着大姐儿,另在一辆车上”,与甲本小异。这里仍有一个不可索解之处需要指出,27回的“大姐”能够跟着凤姐在园子里玩耍,说明已是可以独立活动不需要大人特别照顾的儿童了,可是到了29回坐在车里的时候却需要“奶子抱着”,像是不能撒手的婴孩,年龄与第7回的样子相仿佛。脂批本中的“带着巧姐儿”极有可能是被传抄者后加上去的,以至于叙事更加混乱。而被学者们大家挞伐的程高本在这样的叙事中倒很清楚,值得赞赏肯定。张锦池先生对“巧姐”、“大姐”同时出现在27、29回中做了分析考证:“‘巧姐’和‘大姐’在曹雪芹的初稿中本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是出于作者的‘披阅’, 那第四十二回写刘姥姥为‘大姐’起名‘巧姐’的情节是后增的。庚辰本第二十七和第二十九回两度出场的‘巧姐’实来自初稿的幽灵, 是作者未曾改妥留下的痕迹。这是不足为怪的。”“‘巧姐’和‘大姐’在初稿中既然是两个人, ‘巧姐’分明略大于‘大姐’,而小者的乳名中却含一‘大’字, 她俩当然也就不大可能是同胞姊妹。兴儿曾这样对尤二姐说王熙凤 ‘我们家的规矩, 凡爷们大了, 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二爷原有两个, 谁知他来了没半年, 都寻出不是来, 都打发出去了。’ 因此, 如果说‘大姐儿’是王熙凤的女儿, 这是书中一再强调了的, 那么,‘巧姐儿’则有可能是庶出, 与‘大姐儿’同父而异母。”[1](p82)张先生判断大姐、巧姐同时出现是初稿中作者未曾改妥的残留,颇合情理,但张先生说两人是同父异母,巧姐是庶出,我认为不大可能。如果巧姐是庶出,王熙凤不会那么疼爱有加,她连尤二姐都不能见容,能够容许一个母亲被放出去了庶出女儿在她面前大喇喇地和自己的女儿争夺母爱。我想八成会被这个胭脂虎挫磨死的。
    第41回刘姥姥又一次来到贾府,老太太招待她和外孙板儿吃点心: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这里单提大姐,未见巧姐,脂批本似乎忽然明白了,程高本此处也无大异。但是大姐的行动依然需要奶子护持,在和板儿争夺佛手玩的时候没有争到,便哭起来,俨然一副小儿模样。这是王熙凤的女儿第一次和刘姥姥外孙板儿见面,脂批说这是“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意思是两个小儿,长大后就结为夫妻。第5回巧姐的图画判词都指向这一结局,巧姐嫁作村妇。刘心武也推断说:以上的描写分明是一个伏笔。脂砚斋的批语在此处也点破了,“小儿长情,遂成千里伏线”。点明最后他们将结为夫妻。因为“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就是香缘,意味着其中有姻缘。“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佛手好像手指头似的,但不是人的手,而是神佛的手,所以叫佛手。当生命陷于迷途,神佛的手能起到指点迷津、解困救苦的作用。当贾府崩溃,巧姐作为未成年家属,允许亲戚领走的时候,她的舅舅王仁把她领走了,但不是想要抚养她,而是把她卖到妓院。解救巧姐,涉及到贾芸“仗义探庵”、妙玉在庵中佛手指向处,留下一包银子,以及刘姥姥带着板儿及时赶到,用那包银子将巧姐赎离火坑等等情节。刘姥姥将巧姐带回家中,最后巧姐嫁给了板儿,这才是曹雪芹八十回后的真故事。高鹗写她嫁给了周姓富户,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2]p62第42回,王熙凤告诉刘姥姥说“大姐儿因为找我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他,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又似乎这个大姐能够独立行动,还可以去大观园独自找母亲,年龄似乎又不那么小。接着,王熙凤就央求刘姥姥给女儿起名:
    凤姐儿笑道:“我这大姐儿时常肯病,也不知是个什么原故。”刘姥姥道:“这也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曲,再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这段文字程乙本略有小异,“刘老老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做巧姐儿好’。直到这里,屡屡露面的王熙凤的女儿“大姐”有了正式的名字“巧姐”,刘姥姥疼爱地叫“巧哥”。这个人物也就正式成了十二钗之一,一直伴随着作者的叙事到结束。
    接下来的情节中,凤姐女儿差不多都以“巧姐”出场。62回宝玉生日,大家来到怡红院为他拜寿,巧姐也出场了:“奶子抱巧姐儿,彩鸾,绣鸾八九个人,都抱着红毡笑着走来,说:‘拜寿的挤破了门了,快拿面来我们吃’”。只是这个巧姐似乎不见长大,一直由奶子那么抱着。84回,巧姐突然大病,大家忙乱不已,老太太也来亲视,赵姨娘打发贾环来探望,却把药吊子打翻,凤姐气恨大骂,引出贾环的诅咒等等。这个巧姐并没有如刘姥姥所期望的那样,从一个“巧”字上能够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是不时在病中,叫凤姐时时焦心。说明凤姐确实只有这么一个女儿。第88回,伶俐乖巧的贾芸又来走凤姐门路,想在贾政负责的陵寝工程上谋个差事:
    正说着,只见奶妈子一大起带了巧姐儿进来。那巧姐儿身上穿得锦团花簇,手里拿着好些顽意儿,笑嘻嘻走到凤姐身边学舌。贾芸一见,便站起来笑盈盈的赶着说道:“这就是大妹妹么?你要什么好东西不要?”那巧姐儿便哑的一声哭了。贾芸连忙退下。凤姐道:“乖乖不怕。”连忙将巧姐揽在怀里道:“这是你芸大哥哥,怎么认起生来了。”
    看来巧姐终于长大了些,可以呀呀学舌说话了,只是按照《红楼梦》叙事的时间进度而言,情节到这时候差不多过去了十几年了,凤姐女儿又是在开头就已经出现,巧姐应该至少八九岁方能和整个故事协调,至此才学说话,叫人费解。可是只过四回,到了92回,巧姐又变得伶牙俐齿了,且已经读书识字了,不大像个才学会说话的孩子,试看:
    凤姐那边的奶妈子带了巧姐儿,跟着几个小丫头过来,给老太太请了安,说:“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陪着老太太说说话儿。妈妈回来就来。”贾母笑道:“好孩子,我一早就起来了,等他们总不来,只有你二叔叔来了。”那奶妈子便说:“姑娘给你二叔叔请安。”宝玉也问了一声“妞妞好?”巧姐儿道:“我昨夜听见我妈妈说,要请二叔叔去说话。”宝玉道:“说什么呢?”巧姐儿道:“我妈妈说,跟着李妈认了几年字,不知道我认得不认得。我说都认得,我认给妈妈瞧。妈妈说我瞎认,不信,说我一天尽子顽,那里认得。我瞧着那些字也不要紧,就是那《女孝经》也是容易念的。妈妈说我哄他,要请二叔叔得空儿的时候给我理理。”贾母听了,笑道:“好孩子,你妈妈是不认得字的,所以说你哄他。明儿叫你二叔叔理给他瞧瞧,他就信了。”宝玉道:“你认了多少字了?”巧姐儿道:“认了三千多字,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头里又上了《列女传》。”宝玉道:“你念了懂得吗?你要不懂,我倒是讲讲这个你听罢。”
    一向在巧姐叙事中还算清楚的程高本在这里似乎又迷糊起来了,不是叫巧姐长得太慢,如84回巧姐惊风一节,还是“奶子抱着,用桃红绫子小棉被儿裹着”,就是长得又太快了。这里的巧姐哪里是那个需要奶子时常抱着的女孩,俨然是个可以和贾府诸小姐比肩的大家闺秀了。周绍良认为这一回“绝非曹雪芹笔墨”。但是且慢,更不能理解的情节又出现了,在101回时,突然间凤姐似乎又冒出一个仿佛在襁褓中的女儿,名字还叫大姐儿:
    那凤姐刚有要睡之意,只听那边大姐儿哭了。凤姐又将眼睁开,平儿连向那边叫道:“李妈,你到底是怎么着?姐儿哭了。你到底拍着他些。你也忒好睡了。”那边李妈从梦中惊醒,听得平儿如此说,心中没好气,只得狠命拍了几下,口里嘟嘟哝哝的骂道:“真真的小短命鬼儿,放着尸不挺,三更半夜嚎你娘的丧!”一面说,一面咬牙便向那孩子身上拧了一把。那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了。凤姐听见,说“了不得!你听听,他该挫磨孩子了。你过去把那黑心的养汉老婆下死劲的打他几下子,把妞妞抱过来。”
    那么,这个仍需要由保姆拍着才能睡觉的“大姐儿”又是怎么回事呢?这里的保姆似乎也不是早先一直抱着巧姐的那个奶子,有了名字,叫李妈。这个“大姐儿”看上去是个婴孩,凤姐叫她“妞妞”,好像不能自己走路,需要平儿“抱过来”。这样的叙事很难和前面的情节合理接榫,荒谬得可以。这个“大姐儿”极有可能就是程高之后的批点者没有理清叙事脉络,大约胡乱加入的人物。不能简单地把账算在程高身上。因为程高本从开始对巧姐的叙事是基本清楚的,也是和上下巧姐接榫无缝的。周绍良先生说:“此处的大姐儿当是巧姐无疑。但巧姐最小也有五岁,且已知书识字,绝非孩提,描述殊不当,更遑论带凤姐孩子的奶妈敢于这样跋扈了”。[3](p52)我认为,从92回巧姐那么应对自如地和宝玉一席谈话来看,巧姐应该大过五岁,应该十岁左右较为合理。周绍良先生编制的《<红楼梦>系年》把101回列于“红十七年丙辰”,这一年“宝玉十七岁,宝钗二十岁”。[3](p52)第六回时宝玉八岁,巧姐(当时叫大姐)刚刚出场,按一岁算,宝玉十七岁的时候,她也该是十岁了。只有这样的年龄才和以后巧姐的情节协调。第105回贾府被查抄的时候,熙凤在病中,巧姐由平儿照顾,只见“平儿披头散发拉着巧姐哭啼啼的来说:‘不好了,我正与姐儿吃饭,只见来旺被人拴着进来说:‘姑娘快快传进去,请太太们回避,外面王爷就进来查抄家产。’我听了着忙,正要进房拿要紧东西,被一伙人浑推浑赶出来的。咱们这里该穿该带的快快收拾。’”106回,凤姐病得奄奄一息,拉着平儿托付巧姐,“我死之后,你扶养大了巧姐儿,我在阴司里也感激你的。”113回巧姐已经成了大姑娘了,凤姐眼看着整个贾府树倒猢狲散,她有意把女儿要托付刘姥姥,叫巧姐给姥姥请安:
    巧姐儿听见他母亲悲哭,便走到炕前用手拉着凤姐的手,也哭起来。凤姐一面哭着道:“你见过了姥姥了没有?”巧姐儿道:“没有。”凤姐道:“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巧姐儿便走到跟前,刘姥姥忙着拉着道:“阿弥陀佛,不要折杀我了!巧姑娘,我一年多不来,你还认得我么?”巧姐儿道:“怎么不认得。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你也没有给我,必是忘了。”
    凤姐死后,贾环趁机挟嫌报复,和贾芸通同一气,要把巧姐卖给一个王爷做妾。多亏王夫人及时阻拦,巧姐才得以逃脱虎口。后来由刘姥姥做媒嫁在了乡下,成了村妇,尽管清贫,也算是有个好结局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红楼梦》的创作过程十分复杂,在版本传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讹误和荒谬的情节,这就要求我们在《红楼梦》研究中,不可一味迷信,不分青红皂白地坚执于一点,脱离文本生硬地认为脂批本就是完美无瑕,而程高本则是一无是处,这样的学术态度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张锦池 红楼梦学刊 1991年2辑
    [2]刘心武 上海文学 2010年9期
    [3]周绍良 周绍良论红楼梦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 2006
    

  [作者简介]:张乃良,男,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红学”与文化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原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相关文章
    
    
    贾宝玉惧父心理的文化透视
    回归文本:解读贾宝玉与秦可卿的关系
    《红楼梦》才女群像论略
    贾宝玉的死亡态度及死亡体验
    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
    说“凤辣子”的辣嘴
    秦可卿病因及死期臆说
    口才是卑贱者的自卫武器——《红楼梦》口才研究之二
    司马迁与曹雪芹悔罪意识比较
    贾宝玉死亡恐惧的消解及其反英雄主义
    林黛玉的死亡意识
    《红楼梦》中的死亡气息与死亡内蕴
    论贾宝玉软弱性格的历史文化遗传
    秦可卿之死及结构阐释
    《红楼梦》:天涯何处有香丘
    
    
    

    原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